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春笋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春笋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抽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考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答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统治 B. 大力发展商业
C. 缓和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 D. 加强对外交流
2.《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表明科举制度( )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3.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 )
A.加强吏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4.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 )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5. 诗史互鉴是研究历史重要方法。以下诗句能帮我们了解唐玄宗统治下盛世气象的是( )
A.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6. 以下表格内容共同反映了( )
含嘉仓(粮仓) 曲辕犁 开元通宝
A. 社会风气开放 B. 隋唐经济繁荣 C. 边疆管理加强 D. 唐朝由盛转衰
7. 唐朝将边疆归附的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纳入国家的行政体系之中,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 )
A.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C. 民族交往强调文化认同 D. 已经消除民族矛盾
8.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上述是杜甫《无家别》中的诗句,造成这些惨状的原因是( )
A. 安史之乱 B. 宦官专权 C. 藩镇割据 D. 改革失败
9.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 等级森严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10.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初设置通判目的在于( )
A. 缓和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导致中枢权力争夺激烈 D. 增强地方权力
11. 辽宋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材料内容反映的是( )
A. 澶渊之盟 B. 宋金和议 C. 北宋灭亡 D. 宋夏和议
12. 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契丹族——阿骨打——辽 B. 党项族——元昊——西夏
C. 女真族——阿保机——金 D. 蒙古族——铁木真——元
13.如图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4. 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推动了( )
A.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 北方人口不断增长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5.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交融而形成我国一个新的民族( )
A. 契丹族 B. 回族 C. 蒙古族 D. 女真族
16.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材料说明行省制的实行有利于( )
A. 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 缓和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对外贸易 D. 加强边疆管理,扩大地方权力
17. “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材料反映的是( )
A. 城市市民阶层人口壮大 B. 大都市城市布局规范合理
C. 市民生活非常便利 D.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国子监宋讷某日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日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如实说了。明太祖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直接原因是( )
A. 六部分理朝政 B. 设立锦衣卫
C. 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D. 大兴文字狱
19. 下面为1405—1433年间的七次远洋航行路线图,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这“七次远洋航行”( )
A. 促使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 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20. 顾炎武说:“徽州之民,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徽商与潮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明朝商帮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
A. 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B. 科举考试制度的变化
C. 商品经济的活跃 D. 玉米、甘薯、花生等农作物的引进
21. 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材料说明长城( )
A. 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 B. 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相对和平
C. 成为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D. 防御了北方匈奴的南侵
22. 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下列各项属于“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是( )
A. 建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B. 册封达赖、班禅,创设“金瓶掣签”制度
C. 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D. 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23. 清朝统一全国后,对西藏、新疆、台湾等地进行有效的管辖,以下措施反映了清王朝( )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平定大、小和卓,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A.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抗击外来侵略势力
24.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四大名著中以贵族家庭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地多个侧面,被誉为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的是( )
A. 《水浒传》 B. 《三国志通俗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25.从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实行八股取士,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这体现了明清时期(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C.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D.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 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____年;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____年。
27. 贞观年间,____西行天竺:北宋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
28.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宋应星编写的《____》一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9. 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_______,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30. 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乾隆时期,平定了回部贵族首领叛乱之后,清朝设置______________管辖新疆。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宰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是唐朝前期的两位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位皇帝(前期)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之处。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事例。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阶段特征。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以前,统治者们都是把作为商业贸易中心的“市”和作为居民区的“坊”阻挡开来的……宋代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和现代一样开设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二 唐时全国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13个,而北宋10万户以上的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年间则上升到50多个。
——均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
(2)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为半亩之上,火点着甲铁皆透。
——《金史》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两项重大发明?其发明与传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材料三记载了什么史实?
(3)据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34.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正变得繁荣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定都逻些,建立了西藏高原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
材料二 鉴于西藏地方的历史传统、社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民族和宗教信仰待诸方面的特点,对于西藏的行政管理,元朝采取了不同于10行省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材料三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后,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西藏的法规和制度,以确保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具有法律、制度的保证,因而更加卓有成效。
材料四 5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奋进,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1)材料一中所述史实中原王朝在位皇帝是谁?应松赞干布求婚,哪位公主远嫁吐蕃?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元朝时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这一管辖措施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两项措施。
(4)分析材料四及上述材料,围绕如何实现西藏更好的发展提两条建议。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摘编自《台湾通志》
材料三 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倭患”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请举出我国元朝和清朝加强对台湾管理的具体史实各一例。
(3)材料三的规定出自哪一个条约?该条约是在哪一次战役后签订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其共同反映的主题。选择题
A 2、C 3、B 4、D 5、C 6、B 7、A 8、 A 9、 D 10、B
A 12、B 13、 A 14、A 15、B
A 17、D 18、B 19、C 20、C
B 22、 B 23、 C 24、D 25、A
26、【答案】 ①. 589 ②. 1279
27、【答案】 ① 玄奘 ②. 毕昇
28、【答案】 ①. 本草纲目 ②. 天工开物
29、【答案】 ①. 洛阳 ②. 嘉峪关
30、【答案】 ①. 台湾府 ②. 伊犁将军
31、
【答案】(1)材料一:唐太宗(或李世民)。
材料二:唐玄宗(或李隆基)
(2)共同之处:都励精图治;都重用人才;都注重发展经济;等等。
(3)事例: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4)特征:繁荣与开放。
32、
【答案】(1)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开设了早市和夜市;城市得到发展。
(2)趋势: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33、
【答案】(1)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意义: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的使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史实:火药武器运用于守城战争。
(3)原因:结束分裂局面,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继续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加强,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进步;隋唐时期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34、
【答案】(1)唐太宗。文成公主。
(2)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等。
(4)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及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民族间的了解和认同;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民族间的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
35、
【答案】(1)原因: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民族英雄:戚继光。
(2)民族英雄:郑成功;史实: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
(3)条约:《尼布楚条约》;战役:雅克萨之战。
(4)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