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地资源与农业 课件(4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土地资源与农业 课件(4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五章 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
新课标·新教材
课堂导入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的分布
学习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因和方式
正确认识土地资源治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
一、中国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有 、园地、 、 、建设用地、水域水面和其他土地(如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
2.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 ,大部分草地和其他土地集中分布在 。
3.总量 ,但人均占有量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 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 位,林地总面积居世界第 位。 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中国农业的分布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部门包括 、 、 和 等。
2.我国东部季风区 ,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我国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降水较多,是我国 的主要集中分布区,主要种植 等作物;北方降水偏少,是我国 的主要分布区,主要种植 、棉花等旱地作物。
自主学习
耕地
林地
草地
东部季风区
西部内陆地区





人多地少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
水田
水稻
旱地
小麦
我国的林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 。我国的三大林区为: 和 。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的 上。 、 、 、 等省级行政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三、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是世界上 面积广大、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沙地和荒漠的治理。 “ ”的局面逐步变成了“ ”。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少于 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耕地质量,以及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应该在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发展 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自主学习
山地地区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
南方林区
高原和高山
内蒙古
新疆
西藏
青海
荒漠化
沙进人退
绿进沙退
18亿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1
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的概念
学习新知
建造房屋
种植作物
修筑道路
开发矿藏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
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读图活动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有
林地、草地、耕地、园地、建设用地等。
读图B,说出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利用类型。
把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从多到少排列,从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情况。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
B
(2)所占的比重排序:
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园地
学习新知
林地
草地
园地
耕地
水域水面
建设用地
学习新知
园地
果园
茶园
其他园地
学习新知
其他土地:
沙地
裸土地
裸岩石砾(lì)地等。
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
学习新知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利用状况,耕地、草地、林地是 ;
建设用地为 。
土地资源的分类
读图活动
南方
800
以上
湿润区
平原、盆地、丘陵
北方
400
~800
半湿润区
平原
东部季风区
400
以上
湿润、半湿润
山地
西部内陆区
400
以下
干旱、半干旱
山地、高原
结合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完成下表内容: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林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学习新知
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仅占三分之一。
山地多,平原少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学习新知
  我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且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耕地面积的增加十分有限。
高质量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学习新知
知识小结
土地类型多样,林地多,耕地少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原少
高质量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农业多样
弊:不利于种植业
利:多种资源开发
单位面积土地需要养活更多人
2
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的概念
学习新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属于第一产业。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农业部门类型
合作探究
上图中①~④四地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①地坡度较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②地地势起伏较小,牧草茂盛;③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④地有宽广的水域。思考:为了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四地应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林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渔业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学习新知
水域
耕地
林地
草地
宜粮则粮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种植业
林 业
畜牧业
渔业
学习新知
我国东部季风区
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我国西部非季风区
高原和高山上,
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学习新知
我国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学习新知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的三大林区为: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南方林区
西南
林区
东南
林区
东北
林区
学习新知
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西藏牧区
青海牧区
知识小结
牧区
林区
农作物
渔业


西

南:
北:


秦岭—淮河




东北
西南
东南
内蒙古
青海
西藏
新疆
400mm
降水800mm
降水
3
学习新知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渍化
水土流失
农田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广大、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学习新知
我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沙地和荒漠的治理。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逐步减轻。
“沙进人退”的局面逐步变成了“绿进沙退”。
学习新知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1亩≈0.067公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耕地质量,以及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拓展阅读
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奇迹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位于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
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沙地的面貌已大为改观。在沙地治理过程中,有两项技术应用最为成功:一项是沙地针叶树引种造林技术,另一项是飞播造林技术。
樟子松四季常青,耗水较少,防风固沙效果突出。20世纪60年代,大兴安岭的樟子松引入毛乌素沙地造林试验成功。
4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学习新知
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拓展延伸
2021年5月,由袁隆平任首席科学家的超级杂交水稻项目在海南三亚测产,平均亩产量为100483千克。
工厂化的蔬菜生产大棚,配备了环境水分传感器,采用无土栽培和数字化管理模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市场供应能力也得到了充足的保障。
安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实现精准高效播种棉花的同时,还可以在播种的过程中将滴灌带埋到地膜下面。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单位土地的保苗株数,促进棉花增产,还可以实现节约用水。
一栋全封闭式鸡舍的层叠式笼可以同时养蛋鸡两万只以上。在生产过程中,自动喂料机、集蛋机、履带式清粪机、湿帘风机自动化协同工作。新的养殖技术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鸡蛋的品质。
拓展延伸
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前列,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总量不足 B.人口数量庞大
C.国土面积狭小 D.山区面积广大
2.(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我们应该( )
A.扩大牧区耕地规模
B.增加围湖造田面积
C.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D.提高山区耕地比重
随堂检测
  读漫画,回答3~4题。
1.该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是( )
A.毁草开荒 B.土地抛荒
C.乱占耕地 D.退耕还林
2.关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
A.滥伐、盗伐森林
B.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C.增加草地放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D.变草地为耕地,扩大耕地面积
随堂检测
“渔光互补”发电模式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下图为某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景观图。
5.结合图文材料判断, “渔光互补”模式最有利于 ( )
A.节省土地资源 B.缓解交通压力
C.提高人口素质 D.监测空气质量
6.简述改模式有何益处?
随堂检测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减少生态影响
③节约能源
④提高经济效益
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及农业
特点
对策:
耕地
林地
草地
东部季风区
利用类型及分布
其他土地
西部非季风区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18亿亩)
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中国农业的分布
农业生产部门:
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西牧东耕、南水北旱”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科学技术对农业的作用
400mm
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问题: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农田污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