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阅读与科学如两颗璀彩的星辰,交相辉映。值此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举行了以“阅读启迪智慧 科学点亮未来”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活动。以下是八年级小语同学为活动准备的朗诵稿,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启智】
在文字与真理交织的星河下,我们满怀热忱,相聚于“阅读启迪智慧,科学点亮未来”读书节活动!
翻开课本,文学与科学交织成绚丽的画卷。我们看到《安塞腰鼓》中那
磅③ (bó)的力量,a.骤雨般的鼓点敲击出生命的激情,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社戏》里的水乡月色、《灯笼》下的悠悠光晕,勾勒出充满人情④ (shì)故的温暖画卷,让我们在文字中品味生活的美好。
b.而科学类的文章以严谨的逻辑、前沿的视角与生动的笔触,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让人读罢由衷赞叹,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大自然的语言》以物候现象为线索,带我们追溯四季更迭的规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从恐龙灭绝的谜题出发,以严密的推理探索地球板块运动;《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则分别从生物迁徙与岩石纹理中,c.为我们揭开自然与历史的神秘面纱。《最后一次讲演》的铿锵、《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深邃、《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智慧,更让我们明白,科学探索需要勇气与理性。
同学们,阅读是启迪智慧的钥匙,科学是点亮未来的明灯。让我们在本次读书节中,d.畅游书海,拥抱科学,让智慧与理想在阅读与探索中绽放光芒!
小语在准备朗诵稿时,分别有两个字不会读和不会写,请你帮他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4分)
给加点字注音。①绚丽 ②追溯 (2分)
根据拼音将相应的汉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2分)
bó shì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
3.小语对朗诵稿中的四个句子进行分析时,发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段中a句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鼓点的节奏和力量,传递出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
B.文段中b句“叹为观止”这一成语使用正确。
C.文段中c句“自然与历史”做定语,修饰限定“面纱”。
D.文段中d句中的“畅游书海”“拥抱科学”都是动宾短语。
【科学致远】
围绕本次读书节活动主题,八年级(1)班开展了“科技赋能低碳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他们收集的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倡导低碳生活,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思考当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材料二:科技在家庭、出行、物流等领域赋能低碳生活成效显著。家庭用电上,智能电表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异常预警,助力用户优化用电习惯,试点小区月均用电量降低12%;出行领域,共享单车APP依托大数据优化投放,并以积分激励绿色出行,某城市用户超500万,累计减碳超1.2万吨;物流行业中,电商平台采用可降解材料与智能包装技术,使单个快递包裹碳足迹下降40% ,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这些实践彰显了科技在低碳生活中的关键作用。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前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40字内)(2分)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就科技助力低碳生活提出2条创新建议(不能与材料二内容雷同)。(2分)
在这次班级讨论会上,小文同学说:“科学知识那么枯燥,还不如多读几本小说有意思。”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会如何应对?请写一段应对的话。(4分)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阅读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
②而科学研究则是用实践去验证和拓展认知。
③通过阅读,我们能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④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助力我们成长。
⑤这些知识为科学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
A.①③②⑤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②⑤④
【经典润心】
8.小科同学邀请我们一同穿梭于经典的奇妙天地,览自然之幽微,悟文字之深邃。(10分)
涉足小石潭,感受“(1) ,影布石上”的清幽静谧;品味情思,沉醉于“(2) ,在河之洲。(3) ,君子好逑”的美好情愫;嗟叹劳役,感慨“(4) ,胡为乎泥中”的无奈;思念友人,轻吟“(5)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6) ?”的牵挂;送别友人,坚信“海内存知己,(7) ”的深情厚谊;观览洞庭,惊叹“(8) ,(9) ”的汹涌澎湃;重回延安,感受“手抓黄土我不放,(10) ”的眷恋;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7分)
乡村戏事
徐群
①当银镰似的一弯新月悬于村庄上空,乡野夜色渐浓,晚饭吃得有些迟的农家人,刚端起饭碗,喧天的锣鼓声便划破村庄夜空,从村口老戏台连绵不绝地传来。
②那是演戏前的开场锣鼓。锣鼓响,脚底痒。那时村民们面朝黄土,天天在田地里挥汗劳作,一旦空闲下来,生活似乎缺了些东西。一场戏,便把老老少少的魂儿完完全全地勾了去。连平时勤快的农妇,顾不上洗濯,撂下碗筷牵着孩子就走。几乎全村人都涌向戏文场,十里八村的人也纷纷往这赶。过去难得有看戏的机会,一到本村做戏文,往往会请亲戚邀旧友,倾其所有尽力操办,杀鸡宰鹅摆上桌。我们那里把看戏待客的礼数叫作“吃戏文饭”,因此也有不少百里以外的戏迷,早一天就住进了本村的亲戚家坐吃戏文饭。
③村里老戏台就建在穿村而过的小河旁,戏台子半个在岸边,半个悬河上,好生动的水台。
④远不到戏开场时候,台下已摆满了一排排凳子和竹椅。我们这些小孩在戏文场上追逐嬉闹,有胆大一点的几个爬上戏台,模仿些戏中人物的动作台词,几分相像,引人注目。
⑤演出旺季几乎天天有几台戏,不分白天黑夜轮流演,一样的锣鼓喧天,一样的人如潮涌。但总觉得夜场来得韵味足,氛围更浓。在那星光璀璨、月色朦胧的夜晚,河水缓缓地流着,亮宽宽的像面镜子,那方戏台也变得光彩耀眼。
⑥戏文终于开演了,满场全是黑压压的人头。来晚的站在后排或旁边,伸着脖子向台上张望,再晚点的伸长脖子也看不见。虽说草台班子,当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简陋的戏台照样风生水起。尽管一开始人们心里都清楚台上演的是戏,但随着情节的展开,不由自主地跟着入了戏。时而忧伤,时而欢笑,时而义愤填膺。
⑦女人是最容易动情的,演到哀婉凄绝处,演员甩着水袖,做着拭泪的动作。台下看戏的大嫂们,不由得眼角湿润,闪烁泪花,老太太则掏出手帕,一下一下抹着老泪。年轻的女子,如痴如醉地听台上旦角咿咿呀呀地诉说着不幸或相思,突然想起了自己不被父母认可的婚姻,忍不住悲情,呜呜哭泣起来。戏里戏外的女人们,借助这样的方式,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尽情地释放了一回又一回。
⑧少年看戏,无非是凑个热闹,看个稀奇,当初我一个懵懂小子,哪里晓得戏文里唱的什么典故。
⑨那时,对我而言,后台其实比前台更有看头。每次看戏,我都会偷偷溜到后台去看演员们上妆、下场,好像在看另一出好戏。后台休息间像个临时仓库,几只斑驳的戏箱上,堆满花花绿绿的戏服,一串串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髯口,还有几顶珠光宝气的凤冠。一个即将出场的演员在化妆,尽管外面有点喧哗,仍在镜子前平心静气地涂粉、描眉。下场的演员在休憩。俊俏的花旦摘了假发原来是个男的。而那银髯飘飘的老员外,取下脸上挂着的髯口,竟然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
⑩除了后台,最有吸引力的自然还是戏场边卖小吃或小玩意儿的摊子。插在稻草靶子上的糖葫芦、臭豆腐和香瓜子,还有用汤勺子绘的糖人画,当然也离不开那些令人心仪的小玩意儿,气球、玻璃弹子、木刀木枪。拿了大人那里要来的一点零钱,我在各个摊子间来回穿梭,钱花完了,嘴巴仍未满足。
多数时候,做戏的班子来自外乡,有时也有本地临时拼凑起来的班子,集结了方圆几十里能唱会做的戏迷。农闲时光或逢年过节,在各个村子间巡演。
走出乡村很多年,但乡村戏事我怎么也忘不掉。
(有删改)
9.根据文章内容,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人们看戏被感动——
——(3) ——戏场边卖小吃、小玩意儿的摊子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分)
俊俏的花旦摘了假发原来是个男的。而那银髯飘飘的老员外,取下脸上挂着的髯口,竟然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赏析加点词语)
台下看戏的大嫂们,不由得眼角湿润,闪烁泪花,老太太则掏出手帕,一下一下抹着老泪。(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11.分析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回忆年少时在乡村看戏的场景,通过多角度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情思。
B. 村里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看戏是因为过去难得有看戏的机会且戏文精彩。
C. 文章第⑩段写戏场边卖的小吃、小玩意儿,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掉。
D. 文章的语言细腻优美,生动鲜活,除细致描摹外,也多用叠词和拟声词等。13.下面的链接材料出自《社戏》,结合本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走出乡村很多年,但乡村戏事我怎么也忘不掉”。(4分)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4分)
科技为“双十一”快递提速
①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 64亿件,同比增长23. 22%。过去一到“双十一”,部分快递驿站便会“爆仓”。如今,这一窘境基本不再出现,科技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AR眼镜:解放双手提升效率
②智能AR眼镜支持双目全彩AR显示,透过率超过95%,在显示高清内容的同时还不遮挡人员视线,能够实现双手操作和信息获取两不误。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台拥有独立计算能力的智能设备。
③在拣货出库环节,佩戴这款智能AR眼镜的工作人员无须再用手持设备扫描货物,他们在找到货物时,眼镜便可以自动完成扫描操作。在需要扫描多个货物时,只要货物在这款智能AR眼镜的“视野”范围内,AR眼镜就可以对包裹进行快速识别,并确认货物的箱数与件数,确保拣货过程高效,避免缺件、漏件情况发生。
④该智能AR眼镜不仅能够扫描货物信息,还能够将货物在仓库中的具体位置等信息通过AR技术显示在镜片上,快速指引工作人员找到货物所在位置。同时,佩戴该眼镜的工作人员还可以边走边查看货物信息,不再需要东奔西跑,减少了工作人员与仓库内物流车辆等发生碰撞的可能。
智能头盔:守护快递员平安出行
⑤庞大的物流网络中既有“大动脉”也有“毛细血管”。每一个快递包裹能够被准时送到用户手中,离不开快递员的辛勤付出。
⑥在配送过程中,快递员常需与商家及用户进行电话沟通。智能头盔中内置的蓝牙模块,可以与快递员手机无线连接,快递员可通过单击或长按2秒的方式接听或拒接来电。考虑到长时间佩戴蓝牙耳机会给耳朵带来不适,蓝牙耳机采用外放式立体声,让快递员久戴不累。同时,智能头盔内置的麦克风具备风噪抑制功能,即使快递员在雨雪天气或大风天气接打电话,通话质量依然有保障。
⑦智能头盔还具备语音接单功能。配送过程中,手机上相关软件会对骑手进行多种语音提示,比如接单提示、到店确认提示、顾客打电话提示,以及超速提醒、低电量提醒等。骑手可以直接语音回复或使用快捷按键进行确认。光线昏暗时智能头盔开启自感应尾灯,最大限度保障快递员安全。
包裹分析系统:确保快递完好无损
⑧保证包裹完好无损送达用户手中,是快递企业的基本责任。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包裹分拣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除了加强人员管理,科技手段也逐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⑨例如,某物流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快递包裹智能分析系统能够有力保障包裹安全,提升物流效率。其研发的违规动作检测子系统,能够对覆盖中转场和网点的几十万个摄像头所拍摄的视频进行实时分析,自动识别作业人员的违规动作以及违规评级,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和预警,极大降低了快递的破损率。
⑩该公司研发的外包装破损检测子系统则能够及时发现破损包裹,避免进一步损害托寄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子系统通过工业相机采集快件高清图片,进行外包装破损智能检测,能够实时发现快递破损情况并介入处理,避免包裹被进一步损坏。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智能AR眼镜支持双目全彩AR显示,透过率超过95%,又不遮挡人员视线,从而实现双手操作和信息获取两不误。
佩戴智能头盔的快递员恶劣天气接打电话,依然能保障通话质量,是因为智能头盔内置的麦克风具备风噪抑制功能。
光线昏暗时,智能头盔会开启自感应尾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快递员的安全。
包裹分析系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在包裹分拣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确保所有的快递包裹完好无损。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智能AR眼镜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第③④段加以概括。(3分)
17.全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作简析。(4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17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职名。③麾:同“挥”,挥手。④督邮:官职名。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⑦会卒:恰巧去世。
18.解释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处处志之 (4)善属文
1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能以径寸之木
我岂能为五斗米 在河之洲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乃记之而去
其中往来种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甲文思路明晰,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最后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
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设酒杀鸡作食”等句,描绘出桃源人丰衣足食、自在安适的生活场景。
C. 根据乙文“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可见: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是因为其有强烈的自卑心理。
D. 乙文檀道济对陶渊明从“往候之”到“麾而去之”,其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重变为了鄙视。
22.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试着分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和他本人的人生选择之间,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5分)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①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②,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③,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④不负相思意。
[注]①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北宋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时所写,仕途不顺的他又遭到家庭的变故,此时的他遇到了当地绝佳歌伎杨姝,面对红颜知己和滚滚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词。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③休:尽,干。④定:词中的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23.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分析诗歌。
(1)情感表达: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蒹葭》与《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
(2)意象运用:《蒹葭》借助“蒹葭”“水”等意象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以“长江”为核心意象贯穿全篇。请选择其中一首诗,分析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表现手法:《蒹葭》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运用了顶真、设问等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一首诗,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
我选的是第 题,
名著阅读(7分)
24.阅读《经典常谈》,完成下面各题。
《经典常谈》中的十三个专题这样划分:
第一类:《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
第二类:《战国策》《史记》《汉书》
第三类:诸子
第四类:辞赋、诗、文
你认为这样划分归类的依据是什么?(3分)
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推荐一本古籍给同学们进行深入阅读。(4分)
《说文解字》 《尚书》 《诗经》 《史记》 《战国策》
三、写作(60分)
25.片段写作。(10分)
仿照《安塞腰鼓》中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特点,围绕 “运动会上的接力赛瞬间” 这一熟悉场景,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场面描写文字。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
(1)生活中,总有些看似平凡的瞬间、事物或人物,蕴含着动人的诗意。或许是春日里飘落的一片花瓣,或许是父亲鬓角的白发,又或许是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茶。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请以《 的诗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青春因拼搏而闪耀》 为题目,撰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稿。要求:格式规范,不少于600字,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级。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