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皮山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5月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 (B班)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581年,杨坚夺取陈朝政权,建立隋朝 B. 隋文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巩固统治
C. 隋炀帝时最早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D.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唐玄宗 B.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C. 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D. 唐太宗-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3.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亲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妇女参加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④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充满活力(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唐朝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最主要是因为( )
A. 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 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线 D. 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5.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C.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6.下列表格中,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历史解释
甲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乙 科举制的创立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丙 唐蕃和亲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丁 鉴真东渡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与“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皇帝和政权是( )
A. 宋太祖 南宋 B. 宋真宗 北宋 C. 宋高宗 南宋 D. 宋太祖 北宋
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④②
9.如图图片内容共同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
A. 民族交融
B. 科技进步
C. 人口增长
D. 文化发达
10.某同学在复习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专题后做了时间轴。由②到④的具体表现为( )
①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②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国家财政收入约 80%来自南方。④南方的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重要地位。
⑤东京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⑥外贸收入成为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⑤⑥
11.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
A. 它是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
C.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D. 形成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第一次全面交融
12.阅读如图(《元代的疆域》),元代建立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宣政院等行政机构,旨在( )
A.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B. 促进边疆地区的民族大交融
C. 为疆域的扩大提供政治保障 D. 促进新开拓疆域与内地联系
13.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融入了胡人特色的词,是随着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而强制性推行的表现形式,所以元曲也叫胡曲。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提倡 B.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 科举制的推动 D. 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14.杨宁一在《历史学系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
A. 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5.“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台湾府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台湾省
16.如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 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17.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该历史事件( )
A. 主要目的是提高清王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 相关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 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地区的了解和往来
D.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亚非海上交通线
18.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齐民要术》——李时珍 B. 《天工开物》——贾思勰
C. 《本草纲目》——宋应星 D. 《农政全书》——徐光启
19.关于清朝代明的历史过程,四位同学整理出以下内容,符合史实的是( )
A. 甲:明朝是被清朝起兵攻打灭亡的
B. 乙:清廷得知明朝灭亡,兴兵入关绞杀农民军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
C. 丙: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并成功入主中原
D. 丁:吴三桂是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人物
20.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评价道: “在到过印度的许多中国人中,玄奘法师无疑是最伟大的一个,他是中印文化合作的象征”。以下内容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 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 B. 玄奘历经艰险,百折不挠,前往印度求取佛经
C. 玄奘在翻译佛经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D. 玄奘在印度学佛的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4分)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 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 1)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3分)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分)
(3)材料二中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图二“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问它的名称是什么?《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6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分)
22.(16分)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她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明)方孝孺
材料四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再举一例体现唐太宗奉行此政策的史实。(3分)
(2) 材料二中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领?在他建立西夏政权时,还有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你认为“双方议和”的积极意义何在?(5分)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3分)
(4) 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在西南、东南地区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2分)
(5) 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3分)
23.(10分)“一带一路”这一倡议, 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 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文明交汇】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 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 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经贸繁荣】材料二 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航海壮举】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1)根据所学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4分)
(3)材料三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三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4分)七年级历史B卷答案
1.D 2. B 3. B 4. A 5. D
6.A 7. D 8. D 9. A 10. A
11.C 12. A 13. B 14. D 15. C
16.B 17. D 18. D 19. B 20. D
21. (1)南宋(或两宋、宋朝)(1分)。黄河流域(1分);长江流域(1分)。
(2)太湖流域(2分)。
(3)活字印刷术(2分);交子(2分);瓦舍(2分)。
(4)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1分);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3分,每点一分)
22. (1)开明或平等(1分);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2分)
(2)党项族(1分);契丹(辽)(1分);议和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3分)
(3)历史现象:民族交融(2分)。民族:回族。(1分)
(4)宣政院(1分)、澎湖巡检司。(1分)
(5)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3分)
23. (1)玄奘西行(1分)。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 。(1分)
(2)市舶司(1分);指南针(1分);占城稻(1分);景德镇。(1分)
(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