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A A C B B B A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C B C A D C D C C21 22 23 24 25 26B C B A C B27.(1)表现: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2分)(2)状况:海外贸易繁荣。(1分)原因:宋代商业发达;海上交通发达;造船业发达;政府的支持和主导。(3分)(3)变化:中国文学由重形式变为重自由表达,由贵族文化转变为庶民文化。(2分)阶层:市民阶层。(1分)(4)经验:及时进行变革;要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革。(1分)28.(1)科举制度;(1分)隋朝;(1分)创立殿试。(1分)(2)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禁锢思想,只有死读“四书五经”,八股取士阻碍了社会进步。(2分)控制了读书人的思想,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1分)(3)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2分)玉泉山路初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茶树2.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瓦子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令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②发达的社会经济③丰富的文化生活④包容的开放意识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4.“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这里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时间是(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5.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6.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朝,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用“交子”在店铺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③去“夜市”吃夜宵 ④在“勾栏”观看《窦娥冤》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8.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9.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大都10.宋朝的海外贸易远达南海诸国、大食诸国等地;宋朝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达410种以上;宋朝贸易港口有20余处,港口贸易的收入占宋朝全年收入的15%左右。这说明宋朝(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海外贸易的发达 D.城乡商业的繁荣11.与元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在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的原因有( )①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物质基础③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④宋朝设立了驿站 ⑤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⑤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王安石的诗,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13.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封建制度衰落 B.适应市民阶层的需求C.统治者的推崇 D.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14.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15.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明朝郑和下西洋,都得益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16.《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A.千古一帝秦始皇 B.一代明君唐太宗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17.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开创科举制度 B.设御史台 C.设立三司 D.设立军机处18.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曾经评价“这是明代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情。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间,……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材料中“最坏的一件事”是指( )A.闭关锁国 B.废除丞相 C.设锦衣卫 D.八股取士19.仔细观察下图,我们能从中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秦朝确立皇帝绝对最高权威 B.元朝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C.明朝废除丞相不断强化皇权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20.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朝和唐朝 B. 西汉和唐朝 C. 秦朝和明朝 D. 西汉和明朝21.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2.“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23.电视节目《一站到底》中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立志抗倭的决心,请问他是谁?( )A. 岳飞 B. 戚继光 C. 郑和 D. 鉴真24.“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 利润丰厚 B. 规模较大 C. 技术先进 D. 和平交往25.1553年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是( )A.日本 B.英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26.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 )A.外交从开放走向闭关 B.国力由强盛走向衰退C.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D.抵制西方列强的入侵二、非选择题(27题10分,28题8分。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27.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对“宋代的变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政治变革】材料一 宋太祖在位17年,共举行了15次科举考试,总共录取进士188名,平均每榜录取13名。继位的宋太宗在位21年,共举行了8次科举考试,总共录取进士1487名,平均每榜录取186名。《宋史·宰辅表》列宰相133名,进士出身者高达123名,占92%……朝廷从而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为自己选拔优秀人才。——摘编自王章《宋代文学与科举·宋代科举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科举制发展的表现(2分)。【经济变革】材料二史料1: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史料2:南宋持罗盘陶俑 在南宋政府每年近一亿贯的财政收入中,来自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的收入最高贡献了340万贯,大约占3.4%。年进出口总额接近3800万贯。 史料3: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材料二中三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经济状况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经济状况的原因(3分)。文化变革】材料三 六朝至唐初流行四六骈文,唐中叶变为散文体的古文,诗文由重形式变为重自由表达;唐末兴起的词,宋元发达的曲,打破音律,表达更加自由,曾经属于贵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之物。——摘编自牟发松《“唐宋变革说”诸问题述评》根据材料三,指出从唐初到宋中国文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与哪一阶层的兴起有关?(1分)(4)综上历史信息,谈谈宋代的变革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1分)28.封建王朝或盛或衰,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意为掌握之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材料一中的“长策”具体指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1分)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1分)女皇武则天又是如何完善这一制度的?(1分)材料二: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朱元璋变革选官制度的目的。(1分)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3)材料三中朱元璋在中央“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是指什么?(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月考试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