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2025九年级中考仿真检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1.B2.B3.C4.A5.D6.C7.D8.C9.D10.A11.C12.A13.B14C15.D16.B17.B18.A19.B20.C21.(6分)(1)共同特点:因地制宜;兼具防洪、灌既等综合效益;都利用力学原理;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等。(4分,答出其巾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示例】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1分)历史价值:加强了南北地区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1分)22.(6分)(1)特点:技术依赖西方;以军工牛产为主。(2分)(2)局限性:依赖政府财政,导致效率低下,未能实现“自强”日标。(1分)影响:推动中国军事工业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促进了技术传播,推动技术本土化。(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3)启示:要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重视教育与人才;等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3.(6分)(1)主要变化: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主导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或第二、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推动囚素:交通发展与开放平台建设,通过建设“米字形”高铁网、中欧班列和跨境电商试验区,打通国际物流通道;科技创新:农业的坚实基础:数字经济的发展。(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3)建议: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加强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等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4.(6分)(1)因素:政府与私人资本的双重投入;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工业革命的推动;科【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5-C7102c·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影响:推动美国的农业商业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强化了联邦政府对西部的控制;促使美国成为工业强国。(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借鉴:政府进行科学规划: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5.(6分)等级建议:①题日恰当,观点明确:一等(5—6分)②史实运用正确;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①题日恰当,观点较为明确;二等(2一4分)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①立场不正确或题日不恰当,观点不明确:三等(0一1分)②史实运用不正确: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示例】技术变革重构人类文化传播15世纪,欧洲印刷术的推广,使《神曲》从昂贵的手抄本变为大众可得的印刷品,椎动人文主义思想席卷欧洲。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成密集的铁路网,《共产党宣言》通过发达、快捷的交通传播至曼彻斯特纺织厂,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兴起,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从印刷机到互联网,技术始终是文化传播的引擎,但需理性运用,今天我们也应以批判思维对待网络信息。【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5-C7102c·河南省2025九年级中考仿真检测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5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圜1.考古发现,商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化时期达到高峰。这表明A.青铜文明,始于河南B.商都殷墟,技术发达数C.青铜技术,源于中原D.商周文化,辐射东亚2.下图是“酒”字的几种字型,它们都体现了“酒坛盛水”的意象。这反映了的狱酒酒长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体系B.汉字造字中“以形表意”的特点C.商朝的酿酒技术领先世界D.饮食文化推动了古代文字发展都3.下列诗句共同说明了唐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岛杜甫《春望》白居易《卖炭翁》A.属于唐朝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B.主要记录了对外贸易C.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D.完全被佛教思想主导4.唐代长安城内流行“拔河戏”,《唐语林·卷五》记载:“中宗曾以清明日御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民间亦有“千人拔河”活动。据此可知,唐代A.社会风气开放,体育活动盛行B.女子地位显著提高C.军事训练制度化,军队数量多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据史书记载,契丹贵族“乐慕华风,多习汉语”,辽道宗耶律洪基称“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据此推断,宋辽时期A.实现了民族的平等与团结B.经济贸易为唯一交流纽带C.中原文化已取代契丹文化D.各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交融部6.元代文人关汉卿称自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其作品多反映市井生活与底层疾苦。元曲《窦娥冤火西厢记》等在勾栏瓦舍中广为流传。这表明元曲【历史第1页(共6页)】·25-CZ102c·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雕版印刷术的普及B.科举制的完善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统治者的推崇,《明史》记载,内阁首辅张居正虽无辛相之名,却已有宰相之权,但“一切决策皆出于上”。这反映了明代A.内阁制取代丞相制度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官僚体系的效率提升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8.《海国图志》记载:“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封建统治危机加深C.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开眼看世界”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梁启超亦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材料中康有为、梁启超的共同主张是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实现社会平等自由D.推动政治制度变革.陈独秀在右图所示杂志的发刊词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A.民主与科学B.马克思主义C.“实业救国”D.君主立宪制11.1937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蒋介石致电祝贺:“二十五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材料描述的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12.1945年8月28日,《大公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文章开门见山地欢呼:“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民听了高兴,世界人民听了高兴。”这反映了A.民众对和平民主的期待B.国共两党军事冲突的扩大C.中共军事优势已经确立D.美国扶植国民党发动内战13.下图所示的契约中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这一契约有助于A.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器C.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测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历史第2页(共6页)】·25-CZ102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CZ102c答案.pdf 河南省2025九年级中考仿真检测试卷历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