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
化学试卷
2025.5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Fe56 Cu64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利用太阳能高效分解水制氢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使用催化剂能提高水分解的平衡转化率
C. 氢气有还原性,可作氢氧燃料电池燃料
D. 氢气可采用气态或液态储存,也可以储存在储氢合金中
2. 下列图示或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 丙烯的分子结构模型:
C. 的结构式:O=C=O D. 的电子式:
3. 下列实验中,溶液升高的是
A. 微热溶液,溶液颜色变深
B. 光照新制的氯水,得到无色溶液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生成沉淀
D.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产生黄色沉淀
4. 铅酸蓄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关于该电池及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电池的负极
B. 电池工作时,硫酸的浓度减小
C. 电池工作时,向负极方向移动
D. 充电时,铅极发生
5. 下列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或事实的是
A.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CO2+H2O+NaHCO3
B. 向沉淀中加入溶液,沉淀变黑:
C. 常温下,通入溶液制得漂白液:
D.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6. 浓硝酸与铜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现象:i.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试管壁发热;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
ii.烧杯液面上方无明显变化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主要体现了浓硝酸的氧化性
B. b中气体的颜色比a中的浅,与正向移动有关
C. 溶液吸收的反应为
D. a中溶解6.4g铜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7. 一定温度下, ,平衡常数。下列分析正确是
A. 恒温时,缩小体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逆向移动导致的
B. 升高温度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C. 若起始、,反应后气体颜色变深
D. 断裂和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大于断裂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
8. 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②是缩聚反应
B. Y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C. 高分子P中存在“”
D. 高分子P完全水解可以得到Y
9. 催化与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下列对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c分别是、
B. 改变了与的反应历程
C. NO既体现了还原性,又体现了氧化性
D. 与分子中硫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10. 下列依据相关数据或原理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依据HF、HCl、HBr、HI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可判断它们的沸点依次升高
B. 依据、的燃烧热,可计算相同条件下的
C. 依据、、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可判断它们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 依据原子光谱和构造原理,可判断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11. 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是
A.分离乙酸乙酯和溶液 B.验证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C.除去中的HCl D.配制溶液时,洗涤,转移溶液
A. A B. B C. C D. D
12.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水中的、和,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i中检验过量:静置后向烧杯中滴加2~3滴稀硫酸,出现沉淀说明过量
B. 步骤静置有利于沉淀充分沉降至烧杯底部,便于检验是否过量
C. 步骤iv加盐酸并搅拌,至无气泡冒出,并用pH试纸检验,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
D. 操作a是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并搅拌,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13. 在水溶液的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a、b代表过渡态1或过渡态2中的一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反应物到产物,无论从产物的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生成乙醇
B. 溴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大,能形成极性较强的,较易断裂
C. b代表过渡态2,经历该过渡态生成
D. 生成乙醇的反应是取代反应,生成乙烯的反应是消去反应
14.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平衡。
已知:i.。
ii.图中直线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或。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的是,
B. a、b两点对应的溶液,相应的离子浓度之比
C. 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a点
D. 向固体中加入的溶液,充分反应后有0.032mol转化为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氮及其化合物在能源领域应用广泛。
(1)非常稳定,通常只能与电离能小的、等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型化合物。
①基态N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②、在水中均能产生。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五氮阴离子盐:(可表示为),局部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中和中N均为杂化,比较中键角和中键角大小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
②对于的稳定存在有重要作用。与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_____。
(3)通过、与的循环转化,可实现由、与合成、与。合成过程与、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下。
①若和的晶胞体积分别为和,则和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②合成、与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6. 铁矿石中存在硫酸盐(主要为)和少量硫化物。测定铁矿石中硫含量的一种方法是把矿石中的硫元素转化为,再利用滴定法测定。
(1)高温下完全分解为、和___________。
(2)测定过程如下:
向吸收器内滴入少量标准溶液至溶液呈淡蓝色。将铁矿石样品置于管式炉(已预热至高温)内,通入空气,当吸收器内溶液淡蓝色消退时,立即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复现。随着不断通入,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蓝色消退-蓝色复现”不断变换,直至终点。
①持续通入空气,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依据现象,滴定过程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
③滴定达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消耗该溶液相当于___________g硫。根据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可计算铁矿石样品中硫的质量分数。
(4)条件控制和误差分析
①测定时,需要控制吸收器中溶液的。若过低时,非氧化生成的使测定结果偏小。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能直接将完全氧化。吸收器中加入,滴定时能被完全吸收。若吸收器中不加,滴定时通入的会部分逸出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
17. 药物Q用于白血病治疗研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已知:i.
ii.
(1)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三键、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D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b.有机物J的名称为乙二酸二乙酯
c.F是的同系物
(5)L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6)Z的分子式为。Z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7)J→L中CH的C-H键易发生断裂、L→Z中的N-H键易发生断裂,原因是___________。
18. 采用不同的腐蚀液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腐蚀,制作印刷电路板。多次重复后再利用腐蚀废液制备硫酸铜,过程如下图所示。
(1)腐蚀液a的成分主要为与盐酸
①稀盐酸不能直接腐蚀铜,二者不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蚀刻”过程中,首先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继而形成,脱离覆铜板的表面,蚀刻连续进行。
③为保持比较稳定的蚀刻速率,需适时通入,然后补加。、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
(2)腐蚀液b的主要成分为。再生腐蚀液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沉铜
将多次循环使用的腐蚀液a和腐蚀液b按一定比例混合,调节混合液的,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中的浓度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表示可溶+2价铜的物种。
①“沉铜”最适宜的范围是___________。
a. b. c.
②从11降至2,滤液中的浓度先减小再增大,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
19. 某小组同学以铁为阳极,实验探究反应条件对电解产物的影响。
资料:为紫色固体,微溶于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理论分析】
(1)铁有多种价态,能把Fe转化为+3价铁的化合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
a.稀 b.S c.
【实验过程】
序号 装置 溶液a 现象
I 溶液 i.开始时,溶液变为黄色,出现红褐色物质 ii.稍后,出现灰绿色和白色絮状沉淀 iii.一段时间后,白色絮状沉淀明显增多
II 浓NaOH溶液 开始时,铁电极表面析出紫色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紫色渐渐变浅
【现象分析】
(2)实验I的现象说明产生了。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探究。
①甲认为作为阳极可直接被氧化为。
②乙认为放电产生,放电产生,能将氧化为。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结果未检测到。
③丙认为电解产生,而后被溶解的氧化为。设计实验:
实验a.在氮气保护(隔绝空气)下按实验I的条件进行电解,___________(填现象和操作),证实丙的说法合理。
实验b.重复实验I,当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时,停止电解。测得铁片的质量减少了,消耗电量n库仑。证实丙的观点成立, m、n的关系是___________。已知:电解中转移电子所消耗的电量为96500库仑。
(3)对实验II进行分析及探究
①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小组同学认为,II中铁电极周围的气体可能是在阳极放电产生的,也可能是与反应产生的。设计实验:___________(填操作与现象),证实气体是放电产生的。
③电解一段时间后,紫色变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总结】
综上,影响Fe电解产物的因素有电解时间、溶液pH、溶解氧等。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
化学试卷
2025.5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Fe56 Cu64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含一个孤电子对,略去孤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中采取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被一个孤电子对占据)
(2) ①. 有孤电子对,无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有较大斥力,使键角小于 ②. 离子键、氢键
(3) ①. ②.
【16题答案】
【答案】(1)
(2) ①. 将导入吸收器中;将硫化物氧化为 ②. ③. 溶液变为淡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0.096a (4) ①. ②. 与的反应速率较慢
【17题答案】
【答案】(1)羟基 (2)
(3) (4)a、b
(5) (6) (7)醛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得醛基相连的键极性增强,易断裂;氮的电负性较大,极性较强,易断裂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氧化性弱于,难以氧化 ②. ③. 将氧化;降低氧化后溶液中的和
(2)
(3) ①. b ②. 时,随降低,降低,正向移动,升高,形成;时,随酸性进一步增强,正向移动,溶解
【19题答案】
【答案】(1)c (2) ①.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Fe电极附近的液面上方,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②. 产生白色沉淀,取出在空气中放置后变为红褐色 ③.
(3) ①. ②. 取出紫色溶液,静置,无气泡产生(断开电源,不再产生气泡) ③. 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浓度减小,与水作用发生分解;在阴极放电;还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