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梳理内容、体会精神”——《荷花淀》教学设计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对现代文阅读要求:1.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2.能掌握和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3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4.能整体感知和领会文本,筛选、提取并解释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复述文本内容,包括复述重要细节,体会句子和段落的作用;5.能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整合文本的信息,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文本的要点和主旨;6.能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7.阅读文学类文本,能了解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理解主题,并说出自己的体验或感悟教材分析 《荷花淀》选自 高教版(2023)《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属于必学篇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理想与信念”,单元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思想的深刻性、内容的时代性、语言的规范性等,提升鉴赏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能力。《荷花淀》作为一篇经典篇目,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和家国情怀,文章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抗战胜利前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劳动妇女如何在战争年代里锻炼成长的故事,细腻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了中国妇女含蓄而刚烈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白洋淀军民的抗争精神和美好情感。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基础:基于学生前期预习情况,借助智慧校园学习平台等手段综合分析: 文学常识:通过搜集资料,掌握小说三要素,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知识,本文写作背景。70分以上的同学占比85%。 读音释字:通过查找字典,准确读出并标注文中生字词读音;能解释文中重点字词意思(如打点、冰船)。70分以上的同学占比90%。 文章内容:通过通读课文、观看微课视频,明确小说主要人物为水生、水生嫂、女人们;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水生嫂形象。70分以上的同学占比42%。 主旨思想:通过微课视频,概括文章主旨思想。70分以上的同学占比60%。 认知和实践能力:基于前期学生预习情况,借助智慧校园学习平台和智慧校园等平台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通过在智慧校园学习平台的数据采集,学生平均资料查看时间为0.27小时,自主学习率70分以上学生为36.5%; 团队协作: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课前任务,团队协作70分以上学生占比达到68.5%; 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前期任务学习学生能结合资料查询进行文章逻辑分析,70分以上学生占比40%。 学习特点:通过逐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采样分析,整体体现以下学习特点: 学生对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弱,对能够自身参与的环节更有兴趣。 学生喜欢信息化教学方式,期待沉浸方式学习,热衷于短视频等媒介获取和传播信息; 学生倾向小组协作、合作探究、互助帮扶完成学习。 专业特点:学生已经在专业课上学习了解说词的写作,但是解说词的语言组织、逻辑关系以及内容构建都还存在问题,容易出现讲解过于空泛、讲解不够有趣等情况。 典型个体分析:通过教师前期教学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并结合前一步任务学习统计,发现张曜洋、张朝鑫同学的学习以及实践主动性不高,在课前预习情况和拓展任务的学习得分低于班级平均分,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提高。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1.可以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的段落;2.通过速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3.能说出女人们理想与信念形成的原因;4.在合作探究等具体语言情景中,正确有效的进行交流沟通,让教师以及其余学生清晰明白;5.结合专业实践,录制《荷花淀》解说片段,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融合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1.结合小说三要素,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并为小说情节拟定小标题;2.通过勾画重要次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3.理解课文借助水生嫂们的艺术形象赞美家国情怀的情感;4.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积极思考,帮助同学,回答问题。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1.体会小说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2.掌握小说中生动的细节和动作描写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3.对比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前后的语言、行为,感悟她们的成长过程;4.理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通过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思想深刻、内容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 文化传承与发展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体会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树立理想信念;2.引导学生在“优秀革命传统作品展读”活动中,通过写《荷花淀》的解说词和讲解《荷花淀》,向更多的人传递革命精神。重难点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体会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树立理想信念; 2.引导学生在“优秀革命传统作品展读”活动中,通过写《荷花淀》的解说词和讲解《荷花淀》,向更多的人传递革命精神。评价任务 1.填写情节梳理表格,说出小说的时间、地点、情节和人物是什么,概述小说内容(1.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3;2.达成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2;辅助达成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3;) 2.选择关键词仿照举例说一说水生嫂最打动你的点是什么?说一说水生嫂的身份是什么?(1.辅助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2;2.辅助达成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3;3.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1、2;) 3.分角色朗读“女人们”的对话,完成人物语言和人物性格的连线。(1.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2;2.辅助达成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3;3.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1、2。) 4.课本剧表演女人们回家的对话,说一说人物性格的变化。 5.观察女人们前后性格的不同,说一说女人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2、4;2.辅助达成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3、4;3.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3、辅助达成1、2;4.达成文化传承与发展目标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 自主学习 【推送素材】 使用智慧校园学习平台推送孙犁的视频;推送《荷花淀》写作背景、情节、人物、主旨赏析的微课视频。 【答疑判情】 1.推送《荷花淀》课前测试题;解答学生课前学习疑问 2.发布任务: (1)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小说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荷花淀》里面有很多人物对话,小组内对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以及改编为课本剧进行排练。 【接受任务】 1.在智慧校园学习平台上观看教学资源; 2.在网站上搜集有关小说三要素等文体的相关资料。 【讨论破疑】 1.在智慧校园学习平台完成测试任务,提出学习疑问; 2.小组协作讨论,参与学习通中《荷花淀》内容概述的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上传智慧校园学习平台。 3.小组落实角色,参与分角色朗读以及课本剧排练。 1.知道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 2.了解《荷花淀》写于1945年,背景是在抗日战争年代,主要人物是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和水生为代表的青年战士; 3.知道《荷花淀》大概故事情节课中 检验预习 【翻转课堂】 强调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查看学生课前学习的完成情况; 【发觉问题】 结合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总结学生在这个知识点存在的问题: 【补充讲解】 给出表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点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模式进行概括。 1.地点:荷花淀; 2.时间:1945年春天;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3.情节:第一部分(1-31段)夫妻话别(开端);第二部分(32-61)探夫遇敌(发展);第三部分(62-85)助夫杀敌(高潮、结尾) 4.人物:以水生为代表的青年,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 【翻转课堂】 强调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查看学生课前学习的完成情况; 【发觉问题】 结合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总结学生在这个知识点存在的问题: 【补充讲解】 给出表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表格。以及课本剧排练。 1.能够正确填写表格; 2.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3.能够积极进行展示交流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小说内容。课中 情景释疑 【情境创设】 “优秀革命传统作品展读”的孙犁展厅中,设计有这样一组照片,照片中的白洋淀妇女们放下了菜篮子,扛起了枪杆子。作为红色宣讲员,你应该如何向游客讲解? 能够选择关键词,按照例句,概括水生嫂的性格特点; 能够回答问题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女人们的对话,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以正确的将人物对话和人物性格进行连线。 能够演出人物的性格并且用语言概括出人物的形象 能正确回答提出的问题【任务一】解说“水生嫂”(10分钟)(教学重点) 1.阅读“夫妻话别”的情节,仿照例句,小组合作,选择关键词,概括水生嫂最能打动你的特点。 示例:动作——水生嫂月下编席,她的勤劳打动了我。(思政) (关键词:动作,语言,神情,细节)(思政:劳动教育) 2.这一情节中,水生嫂的身份是什么? 是一名传统的家庭女性。 【接受任务】 1.组内交流:小组成员根据示例,选择关键词和对应的句子,概括反映出水生嫂什么样的性格形象。 2.小组分享展示交流讨论结果 【倾听记录】 倾听教师的讲解,补充完善水生嫂形象的概括【任务二】:解说“女人们”(10分钟)(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探夫遇 敌”部分女人们在水生家里的对话,完成连线。 总结:性格各异,挂念丈夫的传统家庭女性。 2.以课文“助夫杀敌”情节中女人们回家途中的对话为素材,小组展演课本剧。展演后由小组组长说明展演的是怎样的女性群像。 明确:风趣活泼、自信勇敢、不甘落后、追求进步…… 【朗读连线】 1.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组在黑板上进行连线,明确人物性格 【展示表演】 小组成员进行课本剧展演,小组组长说明这样演的原因是什么 【倾听反思】 倾听教师的补充和讲解,完善对女人们形象的概括【任务三】:解说女性们的觉醒和成长(5分钟)(教学难点) 1.女性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荷花淀》中妇女成长与蜕变的原因。 明确:本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树立了抗战的理想和信念;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烈火的感染和淬炼中实现涅槃。 3.着重描写女性们成长的作用?(主旨、情感) 4.展示这部分解说词的范例。 【接受任务】 1.小组讨论人物成长的原因; 2.学生思考、讨论,认识到人物身上的爱国精神以及理想和信念。 【补充记录】 1.倾听教师的总结讲解;2.听解说示范,课后撰写解说词,上传智慧校园学习平台。评价效果 1.线上测试,进行点评; 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倾听反馈,结合自身考评结果进行反思和优化。 线上测试的结果作业布置 《荷花淀》解说词的撰写 1.根据要求,完成解说词的撰写; 2.在智慧校园学习平台上传资料;师生互动,进行总结。 企业教师、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评价;语文教师对解说词语句通顺、流畅的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创新:1.引入AI教学助手,全程陪伴学生学习,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专注度;2.三阶5E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在明白自己哪里不懂,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增加了课堂的效率。 不足及改进措施: 不足:在课堂检测环节时,班级有7名同学耗时过长,主要原因在于对女人们成长这个知识点掌握还不牢固,这个点需要再着重强调。 改进措施:课后或后续课程中,增强水生嫂的家、女人们生活的淀、女人们保卫的国三个环节的逻辑梳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从小家到大家的成长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