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01本课新课讲解02本课例题与练习03课后小结04目录CONTENTNew Lesson Introduction and Learning ObjectivesPART ONE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新课导入用放大镜近距离看书,看到文字被放大,可是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却看到物体成了倒立缩小的像。同样是凸透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特点不同。为何成像特点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凸透镜成像遵循什么规律呢?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3.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New Lesson PresentationPART TWO新课讲解新课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凸透镜成像情况。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一、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1)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2)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3)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照相机与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新课讲解(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物距u像距v【设计实验】新课讲解要探究的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怎样的关系呢?(2)实验思路物距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关系?fFO凸透镜物体光屏新课讲解(3)实验器材①光具座、凸透镜(焦距 f =10cm)、蜡烛(烛焰作为发光体)或发光二极管、光屏等。f = 10cm发光体—烛焰光屏 发光二极管新课讲解②光具座光具座就是可以把凸透镜、光屏、蜡烛等器材放置在上面的器材。它下部有刻度尺可以测量各器材之间的距离,帮助我们读出物距、像距。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新课讲解【实验过程】把发光物体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发光物体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新课讲解继续向凸透镜移动发光物体并调整光屏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你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的像吗?当在光屏上看不到发光物体的像时,可以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看去,观察发光物体的像。此时发光物体和它的像在什么位置?1.探究前先弄清凸透镜的焦距。若不知道,可利用平行光源测量其焦距。2.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目的是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新课讲解3.探究过程中,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记录像的所在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相距v。(2)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相距v。新课讲解(3)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相距v。(4)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能否成清晰的像?新课讲解(5)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以内,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能否成清晰的像?从光屏一侧用眼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大小、倒正?新课讲解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填入下表。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适当的物距,并与各小组共享测量的数据。【数据处理】把实验数据和观察的结果填入下表。 =10cm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虚实 大小 正倒25 实像 缩小 倒立 16.720 实像 等大 倒立 2015 实像 放大 倒立 3010 无 无 无5 虚像 放大 正立新课讲解①当u>2 f 时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想,跟照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OFF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像新课讲解新课讲解②当u=2f 时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的时候,成倒立、等大的实像。OFF倒立、等大、实像物体像新课讲解新课讲解③当f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OFF倒立、放大、实像物体像新课讲解新课讲解④当u= f 时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心的光线平行,所以不能成像。OFF光线平行不成像物体新课讲解新课讲解⑤当u<f 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能在物体同一侧看到放大的正立的虚像。OFF正立、放大、虚像物体虚像新课讲解新课讲解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物距u和焦距 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 的关系虚实 大小 正倒 与物同(异)侧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异侧 2f >v >f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异侧 v = 2f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异侧 v>2fu =f 不成像 u 新课讲解二、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物距(u)像距(v)新课讲解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放大镜和投影仪PART THREE例题与练习经典例题【例题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___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abcdeFFf2fcd、eca经典例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放在焦点之外,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当屏上像最大时,则物距是最小的,c点符合;当屏上像最小时,则物距是最大的,a点符合;烛焰放在c点时,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物体放在焦点处或之内时,屏上均不能成像,d、 e点符合。经典例题【例题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不动,像变小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D凸透镜焦距是10cm,光屏离凸透镜16cm(像距)时,2f>16cm>f,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光屏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像距变小,像变小,则物距增大,故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只有D正确。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PART FOUR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物距u 像的性质 物与像 的位置 像距v 光屏能 否承接 应用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2f>v>f 能 照相机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能 测焦距f2f 能 投影仪u=f 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uu 不能 放大镜表格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