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期中测试
生物A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醋酸菌常用于食用醋的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传统发酵生产食用醋的菌种是混合菌种
B. 糖源充足时,发酵产醋的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C. 由酒变醋的过程中,发酵液没有气泡产生
D. 为防止醋酸挥发,发酵过程中禁止搅动发酵液
2. 某家庭分别用下图装置1和装置2制作传统泡菜和制作果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菌种均可来自生物原材料表面的天然菌种
B. 两个装置均不能装满,均需留有一定空间
C. 装置1中用水密封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D. 装置2大约每隔12 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
3. 常见的细菌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牛肉膏 蛋白胨 氯化钠 水
5 g 10 g 5 g 定容至1 L
A. 细菌所需无机盐全部来自氯化钠
B. 该配方表中的水必须是无菌水
C. 在此培养基上不能获得单菌落
D. 一般还需要将pH调至弱酸性
4. 下列关于无菌操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通过100℃煮沸5~6 min来对牛奶进行消毒
B. 利用微生物寄生于细菌体内使其裂解的方法属于生物消毒
C. 对灭菌物品进行湿热灭菌时需在160~170℃的条件下维持1~2 h
D. 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5. 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土壤中尿素分解菌分离计数的相关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上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一个活菌
B. 图中最右侧的平板最可能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 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9.9×107个
D. 图中最左侧的平板上菌落的特征应该具有一致性
6. 微生物平板划线的具体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操作有②⑥⑦
B. 实验操作过程应该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整个过程中需要用酒精灯对接种环进行5次灼烧灭菌
D. 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才能将平板倒置培养
7. 苦马豆素(SW)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实验人员利用SW和小鼠肿瘤细胞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鼠肿瘤细胞应培养在95%氧气和5% CO2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
B. 对照组应将小鼠肿瘤细胞培养在不含SW的培养液中,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C 实验期间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
D. 分析曲线可知,高浓度苦马豆素可能对小鼠肿瘤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8. 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必需对小鼠注射活性病毒A
B. 图中B淋巴细胞均能产生抗病毒A的抗体
C. 可能有多种杂交瘤细胞在筛选1的培养基上生长
D. 筛选2需用特异性抗体对杂交瘤细胞进行检测
9. 下列关于①动物细胞培养、②植物组织培养和③微生物纯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和器械都需要经过灭菌,都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操作
B. 都需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pH,②和③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
C. ①和②还需要更换培养基或培养液,③不需要更换培养基
D. 培养基中都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10. 中华猕猴桃果实大、抗寒能力弱,狗枣猕猴桃果实小、耐低温。研究人员尝试培育抗寒能力强且果实大的猕猴桃新品种。方案1,中华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进行体细胞杂交;方案2,对中华猕猴桃或狗枣猕猴桃的体细胞进行诱变处理,再培育成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方案1和方案2均可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方案1和方案2均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C. 方案1和方案2均需筛选大量细胞
D. 方案1属于有性生殖,而方案2属于无性生殖
11. 下列对传统发酵和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发酵设备分别需要消毒和灭菌
B. 传统发酵技术的菌种来自天然存在的菌种,发酵工程的菌种来自诱变育种
C. 发酵工程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传统发酵技术不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D. 可以从传统发酵产物和发酵工程产物中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提取单细胞蛋白
12. 下列技术的原理中包含细胞或细胞核的全能性的有( )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细胞培养 ③植物体细胞杂交 ④动物细胞培养⑤动物细胞融合 ⑥动物细胞核移植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3. 下列操作不利于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
B. 接种室在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30 min,再用消毒液加强消毒效果
C. 涂布平板时,用移液枪取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均匀涂布
D. 诱导愈伤组织期间无光照培养,后继培养过程中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
14. 参与黄豆酱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有霉菌、酵母菌等。黄豆酱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的碳源由面粉提供,氮源由黄豆提供
B. 覆盖茅草、不通风和阴凉处都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
C. 加入的盐水应该煮开并晾凉,盐水可能具有抑菌和调味的作用
D. 上层的酱发酵效果好于下层,需常将下层翻至上层,说明该菌种属于厌氧型
15. 某生物兴趣小组预证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将聚餐时的每道菜品分为两份,一份使用公筷进食,一份不使用公筷进食。采集样品、培养后统计细菌的菌落总数,结果如下表(CFU/g表示每克样品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总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菜名 细菌菌落总数(CFU/g)
餐前 公筷 非公筷
凉拌黄瓜 14 000 16 000 45 000
干锅茶树菇 1 100 4 600 79 000
炒芦笋 30 30 530
A. 用公筷和非公筷对每道菜夹取的次数应该相同
B. 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采集的样品
C. 由于未经烹饪,凉拌黄瓜餐前菌落数高于其他菜品
D. 使用公筷更干净卫生、能预防疾病,做到文明餐饮
16.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是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细胞的染色质,与未经射线照射的受体细胞融合,所得融合细胞含受体全部遗传物质及供体部分遗传物质。研究人员运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融合,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X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
A. 过程②必须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
B. 对红豆杉和柴胡原生质体进行的A、B处理分别为碘乙酰胺处理、X射线处理
C. 过程③可利用离心法、高Ca2+—高pH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方法进行诱导
D. 过程④一般需要先后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和诱导生根的培养基,进而形成试管苗
17.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最初是用玻璃微型吸管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再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内,第二种方法是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内,然后诱导两个细胞融合。假设这两种方法的供体细胞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受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也完全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方法中,卵母细胞所处时期是相同的
B. 第二种方法对卵母细胞和细胞核损伤较小
C. 用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克隆动物遗传性状完全相同
D. 用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克隆动物都不只具备一个亲本的遗传特性
18. 精准爆破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该物质由抗体、药物(如长春新碱VCR,可以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断细胞分裂)和接头三部分组成,ADC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CR会使肿瘤细胞着丝粒无法分裂,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B. 图中乙为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是ADC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关键
C. 图中甲为VCR,与单独使用VCR相比,ADC实现了选择性杀伤
D. 接头和药物的结合在血浆中的稳定性高于在溶酶体中的稳定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题,共59分。
19. 由谷氨酸棒状杆菌(好氧菌)发酵可以得到谷氨酸,进一步处理就能制成谷氨酸钠(味精),下图为谷氨酸发酵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果酒生产所用的主要微生物相比,谷氨酸棒状杆菌主要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冷却水的进入口是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通入冷却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图中3的作用是_________(写出两点)。
(4)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它不仅是细菌生长所需的________,而且起到________的作用,所以应该分次加入。
(5)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通常以一定的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液,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旧的培养液,此工艺流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阐述其原因: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20. 聚乙烯(不溶于水,通常为白色粉末)广泛应用于塑料薄膜、塑料袋、塑料容器等制品中。这些塑料制品在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会逐渐破碎形成含有聚乙烯的微塑料,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某兴趣小组尝试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强效分解聚乙烯的微生物(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从__________处采集土壤才容易得到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图中甲培养基中不添加琼脂,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甲在摇床上振荡培养比不振荡所得到的微生物数量更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中乙培养基按功能分类,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在乙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的方式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
(4)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并对菌落进行计数。实验发现,当培养液中菌体数量为4×1011个/L时对某一浓度微塑料的分解效率最高,假设接种时所用的体积为0.1 mL,则选取107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填“合适”或“不合适”)的,理由是__________。
(5)乙培养基中菌落a和菌落b降解聚乙烯的能力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21. 甜叶菊的叶片中含有甜菊糖,甜菊糖在植物防御(如抵御昆虫取食)、适应环境(增强植物对干旱、高温等胁迫的耐受性)中发挥作用,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左右,但它的热量却很低,是用糖行业欢迎的天然甜味剂。但甜叶菊因其种子小、发芽率低、根系弱等特点使其生产受到限制,研究发现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生产甜叶菊,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外植体可以是__________(至少例举两种类型),依次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浸泡30秒、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分钟对外植体进行__________处理,期间需要用__________清洗4 - 6次。
(2)①过程属于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等条件下进行,转变成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填“未分化”“分化程度低”或“高度分化”)状态。
(3)启动过程①和过程②的关键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相对于3号培养基,4号培养基中关键植物激素的用量特点是__________。
(4)甜菊糖属于甜叶菊的__________(填“初生代谢物”或“次生代谢物”),甜叶菊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一直产生甜菊糖,原因是__________。
(5)相对于用种子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甜叶菊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写出两点)。
22. 近年来,人造肉由于在营养、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均较传统养殖肉类有显著优势,引起广泛的关注。科研人员使用猪肌肉干细胞,成功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人造肉。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图,图中的微载体是一种固体的细胞生长基质,其表面能使细胞贴附。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可用机械的方法或用__________酶将肌肉组织小块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制成细胞悬液后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__。
(2)细胞悬液中包含多种细胞,通过特定的筛选技术从细胞悬液中筛选出肌肉干细胞,选择肌肉干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③过程加入微载体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肌肉干细胞和成肌细胞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写出两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
(5)一般的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以满足细胞对未知营养成分的需求;制作人造肉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加入抗生素,原因可能是_________(至少答出1点)。
2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结合单倍体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培育得到“两个母亲”作为亲本的后代,即孤雌小鼠,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单倍体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手段,首次获得了具有两个父系基因组的孤雄小鼠,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__________使精子转化为ahESC的过程相当于植物组织培养中__________的过程。
(2)图1中卵细胞与__________,卵细胞与 phESC的__________。
(3)图2中可通过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方法)等方法对卵细胞进行去核处理,这里的__________。
(4)不考虑致死情况,图中鼠子宫的477个孤雄__________,有两只孤雄小鼠坚持__________。
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期中测试
生物A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
【14题答案】
【答案】AD
【15题答案】
【答案】ACD
【16题答案】
【答案】AD
【17题答案】
【答案】ABD
【18题答案】
【答案】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题,共59分。
【19题答案】
【答案】(1)谷氨酸棒状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或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①. 1 ②. 带走菌种发酵产生的热量,维持适宜的温度
(3)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发酵液的溶氧量,有利于散热
(4) ①. 氮源 ②. 调节 pH/酸碱度
(5)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排出部分代谢产物;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
【20题答案】
【答案】(1)长期有微塑料污染的地方
(2) ①. 使微生物快速繁殖(扩大培养) ②. 分解聚乙烯的微生物为好氧型微生物,微生物与营养物质的接触更充分
(3) ①. 选择培养基 ②. 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法) ③. 在乙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比较均匀
(4) ①. 不合适 ②. 当稀释倍数为 107时,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 4,不在 30~300 之间
(5) ①. 不同 ②. 菌落 a 的降解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大于菌落 b 的降解圈与菌落直径之比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离体器官、离体的组织、离体的细胞 ②. 消毒 ③. 无菌水
(2) ①. 脱分化 ②. 一定的激素和营养 ③. 未分化
(3) ①.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②. 生长素的用量大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
(4) ①. 次生代谢物 ②. 不会 ③. 甜菊糖不是植物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
(5)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②. 原代培养
(2)肌肉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3)为细胞提供更大附着面积,使产量增加
(4) ①. O2和 CO2 ②. 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 ①. 血清 ②. 不能 ③. 会干扰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抑制有益菌生长;增加细菌耐药性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促性腺激素 ②. 脱分化
(2) ①. 电融合法、PEG 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 ②.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①. 显微操作法、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 ②. 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4) ①. XX、XY、YY ②. 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很低,克隆动物还存在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