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框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弘扬传统美德的原因和表现?
2.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生活观察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
1.微尘身上有哪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从微尘的故事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扶危济困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②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弘扬传统美德的原因和表现?(P68)
(1)原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表现: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敬业乐群
——走进榜样人物 践传统美德之行
于敏-潜心研究 攻克困难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从于敏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种美德?
做自强不息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做自强不息的人
原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做法: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敬业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追求卓越。乐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敬业乐群的传统美德能凝聚起强大合力,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敬业乐群的人
原因: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做法:
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指认真恭谦地对待自己的分内之事,乐于与人相处。“业”本指学业,也可理解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等分内之事;“群”本指同学、朋友,也可理解为团队、社会。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公里。本次地震是2025年以来的最大地震。对于缅甸地震,中国是如何做的呢?
中国—积极作为
启示:中国在缅甸地震后积极开展救援,体现了对他国人民生命的关爱和尊重,这是“仁爱”美德的延伸,中国救援队迅速响应,提供物资、医疗等援助,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冷,鹅毛大雪下起来没完没了。宋太宗在屋子里,身上披着狐狸皮外套,仍然觉得浑身发冷,宫外更是天寒地冻。太宗命人端来取暖的火盆,奉上温热的美酒。他烤着火,忽然看到院中树上的枯枝随着寒风,被吹落到了地上。他心中不禁一动,暗想:这么寒冷的天气,汴梁城中的百姓,有许多缺柴少米的,他们的日子要怎么过呢?
想到这里,他马上下令召府尹进宫,他对府尹说:“如今天寒地冻,城中那些缺衣少食的百姓如何受得了?你马上带些衣食和木炭去城中走走看看,帮助那些无法过冬的人们,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府尹领旨,马上带领衙役,备好衣食和木炭,来到老百姓们生活的地方,把粮食和木炭送到那些需要的穷人手中,并给有困难的人家都留下足够的东西抵御严寒。受到救助的百姓感激万分,于是,便有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雪中送炭
思考:(1)从宋太宗身上你体会到了何种中华传统美德?
(2)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扶危济困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关链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扶危济困”的这种传统美德?
做扶危济困的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 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做扶危济困的人
原因: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做法:“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扶危济困,释 义:济:救济。扶持危急的,救济困难的。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情他人的心,每个人都有
关注新闻:为救心梗同学缺考的小伙说不后悔
探讨交流:1.姜昭鹏弃考急救,体现了他具有怎的美德?
2.我们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5月10日,山东烟台,职教高考考生乘网约车赴考时突发心梗休克,同行的同学姜昭鹏弃考急救,在车上开展心肺复苏。网约车司机连闯6个红灯,狂飙送医!事后姜昭鹏说:“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
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他人,见义智为
见义勇为
要求: ①“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
②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已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做见义勇为的人。
见义勇为,出自《论语.为政》:意为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奋勇的去做。
“见义不为,无勇也。”见到符合道义的事情却不去做,是怯懦的。注:更提倡“见义智为”。
材料一:黄香温席
汉朝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侍奉长辈的道理。在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暖热,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温暖。
材料二:刘秀祥背着母亲上大学
刘秀祥四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精神受到重创,从此,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随后,哥哥姐姐相继离家,从此杳无音讯,生活的重担一下全落在幼小的秀祥身上。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边照顾带病的母亲,一边打工求学,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圆梦大学后,他又依然“背着母亲上大学”。刘秀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青春之歌。
黄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刘秀祥的行为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回报。
孝老爱亲
品读《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孝老爱亲名言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孔子将孝视为仁德的根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孝始于对生命的珍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以自然比喻母爱的无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警示尽孝须及时。
《礼记》提出孝的三重境界:尊亲(敬重)、弗辱(不使蒙羞)、能养(物质奉养)——强调精神关怀高于物质供给。
现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体现传统孝道与现代权利意识的融合。
耄耋图
原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做法: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做孝老爱亲的人
孝老爱亲:意为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mào dié
耄 耋 之 年
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 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 ,蝶谐音“耋 ”,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 义 ,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 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意为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孝老” 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精神上的慰藉。中国人非常重视亲人之间的 情感,这种孝敬老人、爱护亲人的情感真挚纯粹、由心而发。
拓展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中践行传统美德,比如:
在用餐时,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粮食
在考试时,我们要诚实守信、拒绝抄袭
在工作时,我们要爱岗敬业、敢于担当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礼貌待人、文明用语
与家人在一起时,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要乐于助人、扶危济困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2、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P69-71)
(1)做自强不息的人。①原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②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2)做敬业乐群的人。①原因: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②要求:a.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b.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3)做扶危济困的人。①原因: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②要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4)做见义勇为的人。要求: ①“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②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已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①原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②要求: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 、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课堂小结
做法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做自强不息的人
做敬业乐群的人
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做扶危济困的人
当他人身处困境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做见义勇为的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
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自立自强、刚健有力,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做法
做法
做法
做法
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1. 第七届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昭通举行。他们扎根企业、扎根车间、扎根一线、坚如磐石,身上闪耀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身上体现了( )
A.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可贵品质
B.推己及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
C.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D.自尊自傲、热爱生活的价值追求
A
2.“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胡建华40年如一日躬耕于交通建设。他带领团队在峡谷深处安寨扎营,在崇山峻岭间修路架桥。这告诉我们要(  )
A.顺应时代变化,进行自主创业
B.合理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C.学会独立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D.坚持爱岗敬业,做到尽职尽责
D
3.“广东好人”钟秋霞年幼时,父母离异让她早早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成年后,外公、继父、大伯、二舅相继患病,她义不容辞承担起了照料他们的重任,带他们四处求医问药、悉心照顾。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和衷共济的处世之道
B.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C.抑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D.诚信友善的高尚品格
B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