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练习卷
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对于强国复兴的全局而言,我国文化建设仍然是个短板。与不
断提升的硬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到
更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然而,西方学术界和新闻媒体联手炮
制出“锐实力”等概念,把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歪曲为对西方的“文化渗透”,这是文明
冲突论、文明隔阂论、文明优越论的典型症状,是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恶意曲解。作
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需要向世界阐明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人类命运与共的东方智慧,特别
是要讲清楚中华文化贡献于世界的基本立场。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
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对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
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文化艺术成果和独特的制度
创造,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进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就不能仅满足于向国外提
供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而是要深入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积极传播当代
中国的文化创新成果。文化强国之“强”,某种意义上说,是贡献能力之强,这不仅有利
于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更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识。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体现在单一要素的变化,还涉及文明形态的变革。当人
类文明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秉持什么样的文明观就变得至关重要。一些西方国家奉
行霸权主义,以强权同世界对话,其实质是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用文化同世界对话的理念:一方面积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
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秉持平等和尊重的原则,积极主动
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主动创造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新成果。
当今世界,文化正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以文化为媒介开展国际对话,
既具有必要性又具备可行性。其必要性在于,要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实现不同国家、不同
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就必须破除霸权主义逻辑,这关乎人类的整体利益与未来发展:其可
行性在于,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获得广泛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可以构建,这形成了
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摘编自李冉《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材料二:
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有多重驱动力。
春节蕴含着“辞旧”与“迎新”的双重含义。这一传统节日从农事活动的自然时序演
化为社会节令,进而成为生命的韵律和生活的节奏,实现了自然时间、社会时间与人文时
间的有机统一,已然内化为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
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节律的敬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