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小猴比本领
动物运动会上,小猴荣获爬竿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看到小熊,他使劲摇晃着胸前的奖章,大声说道:“瞧瞧,瞧瞧,认识这东西吧!知道我的(本领 功夫)有多大了吧!”这时,路边有一位姑娘实在看不下去了,“喂!爬竿冠军,这里有根竹竿,你来爬爬看!”她朝小猴喊道。小猴这才注意到那位姑娘。她长得又瘦又长,可怜的小叶片薄薄的,简直可以称得上弱不禁风,在她身旁有根筷子般粗细的竹竿。“就……就爬这玩意儿?”小猴犯了难,“这么细的竹竿,我可不行。”小猴只好打了退堂鼓。
“看我的吧!”那姑娘一边说一边轻盈地跳起舞来。姑娘的衣袖在微风里摇摆着、旋转着,姑娘柔软的腰身随着旋转慢慢地(缠 绑)在竹竿上了,而且还越攀越高,小猴看得目瞪口呆。
“这位美丽能干的姑娘叫什么名字?”小猴悄悄地问小白兔。“叫牵牛花。”小白兔回答道。
小猴红着脸说:“今天我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以后我(再 在)也不敢骄傲了。”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看出小猴的心情是( )(填序号)①很难过②很激动③很羞愧
2.短文中的“姑娘”指的是( )。在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表示非常惊讶,这个词语是( )。
3.用“\”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字词。
4.请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
(1)小猴一会儿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眼睛,是因为:
A.小猴很好动。( )
B.小猴很喜欢他们。( )
C.小猴心里很得意。( )
(2)小猴认为这个姑娘是个能人,是因为:
A.她是个姑娘。( )
B.她会跳舞。( )
C.她会在筷子般粗细的竹竿上表演爬竿。( )
课内直通车。
①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②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③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5.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下垂——( ) 反义词:偶尔——( )
6.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有了哪些烦恼?
7.从选文中你知道大象耳朵的作用是(  )。
A.扇风 B.好看 C.驱赶小虫子 D.保护眼睛
8.读了大象的话,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仔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伤心的婆婆
①宇宙博士邀(ydo)请了所有星球来家里做客。有太阳公公、月亮姐姐,还有火星哥哥……正当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老婆(p6)婆。她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眼睛也瞎(xia)了,衣服破破烂烂的,上面有很多很多小洞。
②大家奇怪地问:“你是谁?”
③老婆婆说:“我是地球呀!”
④客人们大吃一惊。太阳公公问:“你茂密的头发呢?”老婆婆哭着回答:“人类一直砍(kan)伐(fa)森林,我的头发都没了。”月亮姐姐问:“你的衣服怎么破了?”老婆婆哭诉道:“人类不断排放废(fei)气,破坏了大气层,我的衣服上就有这么多的洞。”火星哥哥问:“那你的眼睛又是怎么瞎的?”老婆婆更伤心了:“人类不断地朝河里排放废水,乱扔垃圾,所以我的眼睛瞎了。”
9.短文中的老婆婆指的是 。
10.老婆婆是什么样子的呢?用“ ”在文中画出来。
11.老婆婆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填一填。
12.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 ) (填序号)
A.宇宙博士邀请了所有星球来家里做客
B.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生病了,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再伤害地球
C.由于地球生病了,太阳、月亮、火星等都不认识地球了
13.今后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呢?
读一读,做一做。
除虫大将军
提起啄木鸟,人人都熟悉(xi)。它是著名的树医生,树见了它都会笑。
啄木鸟除虫的本领可大了!它的身上有许多“法宝”。它有一( )凿子嘴,又尖又长,能凿(záo)开坚硬(yìng)的树皮。它有一( )钩子舌,能把舌头插入树皮,钩出害虫。它有两( )隔(gé)木耳,藏在木质里的害虫有一( )声音也逃不过它的耳朵,它会闻声啄破树皮,捉拿潜(qián)敌,而且百发百中(zhòng)。它还有一( )铁钩爪,别看它腿短,却十分有力,一上树就在树干上抓得牢牢的。
凭(píng)着这些法宝,啄木鸟每天吃很多害虫。它救活了多少棵树啊,真是了不起的除虫大将军。
14.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文中的“除虫大将军”指的是 。
15.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入短文中的括号内。
条 个 对 只 丝
16.照样子写词语。
百发百中(ABAC式)
17.根据短文内容连线。
凿子嘴 凿树皮
铁钩爪 钩害虫
钩子舌 听害虫的声音
隔木耳 牢牢抓住树干
18.关于这篇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啄木鸟的大长腿十分有力,所以能牢牢抓住树干。
②啄木鸟身上的法宝能帮助它除虫。
③啄木鸟一天能吃很多虫,太了不起了。
读短文,回答问题。
骆驼和羊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都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的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吗,矮比高好。”骆驼________________。
于是,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19.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0.读了短文我知道,骆驼长得 ,羊长得 。
2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22.骆驼和羊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分别做了什么事?用“ ”画出骆驼做的事,用“﹏﹏﹏”画出羊做的事。
23.选一选:体会句子表达的心情。(填序号)
①得意 ②不服气
(1)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
(2)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
2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写一写吧。
阅读。
小露珠
①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和禾苗上都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哪,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等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儿那么大了。
②“早哇,像钻石一样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③“早哇,像水晶一样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④“早哇,像珍珠一样美丽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⑤小动物们都特别喜欢小露珠。
⑥▲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彩霞,从东方升起来了,照亮了天空和大地。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姑娘,油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闪闪发光的珠宝。
⑦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突然,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⑧向日葵对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也为她吹奏起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啊!最终,她还是走了,没留下一点儿痕迹。
⑨小露珠,你去哪儿了呢?
2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夜幕降临时,草叶上、 和 都出现了小露珠。黎明时,小露珠已经有 那么大了。随着太阳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 。
26.根据文中小动物们夸赞小露珠的话语,连一连。
小青蛙夸小露珠 像珍珠一样美丽
小蟋蟀夸小露珠 像钻石一样闪亮
小蝴蝶夸小露珠 像水晶一样透明
27.在标有“▲”的自然段中,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8.读了短文,我知道最后小露珠( )
A.小露珠和大家在玩躲猫猫,藏起来了。
B.小露珠跑到去白杨树家里做客了。
C.小露珠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空中。
阅读园地
《西瓜出汗》
小猴来做客,小猪把西瓜从冰箱里抱出来。
不一会儿,西瓜皮上冒出一颗颗小水珠。
小猪转(zhuǎn zhuàn)身拿来一把扇(shàn shān)子,对着西瓜一边扇(shàn shān)一边说:“冰箱坏了,西瓜冒汗了。”
小猴围着西瓜转(zhuǎn zhuàn)了一圈,想了想,说:“冰箱没有坏。”冰西瓜遇到热空气,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结成了小水珠。小猪听了高兴地说:“原来西瓜出汗的秘密在这里!”
29.这篇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30.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3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小—( ) 出—( ) 来—( )
没—( ) 热—( ) 坏—( )
32.西瓜出汗的秘密在哪儿?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阅读检阅台
小猪过河
寒冷的冬天,小猪拉着一车白菜进城去卖。路上,他遇见了一条大河,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小猪看见许多人都从冰上过,它也拉着车从冰上过,又快又轻松。小猪到了城里卖完白菜,又打了两个月的工,挣了不少钱。回来时,它又买了一车货准备回来卖。小猪拉着车来到那条大河边,见河面上还有冰,就又从上面走。不料冰面突然裂(liè)开了,小猪掉进了河里,多亏一只大乌龟游过来,把小猪救了上来。
小猪奇怪地说:“我来的时候也拉着货从这儿过,怎么没出一点儿事儿?”大乌龟说:“那时是严冬,冰厚;现在已是初春,冰薄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怎能一直用老办法对待呢?
33.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小猪回来又从冰上过,结果掉进河里,被大乌龟救了。
3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薄—( ) 炎热—( )
35.“货”的偏旁是( )。我还能写出一个带这个偏旁的字( )。
36.寒冷的( )(季节),小猪进城卖白菜,这时河面上的冰( );回来时( )(季节),河面上的冰变薄了,而小猪用的“老办法”是( )。
37.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大乌龟助人为乐,值得我们学习。
B.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不能一直用老办法对待。
《期末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5/五 ③ 2. 牵牛花 目瞪口呆 3.功夫 绑 在 4.(1)C.√(2) C.√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文章中,每一个段落前面都有空两格,这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段落或自然段。在这篇短文中,从开头到结尾,一共有5个这样的段落,所以这篇短文共有5个自然段。
小猴在获得爬竿冠军后骄傲自满,向小伙伴炫耀。但当看到姑娘能在细竹竿上表演时,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骄傲的错误,所以红着脸说出这番话,表现出他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羞愧,认识到了自己不应该骄傲,应该更加谦虚。
故选③。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找关键词。
文中第③自然段提到“‘看我的吧!’那姑娘一边说一边轻盈地跳起舞来。姑娘的衣袖在微风里摇摆着、旋转着,姑娘柔软的腰身随着旋转慢慢地缠在竹竿上了,而且还越攀越高,小猴看得目瞪口呆。”这里明确指出能在细竹竿上表演的“姑娘”是牵牛花。而“目瞪口呆”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小猴看到牵牛花在细竹竿上攀爬表演时极度吃惊的样子,他完全没想到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牵牛花能有这样的本领,从而突出了小猴的惊讶。
3.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选择。
“功夫”侧重于指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练就的技能,而“本领”更强调自身具备的能力,文中第②段
说的是小猴在爬竿方面的自身能力,所以应划去“功夫”。
“缠”能更形象地表现出文中第③段姑娘柔软的腰身环绕竹竿的动作,“绑”则显得生硬不自然,不符合姑娘轻盈的姿态,所以划去“绑”。
“再”表示再次、又一次,“在”表示正在、处于某种状态,文中第⑤段说小猴以后不敢骄傲了,是说之后不会再有这种情况,应是“再”,所以划去“在”。
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1)第①②段“动物运动会上,小猴荣获爬竿冠军。在回家的路上,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看到小熊,他使劲摇晃着胸前的奖章,大声说道:‘瞧瞧,瞧瞧,认识这东西吧!知道我的本领有多大了吧!’”由此可知,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是想炫耀他的本领。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第③段“那姑娘一边说一边轻盈地跳起舞来。姑娘的衣袖在微风里摇摆着、旋转着,姑娘柔软的腰身随着旋转慢慢地缠在竹竿上了,而且还越缠越高,小猴看得目瞪口呆”可知,小猴认为这个姑娘很能干,是因为她会在筷子般粗细的竹竿上表演爬竿。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5. 耷拉 经常 6.经常有小虫子飞进他的耳朵眼儿里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7.C 8.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改变自己。
【解析】5.本题考查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思相反的词语。
下垂:向下吊着。阅读第③自然段,结合大象说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可知,大象最后决定让自己的耳朵放下来。结合句子的意思可知,句中的“耷拉”和“下垂”的意思相似,都是表示向下吊着、放下的意思,是“下垂”的近义词;
偶尔:间或、有的时候。阅读第①自然段,结合“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可知,常常有小虫子飞进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结合句子的意思可知,句中的“经常”和“偶尔”的意思相反,表示常常、多次的意思,是“偶尔”的反义词。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要求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的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可知大象遇到了一些麻烦,让它头痛又心烦,因为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经常有小虫子飞进他的耳朵眼儿里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7.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要求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的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可知,大象之所以把它的耳朵放下来,是因为它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虫子赶跑,由此可知大象耳朵的作用是驱赶小虫子。
故选C。
8.本题考查主旨分析。
阅读选文可知,大象把耳朵撑起的时候,耳朵里会飞进小虫子,让它很苦恼。最后大象选择把耳朵放下来,因为它的耳朵有驱赶小虫子的作用。结合第③段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可知,大象认为自己不应该盲目学习别人,自己的耳朵有自己的作用,不应该为了像别人一样而改变自己。结合大象说的话可以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去盲目地改变自己。
9.地球 10.她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眼睛也看不见了,衣服破破烂烂的,上面有很多很多小洞。 11.砍伐森林 衣服破破烂烂 眼睛看不见 12.B 13.我们要保护森林,不乱扔垃圾,绿色出行。
【解析】9.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信息提取。
结合阅读短文第③段中“老婆婆说:‘我是地球呀!’”可知短文中的老婆婆指的是地球。
10.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信息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第①段中“正当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老婆婆。她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眼睛也瞎了,衣服破破烂烂的,上面有很多很多小洞。”可知老婆婆的样子是:她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眼睛也看不见了,衣服破破烂烂的,上面有很多很多小洞。
11.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第④段中“人类一直砍伐森林,我的头发都没了。”可知人类砍伐森林导致老婆婆头发几乎掉光;
“人类不断排放废气,破坏了大气层,我的衣服上就有这么多的洞。”可知人类不断排放废气导致老婆婆衣服破破烂烂的;
“人类不断地朝河里排放废水,乱扔垃圾,所以我的眼睛瞎了。”可知人类不断地朝河里排放废水,乱扔垃圾导致老婆婆眼睛看不见了;
1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主旨理解。
阅读短文可知,通过地球婆婆的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由于人类的破坏行为(砍伐森林、排放废气、排放废水和乱扔垃圾),地球所遭受的严重伤害。这些行为导致了地球的头发(森林)消失、衣服(大气层)破损以及眼睛(河流和湖泊)失明。文章结尾的这些问题和回答,都是为了突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来保护地球。
故选B。
13.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实际书写合理即可。
例如:1.少砍伐树木,多种树苗。这样才能使地球的寿命延长。
2.少用一次性的东西,去超市购物尽量自己带购物袋。这样既保护了地球,又节约了资源。
3.尽量少滥捕滥杀,降临在动物身上的命运迟早也会降临在人身上。
14. 3/三 啄木鸟 15.个 条 只 丝 对 16.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17. 18.①
【解析】14.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及短文内容的理解。
数自然段看开头,开头空两格就是一段话。本文共有三处空格的标志。故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结合文中第二段中“啄木鸟除虫的本领可大了!”及最后一自然段“凭(píng)着这些法宝,啄木鸟每天吃很多害虫。它救活了多少棵树啊,真是了不起的除虫大将军。”可知,啄木鸟啄木鸟每天吃很多害虫,是了不起的除虫大将军;故“除虫大将军”指的是啄木鸟。
15.本题考查量词。
条:细长形的物体。
个: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
对:用于成双成对的人或者事物;指两个。
只: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
丝:一种很小的计量单位。
凿子: 一种金属工具,故选“个”。
钩子舌:可以钩出害虫的舌头;舌头是长条形的,故选“条”。
隔木耳:隔着木头也能听到木头里的声音的耳朵;可以搭配的量词有:只、对;结合数词“两”可知应选“只”。
声音:声响;可以搭配的量词有:点、丝;故选“丝”。
铁钩抓:像铁钩似的可牢牢抓住树干的爪子;可以搭配的量词有:对、只;结合数词“一”可知应选“对”。故选“对”。
16.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百发百中”为含数字的ABAC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十全十美、一心一意、百战百胜、一言一行、一五一十等。
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能力。
细读短文第二段,从“它有一个凿子嘴,又尖又长,能凿(záo)开坚硬(yìng)的树皮。”可知,“凿子嘴——凿树皮”;
从“它还有一对铁钩爪,别看它腿短,却十分有力,一上树就在树干上抓得牢牢的。”可知,“铁钩爪——牢牢抓住树干”;
从“它有一条钩子舌,能把舌头插入树皮,钩出害虫。”可知,“钩子舌——钩害虫”;
从“它有两只隔(gé)木耳,藏在木质里的害虫有一丝声音也逃不过它的耳朵,它会闻声啄破树皮,捉拿潜(qián)敌,而且百发百中(zhòng)。”可知,“隔木耳——听害虫的声音”。
18.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第二段句子“别看它腿短,却十分有力,一上树就在树干上抓得牢牢的”可知啄木鸟的腿很短,与题干“啄木鸟的大长腿意思不符”。
故选①。
19.4/四 20. 高 矮 21.不肯认输 22.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 23. ② ① 24.做人应该取长补短,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解析】19.本题考查数自然段。
自然段的标志是开头空两格,依次观察文章中开头空两格的次数,即可判断出自然段的数量。这篇短文共有 5 个自然段。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第①段中“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可知,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21.本题考查结合语境补充句子。
首先,需要理解上文的情境和骆驼的心情。上文骆驼看到羊能通过矮门吃到草,而自己钻不进去,处于劣势和尴尬的境地。其次,结合骆驼一直坚持“高比矮好”的观点,它此时应该是不愿意承认羊说得对,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补充的句子可以是: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或者 还是不服气地说:“那也不能说明矮比高好!”
22.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短文中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它们决定做一件事证明自己说得对。第二段中“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都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骆驼吃到了伸出墙外的树叶,证明长得高好;第③段中“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羊走进了又窄又矮的门,证明长得矮好。
23.本题考查句子所表达的心情。
(1)“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这句话是羊听到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时,说的话语,表达的是羊不服气的语气,它认为骆驼可以证明它自己说得对,那自己也可以证明自己说得对。
(2)“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这句话是骆驼吃到了伸出墙外的树叶后对羊说的话语,它证明了高比矮好,所以表达的是骆驼得意的心情。
24.本题考查短文主旨的概括。
短文写了骆驼向羊证明了它高的优势,羊向骆驼证明了自己矮的优势,两者都只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而不愿承认自己的劣势。老牛对它们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要知道自己长处,更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25. 花朵上 禾苗上 黄豆粒儿 轻 26. 27.金黄 油绿 紫红 28.C
【解析】25.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1段的“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和禾苗上都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爬呀,滚哪,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等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儿那么大了。”可知填草叶上、禾苗上、黄豆粒儿。
根据第7段的“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突然,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可知随着太阳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
2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4段的“‘早哇,像珍珠一样美丽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可知“小蝴蝶夸小露珠”连“像珍珠一样美丽”。
根据第3段的“‘早哇,像水晶一样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可知“小蟋蟀夸小露珠”连“像水晶一样透明”。
根据第2段的“‘早哇,像钻石一样闪亮的小露珠!’ 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可知“小青蛙夸小露珠”连“像钻石一样闪亮”。
27.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从第6段的“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姑娘,油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闪闪发光的珠宝。”可以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油绿、紫红。
28.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第7段的“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突然,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和第8段的“向日葵对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也为她吹奏起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啊!最终,她还是走了,没留下一点儿痕迹。”可知最后小露珠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空中。
故选C。
29.4/四 30.zhuǎn shàn shān zhuàn 31. 大 入/进 去 有 冷 好 32.冰西瓜遇到热空气,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结成了小水珠。
【解析】29.本题考查数自然段。
数自然段,凡是每提行一次(第一句话空两格)就是一个自然段,文章出现几次,就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空格”,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查找一下,这篇短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
30.本题考查字音。
转:[zhuǎn]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zhuàn]绕着某物移动。结合语句:小猪转身拿来、小猴围着西瓜转了一圈,依次选:zhuǎn、zhuàn。
扇:[shàn]扇子。[shān](用扇子等)摇动生风。结合语句:一把扇子、对着西瓜一边扇,依次选:shàn、shān。
31.本题考查反义词。
小: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
出: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
来: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
没:无,没有;与“有”相对。
热: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
坏:品质恶劣,有害,与“好”相对。
32.本题考查查找关键语句。
第四段语句“冰西瓜遇到热空气,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结成了小水珠。小猪听了高兴地说:‘原来西瓜出汗的秘密在这里!’”这个句子中的“这里”指的是冰西瓜遇到热空气,导致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的过程。
33. 3 2 34. 厚 寒冷 35. 贝 赔 36. 冬季 厚厚的 春天 拉着车从冰上过 37.B
【解析】33. 本题考查学生数自然段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段前空两格标志着一个自然段的开始,数出短文中有几个段前空两格就可以知道有几个自然段。短文一共有3个段前空两格,所以有3个自然段。从第2自然段“小猪拉着车来到那条大河边,见河面上还有冰,就又从上面走。不料冰面突然裂开了,小猪掉进了河里,多亏一只大乌龟游过来,把小猪救了上来。”可知,第2自然段写小猪回来又从冰上过,结果掉进了河里,被大乌龟救了。
34.本题考查反义词。
“薄”: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从第一自然段“路上,它遇见了一条大河,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可知,“厚”的意思是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故“薄”的反义词为“厚”。
“炎热”:(天气)很热。从第1自然段“寒冷的冬天,小猪拉着一车白菜,进城去卖。”可知,“寒冷”意思是温度低。故“炎热”反义词为“寒冷”。
35.本题主要考查偏旁。
“货”是上下结构,“贝”字旁。“贝”在古代表示货币,代表一定的财富,含有这个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贝字旁”的字还有:贫、贪、贤、购、赊等。
3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1自然段“寒冷的冬天,小猪拉着一车白菜,进城去卖。路上,它遇见了一条大河,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和从第2自然段“小猪拉着车来到那条大河边,见河面上还有冰,就又从上面走。不料冰面突然裂开了,小猪掉进了河里,多亏一只大乌龟游过来,把小猪救了上来。”和第3自然段“大乌龟说:“那时是严冬,冰厚;现在已是初春,冰薄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怎能一直用老办法对待呢?”可知,寒冷的冬天,小猪进城卖白菜,这时河面上的冰很厚的;回来时已是初春,河面上的冰变薄了,而小猪用的“老办法”是还从冰上走。
37.本题主要考查对主旨的掌握。
文章讲述了小猪在冬天拉白菜过河,有一天突然河上面的冰裂开,小猪掉进了河里,大乌龟救了他。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不能一直用老办法对待。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