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黄石二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本试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距今4500一3000年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尊、玉璋、黄金权杖和海贝等文物,其中的玉璋与夏商王朝的玉礼器形制大体一致,但黄金权杖在夏商时期中国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这些考古发现()A.说明了私有制在当地开始产生B,反映了当地深受礼乐制度影响C.为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实证D.印证了当时广泛存在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隋书》记载:隋朝之前“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上述材料表明隋朝()A.官员文化素质提升B.士人资品评定更加严格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D.官员选拔以门第为标准3.《小学》是朱熹与弟子编写的蒙学(儿童教育)教材,“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宋代《小学》主要在南方城乡传播,元代成为正统蒙学教材,明清时期成为儒童入学考试的内容。上述现象反映了()①儒学向基层渗透②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③理学受官方尊崇④国家重视树立道德规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大明混一图》(右图)是奉明太祖旨意绘制,所绘地理范围东起日本,西达欧洲、非洲,南至爪哇,北抵蒙古,明朝位居中央,并被刻意放大。图中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该地图()①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成果②反映了明朝统治者的天下观念③有助于明代对地方的管理④展现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明清时期,浙江沈荡镇的商铺“五六百家,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质店(当铺),大贾往往云集”。江苏太仓鹤王市为著名棉花产地,每到棉花收获,“远商挟重赀…而市之,沃饶甲于境内”。这反映了()①当地商业活跃,资本聚集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③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手工工场大规模使用自由雇佣劳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19世纪60年代,湘军、淮军开始装备西洋火器。清末新政时,各省编练新军20余万,热兵器取代了刀矛箭。1919年,各地新式陆军已增至138万,其装备不断推陈出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双方武器装备已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由此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A.国际地位提高B.参加一战推动了军事力量的飞跃C.中央集权加强D.军事发展的背后是军阀势力膨胀7.七七事变两周年之际,朱德应苏联报纸征文创作了《我们一定要胜利》一文,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者知道:团结统一的中国是决不能成为远东慕尼黑中任人宰割的羔羊”“什么是日本法西斯强盗计划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团结”。该文表明中国共产党()A,声援苏联抗击纳粹德国入侵B.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D.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8.1910年,云贵总督李经羲欲增加盐价,遭到了云南谘议局的反对,由此引发了“云南盐斤案”。下表是该案的发展过程,该案折射出10月14日资政院议定:此案交云南谐议局讨论,总督已颁布的命令停止施行军机处突发上谕,将此案交给盐政大臣处理。资政院认为,军机处将其议决的10月21日案子转交行政部门核查,侵夺了资政院权力,故启动对军机大臣们的弹动程序10月24日军机处另发上谕,同意资政院所议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清末新政收效甚微C.民主化的治理模式D.中央集权体制完善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黄石二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cccCADBA9101112131415BADBBD二非选择题16.【参考答案】(1)类型:招牌广告、幌子广告、叫卖广告、响器广告(3分,任答三类)时代特征:卖饮食者,邀呵好火烧,好酒,好大饭,好果子—农耕经济繁荣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产量和商品化水平上都大大提高。“西北两口皮货发客”一国内长途贸易发达。“东西洋货物俱全”一海外贸易繁荣。“万源号通商银铺”一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南京著名的绸布店就有“庚大“天福协大样等,老药铺有“张泰和“王泰和等,酒业店铺如“老万全”,老酱园店“椿和”一名号、品牌和商标意识出现。(6分)(2)从影响方面进行了补充。(2分)理由:明代广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促进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3分)17.【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4分,答出2点即可)不利条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4分,答出2点即可)(2)原因: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坚定不移地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6分,答出3点即可)18.【参考答案】(1)背景:美国作为多种族的移民国家,为摇滚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美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迅速发展,民众消费能力增强;美国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积累:妇女解放、学生反战、民权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运动兴起。(答对2点即可4分,答对3点即可7分)(2)积极影响:促进美国社会运动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推动美国民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丰富社会生活;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美国青少年文化:影响其他国家音乐发展,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任答对4点即可8分)。19.示例一:观点:春节文化通过仪式化实践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共同体。论证: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符号,通过代际传承的仪式化实践,将个体生命、家族伦理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结,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共同体。比如,祭祖便是春节最重要的仪式之一,这构建起家族成员间的情感纽带与责任认同;除夕夜的团圆饭是春节最具象征意义的世俗仪式,现代社会年夜饭仍是维系代际关系的重要载体一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都会通过“云团圆“视频拜年等方式延续这一精神仪式,彰显“家是最小国”的文化基因;春节期间的拜年仪式始终承担着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功能。古代以尊卑有序为核心的拜年礼仪,现代社会虽然改变了传统形态,但仍保留着“礼尚往来”的核心精神,通过重构人际关系网络,强化社会整体的凝聚力。总结:春节通过祭祖、年夜饭、拜年等仪式化实践,构建起“个体、家族、社会、国家”的四重认同维度。这些仪式使中华民族在时空变迁中始终保持文化主体性与价值凝聚力。示例二:观点:技术创新不断拓展春节文化的时空边界。论证:从印刷术到数字李生,技术始终是春节文化创新的催化剂。古代印刷术推动春联普及;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后,桃符上的驱邪文字逐渐演变为春联文化。印刷术使春联从贵族专属变为百姓可得的民俗符号,至今仍是全球华人春节必备元素。数字技术激活传统符号:微信推出“红包"功能,将纸质红包转化为线上互动仪式。现代新媒体技术赋能:2025年春晚《栋梁》以裸眼3D技术复原古建筑,TTok上春节,“包饺子挑战吸引千万海外用户参与等。总结:技术始终是春节文化创新的底层逻辑,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形式更迭,而是在守正中创新,在对话中超越,技术从工具演变为文化叙事的主体,不断拓展春节的时空边界。示例三:观点:春节申遗体现中华文明的世界对话能力。论证: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荣誉加冕,更是中华文化主动参与全球文化治理的战略选择。郑和船队携带丝绸、瓷器与历法书籍出访东南亚、非洲,将春节习俗融入海外华人社群:中国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生肖主题灯光秀,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办舞狮巡游,使春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美国迪士尼动画《花木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pdf 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