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3小题)
1.中国旅游日来源于《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请完成练习。
游天台山日记
癸丑之三月晦①,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②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焉。
[注释]①晦:中历每月的末一天②於菟 (wū tú):老虎的别称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宁海出西门:从
B.至梁隍山:到
C.闻此地於菟夹道:听见
D.遂止宿焉:于是,就
(2)找出作者看到的景色和表达心情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2.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在文中横线内完成课文填空。
(2)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是:
②逢:
③方:
④卒: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 。
3.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未成,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 道理。
4.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趣的动物、奇妙的景物、新奇的科技……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张用良不杀蜂
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①,故恶②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暮③,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脱。蛛遽④束缚之,甚急。忽一蜂来螫蛛,蛛避。蜂数⑤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张用良因感蜂义,自是不复杀蜂。
【注释】①螫(shì):刺。②恶(wù):憎恨,讨厌。③薄暮:接近黄昏。④遽(jù):立刻。⑤数:屡次,多次。
(1)选择下列加点字正确的意思。
诗文链接 古汉语词典中的意思 选项
尝为蜂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不取道旁李》) A.尝试 B.曾经
自是不复杀蜂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A.再,又 B.恢复,还原
(2)张用良“不复杀蜂”的原因是
A.他小时候被黄蜂刺过,后来看到黄蜂就千方百计地拍死,所以黄蜂不敢靠近他。
B.黄蜂用毒针刺蜘蛛,蜘蛛随后躲开了,张用良感到黄蜂非常可怕。
C.贪婪的蜘蛛快速把飞虫束缚了起来,飞虫用尽力气也没能挣脱开,但是黄蜂不怕被蜘蛛网缠住,黄蜂的本领让张用良赞叹。
D.黄蜂看到飞虫被蜘蛛网困住,不畏危险与蜘蛛搏斗,后来还用水润湿了飞虫,让飞虫挣脱蜘蛛网离开,张用良被黄蜂道义的行为所感动。
(3)“世间万物皆有灵,一草一木皆有情”,读完这则小故事,你对小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5.阅读。
冕七八岁时,父命牧①牛陇②(lǒng)上,窃(qiè)入学舍③,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④(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⑤(tà)之。已而复如初⑥。
【注释】①牧:放牧。②陇:田间小路。③学舍:学堂。④辄:总是,就。⑤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⑥已而复如初:事过之后又像当初一样。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暮/归忘/其牛
B.暮归/忘其牛
C.暮/归忘其/牛
D.暮归/忘其/牛
(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窃)
B.听诸生诵书(读书)
C.听已(停止)
D.暮归(傍晚)
(3)王冕的哪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A.尊敬师长
B.清正廉洁
C.热爱劳动
D.谦虚好学
(4)亮亮分享了其他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哪个故事与主题不符?
A.凿壁偷光
B.夸父追日
C.悬梁刺股
D.程门立雪
6.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1)对该句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是哪一项?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2)对文中加点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倦:疲倦
B.通:连接
C.常:经常
D.盛:装
(3)这则文言文故事的题目是《 》。与古人读书求学相关的成语故事还有 、 。
7.文言文阅读。
【甲】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乙】顾欢①勤学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②舍壁后倚听,无遗亡③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④读书,夜则燃糠自照。
【注释】①顾欢:人名,今江苏苏州人。②于:在。③亡:遗漏。④躬耕:亲自耕种农事。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胤恭勤不倦 课内积累法 ①
于舍壁后倚听 语境推断法 ②
诵《孝经》《诗》《论》 成语参考法:过目成诵 ③
笃志好学 字典查阅法:a.厚重;b.坚定,专一;c.深,甚 ④ (填序号)
(2)假如古人要建一个“勤学群”,车胤和顾欢分别写了入群申请书。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请结合文章内容把顾欢的申请书填写完整。
“勤学群”申请书 姓名:车胤 家境:贫穷 勤学行为:萤火照书,以夜继日 “勤学群”申请书 姓名:顾欢 家境: 勤学行为: (至少写两种)
②下列故事的主人公不适合加入这个“勤学群”的是 。
A.《悬梁刺股》
B.《凿壁偷光》
C.《手不释卷》
D.《画龙点睛》
(3)小林想把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编写成册,请你向小林推荐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扉页上。
我推荐的句子是:
8.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④者,父怒,挞之⑤。已而⑥,复如初。
——宋廉《王冕传》(节选)
【注释】:①陇(lǒng):田埂。②已:之后。③辄(zhé):总是。④蹊(xī)田:踩踏田地,这里指牛踩坏了庄稼。蹊,践踏。⑤挞(tà):用鞭、杖等物打人。⑥已而:随即,不久。
(1)选出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项。
①窃入学舍
A.偷盗
B.偷偷地
②听诸生诵书
A.众多
B.诸侯
③父怒,挞之
A.代指牛
B.代指王冕
(2)联系上下文,选出下列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他们家的牛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到别人家的田地,踩坏了庄稼。
C.有时牵着牛来踩王冕家的田地,踩坏了庄稼。
(3)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的脉络,写出小标题。
陇上放牛→ →忘牛被打→
(4)读了王冕的故事,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9.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用你平时学小古文的方法完成相关练习。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1)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
②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文中用四个字写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摘抄在下面横线上。
(4)与本册所学的老舍先生写的《母鸡》一文一致,本则小古文通过简洁的文言文,把一只 、 的母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填空。
匡衡字稚圭(zhì 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dài)①。衡乃②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本文选自《西京杂记》(节选)
注释
①逮:到、及。②乃:就。③穿壁:在墙上凿洞。
(1)请根据表格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
人物 学习遇到的困难 办法
车胤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2)这个故事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 ,这样的读书求学故事还有:
11.快乐阅读。
猫斗
黄白二猫,斗①于②屋上,呼呼而鸣③,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④退缩,黄猫奋起逐⑤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⑥出。
【注释】①斗:打架。②于:在。③鸣:叫喊。④稍:稍微。⑤逐:追赶。⑥复:再。
(1)文章写了两只猫在 上打斗,打斗的结果是 败了。
(2)用横线划出两只猫打斗激烈的句子。
(3)有个小朋友想模仿短文写一篇“鸡斗”,你能帮他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吗?
黑白二鸡,斗于庭, ,伸头翘尾,四目相对,气势汹汹。久之,白鸡稍退缩,黑鸡 ,白鸡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A.奋起啄之 B.咕咕而鸣
12.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我还知道“渔歌子”“西江月”“忆江南”“ ”“ ”等也是词牌名。
(2)下列对词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相媚好”是形容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3)词的上阕中“ , ”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词的下阕中“亡赖”一词并无贬义,而是形容小儿 的样子。最后一句中“ ”字用得甚妙,使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跃然纸上。
(4)征战沙场多年的作者,看到《清平乐 村居》中描绘的情景时,他会想:
13.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节选)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②夜昏怠③,辄(zhé)④以水沃面⑤;食⑥不给,啖(dàn)粥⑦而读。
【注释】①[孤]幼年失去父亲。②[或]有时。③[昏怠]昏沉困倦。④[辄]往往,每每。⑤[沃面]洗脸。⑥[食]吃饭。⑦[啖粥]喝粥。
(1)联系上下文,用组词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家贫 无依 发愤苦读
(2)读了本文,你是否联想到了《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你觉得范仲淹和车胤的共同之处是: 。此外,范仲淹还令人钦佩的是他具有 的精神。
(3)有同学说:“现在生活富裕了,像车胤、范仲淹这样的故事不会再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已经不合时宜。”你是怎么认为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13小题)
1.【答案】(1)C。
(2)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2.【答案】(1)未成 弃去;
(2)①这;
②遇到;
③正在;
④完成;
(3)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4)做任何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3.【答案】(1)放弃 刚好、正好 完成;
(2)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
4.【答案】(1)B A;
(2)D;
(3)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小小的蜜蜂,也有它们的勇敢和仁爱之心。它们不畏危险,救助其他受困的昆虫,这种行为展现了它们的善良和正义感。这提醒我们,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所有的小动物,而不是随意伤害它们。
5.【答案】(1)B;
(2)A;
(3)D;
(4)B。
6.【答案】(1)C;
(2)B;
(3)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7.【答案】(1)①疲倦,懈怠;②靠着;③背诵;④b;
(2)①贫穷;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燃糠自照。②D;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答案】(1)①B;
②A;
③B;
(2)A;
(3)窃学忘牛 周而复始;
(4)读了王冕的故事,我认为他是一个热爱学习、不屈不挠、意志坚定的人。
9.【答案】(1)①A;
②B;
(2)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3)尽力护之;
(4)勇敢 慈爱。
10.【答案】(1)匡衡 勤学而无烛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11.【答案】(1)屋顶 白猫。
(2)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3)B A。
12.【答案】(1)清平乐 村居 如梦令 卜算子;
(2)B;
(3)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顽皮、淘气 卧;
(4)要是人人都能过上这样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该有多好呀!
13.【答案】(1)贫困 依靠 读书;
(2)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天下;
(3)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这些故事可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尽管时代变迁,但这些故事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