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A.中央赈灾能力增强
B,北方灾害显著减少
C.南方重要性在增加
D.南方全面超越北方
4.由于南部边疆过于偏远,常规的吏部铨选难以推行,元代在南部边疆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官员铨选
历史试题
制度一一广海选,选拔官员时需详细写明出身履历,经“侯回准明文”审批后赴任,并由行台监
察侮史监督。这说明,元代
A.通过灵活运用选官制度以巩固中央集权B.赋予边疆地区自主选拔官员的行政权力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C.简化官员任命流程以提高边疆行政效率D.将地方监察权完全下放至行台御史机构
5.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
注意事项:
容。下列诗句中,体现古代社会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是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B.云外秋鸿织锦绣,江南春水染绫绡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C.官田雨涨接茅舍,佃契风翻压稻花
D.游寓九州无羁籍,赁宅购陇任萍踪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6.满清政府被迅速推翻,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随后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也将在短期内同样顺利地实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
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
现。这种普遍的乐观和幻想,使人们认为需要思考的只是如何在民主共和制度的新格局下建设这
个国家,对日社会势力的斗争已不那么重要,甚至因害怕引起破裂而处处趋向妥协。这说明
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A.国民大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民族工业的发展具备了社会条件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C.新文化运动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D.政党政治兴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7.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出现了“血肉长城”、“钢铁长城”等词语,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
传唱,以长城为题材的歌曲、照片、绘画、诗歌等更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构成了长城在抗日
1.考古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距今8200一7400年)的很多房址中都放置着石铲、
战争中基本的国家象征意义,这一现象
石斧、石锛、石磨盘、石磨棒和圆饼形石器等生产工具。其中由石片嵌入骨柄凹槽的刮刀,是北
A.有利于坚定中国人民抗争到底的决心
B.推动长城沿线防御工事的现代化升级
方细石器工艺传统的产品。这说明该地区
C.标志着中国传统艺术全面转向抗战主题创作D,源于国民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A.原始农业初步发展
B.渔猎采集仍为主导
8.热播年代剧《小巷人家》将镜头对准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小巷里的庄、林两家人,
C.定居生活尚未稳定
D.阶级分化已然形成
以恢复高考、知青返城等时代变迁为背景展开剧情,此时的中国正在
2.《魏书》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晋
A.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书·慕容廆载记》亦载:“慕容廆字弈洛瑰,其先有熊氏(黄帝的部落称号)之苗裔,世居北夷,
B.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此类记载反映当时的统治者
C.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咯
A.旨在消弭民族间的矛盾
B.沿袭中原史学传统记载方式
D.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意图恢复礼乐分封制度
D.论证政权合法性以巩固统治
9.榕江一一这个总人口不到40万的黔东南小城,因“村超”的火爆出圈焕发新的生机,据不完全
3.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区域政治、经济中心不仅是人口聚集区,也是文本记录中的灾害多
统计,“村超”举办以来,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亿
发区与易发区。下图为《安史之乱前后各地水灾发生频次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元。它的成功
56
■618-755年
A.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B.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756-07年
C.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D.表明我国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完全胜利
10.阿伊·哈努姆城(今阿富汗东北部)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其运动场周围环
绕着希腊式柱廊,城中体育馆的献辞铭文中表明它的保护神是希腊的赫尔摩斯和赫拉克勒斯。这
些信息可以用于印证
A.古希腊文明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位置
B.罗马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关内道山南道剑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成右道不详
C.丝绸之路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亚洲传播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第1页(共6页)
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