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试卷满分70分)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题卷包括两道大题,27道小题, 共5页。如缺页、 印刷不清, 考生须声明。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1.他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他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并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上书材料中的“他”是谁A.郑成功 B.林则徐 C.陈化成 D.关天培2.学者郭卫东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最重要原因是A.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制度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观察下面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货物 旧税率(%) 新汇率(%)棉花 24.19 5.56棉纱 13.38 5.56斜纹布 14.92 5.56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4.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上述材料说明的是A.鸦片战争的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5.1860年10月9日, 《纽约日报》报道: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他砸掉……”以上报道里的“那里”是什么地方, 参与洗劫的强盗是谁A.颐和园 英法联军 B.颐和园 八国联军C.圆明园 英法联军 D.圆明园 八国联军6.“象州(在广西)官府带兵多,打起仗来乱鸡窝;天军城墙一声唤。狗官去找螺狮壳。”;“天父天兄手段高,打的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些歌谣描绘的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7.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永安初建政权 B.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C. 《资政新篇》的发表 D.定都天京8.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者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近代工矿企业,而且兴办教育、编练军队、筹设海防。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赞扬的是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 B.谭嗣同革新图强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D.邓世昌黄海激战10.1895年《台民布告》中说“此非台民无理倔强,实因未战而割全省,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变。台民欲尽弃田里,则內渡后无家可归,欲隐忍偷生,实无颜以对天下。因此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上述内容与以下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1.下列表格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根据表格,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国别 租借地或割占地 势力范围德国 胶州湾 山东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A.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城的菜市口, 刽子手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的头颅,也砍掉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这件事又一次证明了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维新变法运动的不可行C.封建制度的腐朽 D.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性13.某班级上完历史课后, 同学们讨论戊戌变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下列哪位同学的观点不正确A.甲同学观点: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 都主张和西方学习B.乙同学观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爱国运动C.丙同学观点: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丁同学观点:戊戌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14.“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 地焦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下列与以上揭帖有关的口号是A. 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扶清灭洋 D.民主共和15.针对近代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哪一历史使命A.反抗列强侵略 B.推翻专制统治C.传播民主思想 D.发展民族工业16.近代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是中国自由神, 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是蔡元培对近代史上某一人物写的挽联这位“先生”是A.洪秀全 B. 孙中山 C.宋教仁 D.袁世凯18.《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救亡图存的国内呼声不断出现。其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所发出的“呼声”是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自强求富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C.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19.“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上述材料与哪一次起义有关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20.有学者说:“1911 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的是A 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21.“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政制度22.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 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的是A.中华民国建立 B.消灭了北洋军阀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3.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 甚至公然称帝,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不懈斗争。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的是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2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军阀所控制,民国五年,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上述材料中的“民国五年”是公元纪年的A.1912年 B.1913 年 C.1915年 D.1916年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25题13分, 26题10分, 27题11分, 共34分)25.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的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口通商。 (二)进出口税, 则秉公议定。 (三)割香港岛。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个钱,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到头来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都得到更多的好处——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三: (1894 年)中日两国各自走在了自己的十字路口,然而两国爆发的战争,却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受了割地赔款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而日本凭借战争所获得的丰厚赔款,一跃而入列强队伍。这一战,大清输在掉以轻心,输在国力空虚。100多年后的中国, 国力已经恢复到一定的强度,但同时留给我们深深的教训。一一摘编自《国际先驱导报》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分39年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选自《中国历史·八年上》(1)材料一中订立的条约是哪一条约 (1分)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回答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分)(2)材料二中的俄国是在哪次战争中获得了“好处” (1分)获得了什么“好处” (1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日两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分)(4)材料四中的哪一条款足以证明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分)(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史实,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26.随着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各阶人士,不断寻找中华民族的出路。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中,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英勇抵抗英军,壮烈牺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太平天国运动中李秀成抵抗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打败法军;义和团运动更是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战争,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殉国。材料二: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机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 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70 年代日本借口琉球船民, 入侵台湾。同时期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法国攻击守越南的清兵,侵略中国西南地区。——选自《中国历史·八年上》材料四: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沙、成都等创办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蜀学会等宣传变法;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严复主持《国闻报》, 以“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变”为目的, 号召变法图强,百日维新期间,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的主张。 (2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所创办的企业 (1分)(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写出一点即可,2分)(4)材料三所反映出清政府面临什么问题 (1分)(5)根据材料四概括,维新派为宣传变法维新思想,进行了哪些活动 (写出两点即可, 2分)27.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21 世纪的第一次巨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至完美的国家。——摘编自段云章《放眼世界的孙中山》材料二:革命志士的奋斗时间 起义名称 领导人 结果1906年 萍浏醴起义 刘道义、蔡绍南 失败1907年 安庆起义 徐锡麟、秋瑾 失败1907年 广西起义 孙中山、黄兴 失败1911 黄花岗起义 黄兴 失败材料三: 如图,材料四: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 拜跪礼灭……———《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1)材料一体现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请写出它的名称 (1分)(2)阅读材料二表格,从这些革命党人的事迹,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2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图片中的《民报》是哪一政党的机关报(2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总结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积极影响(4分)(5)材料四中的“剪发”“天足”“鞠躬”反映出辛亥革命在哪一方面对社会的促进作用(2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满分7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进行统一评卷;4.本试题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包括三道大题,20道小题,共4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需声明,否则后果自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A.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B.人的身份是在地缘关系中确定的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2.“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形象告诉我们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3.中国5G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故宫回声》《古画会唱歌》《云游故宫》等十多个项目,让我们从多角度欣赏故宫、了解故宫。这些做法说明A.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C.传播文化不应受规则的约束D.互联网大大促进了资本的流动4.在新时代的今天,网络的发展更应该重视弘扬正能量,承担新责任。新时代的新青年更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个人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①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利用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传播网络上看到的所有信息④自由上网,随心所欲,发帖跟帖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5.9月 1 日是全省各中小学的开学首日。为缓解各主要道路和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部分城市交警部门全警上路,保障开学当天路面交通秩序的安全稳定。这是因为A.良好的社会秩序能杜绝混乱现象B.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C.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D.维护社会秩序需要加大处罚力度6.下图新规定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打破了“以身高论票价”的旧规定,开启儿童票“身高+年龄双轨制”的销售标准。这一规定①折射了社会规则需要一成不变②说明规则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③有利于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④表明只有规则,才能化解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和规则是矛盾的,有规则就没有自由B.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两者是对立的C.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摆脱规则D.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8.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体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可见,尊重的“力量”表现在①尊重即尊敬、重视②受到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③尊重能减少摩擦,增进信任④要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待人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经调查发现,举止文明、动作优雅、仪表端庄、着装得体的人,更受人欢迎。这说明A.与人交往要注意别人的态度和心情B.与人交往要注意文明有礼,举止端庄、落落大方C.与人交往要注意别人的仪表D.与人交往要只注意自己的形象10.教育部正探索建设学业、学术、经济、就业等内容的学生诚信档案,作为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A.诚信的核心是善B.对诚信的理解应与情景结合起来C.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D.诚信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11.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①谎报险情②没有履行合同义务③破坏铁路封闭网④侵犯他人肖像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华人民其和国知识产权法》13.李某欠王某5万元钱,王某在多次与李某协商、追讨无果的情况下,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回欠款。这说明诉讼A.是维护权益最常用的手段B.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C.是维护我们权益的唯一手段D.是一定能使自己获胜的方式14.2023 年3月 1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5.“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是一个永远不被别人欣赏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交往中要①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 ②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③学会遵守法律、诚信待人 ④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共4 小题,共29分)16.材料一: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志愿者,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截至目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1.09亿人,相当于1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志愿者。(1)志愿者行为是什么行为 (2分)(2)这种行为的养成方式有哪些 (2分)材料二:2023 年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杭州市共有148.8万人通过“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平台”注册报名参加亚运城市志愿服务,向全世界各方来宾展现了杭州城市文明形象,为杭州亚运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3)养成这种行为对青少年有什么重要意义 (4分)17.材料一:网络用好是个宝,查找资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 学习知识不可少。网络内容真不少,真假对错不敢保。网络游戏使人迷,工作学习都抛弃。(1)请你用一句话总结出材料表达的观点。 (2分)(2)请例举一种常见的互联网安全问题。 (1分)(3)根据材料,请你谈谈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 (3分)材料二:请认真阅读材料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网络安全》宣传板中提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求青少年提高 ①素养;不可沉迷于网络,要学会 ② ;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 ③ ,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 (3分)18.材料一: 《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国家无礼则不宁。”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礼仪规范和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以礼待人,让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1)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材料二: “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爆棚,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我们必须让文明礼仪也随着旅游新时代一起升级。(2)结合自身经历,请你谈谈应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旅游者 (一点即可,2分)19.请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讲诚信 (两点即可,4分)(2)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3分)三、实践探究题(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1分)20.某校八年级一班开展“普法、学法、守法”宣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读新闻】15 岁的张某本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自从结识了一群网络上的不良人员后,他逐渐无心学习,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经常盗窃他人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最后,他伙同他人实施网络诈骗,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人民币。(1)结合新闻的内容,请仿照实例把下图中①②补充完整。 (4分)【学知识】老师借助张某的案例,告诉学生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犯罪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为社会成员,青少年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请你谈谈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分)(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分)【导行动】(4)请你谈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一点即可,2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D 2. A 3. A 4. B 5. B 6. C 7. D 8. B9. B 10. C 11. B 12. B 13. B 14. B 15. B二、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4小题,共29分)16.(1) 亲社会行为(2分)(2) 人际交往 (1分)社会实践(1分)(3)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分)②塑造建康的人格 (1分)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1分)④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1分)17.(1) 网络是把双刃剑(2分)(2)网络诈骗;信息泄露;人为的恶意攻击等 (1分)(3)①网络时代,人人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1分)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1分)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1分)(4) 媒介 (1分)信息节食 (1分)法律 (1分)18.(1) 语言文明 (1分)仪表端庄 (1分)举止文明 (1分)(2)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分)19.(1)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④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⑤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任意两点均可,每点2分,共4分)(2) ①树立诚信意识。(1分)②运用诚信智慧。(1分)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1分)三、实践探究题 (共11分)20.(1)一般违法行为 (2分) 犯罪行为(2分)(2)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1分)②刑事违法性(1分)③应受刑罚处罚性(1分)(3) 刑罚 (2分)(4)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遵纪守法等等 (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B D B C B C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D B C C A D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B C C D A A D D2023—2024年八年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材料解析题(共三题.25题13分,26题10分,27题11分,共34分)25题(1)《南京条约》(1分);打开中国市场(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分)中国: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日本:获得大量战争赔款,成为亚洲强国(意思相近即可)(2分)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2分)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6题.(1)面对外来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国军民奋起反抗近代外来侵略(意思相近即可)(2分)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科技)(2分);江南制造总局(江南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写出一个即可)(1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写出一点,2分)边疆危机(1分)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创办学校(写出两个即可,2分)27题(1)三民主义(1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爱国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写出两点,2分)中国同盟会(2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写出两点即可4分)社会习俗或社会生活(2)(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