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2.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3.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4.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科举制度完善并成熟C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 D.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5.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6.18181835年中国白银的流动净额(单位:百万比索)年份 白银进口 白银出口 白银流动净额1818-1820 19.31 9.42 +9.891821-1825 26.13 5.12 +21.011826-1830 12.72 25.68 -12.961831-1835 5.17 24.98 -19.81上表可用于佐证清朝A关税主权的丧失 B.长途贸易的兴盛C.闭关自守的动因 D.统治危机的显现7.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张馨保《林则徐与钦差大臣》: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上述两种观点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8.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上述言论目的是A.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 B.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C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9.1935年底,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决议精神,确定实行“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次年收到的决议文本中,该表述却是“反帝人民战线”。为此,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提出申述,并最终确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总方针。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抵制共产国际指示 B.革命自主意识增强C确立全面抗战路线 D.党内尚未达成共识10.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强调划清“三个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四个朋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界限。周恩来也指出,目前的工作政策是节制资本,不是挤走资本,是改组经济结构,不是破坏经济结构。上述讲话A扩大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旨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需要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1.下表为19782006年我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情况,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年份 总数(万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万人) 构成(%) 从业人员 (万人) 构成(%) 从业人员(万人) 构成(%)1978 40152 28318 70.5 6945 17.3 4890 12.21985 49873 31130 62.4 10384 20.8 8359 16.81997 69820 34840 49.9 16547 23.7 18432 26.42006 76400 32521 42.6 19225 25.2 24614 32.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大量剩余劳动力B.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C.国际市场的需求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政府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人口的流动12.如下表所示,亚欧大陆上的很多语言在词汇结构上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英语 德语 希腊语 拉丁语 梵语father vater pater pater pitarsun sonne helios sol suryagod gott theos deus devasA.各民族语言的发展具有趋同性 B.母国实力影响语言推广C人口迁徙推动各区域文化发展 D.世界文明趋于多元一体13.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利;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这都说明了庄园法庭A.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 B.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C稳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D.促进了君主制的发展14.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一: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 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15.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16.地缘冲突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美国通过关税政策和“脱钩断链”策略,加速制造业回流和供应链区域化。例如,美国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的比例从40%降至30%,转而依赖东盟国家。美国还推行“去风险化”战略,加征对华关税、限制芯片出口。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仍由美欧主导。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削弱了制度公信力。这些问题表明A.全球治理面临复杂挑战 B.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C.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D.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无法协调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 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不能到处用苏维埃的方式去组织民族的政权”而主张成立民族自治政权。一些红军领导人如彭德怀、邓小平等认为陕甘宁地区的回族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汉族人民并没有差别,但由于回族不同于汉族的特殊状况以及革命斗争的需要,在当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时候,应与汉族地区有所区分,因此要在回族区域、回汉杂居区域,建立民族苏维埃政权,使之成为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政权的组成部分。1936年5月,党颁布了《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同年6月,红军一举解放了宁夏同心(县)城和海原县东部的大片地区。同年10月20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革命政府。-摘编自周万军《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创立》材料二1954年6月,宁夏省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各地,在祖国大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回族人民的意愿和回族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另外,虽然甘肃省也和全国的情况大致相同,即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但是在甘肃东北部的银川、吴忠、固原等地的回族人口则比较集中,占总人口的近50%,所以选择在这一地区建立回族自治区。-摘编自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夏撤省建自治区的现实因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材料二柯立芝(1923年8月至1929年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拔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 1992年南方谈话(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5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碍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A D D D B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B C C 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答案】(12分)(1)特点:突破“华夷之辨”,视各民族为一个整体;重视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注重构建疆域“大一统”的观念。(2点4分)(2)概述: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国民革命的大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共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点8分)18.【答案】(12分)(1)背景:红军长征到达宁夏;党对土地革命时期民族政策的反思;豫海地区回族人口多且分布集中;革命根据地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2)因素:回族人口比重较大,在祖国大家庭占有重要地位;回族、汉族与其他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情况;党和国家尊重回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愿;调动少数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需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考量。(6分,答出三点即可)19.【答案】(16分)(1)同: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精神或都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的束缚。(答其中1点2分,2点3分)异:苏俄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国有经济为主、自由经济为辅),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自由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俄(苏)美各2分,共4分)共同原因:都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单一的国家治理手段都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都借鉴了国外经济发展经验。(每点2分,共4分)(2)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2点4分,3点5分)20.【答案】(12分)示例一: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的反映。(2分)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阶级关系方面,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上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等各学术流派针对大变革时代下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学术和政治观点,各家之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思想辩论,如墨家与儒家,法家与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8分)综上所述,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时代下的反映,百家争鸣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活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分)示例二: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反映。(2分)论证:14世纪前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意大利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而当时的意大利,罗马教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基督教教皇和教会不仅是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意大利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这导致靠自己奋斗积聚财富的新兴资产阶级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但又不能直接同教会相抗衡,所以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是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为前提,以反封建、反宗教神学为内容,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目的。(10分)(说明:示例仅作为评卷参考;本题论题不得直接摘抄题干主题;论题必须从“思想与时代”的具体史实出发,结合所在时代背景,论证历史事件与时代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