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九年级中考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九年级中考历史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九年级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甲骨文记载:“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注释:武丁卜辞问:商王召集人马,命令妇好征伐土方。)这体现了( )
A. 甲骨文的辉煌灿烂 B. 甲骨文的史料价值C.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D. 甲骨文的可考年代
2.按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诸侯势力崛起,周王室衰微 B. 诸侯严格遵守西周的等级制度
C. 周天子仍然具有绝对权威 D. 郑庄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王室地位下降 B. 诸侯势力崛起 C. 统一趋势加强 D. 人民饱受战乱
4.秦统治者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天下敢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 秦始皇本纪》),其目的是( )
A. 弘扬传统文化 B. 禁锢人们思想 C. 传播诸子学说 D. 确立正统思想
5.西晋永嘉年间,“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至北魏时,洛阳城街巷整齐,人口繁多,“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洛阳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西晋战乱不断,阻碍经济发展 B. 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得到开发
C.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经济发展 D. 北魏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6.《宋书 索虏传》将北方政权称为 “索虏”,而自称为 “中国”;《魏书 岛夷刘裕传》中称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为 “岛夷”,北魏自认为承继华夏正统,以 “中国” 自居。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都以 “中国” 自居,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南北双方都有统一全国的实力 B. 南北双方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 南北双方文化交流日渐频繁 D. 南北统一有深厚的中国认同基础
7.右图是唐代水晶八曲长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此杯器型原属于萨珊王朝(今伊朗)的器物,唐代工匠对其进行改进,使得器物同时拥有优美的形态和实用的功能,这体现出( )
A.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 B.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C. 唐朝重视对外交往 D. 唐朝注重经济发展
8.中国古代对时间的表达与利用有多种方式,如:节气、年号、干支纪年等。“贞观之治” 采用唐太宗年号记事,“贞观” 取自《易经 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南宋理学家朱熹解释为 “贞观以正示人也”。材料意在说明( )
A. 时令节气是指导农耕生产的重要依据 B. 中国的纪年文化影响其他国家
C. 中国古代时间的表达蕴含了丰富的文化 D. 中国的纪年方式多种多样
9.“这次军事冲突的规模是很有限的,但强迫闭关自守的天朝大国打开了大门,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中外冲突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传统结构逐渐崩坏,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也逐步解体。”“这次军事冲突” 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据估计,19 世纪后期乡绅阶级仅占全国人口约 2%,个人年收入总额占有国民生产总值的 24%。但是视土地为唯一财富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地主阶级,他们宁肯购买土地、放高利贷,也不愿投资于有风险的工商业。” 这段材料分析的是( )
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B. 外国侵略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
C. 传统守旧势力制约中国近代化 D. 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11.史料在历史研究和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用于研究 “辛亥革命” 最可信的史料是( )
A. 陈德森执导、人人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十月围城》
B.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辛亥革命回忆录》
C.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作品展览之油画《武昌起义》
D.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清帝退位诏书》原件
12.毛泽东在《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 年)》中写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这首诗描绘了( )
A. 发动南昌起义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召开古田会议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3.《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中指出:“从 1956 年到 1966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的内涵是( )
A.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B.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C.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 D.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14.下图是历史著作《名家史学精讲 ——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部分目录,其中第八讲的题目应是( )
目录:第六讲 历史转折 —— 改革开放的缘起和进程……181 第七讲 跨越世纪 —— 改革开放新阶段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1 第八讲 ……………………………263 第九讲 新时代(一)—— 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297 第十讲 新时代(二)—— 召开十九大、二十大,踏上新征程……325
A. 开天辟地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建国大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艰辛探索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D. 小康之路 —— 从建设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 其中,“推动香港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指的是( )
A.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B. 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通过
D.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化了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交流
16.《联合公报》指出:“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一共识的达成,直接推动了( )
A. “一国两制” 方针的提出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交
17.公元前 73 年,罗马充当角斗士的奴隶不甘心忍受这种任人宰割的悲催命运,愤而起来为自由抗争,许多逃亡的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由各地投奔他们,起义者很快增至 10000 人。这场起义发生在( )
A. 公元前 1 世纪前期 B. 公元 1 世纪前期 C. 公元前 1 世纪后期 D. 公元 1 世纪后期
18.下列组图反映的探究主题是( )
A. 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B. 西欧的庄园制度
C. 西欧大学的兴起 D. 西欧城市的兴起
19.14 世纪末,乔叟用伦敦方言创作了《坎特伯雷故事集》,他通过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揭露了封建制度和教会僧侣的罪恶,宣扬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的理想。该作品反映了( )
A.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 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传播
C. 理性之光照亮西欧 D. 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20.英国国内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的同时,也催动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迅速发展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地扩大,随着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势力壮大,英国的封建主义越来越没落,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不想退出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绊脚石。材料旨在表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
A. 历史背景 B. 发展历程 C. 革命纲领 D. 历史意义
21.美国宪法设计的共和政体追求大众、精英、领袖之间的平衡,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而且引入了宪政的原则,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控制。材料表明美国宪法的原则是( )
A. 人人平等 B. 天赋人权 C. 君主专制 D. 分权制衡
22.为了划分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德国最早提出了工业 4.0 概念。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工业 1.0 时代首先从英国的采矿部门开始
B. 工业 2.0 时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C. 工业 3.0 时代是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
D. 工业 4.0 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
23.学习历史,需要学会历史解释。下列对此漫画中所说的 “手术” 解释正确的是( )
A. 废除资本主义,实行国家垄断 B.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学习苏联模式
C. 限制工业生产,振兴农业发展 D. 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推动工业复兴
24.马歇尔计划帮助加强欧洲的经济力量,在欧洲内部使被打垮的德国重新站起身来,将欧洲西半部紧紧地与美国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对抗苏联扩张的最坚强屏障。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B. 促进欧美国家团结
C. 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D. 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25.2025 年 2 月 1 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有关产品加征 10% 的关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 25% 的关税。这一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这表明(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遇阻 B. 人口与环境问题加重
C.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 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结束了从五代以来的分立状态。北宋的统一不但在规模上不能和元的统一相比,而且在实际上,北宋的统一是在一个有限意义上的统一…… 元朝的大统一王朝的建立对于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对于促进各民族的交往有重要意义,它还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文化的交流。
——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与元朝统一的不同之处及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8分)
材料二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 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jī mí)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2)材料二中提到的 “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的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元朝设立了哪些机构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6分)
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①②③④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这些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或影响。(8 分)
材料二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4 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敢闻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习近平2021年 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毛泽东"悉心研究"的最主要的中国国情是什么?(2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阐述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1 表明的时代背景与哪一场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 2 和图 3 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
材料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解决战后问题的巴黎和会,对战败国缔结了和约,组建了国际联盟,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并在日后进行了一些调整。对这一包括调整内容的凡尔赛体系之评价,学者有两种相异的观点:一是认为它打开了战争之门;二是认为它是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贡献。
——(美)丹尼斯 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
(2)材料二中 “对包括调整内容的凡尔赛体系之评价” 出现了 “两种相异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6 分)
答案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
1-5:BACBD 6-10:DACAC 11-15:DBADC 16-20:BADBB 21-25:D BDA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4分)(1)不同:北宋是有限统一,元朝是大统一(2分)。
意义:结束五代以来的分立状态;促进民族交往;加强中国与世界联系和文化交流(6分)。
(2)特点: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2分)。
机构:宣政院(西藏)、澎湖巡检司(台湾)、北庭都元帅府(西域)(4分)。
27.(12分)(1)①九一八事变:②西安事变;③百团大战: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8分)。
(2)抗日战争: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如地雷战、地道战);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调动农民支援前线(4分)。
28.(12分)(1)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2)短文示例: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探索正确道路。革命时期,毛泽东放弃"城市中心论",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指引民族复兴。历史证明,党的道路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彰显实事求是与开拓精神。(10分,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9.(12分)(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
影响:图2巴黎和会引发中国五四运动;图3中国拒签和约,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4分)。(2)观点及理由:
观点一:打开战争之门。理由:凡尔赛体系埋下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如德国不满),为二战爆发埋下隐患。
观点二:贡献和平。理由:暂时缓和矛盾,维持20年代相对和平;建立国际联盟维护秩序。(任选一观点,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