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内容 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分布不均教学 目标 1.知道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量,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运用我国人口变化曲线,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归纳我国人口的发展问题。(综合思维) 3.进行社会调查,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4.认识我国的人口现状,树立正确的人口价值观。(人地协调观)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人口变化。 2.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变化特点。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2025年我国人口统计 说出你的预测。教学过程 探究一:世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2.人口变化 3.政策调整 活动: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1.根据表的数据,参照图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的绘制。 2.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3.从劳动力供应和产品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探究二:人口分布不均 1.人口密度 对比我国的人口密度与世界的人口密度 读图: 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活动: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 1. 在图中找出黑河—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2.在图中找到江苏和青海,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两省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 3. 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应采取措施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减轻东部人口压力。 胡焕庸先生简介 3.人口流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 读图: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 。 读图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曾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 2. 0-14岁人口比重先降后增,15-59岁人口比重先增后降,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 3. 短期内可能抑制传统制造业增长,长期则驱动医疗、养老、数字服务等新产业崛起。可以通过延迟退休政策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通过银发经济与新时代人群消费协同培育新增长点。 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约为世界人口密度的2.5 倍。 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把我国划分成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读图回答: 1. 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 2. 青海的面积是江苏的7倍,人口是江苏的百分之一。 观点一: 人口分布与很多地理要素有关。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增加人口。 观点二: 单纯依靠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来减轻东部人口压力并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教育水平等,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1.通过图表和数字运用,让学生大致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情况,初步加强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树立正确人口观,基本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如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等,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发展。 2. 应多加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和生成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新奇观点和想法,及时进行追问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共31张PPT)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人口Situational introduction情境导入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人口数据,具体增长情况如下:2024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这是我国人口总量连续第三年减少。Learning Objectives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量,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区域认知)2.运用我国人口变化曲线,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归纳我国人口的发展问题。(综合思维)3.进行社会调查,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地理实践力)4.认识我国的人口现状,树立正确的人口价值观。(人地协调观)CONTENTS目录世界人口大国World's population giants01人口分布不均Uneve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02世界人口大国PART 011.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2亿 。2.人口变化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曾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3.政策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历程1971年计划生育政策起步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微调2002年“双独二孩”陆续推开2013年启动“单独二孩”2016年实施“全面放开二孩”2021年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活动……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利用人口普查数据,不仅可以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特征,还可以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等的变化特征。将人口普查数据换算成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占比,并绘制成合适的图像,是帮助我们直观了解人口变化特征的一种方法。表1.3为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表1.3 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表 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1. 根据表的数据,参照图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的绘制。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16.60%70.14%13.26%17.95%63.35%18.70%活动……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1.3 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年份 全国人口普查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 15—59岁人口所占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2000 第五次 22.89% 66.78% 10.33%2010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2020 第七次 17.95% 63.35% 18.70%2. 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0-14岁人口比重先降后增,15-59岁人口比重先增后降,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3.从劳动力供应和产品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短期内可能抑制传统制造业增长,长期则驱动医疗、养老、数字服务等新产业崛起。可以通过延迟退休政策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通过银发经济与新时代人群消费协同培育新增长点。人口分布不均PART 021.人口密度世界人口密度60人/千米22020 年,我国人口密度约为147人/千米2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约为世界人口密度的2.5 倍。慧眼识图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东南部人口多、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中国人口的分布(2020年)2.人口分布活动……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人口密度是描述某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通过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区域间人口密度的对比,可以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也可以进一步思考这种人口分布特征变化的可能性。1. 在图中找出黑河—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活动……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2. 在图中找到江苏和青海,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两省的人口密度并填入表中。表1.4 江苏与青海的人口与面积(2020年)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量/万人 面积/万千米2 人口密度/ (人/千米2 )江苏 8 474.80 10.72青海 592.40 72.237918青海的面积是江苏的7倍,人口是江苏的百分之一。活动……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3. 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应采取措施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减轻东部人口压力。人口分布与很多地理要素有关。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增加人口。活动……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3. 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应采取措施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减轻东部人口压力。单纯依靠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来减轻东部人口压力并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教育水平等,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和区域的协调发展。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利用各县人口与土地面积数据,绘制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他从图中发现,以黑龙江省瑷珲县(今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省腾冲县(今腾冲市)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他将这条线作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直至今日,虽然我国人口增长了2倍多,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体现的人口分布大格局却一直没有改变。2.人口分布胡焕庸(1901—1998)3.人口流动3.人口流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3.人口流动中国城镇人口的变化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人口人口密度:较大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人口流动:从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人口分布不均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政策调整1.2016-2023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数量( )A.先升后将 B.一直下降 C.先降后升 D.一直上升2.若人口总数一直减少,将带来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养老压力小 C.国防兵源足 D.消费需求大当堂检测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2024年9月13日,中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决定。读我国2016-2023年出生人口数量统计图表,完成1-2题。BA3.针对我国目前人口出生状况,应当( )A.放开移民政策 B.提早入学年龄 C.鼓励少生优生 D.积极鼓励生育4.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减轻养老负担 B.提高经济收入 C.缓解家庭矛盾 D.增加就业岗位当堂检测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2024年9月13日,中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决定。读我国2016-2023年出生人口数量统计图表,完成1-2题。DA5.据2010-2020年中国各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分布图(左),可知我国人口分布情况( )A.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 B.浙江地区人口增长率远高于西藏地区C.黑河-腾冲线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D.黑河一腾冲线西北部人口增长较慢当堂检测202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已经连读两年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下图为2010-2020年中国各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分布图(左)和2016-2023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万)图(右)。完成5-7题。C6.读2016-2023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万)图(右),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16年 B.2017年 C.2021年 D.2022年当堂检测202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已经连读两年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下图为2010-2020年中国各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分布图(左)和2016-2023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万)图(右)。完成5-7题。C7.为应对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适当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当堂检测202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已经连读两年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下图为2010-2020年中国各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分布图(左)和2016-2023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万)图(右)。完成5-7题。A(1)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增长明显 (加快/减缓)。据材料一,2021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我国人口 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堂检测8.人口是制定未来发展政策的依据,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 图1示意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状况,图2示意2010年和2020年我国城镇、农村人口百分比。材料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减缓老龄化(2)当前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且增加趋势明显,这会给社会发展带来 等问题。(3)据图2可预测,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城镇人口会继续 。当堂检测8.人口是制定未来发展政策的依据,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 图1示意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状况,图2示意2010年和2020年我国城镇、农村人口百分比。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增加(4)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 线为界,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密集。(5)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人口稠密,其中家乡河南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当堂检测8.人口是制定未来发展政策的依据,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黑河—腾冲5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八上 1.2《人口》.docx 人教版八上 1.2《人口》.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