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京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卷
高二历史 202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考古学者根据文化遗存堆积情况,将距今6300-4800年的湖北枣阳市雕龙碑文化遗址分为三期。如表是相关的考古发现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第一期 一座房屋建筑基址,由两个椭圆形浅坑相连构成半地穴式套间房屋,两居室面积分别为2.9x1和2x1.25平方米
第二期 房屋皆为地面建筑,有方形单间、长方形单间和双间,面积为十多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不等
第三期 房屋建筑基址皆为长方形地面建筑,由东北向西南,排列有序,房屋有单间、双间和多间等,后两种较多见,面积多大于第一、二期,出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型多间式建筑
A.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化 B.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C.早期国家雏形已出现 D.房屋建筑技术日益成熟
2.春秋战国时期,祝融八姓(如曹姓邾国、妘姓郐国、芈姓楚国)广泛分布于中原至江汉流域,邾国国君自铸铜钟铭文称为祝融之孙,楚国祭祀简牍亦载祝融为祖先。晋国狐氏(戎狄)与晋国公室都以唐叔为祖先。材料反映出
A.华夏各族已成为统一的经济实体 B.宗法制度有效区分政治等级关系
C.周天子加强了对周边各族的统治 D.华夏共同祖先观念的萌生与发展
3.史载,王莽末年,四方溃叛。樊宏“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第五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宗族闾里争往赴之”,樊宏和第五伦的上述做法在当时
A.重创了门阀豪强地主势力 B.使宗族力量成为政权支柱
C.导致了地方割据局面形成 D.有益于地方秩序的稳定性
4.东晋豪强大族封山占湖的现象非常严重。南朝宋孝武帝颁布占山令,允许百官及百姓按官品高低占有一定数额的山泽,一品、三品3顷,以下每降两品减少50亩,九品及百姓1顷;已占足者,不得再占,不足者可依法补足;先已封占并继续经营者,不追回;若有违犯,依律处置。这一法令的颁布会导致
A.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 B.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
C.小农经济得到政府保护 D.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受限
5.在井田制、均田制等“份地制”下,政府不向各户或各丁发放纳税通知。但唐中后期,政府会预先下发纳税通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榜示”,在此榜上明细各户交纳赋役的数目;另一种是向各户或各役发放的“纳税通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租佃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赋役制度进行较全面的改革
C.各户不明确应纳赋役的数目 D.统一的户籍和地籍制度出台
6.成书于永乐年间的《三教搜神大全》将哪吒由佛教毗沙门天王之子改为“玉皇驾下大罗仙”,负责维护天庭秩序。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哪吒的法身是清奇神秀而法力广大的孩童神仙,内在是三头六臂、莲花化身的佛教夜叉神本相。哪吒的这种形象构造反映了明代
A.文学形象来源于社会生活 B.理学思想受到道教冲击
C.佛道文化交融发展的现实 D.神魔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7.据统计,维新报刊《时务报》前40期言论性文字所涉及内容中,关于中央及地方官员主张变革的文字(如折、条陈、函、书等)共49篇,已经实施变法举措的公告性文字(如启、示、札、章程等)25篇,有关绅士活动的文字7篇,中外交涉的题材5篇,华侨题材1篇。这可用于说明维新派
A.旨在通过官僚体系推动制度变革 B.侧重思想启蒙而弱化政治实践
C.缺乏对下层民众社会诉求的关注 D.变法因守旧派阻挠而趋于保守
8.下图为现珍藏在江西省弋阳县档案馆内编号为002844的股票。该股票的发行
A.表明根据地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 B.助推民族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C.印证革命统一战线的影响力提升 D.仰赖于苏维埃政权的政府信用
9.下面是漫画家米谷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漫画《二十年江湖独角戏》,描绘了一个口含利刃、瘦弱干枯的光头用双脚将皇冠戴在自己头上,支撑的双手已颤颤发抖,附近的人群则在相互耳语中离去。该漫画
A.揭示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开始逆转 B.旨在强调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背离人心
C.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党争问题严峻 D.利于激发民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
10.下图是中国1953-1957年储蓄存款余额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比例变化趋势图。据图可知,该时期国家
A.通过储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B.基本建设中储蓄占比稳步增长
C.对储蓄的调控力度逐渐减弱 D.借助储蓄积累支持工业化建设
11.2005年,国务院发文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提出了一般地区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下面是2009年和2010年福建省各地区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占比情况统计图。据此可知,福建省
A.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极不均衡 B.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重点
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职教投入 D.职教资金政策的实施亟待加强
12.在古希腊社会中,人与神分得很清楚,人再伟大,也成不了神。而亚历山大要求手下将士和民众将他奉为宙斯(希腊主神)和阿蒙(埃及主神)的合体,宣称自己和埃及法老一样,是人与神的合体,开启了西方社会“神一王”一体的传统。这可用于说明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文化交流 B.希腊文化的延续性
C.东西方文明具有同一性特征 D.君主专制的普遍性
13.中世纪欧洲普遍以鞭笞和责骂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手段。而17世纪教友派信徒威廉·潘恩曾劝诫中间阶级的父母“温柔地爱孩子,耐心地指导他们······如果孩子不听话,跟他们说道理,而不是怒贵他们”。这一转变反映了
A.欧洲各界关心儿童成长 B.经济发展掀起教育革命
C.工业革命促进人性解放 D.社会进步推动观念变化
14.1905年孟加拉分治法案颁布后,提拉克率先号召加尔各答黄麻工厂的工人罢工,并同步组织恒河流域的棉农拒售原料给英资企业。1907年,在旁遮普铁路工人大罢工中,提拉克领导超过3万名工人和10万名农民参与抗议活动,迫使英国殖民政府首次启用《紧急状态法》。由此可知,提拉克
A.注重群众性的社会动员 B.主张非暴力的反殖斗争方式
C.改变了反英斗争的目标 D.聚焦于改善工农的经济状况
15.1921年5月,列宁发布指令:“首先,不向军队和城市工人充分地正常地供应粮食,国家就无法进行经济建设,而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其次,商品交换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能较正常地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列宁这一指令
A.主张利用市场机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推动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C.试图使用政令强制征粮以保障物资供应 D.表明货币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从传统的纺织品、玩具等逐步扩展到电子产品、机械制造等领域。美国则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农产品、飞机及相关零部件等。然而,中美之间也不时出现贸易摩擦,如美国以“公平贸易”为由对中国的一些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这可用于说明
A.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确立 B.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与竞争
C.美国操控了中美经贸发展 D.中国制造业已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古代妇女体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除了适宜女性特点的体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比较兴盛外,妇女还和男子一样挥杆击球、骑马射猎、竞渡拔河、弹棋博弈。当时上至贵人妃嫔,下到平民百姓,无论夷夏之分,无论地处塞北江南,都有大量的妇女涉身其中并好此不疲。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绢画《仕女弈棋图》,说明中原的围棋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女子中也很受推崇。当然,比起宫廷女子和贵族妇女的体育活动,民间妇女的体育活动实在是有限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将唐代妇女的坝爽英武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女侠更是成为晚唐小说的重要现象。唐代妇女体育活动多为后世所承袭,如宋代乐舞绝大部分承唐制,宋代民间伎艺的活跃也和唐代伎人的兴盛、伎艺的发展以及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关。
-摘编自惠弋《社会风气与唐代妇女体育》
材料二 宋朝时期,以身体和体能为主的体育运动受到冷落,代之以追求长寿延年的养生体育,或钟情于棋类、投壶等娴雅轻柔的活动,或干脆以观赏代替躬行,致使许多盛行于唐的体育项目逐渐呈现衰退之势。在目前的史料典籍中,有关唐代妇女体育的记载远多于宋代有关妇女体育的记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体育文化发展的程度。
-摘编自柯昕、赵亮《唐宋妇女体育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妇女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唐宋妇女体育活动差异的原因。(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谈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世界市场的不发达情况时曾经指出:“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一英国。”但是五十年代以后,法、美、德、俄等国渐次成为世界工业和贸易的中心。184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5%和21%,美国分别为11%和9%,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12%,法国在世界贸易中占12%。到1900年,美国为31%和12%,英国为18%和19%,德国为16%和13%,法国为7%和9%,俄国为6%和3%;在工业生产方面,美国已经超过英国,德国即将赶上英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德国和美国正在急起直追。新的工业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形成,说明国际生产和交换,已经不再以英国一个国家,而是以一系列国家为中心来发展了。
中国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闭关自守的门户已被打开,广大的国内市场逐渐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1895年帝国主义正式取得在中国的设厂权以前,外国资本在中国非法设立的工厂至少有10多家,1890年仅英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就达30个,1892年在各通商口岸进出轮船总吨位中外国轮船占到77.8%。
-摘自柯阳《谈谈世界经济的形成》
材料二 战前,世界市场在国别构成上比较单一,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占绝对统治地位。广大亚非拉国家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它们处于附庸地位,对外贸易几乎完全由宗主国主宰。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殖民体系瓦解了,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世界市场变成了由多种经济类型的国家构成的既统一又对立的复合体,可分为工业发达国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市场。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打破了世界市场由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有导致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缩小,这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仍然存在并且不断扩大。
-摘自童书兴《对战后世界市场若干特点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并说明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世界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5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家训著作普遍要求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而且应当及早进行。男孩子到一定年龄以后,一般都要入家族所举办的私塾读书。训蒙读书的年龄,大体在6岁上下。当时的教育大致分成两级,即“小学”和“大学”。小学阶段主要是发蒙、识字,教授内容多为《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等,大学阶段学习的主要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籍篇目,还包括《文心雕龙》《字贯》《古文观止》等,其实际目的就是为了科举应试。女子读书的机会很少,但在绅宦之家,由于家庭文化教育的氛围较为浓郁,女子读书学习的机会无疑比较多。
-摘编自张国刚《传统家庭的鼎盛-明清时期》
材料二1950年6月1日,教育部主办的《人民教育》刊发社论,对家庭教育的现实与任务进行了表述:“旧社会对待儿童的观点、方法和习惯,现在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占支配的势力,打骂儿童的习惯在全国大多数家庭中还普遍存在······不能再将这类习惯看作只是个人的私事,社会应对这些旧习惯随时加以批评、指责,同时对于父母们进行必要与可能的教育。改造家庭教育应列为我们教育上注意的项目了。”这一时期,很多先进的国际家庭教育理念得到传播,如:家庭要引导孩子爱他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儿童纯洁的心灵:教会孩子思考,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去观察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使孩子头脑中长出“思考的翅膀”。家庭中要进行劳动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其次是使孩子掌握多种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摘编自刘巧利《新中国家庭教育简史:理念进步与经验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特点及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倡导的家庭教育不同于明清家庭教育之处,并分析其原因。(7分)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会议桌上的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大国正在商讨世界和平问题,会议桌下则堆放着巨量的火药桶和凌乱的炸弹。
右图:画面左上方的大字为“安全新闻剧院”,中部小字为“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左下方“小孩”处配文为“小国”。漫画讽刺大国秘密划分势力范围,无视弱小国家的诉求和利益。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3分)
高二5月考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B C A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A A B
17.(1)特点: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参与广泛;崇尚健壮英武;发展不平衡,两极化明显(具有阶级性);与妇女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对后世影响深远。少数民族地区受中原影响(体现民族交流)(任意4点4分)
影响:丰富了唐代的妇女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健康;为后世妇女开展体育活动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文艺的发展;民族交融;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4分)
(2)原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文化自信繁荣。(3分)
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程朱理学兴起,强调伦理道德;对女性的限制。(3分)
18.(1)有利因素:工业革命持续推进;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推动(殖民扩张);科学技术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工业中心与贸易中心形成与发展;国际金融货币的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与扩展(任意4点4分)
影响: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解体,推动中国经济转型;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客观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影响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3分)
(2)变化趋势:世界市场主体由单一到多元;新兴国家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任意2点得2分)
原因:国际格局的演变;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新兴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战后社会主义和民族国家数量日益增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和体系化;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任意3点3分)
19.(1)特点:普遍重视,较早开蒙(启蒙早);一般采用私塾模式;教材多为儒家经典(儒家思想为主);以获取科举功名为追求;重男轻女;教育资源不平衡(阶级性);阶段性(教育分层)。(任意3点得3分)
意义:有利于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儒学思想的传播;儒学向基层渗透。社会风气(3分)
(2)不同:政府更加重视;纳入社会改造与发展的范畴;重视公德培养和自然科学的学习;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启发性);强调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男女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受外国教育理念影响;(任意3点得3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崭新社会风尚的塑造;国外(苏联)教育理念的影响;对新型人才的需求。(4分)
20.略(主题2分,史实8分,总结2分,格式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