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章末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评价等级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 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选项中的温度值是小明同学对生活中常见温度的估值,其中合理的是( )
A.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
B.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0 ℃
C.健康成年人的腋下温度约为37 ℃
D.冰箱中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
2.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操作正确 B.③和④操作正确
C.⑤和⑥操作正确 D.③和⑤操作正确
3.中华大地,山河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云开雾散 B.漫天飞雪
C.滴水成冰 D.雾凇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波的熔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7.(多项选择)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8.(多项选择)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9.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是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 。
10.新能源智能汽车车窗采用的“智能玻璃”,可调节温度和透明度。如图所示,冬天行车时,车窗出现白雾,此时“智能玻璃”的温度应 (选填“调低”或“调高”)。
11.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简易气体温度计,当把该装置放在热水中时,该温度计管中的液柱会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该装置所处环境为常温,环境气压保持不变)。
12.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液态乙醚又重新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3.某温度计的示数为22 ℃,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液柱位置。
14.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图中已画出杯底升起的一个气泡在A处时的大小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这个气泡上升到B处时的大小示意图。
15.小花生活在贵州最热的城市,八月某一天的温度在 20~41 ℃之间。上午时,小花将一支玻璃体温计放置在窗台,请你在图中画出从上午到晚上这段时间内,玻璃体温计的示数T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6.部分地区久旱少雨,饮用水源地水位急剧下降,甚至部分水库干涸见底,如图所示。
(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水库水位下降的原因。
(2)面对如此严重旱情,更该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请写出两条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17.寒冷的冬天,你一定常常见到人们呼出“白气”的情景。“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如图所示)。在拍摄影视剧的片场,如果冬天拍摄夏天的场景,演员们通过事先在嘴里含冰块的方法,可以避免呼出“白气”而露出破绽。请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态变化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对着冰冷的手哈气会觉得暖和
(2)演员们通过事先在嘴里含冰块的方法,可以避免呼出“白气”,请分析其中的原理。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12分,第19、20题各10分,共32分)
18.小明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
特点。
(1)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错误,请指出: 。
(2)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需要 热量。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图线的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5)如图丁所示,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
1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 min时冰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态。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 。
20.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甲: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乙:用热水加热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 ℃。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 (选填“上升”或“下沉”)。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7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像。
(1)当实际准确温度t为10 ℃时,温度计示数为多大
(2)分析图像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只写关系)。
(3)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章末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评价等级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 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选项中的温度值是小明同学对生活中常见温度的估值,其中合理的是(C)
A.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
B.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0 ℃
C.健康成年人的腋下温度约为37 ℃
D.冰箱中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
2.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①和②操作正确 B.③和④操作正确
C.⑤和⑥操作正确 D.③和⑤操作正确
3.中华大地,山河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
A.云开雾散 B.漫天飞雪
C.滴水成冰 D.雾凇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B)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海波的熔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7.(多项选择)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B)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8.(多项选择)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BC)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9.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 不变 。
10.新能源智能汽车车窗采用的“智能玻璃”,可调节温度和透明度。如图所示,冬天行车时,车窗出现白雾,此时“智能玻璃”的温度应 调高 (选填“调低”或“调高”)。
11.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简易气体温度计,当把该装置放在热水中时,该温度计管中的液柱会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该装置所处环境为常温,环境气压保持不变)。
12.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液态乙醚又重新出现,这表明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3.某温度计的示数为22 ℃,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液柱位置。
14.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图中已画出杯底升起的一个气泡在A处时的大小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这个气泡上升到B处时的大小示意图。
15.小花生活在贵州最热的城市,八月某一天的温度在 20~41 ℃之间。上午时,小花将一支玻璃体温计放置在窗台,请你在图中画出从上午到晚上这段时间内,玻璃体温计的示数T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6.部分地区久旱少雨,饮用水源地水位急剧下降,甚至部分水库干涸见底,如图所示。
(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水库水位下降的原因。
(2)面对如此严重旱情,更该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请写出两条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答案:(1)水库里的水不断汽化,又因为少雨而得不到补充,所以水位不断下降。
(2)水龙头使用后及时拧紧;洗菜水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寒冷的冬天,你一定常常见到人们呼出“白气”的情景。“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如图所示)。在拍摄影视剧的片场,如果冬天拍摄夏天的场景,演员们通过事先在嘴里含冰块的方法,可以避免呼出“白气”而露出破绽。请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态变化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对着冰冷的手哈气会觉得暖和
(2)演员们通过事先在嘴里含冰块的方法,可以避免呼出“白气”,请分析其中的原理。
答案:(1)当用嘴向手上“哈气”时,口中吹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手时,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液化放热,所以手会感到暖和。
(2)含在嘴里的冰块会熔化,熔化吸热,这样可以降低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的温度,使水蒸气不容易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12分,第19、20题各10分,共32分)
18.小明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
特点。
(1)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错误,请指出: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
(2)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92 ℃。
(3)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需要 吸收 热量。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图线的 BC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5)如图丁所示,将刚停止沸腾的水装入烧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降低 。
1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 min时冰处于 固液混合 (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态。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 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
20.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甲: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乙:用热水加热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 ℃。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乙 (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熔化 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干冰升华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 下沉 (选填“上升”或“下沉”)。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7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像。
(1)当实际准确温度t为10 ℃时,温度计示数为多大
(2)分析图像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只写关系)。
(3)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解析:(1)当实际准确温度t为10 ℃时,温度计示数为14 ℃。
(2)T=0.9t+5 ℃。
(3)冰水混合物的实际准确温度是0 ℃,该温度计的示数是T=0.9×0 ℃+5 ℃=5 ℃。
答案:(1)14 ℃ (2)T=0.9t+5 ℃ (3)5 ℃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