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8.4大气压强 (17页教学课件+精品微课视频+逐字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8.4大气压强 (17页教学课件+精品微课视频+逐字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资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的存在、方向和产生原因,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难点: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及托里拆利实验中液柱高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解:
“同学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吸盘挂钩可以稳稳地‘吸’在墙上挂东西,而真空封装的罐头却很难打开?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大气压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
活动目的:
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大气压强的存在(8分钟)
教师讲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压强的存在。早在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克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两个半球被抽成真空后,需要用16匹马才能拉开,这说明大气压强是非常大的。”
学生活动:
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感受大气压强的力量。
活动目的:
通过实验视频,直观展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大气压强的定义、方向和产生原因(7分钟)
教师讲解:
“大气对浸在其中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这种由空气产生的压强就叫做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的,因为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就是大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讲解,记录大气压强的定义、方向和产生原因。
活动目的:
明确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大气压强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10分钟)
教师讲解:
“为了测定大气压强的具体数值,科学家托里拆利进行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他利用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测量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从而得出大气压强的数值。大家要注意,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理解液柱高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学生活动:
观看托里拆利实验的动画演示,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分组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活动目的:
通过动画演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探究与小组讨论(15分钟)
实验探究: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吸盘挂钩和注射器来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吸盘挂钩和注射器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讨论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原因。
小组讨论:
“除了吸盘挂钩和注射器,大家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请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活动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应用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知识拓展与应用(10分钟)
教师讲解:
“大气压强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理论学习中,它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就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来工作的。它们通过创造低压区域,利用大气压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学生活动:
观看抽水机工作的动画或视频,理解其工作原理。思考并讨论大气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活动目的:
通过知识拓展和应用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大气压强的概念、存在、方向、产生原因以及测定方法。我们还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了解了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个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活动目的:
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逐字稿
第一页:封面页
讲课稿: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物理课堂。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既神秘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大气压强。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吸盘挂钩能稳稳地‘吸’在墙上?为什么真空封装的罐头那么难打开?这些都与大气压强有关。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揭开大气压强的神秘面纱吧!”
第二页:情景引入
讲课稿:
“同学们,看看这个吸盘挂钩,它能‘吸’在光滑的墙壁上,挂上我们的书包或者毛巾,是不是很方便?还有这个真空封装的罐头,每次打开都要费好大劲。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物理原理呢?其实,这都和大气压强有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
第三页:思考引导
讲课稿:
“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那么,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气压变化,是不是都与大气压强有关呢?”
第四页:大气压强的存在
讲课稿:
“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就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直径为30厘米的铜质空心半球紧紧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力量非常大。”
第五页:大气压强的定义、方向和产生原因
讲课稿:
“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强呢?大气对浸在其中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这种由空气产生的压强就叫做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无论是向上、向下还是向侧面,大气都会对我们周围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的”
第六页:思考引导(大气压强的测定)
讲课稿:
“既然大气中也存在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它的数值呢?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学习如何测定大气压强。”
第八页: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讲课稿(合并讲解):
“为了测定大气压强的具体数值,科学家们进行了很多实验,其中最早,最著名的就是托里拆利实验。这个实验利用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即:P大气等于P水银。实验装置图 如图所示,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当水银柱稳定后,我们测量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这个高度差就反映了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对象是:水银。这是利用水银密度很大的性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测量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第九页:
实验的过程是:在细玻璃管中灌满水银,堵住管口,注意哦,操作时要带橡胶手套,因为水银有毒。然后把开口端倒插在水银槽中,待水银液柱下降稳定后,测出水银槽液面以上水银柱的高度。
第十页:
最后,我们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即P大气等于P水银,带入具体数值计算出大气压强为1.013乘以10的5次方帕斯卡。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1.01乘以10的5次方帕斯卡。
大家要注意,这个数值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实际上大气压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海拔高度、温度等。”
第十一页: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讲课稿: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气压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也就越小。所以,当我们去高原地区旅游时,可能会感到有些不适,这就是因为大气压强变化的原因。”
第十二页:思考引导(用水做实验)
讲课稿:
“我们刚才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那么如果我们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然后我们再来一起探讨答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压强的测定是根据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大气压强能支持水柱的高度h等于p大气除以肉水g,带入具体数值计算出h约等于10.3米。
第十三页:大气压的应用
讲课稿:
“大气压强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理论学习中,它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常用的吸盘挂钩就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当我们把吸盘内的空气挤出来后,大气压就会把吸盘紧压在墙面上。还有,我们喝饮料时用的吸管,也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当我们吸饮料时,管内的空气减少,大气压就会把饮料压进我们的嘴里。”
第十四页:大气压与抽水机
讲课稿(合并讲解):
“除了吸盘挂钩和吸管,大气压强还在抽水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来工作的。
它们通过创造低压区域,利用大气压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这些设备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十五页:大气压与抽水机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具体了解以下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第十六页:大气压与抽水机
离心泵之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水管必须罐满水行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很快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压强减小,水原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水管内。这样不断循环,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
第十七页:课堂小结
讲课稿:
“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我们了解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定义、方向和产生原因,还学习了如何测定大气压强以及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物理学的魅力。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第四节 大气压强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
情景引入
吸盘挂钩可以“吸”在光滑的墙壁上,用来挂一些物品;真空封装的罐头,通常需要费很大的力才能拧开瓶盖。吸盘挂钩为什么能“吸”在墙上 真空封装的罐头为什么不容易被打开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思考:
液体内部朝各处都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那大气有没有朝各个方向的压强呢?
大气压强的存在
观看视频并认真思考
大气压强的存在
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一个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直径为30cm铜质空心半球紧紧地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们拉开。
这些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产生的原因:大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定义
大气对浸在其中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这种由空气产生的 压强叫大气压强。
方向
产生原因
向各个方向。
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思考:
大气压强的测定
既然大气中也存在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它的数值呢
大气压的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最早测定大气压
1.实验原理
利用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相平衡。即:P大气=P水银
3.实验对象
水银--利用水银密度很大的性质
4.测量工具
刻度尺--测量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2.实验装置图
4.实验过程
灌满水银,堵住管口
倒插
下降
不变
测量高度差
大气压的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的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5.计算数值
依据原理: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1.01×105 Pa
大气压的测定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
混入气体、从山脚到山顶
高度差均变小
标准大气压:由于大气压受许多因素影响,人们把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
思考:
如果用水来做实验,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排除吸盘内的空气,大气压把吸盘紧压在墙面.
吸饮料时管内空气减少,大气压压着饮料沿吸管进入嘴里.
P外=P内+P水
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 离心式抽水机都是大气压强的应用
大气压与抽水机
离心式水泵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