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5届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多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2025届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多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 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 ) 横断山系纵向岭谷地区山 高谷深,山系呈西 北-东南走向,短时强降水(强对流
地 理 试 题 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是当地灾害性天气之一。 下图示意该区域典
型纵谷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夜间与白天比值。 据此完成4~6题 。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共 48分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4.影响该区域短时强降水日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当驾车从隧道中驶出时 ,若太 阳方位与车辆行驶方向 相对,会产生逆光现象, C.地形 D.植被
影响行车安全。 家在北京的小明元旦期间到澳大利亚悉尼(151°E,34°S)旅行。 下 5.该区域短时强降水多发的季节是( )。
图示意当地某隧道走向,图中曲线为等高线,等高距为50米。 据此完成1~3题 。 A.春季 B.夏季
N .
A C.秋季 D冬季
6.短时强降水对当地产生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 )。
隧道线路 A.容易引发次生灾害 B.人们防范意识不足
洞口 C.天气预报能力较低 D.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400m
A洞合 苏绣小镇是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东临古城,西濒太湖,有“苏绣之乡”的
1.该隧道( )。 美称。 近年来, 小镇将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苏绣的设计、生产、展示、销
A.距地表最大深度可能为350米 售环节融合了文旅创作、学习培训、体验旅游等多重功能 ,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穿越山谷和鞍部 小镇还积极寻求苏绣与工业产品的跨界合作,与著名车企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具有
C.降低了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国潮风尚的文化产品 。 据此完成7~9题。
D.东西长约1000米 7.近年来,小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小明驾车驶出该隧道洞口时出现了逆光现象,经过的洞口及北京时间可能是 A D( )。 .技术 B.政策 C.环境 .文化
A.A洞 口 3:00 B.A洞 口 14:00 8.目前,小镇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
C.B洞 口 3:00 D.B洞口 14:00 A.棉花种植业 B.纺织产业 C.康养产业 D.文创产业, ,
3.为缓解隧道洞口逆光现象带来的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9.小镇积极寻求跨界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
A.隧道内增加通风设备 B.洞口设置灌木带 A.降低生产成本 B.发扬苏绣文化
C.隧道内增加照明设施 D.洞口安装遮阳棚 C.扩大消费市场 D.提高产品价格
二轮复习联 考(三) 地理试题 第 2页 (共6页 )
二轮复习联考(三 ) 地理试题 第1 页(共 6页)
干早 区不合理灌溉会 引起 土地 退化。 下 图示 意 中亚某 农 业灌溉 区2024 年 7 下图示 意 1976~1987 年 、1988 ~2015 年 两个 时 间段 美国密西 西 比 河 下游 月 均
月 1 日 ~10 月 16 日土壤水分 变化与降水信息,甲、乙、丙代 表灌溉对 10cm、20cm和 径流 量 与月 均悬 沙 浓 度的关 系 。 据 此完成 14 ~16题 。
3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影响情况。 据此完成 10~11 题 。 g
·





降 度

土 w 量

含 waw mw WM …
Www
月均 径流量(10^m
14.与 1976 ~1987 年 相比,1988 ~2015 年 该河流下游()。
号 § § § 总 点 5
日丽(M用 A.年 均径流量显著减少
10.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土壤深度是()。 B.水 沙年变化趋势相同
A.10cm、20cm、30cm B.10cm,30cm、20cm C.水 沙年变化呈正相关
C.30cm、10cm、20cm D.20cm、10cm、30cm D.悬 沙浓度年变化较小
11. 图示时段发生灌溉的次数为()。 15.1988 ~2015 年该河流下游 2 月 与6月月均 悬沙浓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A. 流域降水量 B.河床泥沙淤积量
人 口就业与居住存在的空 间 差异 ,是 现代城 市治理 面临的普 遍问题。 深 圳就 C.河 流径流量 D.河 流流速
业中心集中在福 田区、南 山 区等 传 统 经 济特区内 。 下 图示 意深 圳就 业 中心 职住 状 16.影 响该河流两个时期下游悬沙浓度差异的人类活动有()。
况。 据此完成12~13题 。 ①水利工程建设 ②流域植被破坏
③农业生产方式改善 ④农田开垦面积增大
A.① 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本 题共3 小题 ,共 52分 。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
在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 中间梯 度 地 区是 承接高梯 度 地 区外 溢产业 ,并
向低 梯度 地区输 出成 熟生产技 术 的中间环 节地 区。 中间梯 度地 区产业 空 间的
c2就业岗位数量万个 ■居住人口数量万个 一●就业岗位居住人口
顺 利转 型,是 实现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之 一。 青 山湖科 技城位于杭州主城
12.深圳市人口就业与居住状况表现为()。
区西部 ,是 杭州产 业 向西 空间转 移的中间梯度地 区。 下 图示 意 青 山湖 科技城产
A.人 口靠近就业中 心分布 B.就 业岗位向外迁移明显
业演变历程 。
C.就业岗位集聚水平较低 D.居 民跨区域长距离通勤
13.为改善深圳市人口就业与居住状况,当地应()。 杭州市背江 杭 州市撤县(市)设区 , 青山湖科技城所在的临安区并入发 展,城 市 市区面积扩大了近3.5 杭州市 ,科 技城逐渐发展成为杭
A.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体系 发展空间较 倍 , 外围的青山湖科技 州主城区西部最具规模优势的制为狭小,产 城等工业园区 ,成 为承 造 业集聚区, 科 技城产业定位升
B.完 善就业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业发展空间 接中心城区传统制造业 级 , 成 为杭州产业空间转移的中矛 盾突出 转移扩散的新阵地 间梯度地区
C.推 动公共资源在城市外围集聚
D.在就业中 心大力发展商品住房 20世纪中后期 2001年 2017年
二轮复习联 考(三 ) 地 理试题 第 3 页(共 6页) 二轮复习联考(三 ) 地 理 试题 第 4 页(共 6 页)
(1)说明撤县设区对青山湖科技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6分 ) (3)简述冰岛温室农业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6分)
(2)近年来青山湖科技城面临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试分析原因。 (4分)
(3)为完成产业空间的顺利转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简述青山湖科技城可采取
的措施。 (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
材料一 额尔齐斯河流域杨树种类众多,有些是中国特有或仅在该流域分
布的物种,被称为“杨树基因库”。 该流域杨树主要分布在河谷,有山前河谷林
和山地河谷林两大类型(左 图 )。 近年来,河谷林原生植被出现矮化现象,部分
早生植物入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二 2013年起,当地每年在河谷林一带实施持续4~10天的生态淹灌
北半球温室大棚的最佳纬度范围主要在北纬34°~43°之间。 某研究小组
工程,灌水时使灌区内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右图 )。
经过调查发现,冰岛的温室数量和面积在过去几年中显著增加,农业产量基本
满足国内需求。 研究小组一认为;冰岛全年受温暖的西风影响 ,气候较为温和,
得出结论;太阳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 、 而研究小组二则认为该结论认定
不合理,并猜测地热能是该地区温室大棚的主要热源。 为验证猜测,研究小组
二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地热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 该小组通过网
络查询得知,冰岛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雷克雅未克周边。 经过调查,研究
小组认为冰岛的温室农业发展前景良好 ,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下图
(1)简述额尔齐斯河流域被称为“杨树基因库”的原因。 (4分)
示意冰岛地形。
(2)推测近年来河谷林原生植被出现矮化现象的原因。 (6分)
665°N (3)判断当地实施生态淹灌工程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8分)
图例
首都
火山
冰原
米 )
64°N 500
200
(1)研究小组二认为“太阳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的结论认定不合理,请
说出反对理由。 (4分 )
(2)请根据研究小组二的调查结果,推断冰岛温室农业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
因。 (8分 )
二轮复习联考(三) 地理诚题 第 6页(共 6页 )
二轮复习联考(三) 地理试题 第5页 (共 6页)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 12.D 【解析】材料中提出,深圳就业中心集中在福田区、南山区等传统经济特区内,得出就业岗位集聚水平较高,C错误;深圳
就业岗位集聚水平较高,无信息表明就业岗位有向外迁移的趋势 ,B错误;读图可知,深圳就业中心范围居住人口数量较少,就业岗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位/居住人口由就业中心向外呈降低趋势,说明人 口没有靠近就业中心分布,居民呈现跨区域长距离通勤现象,A错 误、D正 确。 故
1.A 【解析】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隧道穿过等高线最多的条数为7条 ,等高距为50米 ,距地表最大深度在300~400米之间。
选 D 。
A正确;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隧道穿过山顶和鞍部,没有穿过山谷,B错误;隧道建设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和维护成本较
13.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深圳居民跨区域长距离通勤现象明显,呈现职住分离的现象,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体系
高,C错误;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中隧道东西长度超过 2000米,D错误。 故选 A。
有利于缓解职住分离现象,A正确;就业中心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且完善就业中心的基础设施对缓解职住分离现象的作用较
2.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驾车从隧道中驶出时 ,若太阳方位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对,会产生逆光现象。 此 时为元且期间,即 1
小,B错误; 推动公共资源在城市外集聚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难以实现,C错误;就业中心地价较高,在就业中心大力发展商品
月 1 日前后,南半球昼长夜短,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北京时间3:00,该地地方时约为5:0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驶出A洞口不会出现
住房不合理 ,D错误。 故选 A。
逆光现象,驶出B洞 口可能出现逆光现象,A错误、C正确;北京时间14:00,该地地方时约为16:00,太阳位于西北方向,驶出A洞口、B
14.D 【解析】对 比两个时期各月径流量数值,1988~2015年该河流下游年均径流量增加,A错误;两个时期水沙年变化趋势不
洞口都不会出现逆光现象,B、D错误。 故选 C 。
同,B错误;1988~2015年 水沙年变化并不呈正相关,C错误;读图可知,1988~2015年悬沙浓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比1976~1987
3.D 【解析】逆光现象是太阳方位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对产生的,隧道内增加通风设备和照明设施不会缓解逆光现象,A、C错 误;
年小,水沙关系曲线斜率相对平缓,表明悬沙浓度年变化较小,D正确。 故选D。
灌木带高度较小,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较弱,对缓解逆光现象的作用较小,B错 误;遮阳棚能遮挡部分阳光,降低隧道口的光线对比
15.B 【解析】读图可知,1988~2015年 2月月均悬沙浓度大于6月 。 密西西比河流域降水量6月大于2月 ,6月河流径流量大,
度,减少驾驶员因逆光现象而产生的眩光感,D正确。 故选 D。
河流流速较快,河流悬沙浓度应该大,A;C 0错误;水流在流量增加的过程中会 冲刷前期淤积的泥沙,先前沉降于河床的泥沙再悬浮
4.C 【解 析】读图可知,纵谷区大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夜间高于白天。 受 山高谷深地形影响,夜晚多谷地夜雨,C正确;
进入水体,致使悬沙浓度增大。 然而,前期河压授职的泥沙量有限,随着流量继续增大,冲刷量会不断减小,导致水体悬沙浓度6月较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植被对夜雨特点影响较小,A B、D错误。 故选C 。
2月低,B正确。 故选B。
5.B 【解析】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成影响显著。 夏季西南季风强盛,西南水汽输送过程中受纵 向岭谷南北通道地
形的阻隔,抬升作用影响大,易产生短时强降水天气。 故送 B 16.C 【解析]读图可知,与1976~1987年 相比,198%-2915年河流年均悬沙浓度降低,说明河流含沙量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
6.A 【解析】当地为山区,短时强降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A正确;当地短时强降雨 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善有利于降低河流含沙量,①③正确;流域链玻破坏和农田开垦面积增大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②④错误。
C
多发,人们的防范意识应该较强,B错误;天气预报能力是短时强降水危志严重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且天气预报能力并没有 故选 。
比我国其他地区低,C错误;当地位于山区,人口密度不大,D错误。 故选 A 。 17.【参考答案】(1)杭州市区面积扩大,传统制造业向青山湖科技城转移。资金、技术得到积累;青山湖科技城并入杭州市,制造
7.B 【解析】材料中提出,苏绣小镇是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近年来,小镇将事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社会经济得到 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集聚效应;科技城产业定位升级,成为杭州产业空间转移的中向梯度地区。 (每点2分 ,答出3点得6分)
快速发展。说明政策是近年来小镇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技术 、环境、文化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 故 (2)青山湖产业定位升级,不断吸引杭州高新技术产业迁入;随着产业发展,科技城肉部原有企业产生扩张及升级需求。 (每点2
选B。 分 ,答出 2点 得4分 )
8.D 【解析】材料中提出,小镇将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苏绣的设计、生产、展示、销售环节融合了文旅创作、学习培训、 (3)加强与高、低梯度地区的分工协作,形成区域一体化;通过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优惠等,突出中梯度地区产业的比
体验旅游等多重功能。 文创产业利于当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适宜目前小镇发展,D正确;棉花种植业、纺织产业、康养产 较优势;注重自身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借助高梯度地区的技术和资金,对老旧工业区进行改造和升级。 (每点2分 ,答出
业对当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作用小,不是最适宜发展的产业,A、B、C错 误。 故选D。 3点得6分)
9.C 【解析】材料中提出,小镇积极寻求苏绣与工业产品的跨界合作,与著名车企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潮风尚的文化产品。 【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撤县设区后,杭州市区面积扩大,杭州的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得以整
通过跨界合作,能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消费市场,C正确;跨界合作不能降低生产成本,A错误;跨界合作能发扬苏绣 合,外围的青山湖科技城成为承接中心城区传统制造业转移扩散的新阵地,技术、资金得到快速积累;2017年 ,科技城并入杭州市,青
文化,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跨界合作不一定能提高产品价格,D错误。 故选 C。 山湖科技城成为承接杭州主城功能外溢和产业扩张转移的主要阵地,制造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集聚效应,科技城产业定位升级,
10.A 【解析】表层 10cm土壤水分对于灌溉的响应最为明显与刷烈,表现为土壤含水量曲线上升早,变化大,对应甲;随着深度 成为杭州产业空间转移的中间梯度地区。 第 (2)问,随着青山湖科技城在杭州市的定位升级,不断吸引杭州高新技术产业迁入,再加
的增加,该响应特征也相对减弱,乙曲线代表20cm土壤深度,丙曲线代表30cm土壤深度。 故选A。 上随着产业发展,科技城内部原有企业产生扩张及升级需求,青山湖科技城的转型势在必行。 第(3)问,材料中提出,中间梯度地区
11.B 【解析】读图可知,7月 11 日、8月5日以及9月 16日土壤含水量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其中7月 11 日前 、8月5 日前降水 是承接高梯度地区外溢产业,并向低梯度地区输出成熟生产技术的中间环节地区。 青山湖科技城作为中间梯度地区,应加强与高,低
量较少,因此这两次的土壤含水量上升与降水无关,是灌溉引起的;9月 16日前有明显的降水天气,降水后土壤含水量上升,因此本 梯度地区的分工协作,形成区域一体化;通过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优惠等,突出中梯度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注重自身优势
次土壤含水量上升是降水引起的。 故 图示时段发生灌溉的次数为2次 。 故选 B。 产业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借助高梯度地区的技术和资金,对老旧工业区进行改造和升级。
二结复习联事(三 )此理答案 第 1页 (来3页) 二复习联考(三)世理将安 第 2页(条3题)
18.【参考答案】(1)该地纬度较高,且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太阳能不丰富;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能为
温室提供较稳定的热能。 (每点2分 ,答出2点得4分 )
(2)温室农业分布不均衡,雷克雅未克周边数量多。 (2分)雷克雅未克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为温室提供充足的热源;雷克雅未克
为首都,人口众多,农产品市场广阔;雷克雅未克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每点2分 ,答出3点得6分 )
(3)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本国农产品自给率,利于国家农业安全;带动农业观光项目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
结构多元化;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每点2分 ,答出3点得6分 )
【解析】第 (1)问,冰岛虽全年受温暖的西风影响,气候较温和,但该地纬度较高,且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太阳能不丰富,依靠
太阳能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读图可知,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能为温室提供较稳定的热能。 第 (2)问 ,材
料中提出,地热能是该地区温室的主要热源,且冰岛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雷克雅未克周边。 温室农业应主要分布在地热资源丰
富且消费市场广阔的地区。 雷克雅未克地热资源丰富,且为该国首都,消费市场广阔,温室农业分布较多。 读图可知,雷克雅未克地
区地形较为平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第(3)问,该设问应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来回答温室农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温室农业改善
了自然条件,实现全年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本国农产品自给率,利于国家农业安全;温室农业还能带动农业观光
项目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多死化;通过温室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19.【参考答案】(1)生态环境复杂,杨时神为丰富;受人类干扰小,不同杨树物种演化成特有物种。 (每点2分 ,答出2点得4分)
(2)全球变暖,气温上升,蒸发加剧,影响杨树等各本生长;部分早生植物入侵,加剧河谷林矮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河谷林
原生植被。 (每点2分 ,答出3点得6分)
(3)春末夏初。 (2分 )气温回升,植被生长较快,需水量大;多泌雪洪水,利用洪水生态淹灌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土壤易返盐,生
态淹灌可以减轻盐碱化程度。 (每点2分 ,答出3点得6分 )
【解析】第(1)问,材料中提出,额尔齐斯河流域杨树种类众多,有些是中国特有或仅在该流域分布的物种。 该地河谷地区生态环
境复杂,杨树种类丰富;受人类干扰小,不同杨树物种进行适应性演化,形成特有较例。第 (2)问,近年来河谷林原生植被出现矮化现
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全球变暖,气温上升,蒸发加剧,影响杨树等乔木生长,植被矮比;材料中提出,部分早生植物入侵,也会加刷
河谷林矮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破坏河谷林原生植被,导致植被矮化。 第(3)问,实施生态淹灌工程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另
一方面是需要生态淹灌。 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植被生长较快,需水量大,需要灌溉;多融雪洪水,利用洪水生态淹灌可以减少水资源浪
费;该季节土壤易返盐,生态淹灌可以减轻盐碱化程度 。
二轮复习联考 (三 ) 地理答案 第 3 页(共 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