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度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在半坡遗址的地窖里发现有厚达18厘米的粮食灰,经鉴定为粟,还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锄等。这些可用来佐证( )A. 家畜饲养的出现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打制石器的使用 D. 铁犁牛耕的出现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学巨著,你认为以下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两本书中都可以查询到的是( )A. 尊王攘夷 B. 武王伐纣 C. 陈胜吴广起义 D. 三顾茅庐3.唐朝的历法被回纥人所采用,建筑风格也被回纥人所模仿。同时,回纥衣冠纹饰绮丽,回纥马矮小便于骑乘,很受唐朝社会上层女子的喜爱。这反映了( )A. 民族交融加强 B. 手工技艺发达 C. 文学艺术繁荣 D. 中外交往频繁4.如图两幅示意图可用来说明( )A. 多元的中华文化 B. 封建统治的没落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统一的发展趋势5.有感于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七年级(3)班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戏曲知识竞赛,下面是同学们展示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京剧最鲜明的特点是(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A.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C. 生旦净末,角色齐全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6.如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第一幅浮雕图,该浮雕纪念的事件( )A. 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C. 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7.“据统计,从光绪十一年四月起至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止的十年中,整个三海大修工程(慈禧归政后颐养之地)的经费总额约为600万两,其中从海军衙门经费中挪用436.5万两”。材料可以佐证( )A. 清朝海军实力弱小 B. 北洋海军支出过多 C. 清朝政府腐败不堪 D. 甲午海战必然爆发8.从开始长征到11月底,红军人员折损过半,减至3万余人……之后,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这一转变是由于( )A. 红军战士的英勇苦战 B. 战略转移的严峻形势C. 国民党势力大不如前 D. 遵义会议的英明调整9.标语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手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使用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保卫祖国流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标语。这些标语( )A. 全面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直接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C. 可用于研究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 D. 反映了中共坚持抗战的政治立场10.1972年,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这说明( )A. 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无法逾越 B. 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思想C. 国家利益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D.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1.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涨落和太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凯撒组织学者对太阳历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儒略历。这说明( )A. 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B. 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C. 儒略历影响世界历法 D. 西方文明成果源自东方12.在14至16世纪的英国乡村,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农奴制的瓦解等因素共同促成了( )A. 庄园制度的形成 B. 工厂制度的建立 C. 租地农场的兴起 D. 手工工场的出现13.林肯说:“我这么做,因为我相信它有助于拯救联邦……我克制着不去解放奴隶,我之所以克制,是因为我不确定它是否有助于拯救联邦。”这表明林肯( )A. 不愿解放奴隶 B. 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C. 坚持反对内战 D. 积极倡导制定宪法14.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措施起到了( )A. 恢复银行信用 B. 减少农业生产损失C. 提供就业机会 D. 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15.传统上,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这决定了服务具有“不可远距离贸易”的属性。……现代服务不断被编码为可以通过跨境提供的数字化产品,该部分服务获得“可存储、可贸易”特点,拓展了服务跨境贸易的范围。这意在说明( )A.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B.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经济发展C. 科技革命助力全球贸易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6.(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判断: ______ ;改错: ______ 。(2)南北朝时期,王羲之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判断: ______改正: ______(3)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判断: ______改正: ______(4)明朝汤显祖代表作《长生殿》文辞典雅、语言秀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判断: ______改正: ______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疆域自秦统一中国后不断拓展,公元前 60年,西汉王朝委任“西域都护”,到元朝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完成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较大范围的交融。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西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促进了我国边疆的形成和巩固。1757年,清朝平定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同时清朝因俗而治,制定适宜的边疆政策,在边疆地区对各民族实行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例如,对台湾和海南实行郡县制;对西藏实行地方政权的行政管理制度等。清朝的边疆政策广泛地吸收了历代边疆政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元朝在西北、东南和西南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并概括元朝设置管理机构的作用。(4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政策有何意义?(6分)21.国际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民族关系等。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很大,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逐步强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这些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最后终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示①②所对应的内容。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中主要矛盾。(4分)材料二: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二是怕技术上的,怕原子弹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是怕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降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这也就促使美国走上向全世界扩张的道路。在美国看来,正当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遭遇到了第一个也是主要来自苏联的障碍,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安布鲁斯《走向全球主义》(2) 依据材料二,分析二战结束美国走上向全世界扩张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此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4分)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引导经济全球化更加健康发展。——习近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给图片命名。分析全球化的主要阻碍因素。(2分)四、活动与探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代表性邮票篇目 东方欲晓 长缨在手 万水千山 万山红遍 换了人间 百射争流篇目简介 辛亥革命之后,毛泽东写下的“东方欲晓”道出了1911年之后中国大地即将发生巨变的寓意。“红船”为中国革命指引了航程。 大革命失败,在共产党人血染历史时刻,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党和人民大众有了枪杆子这是“长缨在手”的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军的战略大转移开始。遵义会议开拓了新的航向,党和红军的万里长征,踏过“万水千山”。 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奋斗,已取得全国山河红遍的辉煌!“大典”意味新的历史里程碑外交大门也向世界敞开。 高涨的经济建设热潮,使新中国“换了人间”。土地改革完成了农村所有制改造,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新世纪,中华九州如千帆竟发、百舸争流一般,走过世纪之交时,见证航天史上里程碑及港澳回归的世纪盛典。——摘编自李近朱《邮票中的百年党史》(节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邮票有何共同的历史价值?(4分)(2) 从材料中任选2个篇目,结合篇目简介和所学知识,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加以解读。(8分)2025年度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答案选择题1.B 2. C 3. A 4. D 5. B 6. B 7. C 8. D9. D 10. C 11. A 12. C 13. B 14. D 15.C二、辨析改错题:16.(1)×,夏朝改商朝(2)×,将“王羲之”改为“祖冲之”(3)√,√(4)×,《长生殿》改为《牡丹亭》三、材料解析题:17.(1)机构:元朝在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在东南的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在西南的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我国辽阔疆域的形成和巩固。(4分)(2)原因:积极平定叛乱;制定适宜的边疆政策;广泛吸收历代边疆政策的经验教训;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等。意义:能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新疆、台湾、西藏等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等。(6分)21.(1)①协约国;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斗争。(4分)(2)原因:政治:苏联的政治竞争;军事(科技):原子弹的军事机密公开;经济:战后经济的恢复面临挑战;等等。世界格局:两极格局。(4分)(3)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和平与发展)。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等。(2分)四、活动与探究22.(1)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代表性邮票”可知,这些邮票向后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4分)(2)【示例一】选择篇目:根据题干要求可选——“长缨在手”。解读:结合所学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等史实进行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毛泽东在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指明了具体的革命道路。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8分)选择篇目:根据题干要求可选——“万水千山”。解读:结合所学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史实进行分析,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险阻,在1936年10月胜利完成了长征,红军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8分)【示例二】选择篇目:根据题干要求可选——“换了人间”。解读:结合所学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等史实进行分析,例如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其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在工业领域取得诸多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8分)选择篇目:根据题干要求可选——“百舸争流”。解读:结合所学澳门回归、载人航天工程等史实进行分析,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