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传节统气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习俗秋空雁度青天远 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 手中团扇渐无端公历九月七日目录1234白露的起源白露的气候白露的习俗白露的诗词第章一节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习俗秋空雁度青天远 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 手中团扇渐无端公历九月七日白露的起源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于公历9月7-9日交节。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露节气白露的起源白露时节是属于秋季,在五行属性里,秋是属“金”的。因此称为“白”。水土的湿气受冷空气影响,凝结成水珠,称为“露”,也叫露珠。第章二节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习俗秋空雁度青天远 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 手中团扇渐无端公历九月七日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白露代表暑热的结束。进入白露节气后,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白露的气候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较高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白露的气候每个节气都被分为三候,白露节气的三候分别是: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羞"同"馐",是美食。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第章三节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习俗秋空雁度青天远 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 手中团扇渐无端公历九月七日白露的习俗收清露饮白露茶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即用盘子收集露水,煮了喝,是白露时节最特别的一种“仪式”。即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的习俗吃番薯: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因此以前乡村人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俗。啜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到白露时节喝白露米酒。白露的习俗祭禹王: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白露的习俗吃龙眼:福州有个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而且,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十样白: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可滋补身体。秋社:秋社是祭祀土地神的“社日”,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祈求或酬报土地神。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举行。第章四节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习俗秋空雁度青天远 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 手中团扇渐无端公历九月七日白露的谚语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麦,硕茬粪。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启。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白露种葱,寒露种蒜。白露的诗词《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白露的诗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传节统气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节气文化习俗秋空雁度青天远 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 手中团扇渐无端公历九月七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