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科答案魁号11016答案B0017.(14分)(1)李德明创制西夏文仅有《辽史》这一孤证,李德明时期创制说难以成立。李元吴、野利仁荣等创制西夏文史料和《宋史》等多种史料多源互证:李元吴脱离宋朝称帝,建立政权,有创制文字的需要:李元吴、野利仁荣具备主导、创制文字的条件与能力:上述三点有力支撑了李元吴时期创制说。(每点2分,共8分)(2)综合运用以上文献,可用于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情况:《贞观政要》等文献可用于佐证当时各并立政权的政治制度互鉴情况:佛经、《论语》《孝经》《孟子》等文献可用于佐证当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情况:审案文书、契约文书、借贷文约、历书占卜辞等文献可用于研究当时各民族经济、社会生活习俗的相互影响等。(每点2分,答出3个角度即可得6分)18.(12分)(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进行;工读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相结合。(每点2分,任答1点得2分)影响:有助于人成为工业时代合格的劳动力:提高了国民的文化水平;使人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示例1:我认同材料二的观点,工业时代,繁重的劳动阻碍了人的素质的发展。(1分)阐释:工业革命后建立起工厂制度,对工人的劳动进行严格的约束,迫使工人服从制度化的管理。同时,进入工业时代后、每个人都依附于包括城市在内的工业时代的产物,自身的独立性出现缺失。(每点2分,共4分)因此,工业时代的人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人的物质、精神、思维都依附于社会,个体的素质无法得到发展。(1分)1示例2:我不认同材料二的观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为个体素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分)阐释:工业革命后建立起工厂制度,产品的数量大大增加、质量大大提高。从长远来看,工人及其他社会个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这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创造了物质条件。同时,物质财富的充裕,也使得政府有条件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普及,这也有助于人的素质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因此,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工业时代,物质财富的丰富为个人素质的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个人素质的发展。1分)19.(12分)示例一:线路:线路四广告标语:“寻革命火种,走红色征途一一从南昌到古田的热血之路”阐述: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瑞金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政权建设起步。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强化党对军队领导。这些关键节点,见证党在艰难中开拓前行。结论:线路四串联起党革命进程的重要地标,彰显先辈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绝佳路线。示例二:线路:线路六广告标语:“探历史转折,悟延安精神一一从西安事变到圣地延安”阐述: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延安时期,南泥湾大生产打破封锁。吴起县见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党在这一时期凝聚力量,引领抗战方向。结论:线路六呈现党在民族危亡时的担当,展现党为民族解放所作的不懈努力,激励我们传承延安精神,为国家发展拼搏。2025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五服”是以天子为中心划分的五个服区,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荣誉。图1、图2分别是周代、秦汉时期“五服”体系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荒服海荒服秋)海题朋要服要限服邦外荒服宾服郡县(道)侯服荒服要邦外邦内甸服邦外海海郡县(道)邦内郡县道)甸服服邦外民资要服荒服要服荒服(夷)宾服都县(道)要服(蛮】花服海海婴服就服图1图2A.秦汉时期“五服”体系有待完善B.“华夷一体”的格局初步形成C.秦汉时期“五服”制度趋于解体D,“五服”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2.三国时期,魏国的王肃注经,主张回归经典原义,其《孔子家语注》被西晋列为官学教材。北朝儒者颜之推著《颜氏家训》,推崇孝道等礼制,成为士族家学的典范。上述现象A.体现出乡约制度的世俗化B,促进了玄学的形成C,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推动了儒学的复兴3.唐代从皇室诸宫到各级官府,都配备有专门的文书工作人员。中书省423人中,令史、书令史、制救匠、掌函掌案等文书人员为165人。地方机构中,下都督府设录事2人,中、下州设录事1人,县设主簿1人、录事1人,这些人员归各级各部门直接管理。这说明唐代A.官员等级色彩日渐突出B.文书传达程序较为严密C.机构设置体现分权思想D.行政运行机制较为完善4.元代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下表可用来说明,元青花伊斯兰美术反对出现人物或动物形象,而多用繁密缠绕、以白蓝二色为主的植物、几何等图案元青花异于传统单色瓷,其白底蓝花,纹饰丰富而少留白,传世藏品基本集中在土耳其和伊朗地区A.外销导向的生产模式B.成为民族文化符号C.见证了中欧经济交流D.标志制瓷技术成熟5.1567年,明穆宗解除海禁,在福建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私人商船出海。此前走私猖獗的闽粤海商转为合法经营,迅速开辟了前往日本、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等国航线。由此推可知,这些举动A.削弱十三行的垄断地位B.引发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C.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D.扩展了海上丝路辐射范围6.清代统治者反复申述其疆域成就,“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与此相应,清廷先后完成了《皇與全览图》《雍正十排图》《乾隆内府與图》的测绘工作,并接续纂修了《大清一统志》。据此可知,清代A.以疆域一统重构“正统”论述B.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C.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基础D.地图测绘技术近代化程度较高7.1876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并出版英国新式航道舆图《海道图说》,参照英国海军测绘资料,编制《八省沿海全图》,系统、全面地介绍各海区的航行图、港湾图与航道图,并在知识界很快传播开来。这体现了A.英国侵略方式的转变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C.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D.清政府海权意识的增强8.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群体提出的关于女性的主张。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群体具体主张男呼兄弟,女呼姊妹,不列尊卑,不分贵贱:男将女将尽持太平天国领导者刀,同心放胆尽杀妖女子与男子同为人体,同为天民,亦同为国民,并明确提出维新派人士“推女学之源,国家兴衰存亡之系焉”“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辛亥苹命时期民主人士一列担”A.近代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封建伦理纲常思想根深蒂固C.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加剧D.专制与共和思潮的激烈较量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模历史试卷.pdf 历史科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