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5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5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川河流域位于山西省吕梁市西部,属于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是典型的丘陵沟谷流域。三川河流域早在1980年就开始建设大规模水土保持工程,沿沟坡修建梯田、挖鱼鳞坑以及在沟道建设淤地坝等。如图示意三川河流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三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时,上、中、下游径流量由弱到强的变化是( )
A. 上游<中游<下游 B. 中游<下游<上游 C. 下游<上游<中游 D. 下游<中游<上游
2. 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近年来,三川河流域土地转化空间冲突激烈,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退耕还林政策 B. 水土保持工程 C. 水土流失量 D. 城镇化建设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典型的以煤炭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2020年以来,濉溪县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开采量逐渐萎缩。濉溪县城市发展经历了缘煤建镇、矿镇共建、资源枯竭和产城融合四个阶段。如图示意濉溪县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濉溪县煤炭开采量最大的阶段是( )
A. 缘煤建镇阶段 B. 矿镇共建阶段 C. 资源枯竭阶段 D. 产城融合阶段
5. 濉溪县在产业转型阶段,多向周边乡镇发展“飞地”建设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县( )
A. 能源资源枯竭,电力供应不足 B. 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较短缺
C. 地表塌陷严重,建设用地有限 D.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落后
6. 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靠近濉溪经济开发区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B. 提高区域产业协作能力
C.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D. 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南四湖位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交界处,流域主要位于山东境内,湖泊以二级坝为分界线,以北为上级湖,以南为下级湖。上级湖受近九成流域面积来水的影响,汛期径流丰富。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调水期间,从下级湖抽水至上级湖,并通过梁济运河调水至东平湖,梁济运河出湖流量为385m3/s。如图示意南四湖上级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南四湖下级湖抽水至上级湖水量最少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 在南四湖建设二级坝的主要目的是( )
A. 抬高上级湖水位,实现调水自流 B. 改善上级湖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C. 利用水能发电,保障提水用电量 D. 扩大上级湖蓄水面积,增加蓄水总量
9. 在南四湖丰水期,一般采用高水位调水,该调水方式的益处是( )
A. 稀释水体污染浓度,提高湖区输水水质 B. 降低湖区洪涝风险,保障湖区产业活动
C. 增强湖水的冲刷力,防止湖泊泥沙淤积 D. 扩大湖区湿地面积,维持湖区生态稳定
海岸带生态系统在碳循环及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海岸带生态系统( )
A. 促进了地球内部圈层物质循环 B. 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 通过生物循环固定大气中碳 D. 通过水循环释放土壤中的碳
11. 图中( )
A. 潮滩利用强度增大,增加碳源 B. 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增加碳汇
C. 耕地面积减少,减少了碳排放 D. 芦苇面积减少,固碳效果提升
稀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材料,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全球供应链安全日益突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也由大宗矿产向关键矿产转移。表示意2017—2022年中国、美国稀土产量及占全球总量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美国 中国
产量/t 占全球总量的比重/% 产量/t 占全球总量的比重/%
2017 0 0 10.50 81.00
2018 1.40 10.50 12.00 63.20
2019 2.80 12.38 13.20 6286
2020 3.90 15.83 14.00 58.33
2021 4.32 15.50 16.80 60.00
2022 4.33 14.30 21.00 70.00
12. 2017年,美国无稀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禀赋较差 B. 市场需求量小 C. 开采成本较高 D. 提炼技术落后
13. 目前,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中主要处于( )
A. 采选环节 B. 冶炼环节 C. 分离加工环节 D. 终端应用环节
14. 为保障我国在稀土资源领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大稀土资源勘探,提高生产总量 B. 加强稀土出口管控,限制稀土出口
C. 合理开采稀土资源,优化加工技术 D. 构建多元进口格局,增加稀土储备
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图为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粮食自给率=当年粮食总产量/(当年粮食总产量+当年粮食净进口量)×100%
15.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是( )
A. 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B. 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
C.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 D. 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
16. 为落实粮食发展战略,我国积极研发耐盐碱的“海水稻”,在江苏、山东等地的沿海地区建立了“海水稻”试验基地,并推广种植。上述地区推广种植“海水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地形平坦,机械化水平高 B. 滩涂宽广,开发潜力较大
C.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D. 土壤肥沃,稻米品质较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高地,在驱动产业升级、辐射带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人口1307.77万人,城镇化率高达77.7%,地区生产总值为19239.31亿元,是全省经济发展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乃至我国中西部开发区建设最早、类型最齐全、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目前已形成由11个国家级开发区、21个省级开发区构成的发展格局。如图示意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分布。
(1)描述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分布特征。
(2)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3)推测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西部、中部、东部三条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新疆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2011—2020年,中欧班列从每年17列增至每年10000余列,开行规模快速增长,运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不断释放沿线贸易通道潜能的同时,中欧班列的发展目标也从最初的为本地货物寻求出口通道到吸引外地货物作物流枢纽,再到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发展更新转变。如图示意中欧班列三条通道。
(1)分析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
(2)说明我国建设中欧班列三条通道的意义。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处于华北的上风向,是华北沙尘暴的一个主要加强源区。该地风蚀程度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引起了某科研小组的关注。图1示意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位置。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程度的南北差异,科研小组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从自然因素分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程度南部小于北部。
假设二:从人文因素分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程度南部大于北部。
(1)任选一个假设,说明支持该假设的理由。
(2)为验证假设,该科研小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撰写了考察报告单。请你补充完成考察报告单。
考察报告单
考察名称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程度考察
考察目的 探究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程度南北差异
考察指标
考察结果 与北部相比,南部冬春季节植被覆盖度低,地表物质平均粒径较粗,有的地块遍布砾石,土壤埔情较差,覆沙层面积约占本区的78.47%。
考察结论
科研小组选取农牧交错带典型代表武川县为研究对象,对农民留茬(茬高15cm)的小麦带(图2)防风蚀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并绘制了下风向距茬不同位置风蚀降低率变化(图3)。
(3)分析小麦留茬能减弱风蚀的原因,并结合实验数据从经济和生态角度确定合理的留茬间距。
高二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D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C 6. B
【7~9题答案】
【答案】7. B 8. A 9. A
【10~11题答案】
【答案】10 C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C 13. D 14. C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于长沙市,长沙市外围数量少且分布分散。
(2)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升级;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促进周边地区人口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周边地区延伸,可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3)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18题答案】
【答案】(1)中国与邻国政府提供补贴、通关便利等政策,推动中欧班列开行规模扩大;沿线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货物需求增加;中欧班列运行时间较海运大幅缩短,且比空运成本低,竞争优势明显。
(2)三条通道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形成多线路、多口岸的运输格局,提高运输灵活性;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内陆开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中国与欧洲、中亚的经贸合作水平,助力“双循环”发展。
【19题答案】
【答案】(1)假设一:该区域自北向南大风日数减少、风速降低,降水量增多,植被覆盖率升高,因此北部风蚀程度大于南部。
假设二:该地为农牧交错带,南部降水较多,种植业比重大,与北部相比,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干扰程度大,风蚀程度更严重。
(2)考察指标:植被覆盖率、地表粗化程度、土壤含水率、荒漠化面积。
考察结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程度南部大于北部,人文因素起主要作用。
(3)原因: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减小地表风速;减慢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增加冬春季的积雪量,提高土壤湿度;减少裸露地表,降低风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拦截被风搬运的土壤颗粒,减缓侵蚀进程。
间距:2米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