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据考古发现,在二里头遗址非正常埋葬的乱葬遗迹中的死者仅有100多人。商代遗迹中非正常埋葬的现象很多,且甲骨文卜辞显示,商代殉葬人数至少有13052人(不包括提及殉葬,但未提及具体人数的甲骨)。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青铜文明的兴起 B. 贫富分化的加剧 C. 奴隶制度的强化 D. 对外战争的频繁2. 图所示为一枚出土于广西象州的秦国半两铜钱,经鉴定该半两铜钱最可能铸造于战国时期。该币重量为10.05克(按秦朝统一度量衡之后的标准,半两铜钱的标准重量约为7.89克)。当地出土的秦代半两铜钱,直径误差小于0.4厘米,厚度误差小于0.2厘米。据此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 战国流行私铸货币之风 B. 秦朝铸币逐步走向规范C 秦国直接管辖岭南地区 D. 秦朝未能真正统一币制3. 唐初宰相往往一身二任,一方面以宰相身份于政事堂中参与集体议政,另一方面以各司长官的身份指挥相应机构的运行。《政事堂记》载:“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玄龄授左仆射,魏征授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当时政事堂设于门下省)事。”这种制度安排( )A. 致力于规避宰相专权 B. 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C.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反映了官僚制的成熟4. 如表所示为北宋时期有关图书买卖的若干政令。宋廷颁布这些政令意在( )颁布时间 政令内容 出处元丰三年(1080年) 禁民毋以言涉边机文字(书籍)鬻(卖)高丽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元祐五年(1090年) 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本朝会要,国史实录,不得雕印 《续资治通鉴长编》大观元年(1107年) 禁书、卜筮、阴阳、历算、术数、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卖入交趾) 《宋史》A. 规范出版行业 B. 重塑正统思想 C. 捍卫国家安全 D. 维护市场秩序5. 元代官修的《元一统志》历时十年编写成书后,官方又耗时八年为其增补了《云南图志》《甘肃图志》《辽阳图志》等内容。该书虽于元末(1346年)刻版印刷,但仍陆续散佚,如有关云南行省的内容仅余丽江路及其所属巨津州、通安州两个部分。对《元一统志》的史料价值评估最准确的是( )A. 可探究元代的地理测绘技术 B. 可证实元代疆域扩张的范围C. 可折射元代印刷产业的凋零 D. 可印证元代土司制度的存废6. 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朱元璋陆续封24个儿子为亲王。诸亲王岁禄万石,王府置相、傅等属官,护卫甲士少者有3000余人,多者有19000人,隶籍兵部。公侯大臣见到亲王皆需伏拜。诸王时或奉诏征伐,节制诸将。据此可推知,这一做法( )A. 缓和了文武官员的对立 B. 减轻了边防的财政压力 C. 埋下了政局变动的隐患 D. 复兴了传统的宗法制度7.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时,英、法等国将其视为“中国之新兴力量”,多次派出代表与其接触。咸丰十年(1860年),清朝江苏政府向英、法乞援,同年7月,英、法在上海的舰队助清军重创太平军,李秀成被迫放弃攻打上海的计划。这反映出英、法( )A. 勾结军阀意图分裂中国 B. 遭到太平天国顽强抵抗 C. 帮助清廷开展洋务运动 D. 极力维护在华既得利益8. 1919年8月,《申报》记者调查发现:当时所谓传播新思想之报章,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及《新潮》等销行颇广。作为《新青年》前5卷广告发行独家代理的群益书社不仅表示“索刊即寄”,还在40多天里堂而皇之地登出15次“再版预约”的广告。最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A. 五四运动扩大了新思想的影响 B. 《申报》成为新思想传播主阵地C. 《新青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D. 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9. 图所示为1941年5月27日《新疆日报》头版标题和漫画《中条山展开敌后袭攻!》(指八路军及华北民兵发起的声势浩大的交通破击战,这一行动被部分民众称为“新百团大战”)。《新疆日报》这一做法主要着眼于( )A 揭露日军残酷暴行 B. 赞扬边区建设成果 C. 凝聚团结抗战意志 D. 讽刺国民党军无能10. 1950年2月,毛泽东致电正在同英方进行建交初步程序谈判的新中国代表,强调英国代表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及其他组织中继续承认国民党代表为合法(代表),拒绝接受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这在建立中英外交关系上是不可能不解决的先决问题。这体现出新中国( )A. 奉行“一边倒”方针 B. 重视参与国际体系 C. 谴责英国孤立中国 D. 主动改善中英关系11. 1982年,河北省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学习推行经济责任制的先进企业的活动,强调把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与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挂钩,在分配上逐步探索计分计奖、浮动工资、个人所得不封顶等办法。全省企业掀起了一轮强化管理、改造技术的热潮。这( )A. 积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 B. 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C. 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D. 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2.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相信,宗教的作用在于帮助他们掌握周围的未知力量,从而使他们过上成功的生活。而帝国时期,越来越多的罗马人开始期望借助宗教得到来世的幸福。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A. 古典人文主义的勃兴 B.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C. 《罗马民法大全》颁布 D. 奴隶起义的反复爆发13. 图1、图2均为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蒂瓦坎遗址的航拍图。这座大约建成于2世纪的城市,以两座巨大的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和一条中轴线为主导。这种做法被阿兹特克人所借鉴。该城市被史学家称作“印第安文明的长安”。据此可知,古代中美洲( )A. 具有较高的文明水平 B. 发展出独特的几何学 C. 与古代埃及存在交流 D. 由阿兹特克帝国统治14. 16世纪初,文艺复兴影响下的西欧社会,在婚姻方面的风气大体上是“奔放的(或宽松的)”,而宗教改革后的17世纪初,这一风气则被认为是“严厉的”。如马丁·路德就认为,择偶应由父母来做,但不应强行撮合;同样地,儿女也不应拒绝长辈为其作出的合理选择。这可用于说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A. 均维护家长制传统 B. 价值取向存在差异 C. 颠覆了禁欲的教条 D. 倡导理性生活态度15. 1941年春末的德军轰炸机数量实际上比1940年春季减少了200架。德军为闪击苏联调动的2770架战机约占德国空军战机总数的65%。据此可知,此时德国( )A. 两线作战泥足深陷 B. 军备竞赛处于劣势 C. 持久作战能力欠缺 D. 交通建设明显滞后16. 20世纪50年代,苏联农村形成了“农村医疗区—区段医院或诊疗所+行政中心区—地区中心医院(可为该行政区内约60%的农民提供免费的住院治疗)+州—医疗预防机构(也为农民提供急救服务)”。几乎所有集体农庄均设有妇产科医院和保育所。由此可知,当时苏联的农村医疗体系( )A. 反映了特权阶层的形成 B. 服务于农业集体化运动 C. 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 D. 促成了农村人口的激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高昌国(西域民族政权,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献浮光锦裘、浮光锦丝,以紫海之不染其色也,以五采丝蹙成龙凤,各一千二百络,以九色真珠。上衣之以猎北苑,为朝日所照,光彩动摇,观者炫目,上亦不为之贵。一日驰马从禽,忽值暴雨,而浮光锦裘略无沾润,上方叹为异物也。——摘编自[唐]苏鹗《杜阳杂编》(朱启钤《丝绣笔记》转引)材料二 对于《丝绣笔记》载“锦始于尧时”,沈从文批注:“(《丝绣笔记》所引证的)《事物纪原》《古今注》均不足信”;对于《丝绣笔记》中的“宋禁紫色(丝织品)”条,沈从文批,“涉及民族关系及政治讽刺”。——整理自沈从文等《沈从文批注<丝绣笔记>》(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唐代丝绸业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中的实例,谈谈沈从文的批注所体现的历史研究原则。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厂主在早晨6点1刻前就开工,有时还要早些,有时稍晚些,晚上6点过1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他把名义上规定的半小时早饭时间前后各侵占5分钟,1小时午饭时间前后各侵占10分钟。星期六下午到2点过1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这样他就赚到……1周共计:340分钟。也就是说,每周多出来5小时40分钟,每年以50个劳动周计算(除掉2周作为节日或因故停工),共为27个工作日。——摘编自[德]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 1810年,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开始在他的工厂实行每天工作10小时的制度。1817年,罗伯特·欧文进一步提出:“8小时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休息。”1917年11月,俄国工农兵代表苏维埃颁布了《8小时工作制》的法令。1919年通过的《凡尔赛条约》中的“国际劳动宪章”提到了八小时工作日。1919年,法国颁布法律确立8小时工作制。1924年,比利时宣布实行8小时工作制。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案规定每周工作44小时,1940年改为每周工作40小时。1947年,日本《劳动基准法》,规定全国实行8小时劳动制。——摘编自郝正新《八小时工作制的起源与变迁》材料三 我国已于今年(1995年)5月1日起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对安排、组织、引导好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给予应有的重视。……二、文化、体育、教育、园林部门应要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公园和游览景点……根据新工时制调整开放时间,尽可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要努力创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节)目并积极组织演出。四、交通、旅游、园林等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确保安全,合理疏导人员流向,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五、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传播媒介要通过形象生动的宣传,引导人们过好健康、文明、有益的休息日。——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新工时制后努力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通知》(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小时工作制在世界主要国家得以确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人阶级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经济根源。(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5年我国正式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的背景和意义。(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工作日制度和工时制度调整的历史经验。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韩国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的交易都在政府的严密控制下,并被视为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依靠政府、银行与行业(大型企业、财团)的紧密联系,韩国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时期不断加快。但大量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内外部的失衡和腐败问题日益凸显。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由财团建立和拥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经营更趋商业化。20世纪80年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份额超过银行,政府控制的银行的贷款份额也大幅下降。20世纪90年代:在追求经济“去监管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韩国政府将放松金融管制和对外开放相结合。1997年11月,国际资本流动突然逆转使韩国经济陷入严重危机,整个金融体系到了破产的边缘。——摘编自刘哲、邓冰宁《韩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及启示》(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韩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取向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简述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梁启超的《记江西康女士》创作于1896年,发表于1897年,是梁启超所写的最早的传记之一。《记江西康女士》叙述康女士“幼而丧父母,伶仃无以自养”,因偶然的机会,被人带往美国,并有幸入校读书的经历。“西人本侮中国甚”,但最终康女士却在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时令西方人刮目相看,康女士在大学毕业典礼上也因其优异成绩而受到特别礼遇。梁启超撰写的早期传记,往往议论多于叙事,比如《记江西康女士》即以论开篇,篇末则为梁启超的感叹(如图所示)。……吾虽未识康女士,度其才力智慧,必无以悬绝于常人。使其不丧父母,不伶仃无以自养,不遇昊格矩(携康赴美国者),不适美国,不入墨尔斯根大学,则至今必蚩蚩然,块块然,戢戢然,与常女无以异,乌知有学?乌知有天下?呜呼,海内二万万之女子,皆此类矣。——摘编自杨俊才《梁启超人物散传述论》“江西康女士”的生平在晚清社会颇具代表性。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任选一位近代历史人物,围绕其生平的一个重要片段,写一篇人物简评。(要求:指明所选人物,其生平重要片段须能反映某一时代特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历史现象:唐朝后期,新疆地区丝织业有所发展(出产具有地方特色优质丝绸);丝绸是朝贡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原因:唐朝长期经营西域,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联系紧密;唐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丝绸之路的发展;养蚕、织锦技术及中原图腾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唐朝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的需求。(2)原则:历史研究应遵循实证性原则,查询史料记载的原始出处,并考订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应遵循综合性原则,结合特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社会环境来解释经济、文化新现象。【18题答案】【答案】(1)特点:从理论到实践的时间跨度大;社会主义国家率先确立;受到国际法文件的推动;欧美国家步调不一致;注重法律的强制性要求。经济根源:资产阶级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和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2)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并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主要发达国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每周5天工作制的实践经验。意义:有利于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品质;有利于增强劳动者对人民政府的政治认同;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劳动人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推动企业提升效率,加快转型升级。(3)历史经验:尊重经济规律;回应群众诉求;立法与时俱进;借鉴有益国际经验(加强劳动人民国际联合)。【19题答案】【答案】(1)取向:自由化、市场化(减少政府监管);国际化(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民营化、商业化(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活力增强;金融腐败风险趋于降低;外向型经济获发展环境改善;财团势力膨胀,政府对国内宏观经济掌控力下降;受国际金融资本影响加大,对金融危机的抵抗力下降。(2)示例一认识: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调整,须谨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实践证明,引入市场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亚洲的韩国、新加坡,还是拉丁美洲的中等收入国家,都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然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工业基础薄弱,政府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往往对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如墨西哥宪法规定将石油等战略资源国有化。过度依赖市场作用,容易助长国内垄断资本(财阀)势力,而垄断资本往往将自身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易加剧国民经济的安全风险。所以,合理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工具,是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安全,保持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示例二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须立足国内需要和国际市场环境,在保证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新加坡、韩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利用西方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发展相关产业,是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海湾产油国的“石油繁荣”也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有利条件的结果。不过,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化或是国际市场的变动,都可能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根基,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冲击。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也使得众多产油国家富而不强,始终未能建立独立而完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因而,在充分利用国际有利条件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安全关切,才能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20题答案】【答案】示例一人物:洪秀全。片段:融汇中西,开展反清斗争。简评:洪秀全是晚清时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太平天国的主要创始人。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对封建社会极端失望,他吸收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及其附近传播的部分宗教思想并加以改造,其平等、共享等主张吸引了众多农民和底层民众,为建立革命组织奠定了基础。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迅速席卷半壁江山,建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主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追求社会平均的理想同西方宗教理想相结合,从法律意义上彻底否定了封建制度。太平天国后期,他将对西方有一定了解的洪仁玕封为干王,并对其撰写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大加赞赏。这体现了农民阶级中的先进人物对时代进步趋势的把握。洪秀全尽管带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未能领导太平天国取得反清斗争的胜利,但他代表了晚清时期千千万万遭到封建统治和列强双重压迫的底层民众,他们吸收和借鉴西方理论武器,在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中,将中国传统农民战争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示例二人物:梁启超。片段:20世纪初,从主张君主立宪转向拥护共和。简评: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其在袁世凯复辟前后的表现反映了一个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梁启超曾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戊戌政变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多次发表文章与革命派论战,宣传君主立宪政体。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重返政坛,参与政党政治,他对民主政治的理解逐渐深入。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梁启超撰写《异哉所谓国体论者》等文章,与袁世凯公开决裂,支持护国运动。梁启超的这一系列举动,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勇气与担当,更彰显了他对民主政治的执着追求。梁启超代表了中国近代政治巨变浪潮中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以与时俱进的品格和救亡图存的担当精神,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不断推向深入。示例三人物:马本斋。片段:组织河北回民抗日武装,推动全民族抗战。简评:马本斋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冀中回民支队的创始人。卢沟桥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他毅然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宣誓:“为国为民,雪耻报仇,死而无怨。”后来,这支部队被编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马本斋坚决拒绝敌人的诱降,坚定抗日。他和他的母亲的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崇高的家国情怀,传颂至今。马本斋是一位伟大的抗日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名普通的回族民众,他的事迹正是无数华夏儿女爱国奉献的生动写照。正是以马本斋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坚持抗战,缔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