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中考三模历史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1.图1和图2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 )A.中国文字发展成熟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皇帝制度已经确立 D.远古传说真实可信2.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促进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了民族交融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根据这些史实可知( )A.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C.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D.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4.“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这反映出 ( )A.《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B.戊戌变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基本国情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热潮D.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增强5.“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反映了 ( )A.忧国忧民、民主进步的五四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6.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A.签订《双十协定》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C.孟良崮战役 D.进攻中原解放区7.如图是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数量变化柱状图(单位:万个)。这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国民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8.“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就在这一年,中国人书写下一个又一个时代符号。下列哪些事件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 ( )①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④两岸两会达成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九二共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面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C.“阿拉伯数字” D.《查士丁尼法典》10.下图是欧美近代以来的部分大事简表,根据表中史实提炼一个观点,下列最为恰当的是( )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全球范围内建立B.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相互作用推动社会进步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D.两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表格中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事 结论A 《共产党宣言》发表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 十月革命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 华夫脱运动 为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D 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着所有亚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12.“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由此可知 ( )A.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C.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D.国际合作开辟了新局面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A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B 元朝疆域图(1)材料一图A中的①处是___________(官职),(1分)掌管监察事务;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各州府设置______(官职),(1分)以分知州的权力;图B朝代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建立__________制度;(1分)古埃及的国王称“______”,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1分)材料二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时期,它却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摒弃。——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根据材料二简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2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分)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A 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在19世纪中叶,……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劳德林《世界大历史:1799—1900》(1)材料一图A场景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1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俄国农奴解放的主要因素。(2分)材料二 大事年表 1868年明治维新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署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2)请从材料二大事年表找出标志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列举中国改革开放后与新经济政策作用相似的政策或措施一例。(1分)(3)请从下列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大事年表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观点:①恰当的改革能够缓解危机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国家力量的变化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 我选择的观点: 选择史事:(2分) 阐述或说明:(4分) 15.(15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现代化—陕西篇章”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生活现代化·陕西服饰篇】材料一清末时期,陕西城市居民的着装主要是经过汉化的满式服装。长袍、马褂是清末典型的男服……到了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加之战争的浪潮、开发的热潮和人口的流动等,推动了陕西人民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其服饰也随之出现了民族融合和多元化,受西方影响的西服、旗袍开始风行。——摘编自张双慧《近代陕西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研究》(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到民国时期陕西服饰的变化,(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政治现代化·陕西制度篇】材料二图A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1953年后,陕西省开始部署通过普选建立省和省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1953年到1954年间,陕西省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普选建立起来了,并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陆续选出了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作为人民选举的地方各级政权机构,接替了原有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摘编自郭琦、史念海、张岂之《陕西通史》(2)图A会议通过了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1分)该法律文献的通过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依据材料二,概括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特点。(2分)【经济现代化·陕西建设篇】材料三图B 宝成铁路通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陕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陕西迎来巨变。改革、开放的方针深入人心,封闭、保守的落后思想受到冲击,商品观念、市场观念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摘编自郭琦、史念海、张岂之《陕西通史》(3)图B所示建设成就与哪一事件有关?(1分)依据材料三,概括“陕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有利条件,(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陕西发展的影响。(2分)【特色现代化·陕西奋起篇】材料四在主持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陕西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摘编自新华社《习近平: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陕西应如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2分)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近现代社会变迁历程中陕西篇章的感悟。(2分)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B D C B D A B B B B C13.(1)御史大夫;(1分)通判;(1分)行省;(1分)法老。(1分)(2)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史悠久;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强化,日益僵化;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加强中央集权,地方权力削弱。(2分)表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采用八股取士;清朝先后设置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强化抑商政策。(2分)(3)看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政府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认同;中央集权制度下各级官僚职责分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造成国家体制僵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要求学生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各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14.(1)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分)主要因素: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俄国对外争霸提升军队实力的实际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大。(2分)(2)历史事件: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1分)政策或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意一点1分)(3)【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①选择史事: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始。(2分)阐述或说明: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社会矛盾,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因素,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冲击,罗斯福上台后推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与发展。因此,恰当的改革能够缓解危机推动社会的发展,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改革措施,推动国家发展。(4分)【示例二】我选择的观点:②选择史事: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2分)阐述或说明: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其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增强,俄罗斯在度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欧盟等国家或组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因此国家力量的变化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4分)阐述或说明观点的赋分标准:水平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4 紧扣观点,结合选择的史事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3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选择的史事,条理基本清楚2 有论述和说明,但史论结合不充分1 观点、论述与史事无关,或仅仅重复所选择的史事15.(1)变化:由长袍、马褂等满式服装向西服、旗袍等西化服饰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原因:中西文化冲突加剧,中国社会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战争、开发及人口流动等因素促使陕西人民思想观念日趋开放,服饰出现民族融合和多元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推动了服饰的变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2)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意义: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特点:准备充分;实现普选;建立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为依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3)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基础;中共中央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影响:使改革开放的方针深入人心,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4)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立足实际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感悟:近代以来陕西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陕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陕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社会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社会各领域的现代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