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全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C. 山顶洞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2. 某校七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司母戊鼎 河南安阳出土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三星堆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出土A. 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 神话传说源远流长3. “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其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A. 历史背景 B. 主要目的C. 重要内容 D. 历史影响4. 汉武帝为了有效地巩固“大一统”局面,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其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 )A. 兴办太学 B. 推恩令 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盐铁专卖5.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祖冲之的突出贡献是( )A.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B. 最早写成数学论文集C. 精确圆周率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D. 总结北方的农业生产经验6. 《中国官制大辞典》对古代某选官制度解释:“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制度。”该制度始创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7. 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A. 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C.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8.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提取了“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等关键历史信息。由此推断该同学复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海外贸易繁盛 B. 水稻产量增加 C. 经济重心南移 D. 都市经济繁荣9.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这个王朝创立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10.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此言表明清代( )A.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C. 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 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11. 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中国的“界碑”是指( )A. 近代史开端 B. 人民禁烟斗争胜利C. 近代化起步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12. 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废墟正是对历史的记忆与民族危亡的警醒。圆明园遗址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A. 北洋军阀割据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13. 1895年,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阻止饷银运出,一批台湾爱国官绅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引发上述事件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4. “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文中“改革”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15. 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16.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C.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D. 工人阶级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17.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以长征历程为主线,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等六个部分。其中“伟大转折定航向”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遵义会议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会宁会师18.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事变”指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19. “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材料中的“状元”是( )A. 荣宗敬 B. 张謇 C. 侯德榜 D. 卢作孚2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A.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D. 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1. 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大和政权的建立 B. 大化改新的影响C. 幕府统治的强化 D. 明治维新的推动22. 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 开始了海外扩张 B. 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C. 成立了国民议会 D. 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23. 这场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场革命”是( )A. 光荣革命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国民革命24.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 雅尔塔会议 B. 华盛顿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开罗会议25. 1955-1961年,美国国务院数次邀请一些文化学者,出访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希望利用他们的影响加强与盟国的联系;同一时期,苏联在一些东欧国家出版发行相关文艺作品,以增进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一系列事件的产生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B.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C. 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26.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这抹底色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文物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建立新社会制度两大成就的见证。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其与我国诸多只能代表政治生活某一方面的制度(诸如婚姻制度、司法制度、税收制度等)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代表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政治理论的源泉;另一方面也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革命直接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依靠以往的任何法律规定而产生。——摘编自许奕锋《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国家治理效能》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大事记(部分)① 年 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7年 ②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 中共十九大 ③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摘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李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新道路”和“新社会制度”各是什么。结合所学,归纳取得上述两大成就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的原因。(两点都写)结合所学,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大事记”并结合所学,补充①②③处的知识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27. 探索中西方交往历史,为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实施,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在自贸区内,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摘编自沈传亮《新时代。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路线,分别反映哪两个重要历史事件?对比这两条路线在交往的主要方式上有何不同?(2)从材料一中任选一条路线。结合所学阐述其在交往中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指出面对全球化潮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举措。(两点即可)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国家外交的认识。28.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扩大能够促进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伴随着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展开,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在传统生产方式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英国早期的纺织厂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A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国家和地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英国早期的纺织厂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随着B的发生,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迅速发展。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四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依据所学,回答材料一中西欧在农业领域出现的“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写出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社会性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A处和B处历史事件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依据材料二,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趋势。(3)1992年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的经济体制是什么?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4)材料四中说“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依据材料四,写出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两点即可)29. 九年级同学正在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制作名片——走近伟大工程】名称:______ 时期:古埃及 评价: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名称:帕特农神庙 时期:______ 评价:西方建筑的重要源头之一,对后世西方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称:都江堰 时期:战国后期 评价:______ 名称:八达岭长城 时期:______ 评价: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修建于此时。任务二【图说历史——了解和谐共处】任务三【阅读文献——学会求同存异】材料一:斯大林在1941年7月发表演说时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的自由、民主进行战争,将同欧洲、美洲各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1941年12月,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意义》材料二: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倡议亚非国家继续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开启亚非国家合作共赢的新篇章。——摘编自2015年万隆会议纪念活动讲话(1)依据所学知识请将上面“伟大工程”的名片补充完整。(2)根据上面图文信息指出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至少写出两个)并简述这些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3)材料一中同盟国所签署的共同宣言是什么?二战中,中国成为牵制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在战争中的地位如何?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万隆精神”形成的时间。中国代表团提出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4)综合以上任务,请你为本次的项目学习设计一个主题。(要求: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态度积极,有感染力。)初三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全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C【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能够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思想和策略。(2)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代表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革命直接创造,而非依靠旧有法律制度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和人民性。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居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核心地位。(3)①:1945年;②:中共十五大;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做法: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积极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意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与奋斗精神,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27题答案】【答案】(1)事件:图一:丝绸之路开通;图二:新航路开辟。不同:“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往来;“新航路”:血腥暴力侵略掠夺。(2)影响:选择“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且中国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后,开辟了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选择“新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3)举措: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4)认识:国家外交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和平与合作的方式,推动国家的繁荣与世界的和平。【28题答案】【答案】(1)“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租地农场;社会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2)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趋势:不断扩大。 (3)会议及经济体制: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实: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4)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制裁。【29题答案】【答案】(1)名称:金字塔。时期:古希腊。评价:都江堰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2)方式:和亲;少数民族汉化改革;设立机构;册封等。(3)宣言:《联合国家宣言》。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时间:1955年。“金钥匙”:求同存异。(4)主题:各个民族和国家要学会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