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九年级历史五月调研考试评分细则一、选择题(24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D B A C D C B D A C 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36分。13【古代边疆治理】(8分)(1)主要方式:设立机构;册封;平定叛乱(武装平叛)。(2分,一点 1分,任答两点即可)特点:治理方式灵活多样;边疆治理政策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注重强化中央集权。(2分,任答一点即可)(2)意义: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推动了边疆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丰富了国家治理模式。(4分,任答两点即可)14【教育与社会进步】(8分)(1)作用: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开中国新式教育先河);培养了人才;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4分,任答两点即可)(2)办学特点:由多所大学联合举办;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师资雄厚、学风优良;办学过程(环境、条件)艰苦。(2分,任答一点即可)(3)关系:国家富强需要教育的发展作支撑;教育的发展推动国家富强。(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15【农业农村建设】(10 分)(1)影响: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农业集体化实现规模经营,为苏联农业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2 分,任答一点即可)(2)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2分,任答一点即可)直接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或改革开放亦可)。(2分)(3)建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的决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加强技能培训,培育乡土人才,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4分,一点 2分,任答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QQABLYQ0wgiwgBYACB5qAQXoCEuQkJKQJcomQUCUqAYCgJFABIA=}#}16【经济全球化】(10 分)观点: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跨国公司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2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示例一观点: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分)论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障全球经济贸易有序进行;2013年亚投行成立,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和互联。这些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保障区域经济贸易,为国际贸易扩大、国际生产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有序,平稳发展得益于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我们要积极参加国际经济组织并发挥作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交流。(8分){#{QQABLYQ0wgiwgBYACB5qAQXoCEuQkJKQJcomQUCUqAYCgJFABIA=}#}2025年5月学情调研九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4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 多引述《诗经》;《左传》亦多引《诗经》为据。汉武帝时期,《诗经》成为儒家“五经”之一。这表明A.文化经典得以传承弘扬B.《诗经》具有较高文学价值C.先秦诸子思想兼容并蓄D.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实现转型2. “卯时,江东的田间,一头牛拉着曲猿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辰时,越州,越窑开窑; 巳时,长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人、东瀛学生和大月氏的金银器匠人来来往往。”这段《大 唐十二时辰》(节选)的描述体现了唐朝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B.对外交流频繁C.农业生产技术提高D.经济繁荣景象3.元朝建立后,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 的联系。海上丝绸之路随潜海路航线的拓展也进入鼎盛时期。这表明元朝的建立A.结束了多个政权的并立B.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C.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D.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基础4.下列是根据《清代(1840年前)的人口危机及对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统计的部分清代土地与人口比例关系变化表。这反映了A.清朝人口增加引发了人地矛盾 B.清朝时期的土地面积持续增加C.清朝土地和人口增长速度一致 D.清朝每人实际获得的土地增多5.观察图表,此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南京条约》签订B.洋务运动的破产C.《马关条约》签订D.民族工业的发展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这说明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力支持B.抗日战争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中流砥柱作用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下列邮票反映了新中国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就。这两项成就得益于A. “一国两制”的实践B.八字方针的提出C. “一 五”计划的实施D.中共八大的召开8.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逐步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以来,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等。这表明A.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B.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C.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D.我国是最开放的国家9.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全面锁边,这是中国又一奇迹工程,让死亡之海变成绿洲,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这主要体现了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能源结构调整逐渐加快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推进D.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0. 12世纪建立了巴黎大学、牛津大学;13世纪出现了剑桥大学;14世纪又有罗马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和维也纳太学相继建立起来。这些大学的命名体现了中世纪大学A.与城市的兴起密切联系B.享有充分自由与自治权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满足了社会分工的需要11. 2025年央视春晚,宇树机器人栽歌载舞扭秧歌,3月16日宇树机器人宪相武大樱花大道巡逻执勤……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新材料等多种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加快融合,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这表明A.科技发展是双刃剑B.信息化推动文化多样性C.创新推动社会发展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12.以下是两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漫画。此漫画表明A.世界多极格局已形成B.大国霸权加剧世界动荡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联合国的维和作用减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脑,共36分。13.【古代边疆治理】(8分)材料一:如表所示材料二:能否把王朝国家的统治深入到边疆地区的关键,是处理好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秦统一后的2000年间,不同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均强调“守中”之地与边槌四夷的区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疆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四夷自服”,实施教化,以华夏更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横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 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4分)14.【教育与社会进步】(8分)材料一: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奕昕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 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选拔14 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华被迫停办。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1937年,国民政府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经常夹着讲义“跑警报”,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摘编自《抗战时期的中国高校教育管理》材料三: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城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中共二十大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京师同文馆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特点。(2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国家富强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15.【农业农村建设】(10分)材料一: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湖。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集体农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税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摘编自《改革开放30年:农业与农村经济三十年辉煌成就》材料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按照既定部署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才能有序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力争到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摘编自《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变化的直接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16.【经济全球化】(10分)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日益加深。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经济全球化”凝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5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pdf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