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所有的液体都是有弹性的。水是液体,所以水是有弹性的。”这属于抽象思维形式的(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归纳
2.下列现象中属于理性认识的有( )
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②蹲点调查,掌握材料
③调查研究,制定政策 ④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下述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该推理从反面提醒我们,要保证推理的结论为真( )
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所有的桔子都不是苹果,所以所有的桔子都不是水果。
①必须保证推理的前提为真 ②必须遵循推理的规律和规则
③必须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结构 ④必须认真学习逻辑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应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里提及的“逻辑”,侧重指( )
A.“逻辑规律和规则”
B.“思维的形式和结构”
C.“狭义逻辑学”的“逻辑”
D.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或“规律”
5.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是指以具体形象为思维载体的思维形式。以下不属于形象思维的是(  )
A.画家笔下的花、鸟、虫、鱼
B.人类从鸟身上得到启示,最终发明了飞机
C.毛泽东同志在谈工作方法时作出的“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比喻
D.化学中的物质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标识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
6.台灯、吊灯、壁灯、支架灯、吸顶灯、闪光灯、手电筒等,其本质都是为了照明,我们统称为“灯”;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路边的大石块儿“潮湿”就要“下雨”,就能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些都反映出思维具有的特征( )
A.间接性 B.能动性 C.概括性 D.主观性
7.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8.福岛第一核电站已蓄积了123万吨的核污水处理水,蓄水罐容量将在2022年达到极限。2021年4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处理水排入海洋,遭到各方反对。有环保组织警告称,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存放的核污水除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外,还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可能影响人类的DNA。材料说明科学思维( )。
①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③必须接受实践检验④结果具有预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改革、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说明( )
①科学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②科学思维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
③辩证思维与科学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④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指引实践走向成功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0.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
①根据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对事物完整的认识
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提出该理论,旨在打破“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小王同学元旦时给好朋友小李发了一个红包。小李: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小李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王:小意思。小李:你这人真有意思。小王:其实也没别的意思。小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他们的对话体现的道理有( )。
①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④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某班学生学习《逻辑与思维》后,尝试把形式逻辑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
A.S: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基本政治制度
B.S:国体P:政体
C.S:侵权责任P:违约责任
D.S:担保物权P:质权
13.在给人下定义时,有人说:“人是会呼吸、能活动、知冷暖的动物。”这个定义( )
A.正确,符合定义应该遵循的逻辑规则
B.正确,符合种差加属概念的定义方法
C.错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错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14.下列语句属于真判断的是(  )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每逢佳节倍思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读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的四句话,属于判断的有( )
①红豆生南国 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 ④此物最相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下列语句中,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
A.苏轼是伟大的诗人 B.不知道小明会不会来学校
C.天空是蓝色的 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
17.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下列四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表达正确的是( )
A.这是新学生宿舍 B.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C.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D.所有的马都是白马
18.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
A.孙刘联军矛头直指曹操 B.四川汶川地震造成损失
C.为什么老百姓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D.电商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19.桌子上有4只杯子,每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第三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如果其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为真的是( )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第二只杯子中有苹果 D.第三只杯子中有巧克力
20.某市街道办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可以确定为假的是( )
A.某市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B.某市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C.某市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D.某市街道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2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任何性质判断都是( )。
①肯定与否定的统一②真与假的统一③量和质的统一④对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对判断的质、判断的量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②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
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④判断的质是指判断的性质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下列判断中表示性质判断的是( )
①小明信任小华②随地吐痰是很不好的习惯
③他比任何人都笨④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4.小红尊敬妈妈,妈妈尊敬姥姥,则小红尊敬姥姥。对这一逻辑判断的认识是      ,因为这是一种      。(  )
A.正确的,非传递关系 B.正确的,传递关系
C.错误的,非传递关系 D.错误的,传递关系
25.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
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
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
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
26.狄仁杰碰到一个案子,门窗完好无损并且死者毫无反抗的痕迹。他问:“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回答:“根据这种情况,应该是熟人干的。因为只有听到熟人的叫门声,两位高手才会毫无防备的去开门,才会被谋杀。”下列判断与元芳的回答逻辑类型一致的是( )
①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有人流离失所
②因为成绩进步了,所以老师表扬了他
③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可贵
④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地球上才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若“这件商品既物美又价廉”为假,据排中律,则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
A.这件商品或物美,或价廉
B.这件商品既不物美也不价廉
C.这件商品要么物不美,要么价不廉
D.这件商品如果物美,那么价就不廉
28.下列语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有( )
①实验若不成功,就失败 ②甲去或乙去
③不仅他不会,而且你也不会 ④或去或不去,岂能犹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下列判断属于单称肯定判断的是( )
A.有些同志不注重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B.王英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母爱无边
C.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
D.对疫情防控不力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追责问责
30.把下列关系判断的第一关系者项与第三关系者项联结起来,原来的“关系”还能成立的是( )
A.王芳非常信任周玉,周玉非常信任王艳
B.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
C.王芳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
D.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
二、主观题
31.甲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对乙说:“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对丙说:“只有我请你,你才来。”对丁说:“如果我请你,你就来;而且只有我请你,你才来。”事后,甲邀请了丙,而乙和丙都来了。
(1)复合判断有哪些类型?
(2)假言判断的前、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哪几种条件关系?
(3)说一说,来的是否该来,没有来的是否不该来?为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
(2)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
(3)陈爽喜欢周玉,周玉喜欢李倩。
从对称性关系、传递性关系的角度,分别分析上列关系,判断属于何种关系。
33.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问学生:铁水凝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铁块若化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
学生甲:增加1/33。
学生乙:同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
学生丙:你俩说的都对。
学生丁:你俩说的都不对。
请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的知识来判断并分析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说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D C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B B D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C C D D C B D
31.(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2)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3)甲对乙讲的是充分条件。如果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现在乙没有受到邀请,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甲对丙讲的是必要条件。如果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该来。现在丙受到邀请,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甲对丁讲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丁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丁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现在丁没有受到邀请,所以不应该来。
32.①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可知陈爽与李倩也是同龄人,这种关系是传递关系。而且反过来他们之间也是同龄人,所以是对称关系。
②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可知王芳比王艳大四岁,而不是两岁,这种关系是反传递关系。反过来一定不是比对方大两岁,所以他们是反对称关系。
③陈爽喜欢周玉,周玉未必喜欢陈爽,周玉喜欢李倩,李倩未必喜欢周玉,所以他们的关系是非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33.甲的说法是正确的。乙的说法违反了同一律,他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因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的。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因为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丁的话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因为两个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