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整体感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19C末20C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1921-192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18.11德国投降一战结束20C初1918.3苏俄退出一战1917.11俄国十月革命1917美国中国参战1916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1915意大利参战,日本提出“二十一条”1914.9一战爆发马恩河战役1914.71914.6萨拉热窝事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皇威廉二世信心百倍对出征的士兵宣布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英国妇女走上街头庆祝开战参战前:积极、乐观、自信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在1914年6月28日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因为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国耻日”这天在波黑萨拉热窝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整理思考:参战各国政府、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心态是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1870年 31.8% 23% 13.2% 10%1913年 14% 38% 16% 6%增速 1.3 8.1 4.6 1.9——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整理两次工业革命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崛起,他们的信心也不断膨胀。但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对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发起了挑战。(根本原因)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情境探究】表格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取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国家 英 德 法 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巴尔干问题贸易、巴尔干殖民地、霸权普法战争后果突尼斯问题思考:在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纷繁复杂的矛盾中,主要矛盾的双方是哪两个国家?依据是什么?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879年意德奥匈1882年加入德奥集团俄英1892年1904年1907年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3)两大集团形成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宣战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地区性战争欧洲战争世界大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教材地图】梳理第一次世界战的主要战役阶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特点及影响第一阶段1914 西线 马恩河战役东线 东普鲁士战役第二阶段1915-1916 东线 胶着状态,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 西线 海上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凡尔登战役(绞肉机)索姆河战役(地狱)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略主攻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法、德在西线的马恩河展开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持续8夭,双方参战人数150多万,以法英联军取得胜利而结束。这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以施里芬计划为代表的德军速决战的破产。德国必须面对它最不愿面对的东西两线作战的现实,而协约国希望早日取胜的打算也已落空。此后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战争处于胶着状态。重点战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2-12月在西线进行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中破坏性最强,耗时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重点战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为了减轻凡尔登的压力,法英联军于1916年6月发动了索姆河战役。新式武器坦克首次被英军用于实战。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消耗战,该战役对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有所牵制,却未能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战略目标。重点战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徳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100艘军舰。交战结果,英国的军舰损失数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重点战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一: 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为攻克凡尔登,德军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先后投入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 ——人民版《战争与和平》11页 (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现代武器更有利于防守一方(3)欧洲实力强劲,参战国家众多(4)利益之争,不忍放弃(5)本能的爱国情感 ……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教材学习聚焦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1918年----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133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1000万2000万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5亿2/3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2700亿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我是外交官”:请选择担任以下(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的一名首席外交官发言,谈谈本国的诉求及依据。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吞并已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攫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收回山东主权,取消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主要摘自人民版《战争与和平》24页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四大帝国解体重划德国疆界和重新分配德国殖民地新诞生一些民族国家开始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长期对峙通过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美 英 日 法 意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各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吨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美英平分海上霸权,《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这样帝国主义调整了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制定《国际联盟盟约》,成立国际联盟...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主要摘自教材85页《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五国条约》材料一: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教材85页学习聚焦材料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1.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祸根:①英法主导性:欧洲仍是中心,操纵国联②体系片面性:排斥苏俄、美国未加入国联、中国未签字③体系脆弱性:德国复仇情绪滋长、国联失去行动可能性④体系反动性:委任统治、门户开放、中国山东问题进步性:①民族自决原则、国联的启示意义德国街头的游行中国的五四抗争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②“全体一致”原则 ,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联的局限性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结合漫画评价国联③美国拒绝参加,苏俄被排挤,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①实质是英法操纵国际事物的外交工具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战后初期欧洲城市废墟一战后的美国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厂印度民族解放运动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一战的影响。①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政治危机,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②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也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③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④摧毁了德意志、奥斯曼、俄罗斯、奥匈四大帝国⑤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⑥促进政府机构改变只能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开始一战的进程(1914-1918)一战的结束(1918.11.11)【一战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标志:主要内容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