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15 世纪时,古罗马学者托勒密创作的《地理学》在欧洲受到欢迎,流传广泛。该书对欧 洲、北非和亚洲的地理情况做了综述,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对这本书进行了仔细研究,试图 找到通往东方的新通道。据此可知,该书在当时( )
A .拉开欧洲扩张的序幕
B .成为欧洲人向远洋进发的动力 C .有助于新航路的开辟
D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 .阅读下表“18 世纪以来非洲文化在美国的传播”。该表信息可用于说明( )
领 域 概况
音 乐 黑人带来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鼓乐和灵歌、口头叙事传统和宗教仪式,这些逐渐演 变为蓝调、爵士等美国本土音乐流派
宗 教 路易斯安那州的伏都教融合了西非约鲁巴信仰与天主教元素,成为当地独特的宗教文 化
饮 食 非洲饮食中的秋葵汤和炸鸡等菜肴被纳入美国南方饮食体系
A .移民社会存在文化认同问题 B .美洲印第安文化在交融中得到新生
C .移民推动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D .黑奴贸易推动美国主流文化的转换
3 .早在资助哥伦布远航之前,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已拥有一本名为《东方历史之花》 的藏书,藏书扉页有一手写批注,批注内容为“拥有此书可开疆辟土”。该书不仅收录了 13 世纪出版的《马可·波罗行纪》,还收录了许多中世纪学者和教士撰写的介绍东方世界的作品。 这反映了( )
A .王室支持是远航的根本原因 B .西班牙积极抢占殖民地
C .新航路开辟带有封建色彩 D .欧洲了解东方由来已久
4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 16 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 ……1680-1775 年英国人向美 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 300 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 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黑奴贸易( )
A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导致了美洲土著人口锐减
C .促使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 .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 .有西方学者说:“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得到酒和火器 …… 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其数目或许会超过在奴隶贸易中 失去的人口总数。”该学者的观点( )
A .掩盖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本质
B .肯定了美洲与非洲间的物种交流 C .揭示了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
D .客观论述了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
6 .16 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在 16 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 贵金属总量增加了 3 倍,相应地从 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 到 16 世纪 末,西班牙的物价比 16 世纪初平均上涨了 4.2 倍,英国高 2.6 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 3 倍。 这种现象
A .使得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增强封建地主的经济实力
C .有利于欧洲社会的转型 D .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7 .文艺复兴是 14 世纪至 17 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下列关于文艺 复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 .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D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8 .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约 1343~ 1400 年)使用伦敦方言写作《凯特伯雷故事集》,并把 法国作品译成英文;英国翻译家威克里夫( 1328~ 1384 年)将拉丁文《圣经》译成英文。 上述现象有利于( )
A .欧洲智者运动的延续 B .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入
C .西欧启蒙运动的开端 D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9 .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为科学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更加怀疑传统的观念和信仰,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并鼓励通过实证和观察来验证理论。而科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 来获取准确的知识,认识世俗世界。该观点意在说明( )
A .科学为启蒙提供了新思维方式 B .启蒙运动催生了科学革命
C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相互促进 D .科学革命重视经验和事实
10 .英国议会为了防止王位落入天主教徒的手中,分别在 1679—1681 年连续三年召开议会, 提出排除王位继承人——天主教徒约克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的议案。由于当时议案没 能在议会的上院通过,所以没能阻止约克公爵的继位。这一斗争表明( )
A .资产阶级革命任重道远 B .议会成为政治权力中心
C .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 D .天主教会控制民主进程
11 .明治新政权建立后,在财政上捉襟见肘,于是决定发行代替金币的纸币金券,总共发行 了 4800 万两,其中 1780 万两用于殖产兴业。这表明日本( )
A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发展
C .原有的货币制度崩溃 D .金融创新助力突破发展瓶颈
12 .1962 年英美达成《拿骚协议》。根据协议,英国将核武器交给美国指挥,以换取导弹技 术。美国随后提出,在同样条件下法国也可以参加该协议。 1963 年,法国在拒绝英国加入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同时,宣布拒绝接受《拿骚协议》,坚持发展独立核力量。这说明( )
A .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始瓦解 B .英美两国利益完全一致
C .英法争夺欧洲霸权斗争激烈 D .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
13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收集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等相关资 料。该小组最有可能探究的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信息技术革命
14 .18 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这里“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 面包上” ,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 是由于
A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蒸汽动力的应用
C .石油化工的发达 D .电器的广泛使用
15 .如图是 2011 版 50 英镑纸币背面的两位人物﹣﹣ 马修博尔顿、詹姆斯瓦特、马修博尔顿 为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将蒸汽机推向市场。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突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A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 .技术创新和推广同等重要 C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巨大 D .国家应该重视科技的作用
16 .19 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 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材料旨在说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A .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 .垄断组织蓬勃发展
C .产生了大批新兴部门 D .众多国家同时展开
17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对于这 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该材料( )
A .揭示国际工人运动走向低潮的原因 B .客观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处境
C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活动的写照 D .暗示了巴黎公社的斗争将走向失败
18 .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 一个工业部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电气产品发明层出不穷 B .推动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C .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 .电的发明及广泛应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19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 艺术已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这体 现了( )
A .人民立场 B .阶级斗争学说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20 .随着葡萄牙东方贸易帝国的创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 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 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最早在这个帝国支持下到达卡里库特(印度)的船队是( )
A .迪亚士船队 B .哥伦布船队 C .达 伽马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21 .世界各地区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步也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说 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 )
A .激化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B .促进了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
C .阻碍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 .助推了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英、法两国则沦为被 世界金融业和政府间债务剥削的对象。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B .冲击了西欧的中心地位
C .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D .埋下了冷战爆发的伏笔
23 .1933 年 6 月,由 66 个国家参加的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程开,该会以企图达成关于降低 关税、稳定货币的协定,但由于矛盾重重,会议以失败而告终。这反映出当时
A .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B .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较长
C .法西斯趁机宜杨对外扩张 D .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怀疑
24 .有学者认为,“1919 年 6月 28 日,德国在协约国的武力胁迫之下签订了完全背离‘十四点 原则’的《凡尔赛和约》。条约内容不但损害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物质利益,而且伤害了德意 志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该学者意在说明《凡尔赛和约》
A .无法调和欧洲各国间的矛盾 B .企图阻止法西斯战争的爆发
C .导致了复仇主义在欧洲弥漫 D .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25 .1928 年,斯大林指出:“个体农民是一个本身会分泌、产生和滋养资本家、富农以及其 他各种剥削分子的阶级,他们具有动摇的一面。”基于这一认识,他主张( )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粮食税
C .开展农业集体化 D .实施五年计划
26 .1919 年,促使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倡议的导火线( )
A .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B .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C .国大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D .殖民当局通过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 案
27 .相较于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通过政党竞争形式逐步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日本虽然出现了 法西斯政党,最终却是由军部法西斯集团主导国家体制的法西斯化。这是由于( )
A .日本的政党政治并不成熟 B .日本法西斯力量较为弱小
C .天皇总揽大权但统而不治 D .垄断资产阶级的干预阻挠
28 .1935 年 3 月,德国宣布已经拥有一支空军,随后又向英法等国表示将实行义务兵役制,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并建立一支约 50 万兵力的陆军。对此,英法等国实际上予以了默认。据此可知,当时( )
A .德国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解体
C .民族复仇主义刺激了纳粹崛起 D .绥靖主义助长法西斯势力扩张
29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和军队内部一部分人主张乘机向北攻占西伯利亚,同德国瓜 分苏联,另一部分人则主张首先南进。 1941 年 7 月 2 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在继续侵华 战争的同时,加快向南方推进,为此不惜对美英一战。这反映出( )
A .苏德战争引发日本侵华 B .二战已经发展到全球阶段
C .美英两国对日正式宣战 D .日本预谋发动太平洋战争
30 .下表是 1912-1920 年中国棉纺织业新版纱厂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此时中国棉纺织业( ) 1912-1920 年中国棉纺织业新办纱厂数统计表
年份 1912 年 1914 年 1915 年 1916 年 1917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0 年
厂数 4 2 4 3 2 5 15 13
资本总额(万元) 720 42 390 60 140 550 1230 1720
备注 缺1家 缺 2 家 缺 6 家 缺 2 家
A .一战时发展优势并不明显
C .一战后列强并未卷土重来
B .受外部压力变化影响最大
D .获得了独立自主发展空间
二、材料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 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 1485年亨 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 1690年 道过 “ 羊毛法章 ” 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 布的法令。 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 1760年至 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 倡自由贸易,但是 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 1846
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 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 1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 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 ” ,对他们携带的货物, “ 皆倍偿其价 ” 。于是各国纷纷来 “ 贡 ” ,导致“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 。但是,在朝贡贸 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 “ 四海宾服,八方来仪 ” 的宏大场面
——齐海《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 2 )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 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 “ 海禁 ” 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 1843年至 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 171697千两;出口也由 25460千两增加至 143293 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 70%至 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 80%。 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离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 期,王韬等人提出 “ 商战 ” 和 “ 翼护 ” 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 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 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 1978年为206亿美元, 2016年达到3. 685万亿美元。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 21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 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 对反倾销调在提出合理化建议。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变革将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 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 ……
——欧文
材料二 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 “ 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 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 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丑恶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 2 )材料二恩格斯所说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A C A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B B A B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D C A A D D A
31 .( 1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急需扩张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 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
( 2 )特点:①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②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 ③对贡使的货 物给予高额回报。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造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 3 )特点:海禁政策被打破,贸易主权沦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 场和原料产地,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管理体制和贸易思想逐渐近代化。
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权益,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推进贸易自由化;自主创 新,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建设“一带一路”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国 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至少写出三个言之有理的观点)
32 .( 1 )“丑恶制度”指资本主义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 2 )“思想材料”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 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指工业革命。
( 3 )内容:暴力夺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原因:《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