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导入新课
【探究思考】观看视频,谈谈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课程标准:
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选必二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近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标志“蒸汽时代”到来,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技术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新技术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现代
科技革命
农业革命:1万年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
古代
工业革命
【知识回顾】
信息革命
  人类已经经历两次巨大变革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现在人类正面临第三次浪潮的冲击,这是人类生活中的爆炸性事件,在微电子学、生物学、空间科学、海洋学、信息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工业群——信息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将取代传统的工业……将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类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
——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01
(一)背景:
材料: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外历史纲要(下)》
1、理论基础: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史纲下】
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史纲下】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史纲下】
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是用于空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国际形势:两次世界大战的客观推动;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美苏“冷战”和军备竞赛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背景:
3、物质基础: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背景:
概念解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时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特大经济危机 (1929—1933),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各国普遍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帝国主义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力量。
6、个人努力:无数科学家的研究创新。
5、政府支持:国家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现年91岁的詹姆斯·沃森,有“DNA之父”之称的美国生物学家
◎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背景:
世界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中国
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概况:
1、电子计算机
目的
标志
意义
发展趋势
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
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埃尼阿克”
长:30.48米
宽:6米
高:2.4米
占地:170平方米
重:30英吨
操作台:30个
开关:6000多个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②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①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③应用领域从军事向民用拓展
思考1:观察下列图片,计算机技术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出于军事的需要
1983年:银河-Ι号
1亿次/秒
1992年:银河-Ⅱ号
10亿次/秒
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是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了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教材补充:中国巨型计算机发展历程】
2002年:"龙芯一号",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
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
12.54京次/秒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认识:我国计算机研制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2、网络技术
产生发展 ①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
②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 , 20世纪90年代实现 ,遍布全球
影响
建立阿帕网,让大家可以远程登陆使用大型计算机,共享信息
形成NSFNE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提供网络运营费用,大学教授和学生免费使用
美国政府退出互联网的管理。互联网迅速商业化,互联网爆发式发展
1976年
1981年
1990年
2006年
云计算。各种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应运而生。
军用网络
互联网
商业化
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3.人工智能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有哪些具体体现?
微信语音转换
商场智能导购
刷脸支付
扫地机器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无人仓库
无人驾驶汽车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1)含义:
(2)出现:
(3)内容:
(4)应用:
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
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等
小度智能机器人
(语音图像识别)
3.人工智能技术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4、航天技术(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国际
(1)开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2)成就: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3)影响: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许多国家利用航天技术服务于军事部门与国民经济,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4、航天技术(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中国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成为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9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登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 【P30】
2020年,四川西昌,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P29】
“东方红一号”
2021年,中国“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
杨利伟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历程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因素。
年份 国家 重大科技成果
1957 苏联 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 美国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
1961 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上天,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1965 法国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即“试验卫星1号”(A-I)
1967 苏联 宇航员科马洛夫乘“联盟1号”遇难,第一次航天飞行事故
1969 美国 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实现第一次载人登月
1970 中国 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5 美国、苏联 阿波罗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太空对接
1975 美国、苏联 “阿波罗18号”/“联盟19号”第一次国际合作性的对接任务
1986 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这是迄今最惨重的航天事故
1999 中国 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行成功
特点:①美苏主导领先;②国家组织支持;③曲折发展,技术成就不断突破;④军事战略需要为主;⑤从各国独立研发走向国际合作。
主要因素:①国际形势的变化;②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③空间科技水平的发展;④经济发展状况;⑤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
4、航天技术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5、海洋技术
思考:梳理教材,海洋技术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利用新研制的深潜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012年,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奋斗号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概念】也叫海洋工程,是一门以综合高效开发海洋资源为目的的高技术,包括深海挖掘、海水淡化以及对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
6、原子能技术
(1)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
(2)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放射性疗法治疗癌症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7、新材料技术
(1)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2)新材料不断更新,表现出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点。
(3)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高分子材料
◎纳米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8、生物技术
【历史纵横】P31生物技术
20世纪初,人们已经初步掌握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科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等生物学的分支突飞猛进,一个个“生命之谜”被科学家从分子水平予以解释。
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②生物科学技术还可使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丰富,生活质量有更大提高
◎新冠疫苗
◎袁隆平杂交水稻
◎微生物学
◎生物RNA结构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表现:
(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
材料 新的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又有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前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以一两种技术的突破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不然,在核能、电子计算机和宇航技术的带动下,一批批新技术迅速出现并且汇入技术革命的洪流,进而形成宏大的技术群。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这种渗透有两种趋势:一是学科越分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二是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科技转化成生产力速度更快;科学技术二者结合更加紧密。
科技革命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
学科分工更加细致研究深入;学科交叉朝综合性方向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02
1.对生产力:带来了生产力巨大飞跃
2.对经济:
(1)劳作方式(经济增长方式):重投资规模的粗放型转向重科学技术的集约型
(2)企业管理方式: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创新意识和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
(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并逐渐占据主导,物流运输、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等迅速发展。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一)革命性意义
思考:分析左表,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上的主要变化?
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第三产业兴起)
“中间阶层”增加(阶级关系变化)
(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收入较高,有可观的生活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中间阶层趋于稳定)
(1)社会阶层结构:“中间阶层”形成并壮大;
3.对社会: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一)革命性意义
(2)生活文化出现新模式
①物质生活:衣食住行日益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②文化生活: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人类的知识和文化生活,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全媒体”不断发展。
◎郑济高铁
◎微信
◎电子商务
◎网络课堂
思考: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新模式?
3.对社会: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一)革命性意义
①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球成为“地球村”。
②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大大提高人类的实践能力,人们要学会转变思维,进行多学科、多门类协同合作、以系统性、整体性方式认识问题。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地球村”: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
思考: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3.对社会: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一)革命性意义
4、现代科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全球化。
(2)加剧了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使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发生新的变化。
(3)加大贫富差距,促进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变化。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一)革命性意义
(二)负面影响
(1)核泄漏、核武器的毁灭性威胁时刻存在;
(2)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网络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等;
(3)太空垃圾,生态环境的恶化,深海污染、资源掠夺等;
(4)生物工程方面的伦理问题;
(5)带来社会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失业人数增多等。
网络暴力
人肉搜索
电脑病毒
手机病毒
个人隐私
网络诈骗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伦理道德等危机,是科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只有继续发展科技。
——《科学世界》
思考: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
3.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4.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未来科技的畅想
【思考】随着人工智能日渐成熟,当越来越多的劳动岗位被机器人占领,未来处 于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的路在哪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
面对现代科技发展,中国的应对: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掌握核心科技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
(4)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知识延伸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引领世界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
原因
概况
成就
改变世界 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
社会生产
文化生活
消极影响
启示
特点
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③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生产力;劳作方式;管理方式;产业结构
沟通便利;物质文化生活丰富;阶级结构变化;人类视野开阔
网络方面;航天方面生物工程方面;生态方面等
本课思维导图
1.(2023·湖南·高考真题)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答案】B【详解】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10-1990年间,美国劳动力的使用量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机械、化学品的使用量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得农民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耕作和照管农作物,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化、农业科技助推农业节约劳动力,B项正确;
课堂训练
2.(22·23下·十堰·阶段练习)近日,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深度人工智能App ChatGPT引发热议,有人称其为生产力工具,也有人因其能够代写论文而对此感到恐慌。根据美国美林银行预测,2025年以前,人工智能的“每年产生的创造性破坏的影响”可能会达到14万~33万亿美元。由此可见( )
A.人工智能将取代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创造力
B.科技革命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带来新挑战
C.人工智能创造生产力的同时又破坏生产力
D.人类尚未做好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准备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热议,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说明科技革命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带来新挑战,B项正确;
3.(22·23下·山西·阶段练习)下表是1987年日本、西欧、苏联高科技发展状况比较(各项以美国为100%计算)。这表明当时在高科技方面( )
A.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
B.日本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欧共体逐步实现后来居上
D.苏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答案】D【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年(日本、西欧、苏联、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87年高科技发展状况中,苏联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依次相当于美国的15.2%、14.6%、46.8%,并且明显低于日本和西欧,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D项正确
4.(22·23上·太原·期末)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通过在城市安装传感器,建设街道照明、自动洒水系统,实现环境监测与交通管理;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可回收垃圾箱,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以决策垃圾的收储与处理。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 )
A.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B.促进西方科技领先世界
C.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 D.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城市建设上,这有利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促进了西方科技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城市建设上,没有涉及其他领域,不能就此说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排除C项;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城市建设上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