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部分区县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重庆市部分区县高三5月三诊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哪吒》系列等一批以中国传统文化IP为核心的动画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掀起观影热潮,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传统文化IP改编正成为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从富有特色的四川地域文化,到三星堆青铜器元素,再到《封神演义》中石矶娘娘、封神大会等角色和场景,以及“顺其自然”与“修身立命”的中国哲学思想,等等,《哪吒2》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富矿的深度挖掘。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正在进入传统文化创新驱动的黄金时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以及新兴数字文化中实现创新性表达,传统文化资源成为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库和文化产业价值长效增值砝码。《哪吒2》等动画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火爆,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IP具备跨越文化壁垒的共情潜力。
《哪吒2》的破圈效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创作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和东方美学,在极大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成功实现了文化输出,提高了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产业价值,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深度重构文化产业链,这对推动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具有积极意义。
《哪吒2》展现出传统文化IP的巨大势能。一方面,完美诠释了基于传统文化基因解码与现代审美诉求耦合而形成的内容生产机制变革,实现了传统文化基因的留存与现代审美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创新。《哪吒》系列电影在文化元素的呈现上做到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能与当代社会成员的行为处事理念相结合。另一方面,坚守“内容”与“技术”的“双元创新机制”的动态平衡,关注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价值与数字技术赋能的媒介语言革新,将先进的制作技术融入结构叙事,打造视听盛宴。随着国产动画工业体系打破西方技术垄断而日臻成熟,越来越多先进的数字制作技术被应用到动画电影的创作当中,原本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情节或场景也在日新月异的特效技术的应用下突破壁垒。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文化产业在文化挖掘与创新表达方面仍有待提升。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率仍然较低,动画电影创作主要集中在孙悟空、哪吒等少数传统文化IP上。传统文化IP改编作品除了同质化竞争,部分作品的现代叙事逻辑与内容深度不足,难以广泛地吸引观众。部分改编影视作品在文化挖掘层面应避免陷入“符号空心化”,过度模仿西方制作经验和审美范式,背离了中华文化深层的精神内核。
此外,需要警惕技术与文化失衡倾向,弱化产品的文化内涵,技术则沦为炫技工具。一些作品口碑跌落的症结在于过于关注技术的炫酷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表达,导致作品缺乏思想性和文化深度。
对此,专家们也提出了传统文化IP现代改编作品的进阶之路。创作者们应打破过度模仿西方模式的窠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并进行创新性再编码。同时,“文”“技”双修,坚守技术伦理与文化定力,树立正确的技术观,以技术创新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此外,应面向国际市场,提升全球文化叙事能力,创作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调的特色叙事内容和具备国际通行话术的中国电影。
(摘编自张清俐、张杰《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传统文化赋能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过去10年,中国动画电影行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和广阔前景。经过实践,我们不断总结动画电影取得成功的各方面要素。比如,打动人心的故事、令人喜爱和难忘的角色、可信的世界架构。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实现它——做出成功的动画作品?
首先要善于找到有想象力的故事主题。动画电影是一种集大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故事类型可以丰富多样。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更具想象空间和表现力,比如《长安三万里》中“将进酒”的段落令观众心潮澎湃,叹为观止。在中国观众领略和熟悉了国外各类电影之后,中华文化之美已经成为更受青睐的主流审美和重要价值依托。5000多年中华文明是动画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动画创作者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
动画角色要能吸引和打动观众,和当下观众产生精神共鸣。《白蛇2》中的故事发生在宋代,但主角小青的身份和经历,恰如当下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创作者的构思与观众的心思产生了碰撞和默契。如果角色由真人演员来饰演,观众需要克服“明星滤镜”才能代入角色,动画角色则更容易和观众拉近距离,打造出孙悟空那样长久陪伴观众的经典IP。
当下中国一流动画的制作水平与全球顶尖动画电影已品质相当,并且发展出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国风动画已经成为观众喜爱、创作者不断探索的艺术方向。如果说最初的美术电影是传统手艺和工匠精神的结合,当下计算机动画电影则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工业化的协作,需要对中国视听美学的深度开掘和创造性再现,需要对新技术的及时吸纳和创新应用。当代文化生活正在越来越“线上化”,观众看电影却依然保留着线下娱乐和社交的仪式感。置身影院,观众感受的是流光溢彩、视觉盛宴,也是天下胜景、古今奇观,是久违的感动和心灵的放飞。
(摘编自于洲《推动中国动画再攀高峰——数字时代也需要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吒2》等以中国传统文化IP为核心的电影在海外市场火爆,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IP具备跨越文化壁垒的共情潜力,展现了中华文化自信。
B.《哪吒2》融合了四川地域文化、三星堆青铜器元素和《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场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富矿的深度挖掘。
C.《哪吒2》在文化元素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并结合当代社会理念塑造人物形象,实现了传统文化价值内核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D.《哪吒2》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解决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率较低的问题,广泛地吸引了观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吒2》创造了产业价值,重构了文化产业链,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B.随着国产动画工业体系的成熟和先进数字制作技术的应用,动画电影在情节或场景上的技术壁垒被打破。
C.当前动画电影口碑跌落,原因是过度模仿西方制作经验和审美范式,背离了中华文化深层的精神内核。
D.动画电影比真人电影更具想象空间和表现力,更易与观众拉近距离,有利于打造长久陪伴观众的经典IP。
3.下列对材料中“文”“技”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吒2》通过技术赋能革新媒介语言,将先进制作技术融入叙事,实现了“文”与“技”的动态平衡。
B.部分动画作品因过于注重技术呈现而弱化文化内涵,导致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以及技术与文化的失衡。
C.当下,不仅要重视对新“技”的及时吸纳和创新应用,更要重视对中国视听美学的深度开掘和创造性再现。
D.坚持“文”“技”双修,坚守文化定力与技术伦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作品的深层精神内核和艺术价值。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讨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综合两则材料,请探究一下推动中国动画电影“再攀高峰”的可行路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父与羊
李广田
父亲是一个很和善的人。爱诗,爱花,他更爱酒。住在一个小小的花园中——所谓花园却也长了不少的青菜和野草。他娱乐他自己,在寂寞里,在幽静里,在独往独来里。
一个夏日的午后,父亲又喝醉了。他醉了时,我们都不敢近前,因为他这时是颇不和善的。他歪歪斜斜地走出了花园,一手拿着一本旧书,我认得那是陶渊明诗集,另一只手里却拖了长烟斗。嘴里不知说些什么,走向旷野去了。
这时恰被我瞧见,我就躲开,跑到家里去告诉母亲。母亲很担心地低声说:“去,绕道去找他,躲在一边看,看他干什么。”我幽手幽脚地也走向旷野去。出得门来便是一片青丛。我就在青丛里潜行,这使我想起藏在高粱地里偷桃或偷瓜的故事。我知道父亲是要到什么地方去的,因为他从前常到那儿,那是离村子不远的一棵大树之下。树是柳树,密密地搭着清凉篷,父亲大概是要到那儿去乘凉的。我已经看见那树了。我已走近那树下了,却不见父亲的影,这使我非常焦心。因为在青丛里热得闷人,太阳是很毒的,又不透一丝风。我等着,等着,终于看见他来了,嘴里像说着什么,于是我后退几步。若被他看见了,那才没趣。
我觉得有这样一个父亲倒是很可乐的,虽然他醉了时也有几分可怕,他先是把鞋脱下,脚是赤着的,就毫无顾忌地坐在树下。那树下的沙是白的,细得像面粉一样,而且一定是凉凉的,我想,坐在那里该很快乐,如果躺下来睡一会儿,该更舒服。
自然,那长烟斗是早已点着了,喷云吐雾的,他倒颇有些悠然的兴致。书在手里,乱翻了一阵,又放下,终于又拿起来念了,声音是听不清的,而喁喁地念着却是事实。等会儿,又把书放下;长烟斗已不冒烟了,就用它在细沙上画,画,画,画了多时,人家说我父亲也能作诗,我想,这也许就是在沙上写他的诗了。但不幸得很,写了半天的,一阵不高兴,就用两只大脚板儿把它抹净,要不然的话,我可以等他去后来发现一些奇迹,我已经热得满头是汗了,恨不得快到井上灌一肚子凉水。正焦急呢,父亲带着不耐烦的神气起来了,什么东西也不曾丢下,而且还粘走了一身沙土。我潜随在后边,方向是回向花园去。
父亲踉踉跄跄地走进花园,我紧走几步要跑回家去,自然是要到母亲面前去复命。刚进大门,正喊了一声“娘”,糟了,花园里出了乱子,父亲在那里吵闹呢。“好畜生,好大胆的羔子!该死的,该宰的!”父亲这样怒喊,同时又听到扑击声,又间杂着小羊的哀叫声。我马上又跑了出去,母亲也跑出来了,家里人都跟了出来,一齐跑向花园去。邻居们也都来了,都带着仓皇的面色。我们这村子总共不过十几户人家,这时候所有的人,差不多都聚拢来了。我很担心,唯恐他们疑惑是我们家里闹事。门口颇显拥挤了,大家都目瞪口呆,有些人在说在笑。父亲已躲到屋里去休息,他一定是十分疲乏了。花园里弄得天翻地覆,篱笆倒了,芸豆花洒了满地,荷花撕得粉碎,几条红鱼在淤泥里摆尾,真个落红遍地,青翠缤纷,花呀,菜呀,都踏成一片绿锦。陶渊明诗集,长的烟斗,都睡在道旁。
在墙角落里,躺着一只被打死了的小羊,旁边放着一条木棒,那是篱笆上的柱子。大家都不敢到父亲屋里去,有的说:“羊羔儿踢了花呀。”有的说:“醉了。”
又有人说:“他老先生又发疯啦。”其中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邻人,他大概刚跑来吧,气喘喘地走到死羊近前,看了一下,说:“天哪!这不是俺那只可怜的小羊吗!”原来父亲出去时,不曾把园门闭起;不料那只小羊游荡进来,以至于丧了生命。我觉得恐怖而悲哀。
明晨,父亲已完全清醒了,对于昨天的事,他十分抱愧。他很想再看看那只被打死的小羊,但那位邻人已于昨夜把它埋葬了。父亲吸着他的长烟斗,沉重地长叹一口气:“我要赔偿那位邻人的损失。”虽然那位邻人不肯接受我们的赔偿,但父亲最终实践了前言。然后,他又亲手整理他的花园——这工作他不喜人帮助——就好像不曾发生过什么事一样的坦然。多少平和的日子或霖雨的日子过了,父亲的花园又灿烂如初。
直到现在,父亲依然住在那花园里,而且依然过着那样的生活:快乐,闲静,有如一个隐士。但人是有点衰老了,有些事,便不能不需要别人的扶助。
(有删改)
文本二:
日边随笔·早晨
李广田
我每天早晨都怕晚了,第一次醒悟之后便立刻起来,而且第一个行动是:立刻跑出去。
跑出去,因为庭院中那些花草在召唤我,我要去看看它们在不为人所知所见的时候有了多少生长。我相信,它们在一夜的沉默中长得最快,最自在。
我爱植物甚于爱“人”,因为它们那生意,那葱茏,就是它们那按时的凋亡也可爱,因为它们留下了根底,或种子,它们为生命尽了力。
当然我还是更爱“人”,假如“人”也有了植物的可爱。酣睡一夜而醒来的婴儿,常叫我想到早晨的花草,而他那一双清明的眼睛,——日出前花草上的露珠。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喝醉了,喜欢拿一本陶渊明诗集,还喜欢拖一个长烟斗,看似有几分不协调,但显现了父亲洒脱率真的性情。
B.“我”在青丛里潜行,偷偷观察父亲的行踪,不敢暴露,一方面是为了向母亲汇报,另一方面是害怕父亲乱发脾气打“我”。
C.当花园里出乱子,父亲在那里吵闹时,我们全家人因为担心都赶了过去,邻居们也都来了,但他们大多是来看笑话的。
D.对于小羊被打死,“我觉得恐怖而悲哀”,“恐怖”是因为父亲有意虐杀了小羊,“悲哀”是因为小羊无意进来,却丧失了生命。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前两段勾勒了父亲的总体形象,和善、有个性,但他在醉酒时又颇不和善,为下面故事的发展张本。
B.“我”对在大柳树下的父亲的一举一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把鞋脱下”“乱翻了一阵”等细节描写将父亲醉酒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C.文本一画线句的描写多了一份诙谐,如“一片绿锦”“睡在道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将狼藉之地写得颇有情趣。
D.文本二中爱“植物”与爱“人”看似矛盾,但都指向了生命力,目的是希望人要像植物一样变得可爱。
8.文本一中说“父亲的花园又灿烂如初”,请说说其中的“灿烂如初”该如何理解。
9.在文本二中,“我”写出了自己的生活随感,请说说这与文本一中的“父亲”有何关联。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虽然,厮猥之人,以能书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
材料二: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知书者。凡书象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今观其书,劲崄刻厉,正称其貌耳。
褚河南[注]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河南固忠臣,但有谮杀刘洎一事,使人怏怏。然余尝考其实,恐刘洎末年褊忿,实有伊、霍之语,非谮也。若不然,马周明其无此语,太宗独诛洎而不问周,何哉?此殆天后朝许、李所诬,而史官不能辨也。
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
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余谪居黄州,唐林夫自湖口以书遗余,云:“吾家此六人书,子为我略评之而书其后。”
(选自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有删改)
[注]褚河南: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别称,因其被封为河南郡公而得名。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之小人A书B字虽工C而其神情D终E有睢盱侧媚之态F不知G人H情随想而见。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确实,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行并序》)中的“良”意思相同。
B.拔擢,提拔、擢升,与“过蒙拔擢”(《陈情表》)中的“拔擢”意思相同。
C.殆,恐怕、可能,与“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中的“殆”意思相同。
D.本,根源,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之推自幼喜欢书法,在书法上花了不少工夫,他自认为最终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可能与天分有关。
B.萧子云认为自己编写的《齐书》这部典籍,里面的文章弘扬大义,没想到反而因其书法而出了名。
C.苏轼评价褚遂良的书法是“清远萧散,微杂隶体”,但他曾谮杀刘洎,其书法因人品瑕疵而“不贵”。
D.苏轼被贬黄州时,唐林夫请他点评永禅师等六人的书法,苏轼认为这六个人的书法各得其妙,各有千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
(2)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14.颜之推与苏轼关于书法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好头赤①
苏辙
沿边壮士生食肉,小来骑马不骑竹②。
翩然赤手挑青丝,捷下巅崖试深谷。
牵入故关榆叶赤,未惯中原暖风日。
黄金络头依圉人③,俯听北风怀所历。
[注]①此诗是苏辙和其兄苏轼《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的一首诗,苏辙曾在《上皇帝书》中言边防之策。②骑竹:小儿以竹代马的一种游戏。③圉人:泛称养马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诗人用“生食肉”这一行为勾勒出了边地壮士粗犷、剽悍的形象。
B.次句写边地小儿自小骑马,不像内地小儿以竹代马,凸显边地民风的刚健。
C.三、四句描写了边地壮士翻山越岭、攀登悬崖、探测深谷的场面。
D.“未惯”二字表明好头赤初次来到中原,对风和日暖的中原气候感到不习惯。
16.“次韵寄怀”是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酬唱方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借“好头赤”寄寓的情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敏每天早上都会去花园给花浇水,鸟儿一点都不怕她,甚至会在她脚边觅食,这让她想起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 ”两句所描写的情境。
(2)“巅”和“颠”二者词义是有区别的,“巅”一般指“山顶”,如李白《蜀道难》中的“ ”一句;而“颠”则可泛指“顶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一句。
(3)“徘徊”这一词语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内涵,如“ , ”两句。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火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餐饮形式。②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③中国的火锅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④2015年,在考古人员挖掘海昏侯墓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⑤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前的青铜火锅。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独特的水土,也养出了一方的地道火锅。川渝一带的火锅讲究鲜香麻辣。这种风味的火锅适合巴蜀大地的潮湿气候,麻与辣的交汇使得川渝火锅“很热血”。____甲____。吃老北京火锅,铜锅、木炭、清汤锅底、羊肉等搭配少不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涮”的效果。云南菌子火锅、贵州酸汤火锅、海南椰子鸡火锅……大江南北,火锅家族日益兴盛。____乙____?有学者曾这样解释:“火锅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火锅最为直观地体现了“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深刻意义。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____丙____;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以柔克刚”;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拒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表示“兼济天下”;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现一种“中和之美”。可见,沸腾的火锅中,盛着流动的中国味道,难怪中国人如此热爱火锅。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晓霞牺牲的消息洪水巨浪一样将孙少平击倒,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孙少平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他收起自动伞,在大雨中奔向二级平台的铁道。他疯狂地越过选煤楼,沿着铁路向东面奔跑。他任凭雨水在头上脸上身上漫流,两条腿一直狂奔不已。他奔过了东边的火车站。他奔出了矿区。
他一直奔跑到心力衰竭,然后倒在了铁道旁的一个泥水洼里。东面驶来的一辆运煤车在风雨中喷吐着白雾,车头如小山一般急速奔涌而过——他几乎和汽笛的喧鸣同时发出了一声长嚎……
孙少平伏在泥水中,绝望地呻吟着。大雨在头顶哗哗浇泼,满天黑色的云朵,潮水般向北涌去。铁道那面的黑水河,发出呜咽似的声响。远处,矸石山那里,矸石噼噼啪啪在向深沟中滚落。滚落!整个大地都在向深渊滚落!……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当孙少平满身泥浆返回宿舍,那神态已经完全像一个疯子或纯粹的白痴。同宿舍的人看他这副样子,都吓住了,谁也没敢问他个长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他几乎和汽笛的喧鸣同时发出了一声长嚎……”,若将“长嚎”改为“喊叫”,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请谈谈你的理解。
21.语言文字运用Ⅰ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省略号,请分析省略号所产生的作用。
(1)云南菌子火锅、贵州酸汤火锅、海南椰子鸡火锅……
(2)滚落!整个大地都在向深渊滚落!……
22.下列句子中的“长短”与文中加点的“长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太关心你了,老是跟我打听你的长短。
B.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是合着节拍的。
C.出门在外,家人都担心不已,唯恐有个长短。
D.人各有长短,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开心”真的是“最重要的”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C 4.
①材料一以《哪吒2》为例,侧重论述传统文化IP改编正成为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以及传统文化IP改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进阶之路。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动画电影创作的成功要素与艺术方向,强调想象力、角色共鸣、国风美学、平衡工匠精神与工业化协作的重要性。 5.
①深耕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表达,避免符号空心化和同质化。
②技术与文化双元创新:以技术赋能文化表达,坚守文化定力,平衡技术伦理与艺术价值,避免技术与文化失衡。
③强化全球叙事能力:立足中华文化基调,结合国际通行叙事语言,提升作品的跨文化共情潜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④关注观众情感共鸣:通过角色塑造和世界架构贴近当代观众的精神需求,增动角色的陪伴性与经典IP生命力。
6.A 7.C 8.①指父亲的花园经过整理,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显得生机勃勃。
②父亲的生活回到了正轨,又可以过他爱诗、爱花、更爱酒的隐士般的生活。
③在杀羊事件中,父亲悔恨过了,赔偿过了,内心终于重新回归到平静与坦然,又充满了阳光。 9.①父亲对花园的挚爱,对“我”从小爱植物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父亲那种真实、随性的生命状态,引导“我”思考生命的本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0.ACF 11.A 12.C 13.(1)技艺精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他们)常常被人驱使,更觉得是一种负担。
(2)古代评论书法的人,(总是)同时评论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如果(书法家)不是(品德高尚的)那样的人,即使书法精巧也不会被看重。 14.①颜之推认为书法不必过精,以免为人役使,不要以书法自命;
②苏轼注重书法的艺术价值和风格特色,强调书法与人品的关联,认为人品影响书法的价值。
15.D 16.①诗人借“好头赤”牵入中原后“未惯中原暖风日”“俯听北风怀所历”,表达了对边地生活的怀念之情。
②“好头赤”象征着边地壮士,诗人借其形象,寄寓了对边地壮士英勇豪迈精神的赞美。
③结合苏辙曾在《上皇帝书》中言边防之策,“好头赤”还寄寓了诗人对边防的关切以及希望朝廷重视边防、任用边地壮士的期望。
17.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可以横绝峨眉巅 鸡鸣桑树颠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18.甲:老北京火锅讲究“涮”
乙:中国人为何如此热爱火锅
丙:表示“团团圆圆” 19.
句子④,修改为:2015年,考古人员在挖掘海昏侯墓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
句子⑤,修改为: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青铜火锅)。
20.①“长嚎” 指长时间、大声的嚎叫,表达痛苦、哀伤、绝望等强烈情感,富有冲击力,凸显出孙少平此刻撕心裂肺的绝望和失控。
②“喊叫”指叫喊的声音或呼喊声,较为普通,无法表现孙少平内心的崩溃。 21.(1)表示列举的省略,表明除了提到的这些火锅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火锅未一一列举出来,突出中国火锅文化的丰富多样。
(2)表示语意未尽的省略,通过省略号强化“滚落”的重复感和未完结感,突出孙少平内心的崩塌与绝望的无限蔓延。 22.A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