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整理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整理 素材

资源简介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整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文学常识
1.常建,唐代诗人,字少府。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途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2.《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借写游览破山寺,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宁静,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参考译文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处的树林。蜿蜒的小路通向幽僻处,禅房就在繁茂花木的深处。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名句默写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性,读一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安静。
思考探究
1.请你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①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②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2.你认为“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诗人在这里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回应着大自然的寂寞无语。表达了诗人超脱、淡泊的情怀。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核心),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的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送友人》
文学常识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刻画了轻快的送别场景,渲染了动人的送别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参考译文
青翠山峦横亘在外城北面,明净河水绕着城东流过。此地一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随风飞旋万里。游子行踪不定如同浮云,落日缓缓,似乎有所留恋。挥手从此离去,连座下的马,也因离别而萧萧悲鸣。
名句默写
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4.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6.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思考探究
1.从全文来看,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1)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比如,借“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回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2)善用典故。诗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是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寄寓作者本人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
(3)运用象征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如,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文学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2.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本词描写了词人深夜所见景象,借孤鸿这一形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参考译文
残月高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深夜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鸿身影。孤鸿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晓。挑遍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荒冷沙洲忍受寂寞凄凉。
名句默写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以象征手法,借物抒怀,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思考探究
1.上阕通过哪些词描写庭院的环境 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上阕用“缺月”“疏桐”“漏断”等一系列萧疏、凄冷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宁谧、凄清的寒秋夜景图,为全篇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
2.这首词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卜算子·咏梅》
文学常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生存状况,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梅花孤傲高洁、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了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
参考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寂地开放,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独自愁苦,却又横遭风雨摧残。它不想苦苦地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群芳妒忌。即使凋零了,化作泥,被碾作尘土,那缕清香依然如故。
名句默写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思考探究
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或答: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