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7讲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复习目标] 1.会用“三段式”法进行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相关计算。2.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并会简单计算。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1.“三段式”法计算平衡常数例1 [2024·新课标卷,29(3)节选]在总压分别为0.10、0.50、1.0、2.0 MPa下,Ni(s)和CO(g)反应达平衡时,Ni(CO)4体积分数x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Ni(s)+4CO(g)Ni(CO)4(g)的ΔH 0(填“大于”或“小于”)。p3、100 ℃时CO的平衡转化率α=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p= (MPa)-3。 “三段式”法的计算模式2.“原子守恒法”计算平衡常数原子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思路例2 [2022·河北,16(2)②]氢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氢燃料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工业上常用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备氢气,体系中发生如下反应。Ⅰ.CH4(g)+H2O(g)CO(g)+3H2(g)Ⅱ.CO(g)+H2O(g)CO2(g)+H2(g)恒温恒压条件下,1 mol CH4(g)和1 mol H2O(g)反应达平衡时,CH4(g)的转化率为a,CO2(g)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 (写出含有a、b的计算式;对于反应mA(g)+nB(g)pC(g)+qD(g),Kx=,x为物质的量分数)。其他条件不变,H2O(g)起始量增加到5 mol,达平衡时,a=0.90,b=0.65,平衡体系中H2(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024·黑吉辽,18(5)]为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工业上采用RuO2催化氧化法处理HCl废气:2HCl(g)+O2(g)Cl2(g)+H2O(g) ΔH1=-57.2 kJ·mol-1 ΔS K。将HCl和O2分别以不同起始流速通入反应器中,在360 ℃、400 ℃和440 ℃下反应,通过检测流出气成分绘制HCl转化率(α)曲线,如下图所示(较低流速下转化率可近似为平衡转化率)。设N点的转化率为平衡转化率,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平衡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2.[2023·湖南,16(2)]聚苯乙烯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可通过苯乙烯聚合制得。在某温度、100 kPa下,向反应器中充入1 mol气态乙苯发生反应C6H5C2H5(g)C6H5CHCH2(g)+H2(g),其平衡转化率为50%,欲将平衡转化率提高至75%,需要向反应器中充入 mol水蒸气作为稀释气(计算时忽略副反应)。 3.[2021·湖南,16(3)③]某兴趣小组对反应2NH3(g)N2(g)+3H2(g)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 mol NH3通入3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 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该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 [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hH(g) Kθ=,其中pθ=100 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4.[2024·河北,17(1)②节选]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含氯化工产品的生产。硫酰氯及1,4 二(氯甲基)苯等可通过氯化反应制备。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如下:SO2(g)+Cl2(g)SO2Cl2(g) ΔH=-67.59 kJ·mol-1。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SO2(g)和Cl2(g),测定T1、T2、T3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Δp(Δp=p0-p,p0为体系初始压强,p0=240 kPa,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上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M点Cl2的转化率为 ,T1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 kPa-1。 5.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2 甲氧基 2 甲基丁烷(TAME),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反应 Ⅰ:反应 Ⅱ:反应 Ⅲ: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1)则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 。 (2)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3OH)= 。 6.(2024·河北邢台模拟)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是“碳中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催化剂作用下,主要发生以下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 kJ·mol-1;ⅱ.CO2(g)+H2(g)CO(g)+H2O(g) ΔH2=+41 kJ·mol-1;ⅲ.CO(g)+2H2(g)CH3OH(g) ΔH3。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2与H2,发生以上3个反应,若起始压强为200 MPa,反应经t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压强为150 MPa,H2O的分压p(H2O)=40 MPa,则t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O)= MPa·min-1,CH3OH的选择性为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相关计算例 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1)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 %。平衡常数K343 K= (保留2位小数)。 (2)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 、 。 (3)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b。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k逆,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的= (保留1位小数)。 1.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与O2结合生成MbO2,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Mb(aq)+O2(g)MbO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在37 ℃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测得肌红蛋白的结合度(α)与p(O2)的关系如图所示[α=×100%]。研究表明正反应速率v正=k正·c(Mb)· p(O2),逆反应速率v逆=k逆·c(MbO2)(其中k正和k逆分别表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常数)。(1)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k正、k逆之间的关系式为K= (用含有k正、k逆的式子表示)。 (2)试求出图中c点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kPa-1。已知k逆=60 s-1,则速率常数k正= s-1·kPa-1。 2.Bodensteins研究了反应:2HI(g)H2(g)+I2(g) ΔH>0。在716 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 。 (2)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 (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 7 min-1,在t=40 min时,v正= min-1。 答案精析考点一整合必备知识例1 小于 97.3% 9 000例2 0.43解析 恒温恒压条件下,1 mol CH4(g)和1 mol H2O(g)发生反应,C、H、O三种原子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为n(C)=1 mol,n(H)=6 mol,n(O)=1 mol,已知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a,CO2(g)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分别将含有这三种元素的物质列出并根据原子守恒法计算如下:C: CH4 CO CO2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1-a a-b bH: H2 H2O CH4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3a+b 1-a-b 1-aO: CO CO2 H2O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a-b b 1-a-b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a+2) mol,因此,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其他条件不变,H2O(g)起始量增加到 5 mol,达平衡时,a=0.90,b=0.65,则平衡时,CH4(g)为 0.1 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CO(g)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根据H和O原子守恒可知,H2O(g)的物质的量为(5-0.90-0.65) mol=3.45 mol,H2(g)的物质的量为(3a+b) mol=3.35 mol,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a+6) mol=7.8 mol,平衡体系中H2(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43。提升关键能力1.62.53.0.484.T3>T2>T1 75% 0.035.(1)0.9α (2)逆向移动 1∶10解析 (1)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平衡时n(TAME)=(1-α) mol,n(A)+n(B)=n(CH3OH)=α mol。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则=9.0,可以求出平衡体系中n(B)=0.9α mol,n(A)=0.1α 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2)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向着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平衡时,TAME的转化率变大,但是平衡常数不变,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变,c(A)∶c(CH3OH)=0.1α∶α=1∶10。6. 62.5 4.6×10-4 MPa-2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CO2和H2的初始分压分别为p(CO2)=50 MPa,p(H2)=150 MPa,平衡时H2O的分压p(H2O)=40 MPa。设平衡时CO和CO2的分压分别为x MPa、y MPa。将含有C、H、O三种元素的物质分别列出,并依据原子守恒法计算如下: C: CO CO2 CH3OH平衡分压/MPa x y 50-x-y H: H2 H2O CH3OH平衡分压/MPa 10+2x+2y 40 50-x-y O: CO CO2 H2O CH3OH平衡分压/MPa x y 40 50-x-y根据O原子守恒及平衡时总压为150 MPa,解得:x=15,y=10。t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O)= MPa·min-1,CH3OH的选择性为×100%=62.5%。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 MPa-2≈4.6×10-4 MPa-2。考点二例 (1)22 0.02 (2)及时移去产物 改进催化剂 提高反应物压强 (3)大于 1.3提升关键能力1.(1) (2)2 1202.(1) (2) 1.95×10-3解析 (1)2HI(g)H2 (g)+I2 (g)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后x(HI)=0.784,则x(H2)=x(I2)=0.108,K===。(2)到达平衡时,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k逆=k正·=。在t=40 min时,x(HI)=0.85,v正=k正x2(HI)=0.002 7 min-1×(0.85)2≈1.95×10-3 min-1。(共76张PPT)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十章 第47讲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复习目标1.会用“三段式”法进行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相关计算。2.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并会简单计算。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考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相关计算课时精练内容索引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1.“三段式”法计算平衡常数整合必备知识 [2024·新课标卷,29(3)节选]在总压分别为0.10、0.50、1.0、2.0 MPa下,Ni(s)和CO(g)反应达平衡时,Ni(CO)4体积分数x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Ni(s)+4CO(g)===Ni(CO)4(g)的ΔH 0(填“大于”或“小于”)。p3、100 ℃时CO的平衡转化率α=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p= (MPa)-3。 例1小于97.3%9 000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时Ni(CO)4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该反应的ΔH<0。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对应的平衡体系中Ni(CO)4的体积分数增大,则压强:p4>p3>p2>p1,即p3对应的压强是1.0 MPa。由题图可知,p3、100 ℃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O和Ni(CO)4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1、0.9,设初始投入的CO为4 mol,反应生成的Ni(CO)4为x mol,可得三段式: Ni(s)+4CO(g) Ni(CO)4(g)起始/mol 4 0转化/mol 4x x平衡/mol 4-4x x反应后总物质的量为(4-3x) 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其他条件相同时,气体的体积分数即为其物质的量分数,因此有=0.9,解得x=,因此达到平衡时n转化(CO)=4× mol,CO的平衡转化率α=×100%≈97.3%;气体的分压=总压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则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9 000 (MPa)-3。“三段式”法的计算模式2.“原子守恒法”计算平衡常数原子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2022·河北,16(2)②]氢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氢燃料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工业上常用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备氢气,体系中发生如下反应。Ⅰ.CH4(g)+H2O(g) CO(g)+3H2(g)Ⅱ.CO(g)+H2O(g) CO2(g)+H2(g)恒温恒压条件下,1 mol CH4(g)和1 mol H2O(g)反应达平衡时,CH4(g)的转化率为a,CO2(g)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 (写出含有a、b的计算式;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Kx=,x为物质的量分数)。其他条件不变,H2O(g)起始量增加到5 mol,达平衡时,a=0.90,b=0.65,平衡体系中H2(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例20.43恒温恒压条件下,1 mol CH4(g)和1 mol H2O(g)发生反应,C、H、O三种原子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为n(C)=1 mol,n(H)=6 mol,n(O)=1 mol,已知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a,CO2(g)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分别将含有这三种元素的物质列出并根据原子守恒法计算如下:C: CH4 CO CO2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1-a a-b bH: H2 H2O CH4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3a+b 1-a-b 1-aO: CO CO2 H2O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a-b b 1-a-b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a+2) mol,因此,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其他条件不变,H2O(g)起始量增加到 5 mol,达平衡时,a=0.90,b=0.65,则平衡时,CH4(g)为 0.1 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CO(g)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根据H和O原子守恒可知,H2O(g)的物质的量为(5-0.90-0.65) mol=3.45 mol,H2(g)的物质的量为(3a+b) mol=3.35 mol,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a+6) mol=7.8 mol,平衡体系中H2(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43。1.[2024·黑吉辽,18(5)]为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工业上采用RuO2催化氧化法处理HCl废气:2HCl(g)+O2(g) Cl2(g)+H2O(g) ΔH1=-57.2 kJ·mol-1 ΔS K。将HCl和O2分别以不同起始流速通入反应器中,在360 ℃、400 ℃和440 ℃下反应,通过检测流出气成分绘制HCl转化率(α)曲线,如下图所示(较低流速下转化率可近似为平衡转化率)。提升关键能力设N点的转化率为平衡转化率,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平衡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6由图像可知,N点HCl的平衡转化率为80%,设起始n(HCl)=n(O2)=4 mol,可列出三段式: 2HCl(g)+O2(g) Cl2(g)+H2O(g)起始量/mol 4 4 0 0变化量/mol 3.2 0.8 1.6 1.6平衡量/mol 0.8 3.2 1.6 1.6则K==6。2.[2023·湖南,16(2)]聚苯乙烯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可通过苯乙烯聚合制得。在某温度、100 kPa下,向反应器中充入1 mol气态乙苯发生反应C6H5C2H5(g) C6H5CH==CH2(g)+H2(g),其平衡转化率为50%,欲将平衡转化率提高至75%,需要向反应器中充入 mol水蒸气作为稀释气(计算时忽略副反应)。 5设充入H2O(g)物质的量为x mol;在某温度、100 kPa下,向反应器中充入1 mol气态乙苯发生已知反应。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50%,可列三段式: C6H5C2H5(g) C6H5CH==CH2(g)+H2(g)n(起始)/mol 1 0 0n(转化)/mol 0.5 0.5 0.5n(平衡)/mol 0.5 0.5 0.5此时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5 mol,此时容器的体积为V;当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75%,可列三段式: C6H5C2H5(g) C6H5CH==CH2(g)+H2(g)n(起始)/mol 1 0 0n(转化)/mol 0.75 0.75 0.75n(平衡)/mol 0.25 0.75 0.75此时乙苯、苯乙烯、H2物质的量之和为1.75 mol,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为(1.75+x)mol,在恒温、恒压时,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此时容器的体积为V;两次平衡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等,则=,解得x=5。3.[2021·湖南,16(3)③]某兴趣小组对反应2NH3(g) N2(g)+3H2(g)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 mol NH3通入3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 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该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 [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 gG(g)+hH(g) Kθ=,其中pθ=100 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0.48由图可知,平衡时,NH3、N2、H2的分压分别为120 kPa、40 kPa、120 kPa,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0.48。4.[2024·河北,17(1)②节选]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含氯化工产品的生产。硫酰氯及1,4 二(氯甲基)苯等可通过氯化反应制备。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如下:SO2(g)+Cl2(g) SO2Cl2(g) ΔH=-67.59 kJ·mol-1。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SO2(g)和Cl2(g),测定T1、T2、T3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Δp(Δp=p0-p,p0为体系初始压强,p0=240 kPa,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右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M点Cl2的转化率为 ,T1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 kPa-1。 T3>T2>T175%0.03由图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n(SO2)∶n(Cl2)=2,平衡时Δp=60 kPa,已知恒温恒容情况下,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据此列出三段式: SO2(g)+Cl2(g) SO2Cl2(g) Δp起始压强/kPa 160 80转化压强/kPa 60 60 60 60平衡压强/kPa 100 20 60可计算得α(Cl2)=×100%=75%,Kp===0.03 kPa-1。5.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2 甲氧基 2 甲基丁烷(TAME),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1)则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 。0.9α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平衡时n(TAME)=(1-α) mol,n(A)+n(B)=n(CH3OH)=α mol。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则=9.0,可以求出平衡体系中n(B)=0.9α mol,n(A)=0.1α 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2)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3OH)= 。 逆向移动1∶10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向着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平衡时,TAME的转化率变大,但是平衡常数不变,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变,c(A)∶c(CH3OH)=0.1α∶α=1∶10。6.(2024·河北邢台模拟)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是“碳中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催化剂作用下,主要发生以下反应:ⅰ.CO2(g)+3H2(g) CH3OH(g)+H2O(g) ΔH1=-49 kJ·mol-1;ⅱ.CO2(g)+H2(g) CO(g)+H2O(g) ΔH2=+41 kJ·mol-1;ⅲ.CO(g)+2H2(g) CH3OH(g) ΔH3。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2与H2,发生以上3个反应,若起始压强为200 MPa,反应经t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压强为150 MPa,H2O的分压p(H2O)=40 MPa,则t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O)= MPa·min-1,CH3OH的选择性为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2.54.6×10-4 MPa-2根据题意可知CO2和H2的初始分压分别为p(CO2)=50 MPa,p(H2)=150 MPa,平衡时H2O的分压p(H2O)=40 MPa。设平衡时CO和CO2的分压分别为x MPa、y MPa。将含有C、H、O三种元素的物质分别列出,并依据原子守恒法计算如下:C: CO CO2 CH3OH平衡分压/MPa x y 50-x-yH: H2 H2O CH3OH平衡分压/MPa 10+2x+2y 40 50-x-yO: CO CO2 H2O CH3OH平衡分压/MPa x y 40 50-x-y返回根据O原子守恒及平衡时总压为150 MPa,解得:x=15,y=10。t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O)= MPa·min-1,CH3OH的选择性为×100%=62.5%。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 MPa-2 ≈4.6×10-4 MPa-2。考点二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相关计算 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例(1)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 %。平衡常数K343 K= (保留2位小数)。 220.0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则a点所在曲线代表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变化,b点所在曲线代表323 K时SiHCl3的转化率变化。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22%。设起始时SiHCl3(g)的浓度为1 mol·L-1,则有 2SiHCl3(g)===SiH2Cl2(g)+SiCl4(g)起始/(mol·L-1) 1 0 0转化/(mol·L-1) 0.22 0.11 0.11平衡/(mol·L-1) 0.78 0.11 0.11则34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43 K==≈0.02。(2)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 、 。 (3)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b。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k逆,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的= (保留1位小数)。 及时移去产物改进催化剂提高反应物压强大于1.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a点温度为343 K,b点温度为323 K,故反应速率:va>vb。反应速率v=v正-v逆 =k正-k逆,则有v正=k正,v逆=k逆,343 K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即k正=,经计算可得SiHCl3、SiH2Cl2、SiCl4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78、0.11、0.11,则有k正×0.782=k逆×0.112,=≈0.02。a处SiHCl3的转化率α=20%,此时SiHCl3、SiH2Cl2、SiCl4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8、0.1、0.1,则有==≈1.3。1.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与O2结合生成MbO2,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Mb(aq)+O2(g) MbO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在37 ℃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测得肌红蛋白的结合度(α)与p(O2)的关系如图所示[α=×100%]。研究表明正反应速率v正=k正·c(Mb)· p(O2),逆反应速率v逆=k逆·c(MbO2)(其中k正和k逆分别表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常数)。提升关键能力(1)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k正、k逆之间的关系式为K= (用含有k正、k逆的式子表示)。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所以k正·c(Mb)·p(O2)=k逆·c(MbO2),=,而平衡常数K==。(2)试求出图中c点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kPa-1。已知k逆=60 s-1,则速率常数k正= s-1·kPa-1。 2120c点时,p(O2)=4.50 kPa,肌红蛋白的结合度α=90%,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得K==kPa-1=2 kPa-1;K=,则k正=K·k逆=2 kPa-1×60 s-1=120 s-1·kPa-1。2.Bodensteins研究了反应:2HI(g) H2(g)+I2(g) ΔH>0。在716 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 。 2HI(g) H2 (g)+I2 (g)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后x(HI)=0.784,则x(H2)= x(I2)=0.108,K===。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2)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 (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 7 min-1,在t=40 min时,v正= min-1。 1.95×10-3到达平衡时,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k逆=k正·=。在t=40 min时,x(HI)=0.85,v正=k正x2(HI)=0.002 7 min-1×(0.85)2≈1.95×10-3 min-1。返回KESHIJINGLIAN课时精练对一对题号 1 2 3 4 5答案 C C C C D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6.7.(1)B (2)0.025 mol·L-1·min-1 0.75 8.2答案12345678910119.吸收 31.2 0.02 MPa10.(3)3.0 2.25 增大 (4) 46.26 11.(3)50% 4.76 (4)①越高 n(H2S)∶n(Ar)越小,H2S的分压越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2S的平衡转化率越高 ②d 24.9物质 X Y Z起始浓度/(mol·L-1) 0.1 0.2 0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1.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答案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平衡常数为1 600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1234567891011答案达到平衡时消耗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5) mol·L-1=0.05 mol·L-1,因此X的转化率为50%,A项正确;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三种组分的系数之比为(0.1-0.05)∶(0.2-0.05)∶0.1=1∶3∶2,因此反应方程式为X+3Y 2Z,平衡常数K==1 600,B项正确;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压强无关,C项错误、D项正确。2.(2024·广东高三模拟)T ℃下,分别向恒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甲、恒为1 L的绝热密闭容器乙中加入0.1 mol A和0.4 mol B,发生反应:A(g)+B(g) C(g)+D(g) ΔH<0,两容器中A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40 s后加入催化剂,则曲线Ⅰ中A的平衡转化 率会增大B.曲线Ⅰ、Ⅱ对应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K(Ⅱ)C.a点的v正大于b点的v逆D.0~40 s内,曲线Ⅱ中B的平均反应速率vB=5.0×10-4 mol·L-1·s-1√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40 s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A项错误;曲线Ⅰ先出现拐点,说明温度更高,反应放热,则曲线Ⅰ是绝热密闭容器乙的曲线,由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K(Ⅰ)小于K(Ⅱ),B项错误;a、b两点转化率相同,则两者浓度相同,两点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都大于v逆,a点温度更高,则a点的v正大于b点的v逆,C项正确;40 s时,曲线Ⅱ的转化率为25%,0~40 s内,A、B转化的浓度均为0.1 mol·L-1×25%=0.025 mol·L-1,vB=6.25×10-4 mol·L-1·s-1,D项错误。3.(2024·广西柳州统考一模)催化醇解反应可用于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3(l)+C6H13OH(l) CH3COOC6H13(l)+CH3OH(l)。反应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在温度分别为340 K、350 K下反应,测得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醇解反应的ΔH>0B.及时分离出甲醇,有利于提高转化率C.A、B、C、D四点中,v正最大的点是CD.350 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的化 学平衡常数Kx=2.25√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根据图像,①最先达到化学平衡,故①的速率快,说明①对应的温度是350 K,温度升高,平衡时转化率增大,说明正向是吸热的,所以ΔH>0,A正确;及时分离出甲醇,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转化率,B正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图像可知,A点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点已达到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因此A点v正最大,C错误;1234567891011答案350 K时, CH3COOCH3(l)+C6H13OH(l) CH3COOC6H13(l)+CH3OH(l)开始/mol 1 1 0 0转化/mol 0.6 0.6 0.6 0.6平衡/mol 0.4 0.4 0.6 0.6以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的化学平衡常数Kx==2.25,D正确。4.MTP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可以由TOME经环化后合成。其反应式如图1。为了提高TOME的转化率,反应进行时需及时从溶液体系中移出部分甲醇。TOME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设TOME的初始浓度为a mol·L-1,反应过程中的液体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234567891011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Y两点的MT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B.X、Z两点的瞬时速率大小为v(X)>v(Z)C.若Z点处于化学平衡,则210 ℃时反应 的平衡常数K=D.190 ℃时,0~150 min之间的MTP的平 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A项,因起始浓度相同,X、Y两点转化率相同,所以MTP的浓度也相等,正确;B项,由图可知,X点曲线斜率大于Z点,且Z点转化率高,此时TOME的浓度只有0.02a mol·L-1,所以瞬时速率:v(X)>v(Z),正确;1234567891011答案C项,若Z点为平衡点,此时c(TOME)=0.02a mol·L-1,c(MTP)=0.98a mol·L-1,但因移出甲醇,甲醇浓度不为0.98a mol·L-1,错误;D项,0~150 min内,Δc(MTP)=0.67a mol·L-1,正确。5.(2024·安徽亳州统考一模)一定条件下将1 mol M和m mol N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2N(g) Q(g),图1为M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m之间的关系,图2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φ(Q)与温度或压强之间的关系,且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m1、m2、m3的相对大小关系是m3>m2>m1B.图1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b=Kc>KaC.图2中X表示压强,d1点的数值比d2点的大D.若f点Q的体积分数为10%,则该点M的平衡转 化率为25%√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图1中作一条y轴的平行线,从下到上,M的转化率增大,说明N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因此m1、m2、m3的相对大小关系是m3图1,升高温度,M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因此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b=Kc图2中X表示压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Q的体积分数增大,因此d1点的数值比d2点的小,故C错误;1234567891011答案若f点Q的体积分数为10%, M(g)+2N(g) Q(g)开始/mol 1 2 0转化/mol x 2x x平衡/mol 1-x 2-2x x×100%=10%,解得x=0.25,则该点M的平衡转化率为×100%=25%,故D正确。6.雾霾由多种污染物形成,包含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CO、SO2等,化学在解决雾霾污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废气中NO2与CO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不考虑副反应):2NO2(g)+4CO(g) N2(g)+4CO2(g) ΔH=-1 196.0 kJ·mol-1。一定温度下,NO2、CO在刚性密闭反应器中进行反应,二者起始浓度分别为x mol·L-1、2x mol·L-1,反应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y,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 (用含x、y的式子表示)。 1234567891011答案1234567891011答案由题干信息可知,NO2和CO的起始浓度分别为x mol·L-1和2x mol·L-1,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y,由此可列三段式: 2NO2(g)+4CO(g) N2(g)+4CO2(g)始/(mol·L-1) x 2x 0 0转/(mol·L-1) xy 2xy 2xy平/(mol·L-1) x-xy 2x-2xy 2xy因此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7.乙烯、环氧乙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实验测得2CH2==CH2(g)+O2(g) 2 (g) ΔH<0中,v逆=k逆·c2( ),v正=k正·c2(CH2==CH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1)反应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k正、k逆均增大,且k正增大的倍数更多B.k正、k逆均减小,且k正减小的倍数更少C.k正增大、k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k正、k逆均减小,且k逆减小的倍数更少1234567891011答案B1234567891011答案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k正、k逆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因此k正减小的倍数更少。(2)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2==CH2(g)和1 mol O2(g),在一定温度下只发生上述反应,经过10 min反应达到平衡,体系的压强变为原来的0.875倍,则0~10 min内v(O2)= ,= 。 1234567891011答案0.025 mol·L-1·min-10.751234567891011答案 2CH2==CH2(g)+O2(g) 2 (g)开始/mol 1 1 0转化/mol 2x x 2x平衡/mol 1-2x 1-x 2x=0.875,x=0.25,则0~10 min内v(O2)==0.025 mol·L-1·min-1,k逆·c2( )=k正·c2(CH2==CH2)·c(O2),==0.75。8.[2023·浙江6月选考,19(2)①]已知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41.2 kJ·mol-1。恒定总压1.70 MPa和水碳比[n(H2O)/n(CO)=12∶5]投料,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O2和H2的分压(某成分分压=总压×该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1234567891011答案 p(CO2)/MPa p(H2)/MPa p(CH4)/MPa条件1 0.40 0.40 0条件2 0.42 0.36 0.02在条件1下,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1234567891011答案条件1下没有甲烷生成,只发生了水煤气变换反应,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设在条件1下平衡时容器的总体积为V,水蒸气和一氧化碳的投料分别为12 mol和5 mol,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为x mol,根据已知信息可得以下三段式: CO(g)+H2O(g) CO2(g)+H2(g)开始/mol 5 12 0 0转化/mol x x x x平衡/mol 5-x 12-x x x×1.7 MPa=0.40 MPa,解得x=4。则平衡常数K==2。9.[2022·湖南,16(1)②]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和1 mol H2O(g),起始压强为0.2 MPa时,发生下列反应生成水煤气:Ⅰ.C(s)+H2O(g) CO(g)+H2(g) ΔH1=+131.4 kJ·mol-1Ⅱ.CO(g)+H2O(g) CO2(g)+H2(g) ΔH2=-41.1 kJ·mol-1反应平衡时,H2O(g)的转化率为50%,C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此时,整个体系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kJ,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 (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234567891011答案吸收31.20.02 MPa1234567891011答案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转化率为50%,则水的变化量为0.5 mol,水的平衡量也是0.5 mol,由于C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CO和CO2中的O均来自H2O中,则根据O原子守恒可知C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生成0.2 mol CO2时消耗了0.2 mol CO,故在反应Ⅰ实际生成了0.3 mol CO。根据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整个体系的热量变化为+131.4 kJ·mol-1×0.3 mol-41.1 kJ·mol-1×0.2 mol=39.42 kJ-8.22 kJ=31.2 kJ;由H原子守恒可知,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C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1234567891011答案C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水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5 mol+0.1 mol+0.2 mol+0.5 mol =1.3 mol,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总压之比等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则平衡体系的总压为0.2 MPa×1.3=0.26 MPa,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p总=×0.26 MPa=0.02 MPa。10.[2023·全国乙卷,28(3)(4)]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3)将FeSO4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2FeSO4(s) Fe2O3(s)+SO2(g)+SO3(g)(Ⅰ)。平衡时-T的关系如图所示。660 K时,该反应的平1234567891011答案衡总压p总= kPa、平衡常数Kp(Ⅰ)= (kPa)2。Kp(Ⅰ)随反应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02.25增大1234567891011答案660 K时,=1.5 kPa,则=1.5 kPa,因此,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3.0 kPa、平衡常数Kp(Ⅰ)=·=1.5 kPa×1.5 kPa=2.25(kPa)2。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Kp(Ⅰ)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1234567891011答案(4)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 2SO2(g)+O2(g)(Ⅱ),平衡时= (用、表示)。在929 K时,p总=84.6 kPa、=35.7 kPa,则= kPa,Kp(Ⅱ)= kPa(列出计算式)。 46.261234567891011答案提高温度,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 2SO2(g)+O2(g)(Ⅱ),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压之比,由于仅发生反应(Ⅰ)时=+2= -2=。在929 K时,p总=84.6 kPa、=35.7 kPa,则++=p总、+2 =-2,可得3+5=4p总,代入相关数据可求出=46.26 kPa,则= 84.6 kPa-35.7 kPa-46.26 kPa=2.64 kPa,Kp(Ⅱ)== kPa。11.[2022·全国乙卷,28(3)(4)]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已知:H2S热分解反应2H2S(g)===S2(g)+2H2(g) ΔH=+170 kJ·mol-1(3)在1 470 K、100 kPa反应条件下,将n(H2S)∶n(Ar)=1∶4的混合气进行H2S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H2S与H2的分压相等,H2S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Kp= kPa。 1234567891011答案50%4.761234567891011答案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氩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和4 mol,平衡时转化的n(H2S)=x mol,根据三段式可知:平衡时H2S和H2的分压相等,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1-x=x,解得x=0.5,所以H2S的平衡转化率为×100%=50%,平衡常数Kp==≈4.76 kPa。(4)在1 373 K、100 kPa反应条件下,对于n(H2S)∶n(Ar)分别为4∶1、1∶1、1∶4、1∶9、1∶19的H2S Ar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H2S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答案①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n(H2S)∶n(Ar)=1∶9对应图中曲线 ,计算其在0~0.1 s之间,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kPa·s-1。 越高n(H2S)∶n(Ar)越小,H2S的分压越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2S的平衡转化率越高d24.91234567891011答案n(H2S)∶n(Ar)越小,H2S的平衡转化率越高,所以n(H2S)∶n(Ar)=1∶9对应的曲线是d;根据图像可知,n(H2S)∶n(Ar)=1∶9、反应进行到0.1 s时,H2S的转化率为24.0%。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氩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和9 mol,则根据三段式可知: 2H2S(g) S2(g)+2H2(g)始/mol 1 0 0变/mol 0.24 0.12 0.240.1 s时/mol 0.76 0.12 0.24此时H2S的分压为×100 kPa≈7.51 kPa,H2S的起始压强为10 kPa,所以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24.9 kPa·s-1。返回第十章 第47练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分值:100分(选择题1~5题,每小题9分,共45分)1.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起始浓度/(mol·L-1) 0.1 0.2 0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平衡常数为1 600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2024·广东高三模拟)T ℃下,分别向恒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甲、恒为1 L的绝热密闭容器乙中加入0.1 mol A和0.4 mol B,发生反应:A(g)+B(g)C(g)+D(g) ΔH<0,两容器中A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40 s后加入催化剂,则曲线Ⅰ中A的平衡转化率会增大B.曲线Ⅰ、Ⅱ对应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K(Ⅱ)C.a点的v正大于b点的v逆D.0~40 s内,曲线Ⅱ中B的平均反应速率vB=5.0×10-4 mol·L-1·s-13.(2024·广西柳州统考一模)催化醇解反应可用于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反应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在温度分别为340 K、350 K下反应,测得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醇解反应的ΔH>0B.及时分离出甲醇,有利于提高转化率C.A、B、C、D四点中,v正最大的点是CD.350 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的化学平衡常数Kx=2.254.MTP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可以由TOME经环化后合成。其反应式如图1。 为了提高TOME的转化率,反应进行时需及时从溶液体系中移出部分甲醇。TOME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设TOME的初始浓度为a mol·L-1,反应过程中的液体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两点的MT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B.X、Z两点的瞬时速率大小为v(X)>v(Z)C.若Z点处于化学平衡,则210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D.190 ℃时,0~150 min之间的MTP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5.(2024·安徽亳州统考一模)一定条件下将1 mol M和m mol N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2N(g)Q(g),图1为M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m之间的关系,图2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φ(Q)与温度或压强之间的关系,且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m1、m2、m3的相对大小关系是m3>m2>m1B.图1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b=Kc>KaC.图2中X表示压强,d1点的数值比d2点的大D.若f点Q的体积分数为10%,则该点M的平衡转化率为25%6.(2分)雾霾由多种污染物形成,包含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CO、SO2等,化学在解决雾霾污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废气中NO2与CO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不考虑副反应):2NO2(g)+4CO(g)N2(g)+4CO2(g) ΔH=-1 196.0 kJ·mol-1。一定温度下,NO2、CO在刚性密闭反应器中进行反应,二者起始浓度分别为x mol·L-1、2x mol·L-1,反应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y,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 (用含x、y的式子表示)。 7.(6分)乙烯、环氧乙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实验测得2CH2==CH2(g)+O2(g)2(g) ΔH<0中,v逆=k逆·c2(),v正=k正·c2(CH2==CH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1)反应达到平衡后,仅降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k正、k逆均增大,且k正增大的倍数更多B.k正、k逆均减小,且k正减小的倍数更少C.k正增大、k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k正、k逆均减小,且k逆减小的倍数更少(2)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2==CH2(g)和1 mol O2(g),在一定温度下只发生上述反应,经过10 min反应达到平衡,体系的压强变为原来的0.875倍,则0~10 min内v(O2)= ,= 。 8.(2分)[2023·浙江6月选考,19(2)①]已知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ΔH=-41.2 kJ·mol-1。恒定总压1.70 MPa和水碳比[n(H2O)/n(CO)=12∶5]投料,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O2和H2的分压(某成分分压=总压×该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p(CO2)/MPa p(H2)/MPa p(CH4)/MPa条件1 0.40 0.40 0条件2 0.42 0.36 0.02在条件1下,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平衡常数K= 。 9.(9分)[2022·湖南,16(1)②]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和1 mol H2O(g),起始压强为0.2 MPa时,发生下列反应生成水煤气:Ⅰ.C(s)+H2O(g)CO(g)+H2(g) ΔH1=+131.4 kJ·mol-1Ⅱ.CO(g)+H2O(g)CO2(g)+H2(g) ΔH2=-41.1 kJ·mol-1反应平衡时,H2O(g)的转化率为50%,C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此时,整个体系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kJ,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 (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0.(18分)[2023·全国乙卷,28(3)(4)]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3)将FeSO4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2FeSO4(s)Fe2O3(s)+SO2(g)+SO3(g)(Ⅰ)。平衡时-T的关系如图所示。660 K时,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 kPa、平衡常数Kp(Ⅰ)= (kPa)2。Kp(Ⅰ)随反应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Ⅱ),平衡时= (用、表示)。在929 K时,p总=84.6 kPa、=35.7 kPa,则= kPa,Kp(Ⅱ)= kPa(列出计算式)。 11.(18分)[2022·全国乙卷,28(3)(4)]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已知:H2S热分解反应2H2S(g) ===S2(g)+2H2(g) ΔH=+170 kJ·mol-1(3)在1 470 K、100 kPa反应条件下,将n(H2S)∶n(Ar)=1∶4的混合气进行H2S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H2S与H2的分压相等,H2S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Kp= kPa。 (4)在1 373 K、100 kPa反应条件下,对于n(H2S)∶n(Ar)分别为4∶1、1∶1、1∶4、1∶9、1∶19的H2S Ar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H2S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 , 理由是 。 ②n(H2S)∶n(Ar)=1∶9对应图中曲线 ,计算其在0~0.1 s之间,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kPa·s-1。 答案精析1.C 2.C 3.C4.C [A项,因起始浓度相同,X、Y两点转化率相同,所以MTP的浓度也相等,正确;B项,由图可知,X点曲线斜率大于Z点,且Z点转化率高,此时TOME的浓度只有0.02a mol·L-1,所以瞬时速率:v(X)>v(Z),正确;C项,若Z点为平衡点,此时c(TOME)=0.02a mol·L-1,c(MTP)=0.98a mol·L-1,但因移出甲醇,甲醇浓度不为0.98a mol·L-1,错误;D项,0~150 min内,Δc(MTP)=0.67a mol·L-1,正确。]5.D [图1中作一条y轴的平行线,从下到上,M的转化率增大,说明N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因此m1、m2、m3的相对大小关系是m3 M(g)+2N(g)Q(g)开始/mol 1 2 0转化/mol x 2x x平衡/mol 1-x 2-2x x×100%=10%,解得x=0.25,则该点M的平衡转化率为×100%=25%,故D正确。]6.7.(1)B (2)0.025 mol·L-1·min-1 0.758.2解析 条件1下没有甲烷生成,只发生了水煤气变换反应,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设在条件1下平衡时容器的总体积为V,水蒸气和一氧化碳的投料分别为12 mol和5 mol,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为x mol,根据已知信息可得以下三段式: CO(g)+H2O(g)CO2(g)+H2(g)开始/mol 5 12 0 0转化/mol x x x x平衡/mol 5-x 12-x x x×1.7 MPa=0.40 MPa,解得x=4。则平衡常数K==2。9.吸收 31.2 0.02 MPa10.(3)3.0 2.25 增大 (4) 46.26 解析 (3)660 K时,=1.5 kPa,则=1.5 kPa,因此,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3.0 kPa、平衡常数Kp(Ⅰ)=·=1.5 kPa×1.5 kPa=2.25(kPa)2。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Kp(Ⅰ)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4)提高温度,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Ⅱ),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压之比,由于仅发生反应(Ⅰ)时=,则平衡时+2=-2,得=。在929 K时,p总=84.6 kPa、=35.7 kPa,则++=p总、+2=-2,联立方程组消去,可得3+5=4p总,代入相关数据可求出=46.26 kPa,则=84.6 kPa-35.7 kPa-46.26 kPa=2.64 kPa,Kp(Ⅱ)== kPa。11.(3)50% 4.76 (4)①越高 n(H2S)∶n(Ar)越小,H2S的分压越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2S的平衡转化率越高 ②d 24.9解析 (3)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氩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和4 mol,平衡时转化的n(H2S)=x mol,根据三段式可知:平衡时H2S和H2的分压相等,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1-x=x,解得x=0.5,所以H2S的平衡转化率为×100%=50%,平衡常数Kp==≈4.76 kPa。(4)②n(H2S)∶n(Ar)越小,H2S的平衡转化率越高,所以n(H2S)∶n(Ar)=1∶9对应的曲线是d;根据图像可知,n(H2S)∶n(Ar)=1∶9、反应进行到0.1 s时,H2S的转化率为24.0%。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氩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和9 mol,则根据三段式可知: 2H2S(g)S2(g)+2H2(g)始/mol 1 0 0变/mol 0.24 0.12 0.240.1 s时/mol 0.76 0.12 0.24此时H2S的分压为×100 kPa≈7.51 kPa,H2S的起始压强为10 kPa,所以H2S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24.9 kPa·s-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章 第47练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docx 第十章 第47讲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docx 第十章 第47讲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