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Ⅲ)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Ⅲ)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考试(Ⅲ)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研究显示:距今8000-70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居民狩猎野猪、獐和圣水牛,饲养家猪,可能已经栽培驯化菱角;鲤鱼、鲫鱼、鲶鱼等生活在稻田周围水域,梅花鹿和马鹿生活在林地里。这一考古成果,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B. 原始农业开始产生 C. 饮食来源的多样化 D. 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2. 周武王在伐商伊始,就深知“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道理;克商之后,立即“问箕子殷所以亡”的原因。这反映出周武王“治道”的精神内核是( )
A. 天下公 B. 君权神授 C. 为政以德 D. 人本主义
3. 据《论语》记载,孔子欲定居在九夷地区,有人认为“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春秋公羊传》认为夷夏之称无常定,如果夷狄遵循中国的礼义,夷狄也可以进为中国;如果中国放弃了礼义,则退为夷狄。这体现了( )
A. 同源共祖观念 B. 阶级关系异变 C. 崇德尚贤理念 D. 文化认同意识
4. 《六经》之学历经“焚书坑儒”后,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出现错字漏字、残简断篇、作者错误、时间倒错甚至是伪经等情况,使得汉唐经典体系出现以讹传讹。宋儒认为不应该盲目相信汉儒整理的传记文献,而要对其真伪提出怀疑。宋儒意在( )
A. 丰富社会信仰内容 B. 推动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C. 修改汉唐经典体系 D. 促进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5. 1651年,清朝各省财政奏销制度规定,驿站各年财政开支需“该管驿传道于岁终汇造清册,呈报该抚核明具题,由部察核销”。1657年,各省《赋役全书》将各省起运存留和驿站额支数目固定下来,掌握各省额设和每年的驿站财政开支。这些规定有利于(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保障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
C.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 减轻各省驿站的差役负担
6. 黄海大战的硝烟未散,上海《点石斋画报》已刊出“清军大破倭舰”的彩色版画(见图1、图2);当北洋舰队在刘公岛苦战时,北京茶馆里正传阅着“聂士成地雷阵全歼倭寇”的号外;民间媒体大肆报道清军大胜,经各国公使调停,日本官员在马关跪求李鸿章。此类消息的流传体现了( )
A. 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 舆论报道的及时性 C. 国民的传统优越感 D.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7. 海外学者研究民国社会群体的译著内容摘录表
作者 著作 主要内容
史谦德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探讨了北京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商会、政党和行会等群体的政治活动与时代的互动,北京居民如何应对流动的士兵和军阀政客
程为坤 《劳作的女人:20世纪初北京的城市空间和底层女性的日常生活》 研究了北京女手艺人、女佣、女乞丐、女演员等劳动者的生活及各自活动的公共空间
韩起澜 《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 探讨了上海棉纱厂女工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形以及参与劳工运动的发展和转变情况
这些译著研究的视角侧重于( )
A. 政党政治活动 B. 军阀割据混战 C. 城市的经济发展 D. 社会基层大众
8. 1924年5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党在革命中必须在“数量上及质量上有相当的组织”,“在大产业的工人里扩大我们的党,是现时根本职责之一”,同时决定“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特别强调党内教育的重要性。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 着力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B. 认识到培养军事骨干的重要性
C. 主动适应革命形势的要求 D. 组织无产阶级推翻资本家政权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指出:国民党的“所谓经济统制,否认经济的自由发展,以打击民族工商业资产阶级及广大小资产阶级”,实质上是“少数大资产阶级分子与大官僚分子,垄断一切财政经济命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的经济政策( )
A. 导致了边区经济困难 B. 为军事独裁奠定了基础 C. 造成民族经济的崩溃 D. 削弱了抗战的经济基础
10. 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人民日报》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次数总计为681次(见图),使用次数最多的是1951年(132次),最低为1958年(16次),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其中1951年使用次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人民日报》正文中的“中华民族”词频统计
A. “一边倒”方针的制定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 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 D. 美、苏战争威胁的日益严峻
11. 1270—1285年,意大利热那亚法律规定:城市官员一半由贵族担任,一半由平民担任。1343年佛罗伦萨议会21个席位中有17个被丝绸商、银行家占据。1450年勃艮第公爵颁布法令:“任何经营海外贸易满三年的骑士,自动获得市民身份”,这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 B. 欧洲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
C. 市民成为城市核心力量 D. 经济发展影响阶级关系的变化
12. 15世纪中叶,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派遣使者到雅典和君士坦丁堡去寻求、购买或者抄写希腊和拉丁书稿,在梵蒂冈建立一个大型的抄写和编辑中心,邀请意大利知名人文学者来罗马,将希腊罗马的古典名作翻译成拉丁文,还命人翻译圣经。这些举措( )
A. 加快了宗教改革的步伐 B. 冲击了二元政治格局
C.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D. 动摇了封建统治根基
13. 16世纪70年代,荷兰商人航行到葡萄牙殖民地,装载糖、兽皮和巴西木材。17世纪初,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17世纪中期,至少有250艘荷兰船只活跃在大西洋地区。这可以说明当时(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B. 教皇子午线已形同虚设
C. 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D. 殖民扩张呈现竞争局面
14. 美国独立战争后,大多数建国精英面对当时的形势,意识到美国正处于“战争的边缘,而这次会议是预防战争的唯一希望”。为此,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 统一了南北市场 B. 推动多元文化的形成 C. 确立了两党制度 D. 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15. 1922年3月,列宁指出:“任何一个经过资本主义大企业训练的店员,都会办这种事,而百分之九十九负责的共产党员却不会办,并且不想懂得自己没有这种本领”,并警告全党“如果我们不能在最近一年内证明我们会经营,那苏维埃政权就无法生存下去”。在此,列宁强调(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 B.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已提上日程
C. 推行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D. 无产阶级政党应不断自我革命
16. 二战后非洲国家的发展模式表
发展模式 代表国家 典型事例
采用西方式市场经济体制 数量较多,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等 科特迪瓦加大咖啡、可可等的出口换取外汇;发展进口替代产业
选择民族社会主义道路 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等 埃及推行土地改革、国有化、发展重工业和进口替代;大力发展石油、运河和旅游业
发展混合型经济,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 如喀麦隆等 喀麦隆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建立工业基础,寻求国际合作与援助,确定优先产业等
据表内容可知,非洲国家( )
A. 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着力推动各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增长
C. 推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D.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从十个方面论汉高祖“不及”宋太祖,进而表明:“自三代以来,拨乱之主,未有及太祖也”,甚至说“维太祖创始传后,比迹尧舜;纲理天下,轶于汉祖;太平之业,施于无穷,三代所不及。成功盛德,其至矣哉!”宋神宗曰:“巩所著乃是太祖汉高孰优论尔。人言现有史材,今大不然。”《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神宗:“修史最为难事,如鲁史亦止备录国史,待孔子然后笔削。司马迁材足以开物,犹止记君臣善恶之迹,为实录而已。”大臣王珪:“近修唐书褒贬亦甚无法。”宋神宗:“唐太宗治僭乱以一天下,如房(玄龄)、魏(征)之徒,宋祁、欧阳修辈尚不能窥其浅深,及所以成就功业之实。为史官者,材不足以过其一代之人,不若实录事迹,以待贤人去取褒贬尔。”
——摘编自操宇晴《宋代诸帝论史官修史、史学名著与“史才三长”》
(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提出史官修史应遵循的原则性要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宋太祖共同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历史的进步与“进化”联系起来。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进化”的概念,“进化”是指大自然有目的的进化过程。1873年,斯宾塞在《社会学研究》中强调使用战争手段淘汰“低等”人有助于人类进步,“消灭最落后的民族与个人使人们总体上取得这个进步”,将进化论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1877年,摩尔根出版《古代社会》后,这种进化观开始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演进,“人类的各种主要制度都起源于蒙昧社会,发展于野蛮社会,而成熟于文明社会”。欧洲人广泛接受了这种观点。
——摘编自李友东《近代西方历史理论中的“历史进步”观》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28年越南黎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一系列改革,“在教育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校体制”,儒学和科举“得到统治者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崇”,“黎朝的试法几乎完全接收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清时期大量中国书籍流入越南,成为越南文教发展重要的资料支撑。据越南《嘉定城通志》记载,1816年“钦颁高蛮国藩僚文武朝服。从此高蛮官民衣服器用皆效华风”,嘉定“端阳、七夕、中秋、重九诸佳节,多如中华制度”。
——摘编自陈国保《明清时期中越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材料二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确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指导原则。《共同纲领》进一步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将重新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邸宏霆《中国近代外交难以抹去屈辱烙印》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不仅积极声援非洲反殖反帝反霸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还“顺应时代潮流和各自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务实合作”,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塑造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主持公道、捍卫正义等价值共识。
——摘编自朱斌《毛泽东对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简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外交对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启示。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材料摘自1942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的有关内容。
材料一 抗战第六个年头开始的时候,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处在胜利的前夜。……世界战争中胜败谁属,已很明显,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我们应有此信心,应为这个目标而共同奋斗。
材料二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之下,摆在我国抗战面前有两大问题,即:(一)如何争取时间,克服困难,以达抗日的最后胜利;(二)如何对目前的抗战及对战后中国的建设取得各党派的一致意见,以便更好的团结抗战,团结建国。中国共产党认为:必须坚定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克服悲观失望的情绪,消除等待侥幸的心理,一切为着抗战的胜利,一切为着反攻的实施而奋斗,一切不利于抗战的言论与行动是应该取缔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谈谈对“我们应有此信心”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共产党发表《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考试(Ⅲ)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要求:重视原始史料并且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强调实录精神,如实记录史实;坚持客观精神,反对主观褒贬史实与人物;强调史家才能需匹配时代高度。
(2)共同点:以武力统一王朝,开创长期稳定局面;注重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经济;对于以文治国治理模式进行探索;出身非贵族,以“天命”构建合法性。
【18题答案】
【答案】
论题:社会达尔文主义为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炮制“理论”依据。
阐述:社会达尔义主主义将生物“进化观”应用到“人类社会”,宣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西方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人的生存就像大自然中的生物一样,进行着永恒斗争,只有强者与适应者才能生存,劣等民族都会被优等的民族与文化所取代。这是一种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强调坚船利炮侵略行为的正确性。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攫取巨额的利润。19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变为它们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社会达尔文主义奉行“丛林法则与“弱肉强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西方”奴役东方,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民族及其文化没有优劣等级之高低,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应当秉持人类命运体的理念,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促进人类会的和谐发展。
【19题答案】
【答案】(1)影响:建立学校体制,学习儒学;科举取士;官民服饰器用仿效中华;传承中华习俗。
(2)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尊重。
(3)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正义、合作共赢;秉持大国担当,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题答案】
【答案】(1)国内: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国际: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不得人心,注定失败;日本战线太长,兵力分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盟军在一些战场转入反攻。
(2)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坚定了抗战必胜信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