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新课导入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猜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字描绘的是谁吗?如果没有,我们看一看下面的故事。“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其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吾耳!”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你知道上面故事中的“吾”是谁吗?对,他就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观沧海曹操学习目标观沧海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诗歌。2.品味诗中名句。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作者简介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写作背景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同年八月一次大战中,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写的。初读课文观沧海一读(听AI诵读,注意节奏和停顿)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二读注意节奏和停顿。(跟读课文,把握节奏和字音)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读(读出情感)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四译一、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由“观”字展开。五赏二、作者“观”到了哪些景物?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虚景:日、月、星汉动静三、这些景物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是动态的哪些是静态的?实景: 水、秋风、洪波; 山岛、树木、百草。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抱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六探究课堂小结观沧海写作手法探究1.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虚实相生,想象丰富。七小结《观沧海》这首诗情景交融,想象丰富,描绘出大海吐纳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主旨八主旨实景虚景情景交融水、秋风、洪波山岛、树木、百草日、月、星汉九板书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拓展延伸观沧海十拓展《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凯旋时。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正文分四章。第一章就是本节课所学的《观沧海》它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第二章《冬十月》描写征讨乌桓胜利归来途中所见的风物;第三章《土不同》叙写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第四章《龟虽寿》则以慷慨激昂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本组诗的最后一篇《龟虽寿》。《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吗?这首诗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写下此篇。虽然年老,但胸中仍然有着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歌分享会:同学们,请你在课下查阅资料,搜集曹操的诗歌作品,下次上课和大家分享。十一作业《观沧海》教学设计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程新课题 《观沧海》 课时 一课时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80篇 (段)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是写景抒情名作,单元导语要求中提到,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领略景物之美,其次,要求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可概括为:通过朗读和品读,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主要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所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呈现方式更易于他们接受,抽象的情感理解和体验还需要老师们引导。其次,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还停留在文字理解和朗读上,分析和鉴赏能力尚低,这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感受的诗歌的节奏美。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句,培养和提升抽象思维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语言,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4.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诗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学重点 品味诗中名句,感受诗歌的雄浑开阔的意境。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展示课件,出示文字提示,猜人物。 观看课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 引导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大声齐读 明确学习目标环节三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观看课件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认识环节四 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 听读、跟读、齐读课文 掌握字词,把握诗词重音和停连环节五 展示课件,出示问题 小组讨论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环节六 展示课件,出示拓展的问题 观看课件,诵读诗歌 拓展视野,学习迁移总结评价 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以诵读为核心,在诵读中悟情。 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 创设学习情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背诵诗歌。拓展作业:诗歌分享会:同学们,请你在课下查阅资料,搜集曹操的诗歌作品,下次上课和大家分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主要以诵读为核心设计,讲授和自主学习兼顾,但是在学生自学、学生课前预习方面还有所欠缺。课堂中还可以多一些竞争答题的互动环节,增强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观沧海》.pptx 《观沧海》教学设计.doc 素材曹操AI导入完成版.avi 素材观沧海AI朗诵完成版.avi 素材观沧海朗诵音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