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云南省中考历史信息卷(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也有不少政权力图统一天下,因此是一个孕育新的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五胡内迁,中原部分汉人避乱南下,初步开发了江南地区,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该时期是( )A. 商周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2.董恩林在《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中写道:“正是在这种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这说明分封制( )A. 使受封者获得土地 B.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推动了民族交融 D. 促使割据局面形成3.公元前46年,凯撒命人制定一套新历法奠定了今天公历的基础。这套新历法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法典 C. 儒略历 D. 罗马民法大全4.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如图漫画体现的措施是( )A. 施行盐铁专卖政策 B. 设立太学尊崇儒术C. 颁布实行“推恩令” D.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5.如图呈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是( ) A. 新疆 B. 台湾 C. 西藏 D. 云南6.晋宁郑和公园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称为“月山帆影”,它成为了解郑和航海事迹和精神、感受晋宁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重要象征。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郑和的航海活动( )A. 开辟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航线B. 单纯追逐贸易交换C.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D. 宣扬国威,使国家富强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歌》的句子,这首民歌曾在鲜卑族中传唱。历史上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A. 陕西关中 B. 山西一带C. 河南、山东 D. 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8.“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由此可知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 )A. 维护商业贸易 B. 打开中国市场 C. 促进文化交流 D. 加强友好关系9.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李华同学运用结构示意图的方式梳理了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C.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近代化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10.据统计,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军队不到5万人,到1940年迅速发展到50万人,1945年更是达到120余万人。军队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进行土地革命,赢得农民支持 B. 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根据地力量C. 国民政府支援大量武器和物资 D. 正面战场的抗战吸引日军主力11.《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描写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场景。这些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C.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2.“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取得文化成就的原因是( )A. 阿拉伯人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B. 阿拉伯国家拥有大量的科学家C. 阿拉伯人深受伊斯兰教思想影响D. 阿拉伯人具有兼容并包、勤奋创新精神13.如图为中国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战争( )A.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 导致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 推动中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14.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隆重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十周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A. 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B. 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C. 提高我国人民的民族自信 D. 保障国家安全稳定15.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 “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 “大跃进”运动开始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6.制作大事年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如表反映了我国( )时间 事件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92年 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 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2024年 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A. 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B.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 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D.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17.2022年2月2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王毅说,中方愿本着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有效管控分歧,稳定中美关系。下列反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A.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 基辛格访华C. 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8.如图为埃及法尤姆地区发现的木乃伊肖像画,带有明显的“罗马风格”,这些发现反映了( )A.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之间的交流 B. 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C. 古代文明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 D. 亚欧文明古国高超的雕刻艺术19.彼得一世一生创造了很多对俄罗斯历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第一。他在位时,俄国出版了第一张印刷的报纸,采用了新的字母,设立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第一批公众剧院和公园,等等。这些深远意义的“第一”佐证了俄国( )A. 现代化进程拉开了序幕 B.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 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20.下列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A. 《人民宪章》 B. 《共产党宣言》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论联合政府》21.有学者评论日本进行的某次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从技术、制度、价值等三层次来学文明,试图构建一个以欧洲为模板的近代国家。”这场改革是( )A. 大化改新 B. 明治维新 C. 戊戌变法 D. 农奴制改革22.“一壶开水使瓦特认识了蒸汽的伟大,一只苹果使牛顿悟出了地心引力。”牛顿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下列属于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 )A. 《物种起源》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 《共产党宣言》 D. 《资本论》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制作了如图所示资料卡,其中“ ”应填写( )事件:时间:1917年11月7日人物: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结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A. 第一国际 B. 巴黎公社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24.《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用条件。”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 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 B. 彻底消除了资本主义危机C. 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 D.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5.“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A. 都得到美国的支持 B. 都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C.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D. 都沉重打击了欧洲殖民者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扰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唯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材料四: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她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 宪宗下》(1) 根据材料一,隋朝灭亡与唐初盛世局面的出现有何关系?(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些措施促使形成了材料三的繁荣局面?27.史料实证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特征,是感知、解释历史的“媒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出海)公凭一件,公凭内容如下: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卖回货。自己船一只,纲首李充,梢公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 67人姓名)———摘编自《朝野群载》(1) 结合所学说一说宋朝市舶司的职责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哪些事项?材料二有百万人口的北宋东京所需物资主要依靠水运,“汴京四渠”是其重要运输线。南宋时,江南运河以及长江成为新的运输通道。两宋时,海外贸易引起政府关注,为发展远航,港口都有规模很大的造船厂。宋代造船技术高超,打捞出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长 41.8米,载重近425吨。———摘编自国家博物馆《文物宋元史》(2) 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造船业兴盛的原因。材料三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3) 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分析宋代海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原因。28.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开启中国新征程】材料一图表所示图1 开国大典 图2 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3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征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新”分别体现在哪里?【启航开放新局面】材料二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其意义是:“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将成为开放的基地,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我国建立经济特区,除了发挥四个“窗口”的作用以外,在政治上的意义也是十分深远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据陈文灿等《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 根据材料二,归纳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肩负民族新使命】材料三同志们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据中共二十大报告(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能做出哪些努力?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标:自由女神像】材料一 1885年,在巴黎被雪藏一年之久的自由女神像搭乘军舰运抵纽约。“女神”紧闭着双唇,神情肃穆,目光直视前方,冠冕上七道射线象征着自由的光芒照耀七大洲。与右手高擎的火炬相对,女神左手紧握一块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已断裂的锁链散落在脚下,右脚跟抬起做行进状,一个挣脱枷锁、奋勇前行的形象跃然而出。——摘编自刘火雄《自由女神像:法国送给美国的百岁贺礼》【地标:威斯敏斯特教堂】材料二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留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位于教堂耳堂东南角的教士会礼堂,在英国历史上,从 13世纪到1547年曾一直是英国下院集会的场所。位于教堂中殿中央的无名战士墓是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军将士而建立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著名之处还在于,1760年以前的历代英王和王后均葬于此。从18世纪起,英国历史上的著名人士,包括牛顿、达尔文等在内,大都葬于此地。——摘编自刘挺《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地标:柏林墙】材料三 1961年东德修建了一圈水泥墙,将西柏林围了一圈,以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柏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柏林墙1989年11月被迫开放,1990年6月被正式拆除,如今只有很少的几处还能看到一些柏林墙的残迹。——摘编自李宏明等《柏林墙》(1) 根据材料一,指出“女神”的形象设计凸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分析“公元1776年7月4日”这一天对美国的特殊意义。(2) 材料二中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历史遗存见证了哪些史事?简述牛顿、达尔文能够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原因。(3) 材料三中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什么?综上,谈谈地标建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1.【答案】B2.【答案】B3.【答案】C4.【答案】A5.【答案】B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C19.【答案】A20.【答案】B21.【答案】B22.【答案】B23.【答案】D24.【答案】C25.【答案】D26.【答案】【小题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开创了盛世局面。【小题2】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小题3】稳定政局,重用贤臣等。27.【答案】【小题1】管理对外贸易。事项: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船员姓名等。【小题2】内河航运物资的需要;海外贸易发展的需求;造船技术的进步等。【小题3】政府制度设定完备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技术先进;发展海外贸易政策符合国情;陆路受阻,海外交通发达等。(言之有理即可)28.【答案】【小题1】历史新纪元、政权新体制;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经济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和开拓创新上;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小题2】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广东、福建【小题3】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29.【答案】【小题1】核心思想:自由。特殊意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小题2】见证史事:见证了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13世纪-1547年是英国下院集会场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参战及将士牺牲(为纪念一战阵亡英军将士建立无名战士墓);英国君主制的历史( 1760年以前历代英王和王后葬于此)。原因: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深远;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冲击了传统宗教观念,推动了科学和思想进步。他们在科学领域贡献卓越,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因此能够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小题3】历史信息:修建反映了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德国分裂,东西柏林隔绝;拆除反映了冷战结束,德国重新统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角色:地标建筑是历史事件的物质见证者,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是文化和思想的象征,如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思想;反映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标识,帮助人们了解和铭记历史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