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2025.5.9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20-11:3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对下图中各区域文明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A.①处制定了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 B.②处国家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C.③处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D.④处诞生了著名的楔形文字
2.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均是由远离文明核心区的边陲小国所建,他们基本上两三代就完成了开疆拓土之任。帝国试图用行政手段约束各群体,但并没有将其真正捏合在一起,各群体原先的制度习俗仍旧起着重要作用,最终难以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这反映出早期帝国()
A.国家治理存在缺陷 B.人文地理环境相似
C.对外扩张激化矛盾 D.制度建设趋于一致
3.中古后期,西欧的村庄共同体作为一个基层组织,其最高公共权力机构是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不管是庄园法庭还是村民会议,都是一种民众集会,他们一起制定和执行共同体内部的日常生产生活规范,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当时()
A.西欧各国王权普遍遭到削弱 B.庄园具有领主私产性质
C.村庄管理采用集体自治原则 D.封建领主制已彻底消亡
4.拜占庭金币流通于欧亚商路,行会由市政官监督定价;《罗马法》经基督教伦理改造,圣索菲亚穹顶吸收波斯技术,希腊典籍经修道院传至意大利。这表明拜占庭帝国()
A.融合多元文明的综合体系 B.形成政教合一的神权体制
C.坚守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 D.垄断东西贸易的定价权利
5.12世纪,阿拉伯统治者萨拉丁苏丹被穆斯林世界誉为抗击西欧十字军的英雄。他非常喜爱中国的青瓷,收藏有许多青瓷名品。欧洲人最初通过萨拉丁了解了青瓷,所以青瓷在欧洲被叫作“萨拉顿”,此后青瓷也在欧洲传播开来。这可用于佐证()
A.阿拉伯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B.中国瓷器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C.阿拉伯人的中介贸易较活跃 D.阿拉伯人致力推动东西方文化交融
6.17至19世纪,朝鲜流行绘制《天下图》,大量引用被当时中国文人视为不登大雅之堂、不足为训的《山海经》的内容,认为《山海经》中的青丘国、君子国即朝鲜。同时绘制的《中国图》中将日本列为“四夷”,而朝鲜则被纳入中华文明版图。这表明当时的朝鲜()
A.高度认同中华文化 B.警惕日本殖民扩张
C.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D.近代制图技术进步
7.14世纪,东非摩加迪沙、马林迪、蒙巴萨、莫桑比克等沿海城市使用黄金、象牙、奴隶与印度的纺织品、中国的瓷器进行交易。这一现象主要缘于()
A.印度洋贸易的影响 B.非洲自然资源丰富
C.资本的全球化流动 D.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8.很多经历病毒入侵感染后活下来的美洲土著人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一些人转而开始相信欧洲牧师,一些人开始“勇气全失,表情沮丧”,就像中世纪“黑死病”时期的欧洲人那样。这体现出()
A.疾病传播影响了美洲文化的重构 B.印第安人对病毒的认识趋于理性
C.黑奴贸易造成了美洲的生态失衡D.病毒肆虐严重破坏美洲经济发展
9.16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否认教皇对西班牙在美洲统治的认可,强调:麦哲伦的抵达和命名并不构成西班牙对美洲的合法占有,只有建立“有效统治”才能成为真正的财产权人,方能符合万国法。同时,自然法、公共利益不允许任何国家或个人独占海洋。这一论调()
A.揭露了原始积累的罪恶 B.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C.体现了殖民争夺的矛盾 D.推动了有效占领原则的确立
10.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在16至18世纪成为西欧国家的主流政策。西欧各国除了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保护和促进贸易,还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来获取资源和市场,这一时期海洋成为各国新的竞争领域。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的西欧()
A.殖民贸易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B.机器化生产亟需开拓海外市场
C.民间参与海外殖民热情高涨 D.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稳定
11.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的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欧的宗教肖像画中,游戏不再被视作肉体与精神的放纵。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认为,学习要与游戏和必要的锻炼交替进行,儿童才能达到智力敏捷。这一现象()
A.得益于科学革命的兴起 B.旨在弘扬古希腊教育理念
C.使儿童得到了全面发展 D.反映出教育的人文化倾向
12.在马丁·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纽伦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历中只有37%的天主教节日得到保留并允许城市工人自己决定是否在宗教节日期间休假。纽伦堡市的假日改革()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表明理性主义在德意志流行
C.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瓦解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13.17、18世纪的启蒙大师们认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与文艺复兴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观点的超越之处在于()
A.肯定自然界的运转规律 B.反对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C.明确提出反封建的目标 D.理性地思考社会的发展
14.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B.文明开化,废除封建等级
C.改革议会,扩大选民范围 D.武力统一,实行君主立宪
15.182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出台《黑人海员法案》。该法令规定:任何船只从其他州或外国港口进入南卡罗来纳州的任何港口时,船上载有的自由黑人,将被扣押并监禁,直至船只驶离;当船只准备启航时,船长有义务将该自由黑人运走,并支付监禁的费用。此后20年时间里,部分南方州也出台了类似的法律。此类法律的出台()
A.适应了美国工业化进程 B.促进三角贸易兴起
C.加剧了南北双方的矛盾 D.违背了联邦制原则
16.图2所示是对近代某资本主义国家的描述。据此判断,该国家是()
图2
A.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B.王朝战争后的德国
C.南北战争后的美国 D.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17.17世纪,许多科学家有多个头衔,有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竟然是诗人、画家,例如牛顿既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还是经济学家、哲学家。到了19世纪以后,这种现象很少见了。这实际上反映了()
A.科学中心的转移 B.文化教育的普及化
C.近代科学的兴起 D.学术知识的专业化
18.表2为某校历史研究小组研究欧洲百年的整体特征。研究目录如下:
表2
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欧洲转型的时代 B.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9.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个国家的工业占比,其正确的对应顺序是()
A.英法美德 B.英德美法 C.美德英法 D.美英德法
20.如表为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国民收入变化状况。该表中的现象可用于说明()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马克思主义诞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空前恶化
C.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D.追求社会公平的斗争尚处萌芽阶段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现代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1818-1883年)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根本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用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研究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制定模范社会的种种蓝图。马克思根据自己的历史研究坚信资本主义因阶级斗争而被推翻。两者()
A.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B.总结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C.坚信无产阶级斗争学说 D.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罪恶
22.巴黎公社通过法令规定,“要把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这种组织工作不但应该以每一工厂内工人的联合为基础,而且应该把所有这些合作社组成一个大的联社。”这些举措旨在()
A.获得工农广泛支持 B.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弊端
C.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D.倡导无产阶级国际联合
23.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进入墨西哥港口,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但是,持续二百多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19世纪初戛然而止,其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发生后蒸汽船的竞争优势明显
B.清政府实行限制和禁止对外贸易的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被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
D.西属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成果显著
24.1812年,玻利瓦尔在《卡塔赫纳宣言》中写道:“新格拉纳达人,请你们知道,委内瑞拉在西班牙人手中,就意味着自由格拉纳达的灭亡。如果我们身受枷锁,那你们也逃脱不了枷锁......我们的敌人会从西班牙得到援兵,经由委内瑞拉的港口来摧毁你们。”这一言论()
A.表明拉美独立运动任重道远 B.折射出北美形成共同民族认同
C.体现了全局战略的战争思想 D.反映了列强争夺拉美日趋激烈
25.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警告欧洲国家不得将美洲视为未来殖民的对象、反对欧洲将其制度扩展到美洲。然而,门罗宣言的起草者、门罗总统的继任政府国务卿亨利克莱却又明确告诉墨西哥总统,门罗主义并不意味着美国在法律上承诺捍卫它。据此可知()
A.门罗主义加剧了拉美国家政治危机 B.国家实力限制了美国战略的实施
C.欧洲和美国在美洲的争夺日趋激烈 D.美国扩张遭到了美洲国家的抵制
26.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方历法,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方历法,1912年中国也开始使用西方历法。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国历法到西方历法的转变。这主要源于东亚地区
A.基本国情的趋同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传统观念的瓦解 D.国际格局的演变
27.表2呈现了1913-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这()
表2
国别 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量(%) 殖民地面积(平方公里)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沙俄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日本 1 30 1920
美国 38 30 970
A.反映出美、德殖民势力上升 B.体现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C.造成英、美间矛盾不断激化 D.导致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28.“我是做劳工的,从前不知道自身与国家有什么干系,现在到欧洲战场,看到不同国家的人为国牺牲性命,不知不觉就生出一种爱国爱家的心”,“出国后见到各种先进的机器、农具和军事设备,......回国后可以开导亲友。”以上华工的心声反映出()
A.华工为协约国获胜做出重要贡献B.中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引发了抗争
C.华工萌发了“实业救国”的观念 D.华工见识的增长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9.有学者指出,《凡尔赛条约》是“女巫调制的适应人口味、什么成分都有一点的药剂......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里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该学者认为《凡尔赛条约》()
A.体现了协约国各方的妥协 B.动摇了欧洲世界优势地位
C.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了“全体一致”原则
30.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美、英、法、意、日五国各有5名全权代表,可以出席一切会议;其他国家只有至3名全权代表,只能出席与他们有关的会议。其决策机构最高委员会实际上被英、法、美三国操纵。这反映出巴黎和会()
A.使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B.强权政治色彩浓厚
C.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D.改变欧洲政治格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两2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
新航路开辟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西欧商人首先迈步海外,英、法、荷等国紧随其后。18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愈演愈烈,他们利用机器大工业生产出来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外加坚船利炮,开拓海外市场,倾销工业革命带来的过剩商品。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欧美等国家相继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寻找投资场所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内容,殖民者直接在殖民地兴办工厂,参与具体的生产管理活动。西方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及势力范围的控制,同时加紧了对尚未被殖民地区的渗透和争夺,对世界进行最后瓜分和重新瓜分,从而形成了西方殖民体系。至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是世界市场分工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向外输出制成品、技术和资金;亚非拉广大殖民地附属国主要输出农产品和原料等“初级产品”。
-摘编自邱正《用现代化史观浅析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市场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世界市场的影响。(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代的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愈来愈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冒着烟的城乡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与此同时,法西斯主义也正在意大利出现。英国从1920年经济萧条就开始出现,到1921年3月时已有200多万人失业。整个20年代中失业一直在继续,而在30年代形势则变得更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一战后西方现代化面临的危机。(8分)
哈四中20250426高一级年级下载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C A A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A C B D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C B D B D A B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以殖民扩张方式为主;呈现阶段性特征;范围不断扩大;以欧洲为中心,欧美主导;亚非拉美国家处于从属地位。(每点2分,6点12分)
(2)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造成深重的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与思想。(每点2分,4点8分)
32.【答案】
(1)特点:资本家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调;走殖民掠夺和侵略扩张道路;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每点分,任意4点12分)
(2)危机: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意大利、日本、德国相继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每点2分,4点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