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百校联考5月押题考
地
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題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东盟与中国“山同脉、水同源”,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区城之一,泛亚铁路作为中国与东
盟国家合作的新通道,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图1示意泛亚铁路东中
西3条线路;图2示意泛亚铁路开通前后中南半岛各国区位优势的变化。据此完成1一3题。
太思o5思明
瑞困。
玉溪
提高比例(%)
p-
蒙自
区位优势度
景洪
@河口
0.8
1180
。尚
缅甸
河内
160
越
0.7
老、过
140
0.6
方象@
东线
120
0.5
泰国
仰光
中线
100
0.4
80
0o0、埔
南
0.3
60
曼容
0.2
0
金边@
0.1
20
胡志明市
0
0
新柬
老
越西
中
国过南
甸
坡
来
岛
2
开通前
口开通后
吉降坡@
0-提高比例
○新加坡
图1
图2
1,与东线路相比,泛亚铁路中线
A.缩短了昆明的出海距离
B.对中南半岛交通提升更大
C.施工建设技术难度更大
D.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更高
【高三地理第1页(共6页)】
FJ
2.泛亚铁路全线开通后,最有可能
A.推动环泰国湾都市圈的加速形成
B.使半岛的“核心一边缘”格局弱化
C.削弱新加坡在国际交通枢纽地位
D.半岛国家间的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3.中国学者在研究泛亚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未将滇、桂两省纳入研究范围,而是将中南半
岛作为独立区域进行研究,推测作出该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A.东盟是成熟且相对独立区域
B.泛亚铁路对两省区辐射弱
C.两省区与半岛自然条件差异大
D.跨国研究数据获取难度大
某大学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一河段考察地层剖面时发现,该地层剖面共有四层:最底层是
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其上一层是古洪水沉积层,主要由黄河干流
泥沙沉积而成,水平层理明显。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图3示
意该考察,点位置及剖面地层序列。据此回答4一6题。
深度(cm)
10
现代草甸土层
20
30
40
50
风成黄土层
60
70
古洪水沉积层
80
90
●剖面位置
100
支沟山洪沉积层
P110
图3
4.推测支沟山洪沉积层沉积物的显著特征是
A.分选性好,层理清晰
B.石砾为主,层理发育
C.黏土为主,分选性好
D.分选性差,磨圆度低
5.古洪水沉积层形成过程中黄河干流经历特大洪水次数最有可能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6.从风成黄土层到现代草甸土层,该地气候经历了
A.持续变冷变干
B.冷暖反复交替
C.冷干转为暖湿
D.暖干转为冷湿
地处低山丘陵的N市某村,2023年户籍人口1570人,农业用地2486亩(含优质低洼地
800亩、丘陵坡地1686亩),土地按人口均分承包。近年来,该村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政
府拟推行“一户一块田”政策,通过整合零散地块优化耕地利用,以期守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
全。表1为2000年和2023年该村农业用地类型和面积统计。据此回答78题。
表1
农业用地类型及而积(单位:亩)
年份
粮食
茱地
鱼掂
采国
姜地
艾蒿地
河边沙地和林地
其他
2000
1955
26
15
0
0
0
180
310
2023
1
835
35
16
39
74
62
210
215
【高三地理
第2页(共6页)】
FJ福建百校联考5月押题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解析】A选项表述不准确。昆明有国内国际等多个出海通道,相对于东线,中线出海距离更远。B选项
表述不准确。东线路同样连接了多个重要城市,对区域交通也有显著提升。因此,不能断定中线在区域交通
提升方面就一定比东线更显著。C选项正确指出了与东线路相比,泛亚铁路中线穿越的地形更为复杂,包括
高山、峡谷、河流等多种地貌。这些复杂的地形条件增加了施工建设的难度,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多的
资源投入。D选项表述不准确。经济效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线路长度、运输量、运营成本等。题目
中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比较中线和东线路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劣。因此,不能断定中线产生的经济效益
就一定更高。故选C。
2.A【解析】A选项正确指出了泛亚铁路的全线开通将极大地提升曼谷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加强其与周边
城市的联系。交通便捷性的提升将促进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从而有利于推动以曼谷为核心环泰国湾都
市圈的形成。B选项表述不准确。泛亚铁路的开通可能会改变半岛地区的空间格局,由于铁路沿线地区的
受益更大,既带动核心城市对外辐射能力,同时也可能产生虹吸效应,因此可能直接导致“核心一边缘”格局
的强化和廊道效应的增强。C选项表述不准确。由图2可知泛亚铁路的开通后新加坡的区位优势大幅度提
高,海陆空连运进一步提高了新加坡作为国际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地位。D选项表述不准确。国家间发展水
平差距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政策,文化等多方面影响。由图2可知泛亚铁路开通后增强半岛各国的
区位优势,但由于各国交通设施网络支撑能力不同,受益程度差异较大,使得区位优势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
此泛亚铁路的开通后可能使半岛国家间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故选A。
3.A【解析】A选项正确指出了未将云南、广西纳人研究的主要原因是东盟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国际组织,其
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较小,适合划成一个独立的区域整体进行分析。将东
盟成员国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研究,可以更清晰地揭示泛亚铁路对区域内交通优势格局和区域开
发结构的影响。B选项表述不准确。实际上,泛亚铁路对云南、广西两省区的辐射并不弱。作为泛亚铁路的
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广西两省区将直接受益于铁路的开通,交通优势将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这个选项不能
作为未将两省区纳入研究的主要原因。C选项表述不准确。两省区南部与半岛北部山水相连自然条件差异
小。D选项表述不准确。中南半岛包括许多国家,对中南半岛进行研究,本身已经预设了跨国数据的获取,
数据获取难度不应成为决定研究范用的关键因素,其次,作为中国学者可能在获取中国境内数据方面具有相
对优势,这与D选项所表述的“跨国研究数据获取难度大”相悖。故选A。
4.D【解析】支沟山洪属突发性洪流,选项A、B描述不符合山洪搬运物质复杂,沉积层分层差的特征:选项C
“黏土为主”与山洪沉积物复杂的特征相矛盾。D:支沟山洪属突发性洪流,携带大量不同粒径碎屑物快速堆
积,导致沉积物颗粒混杂(大砾石与细泥沙共存)、分选性差,且因搬运距离短,碎屑物磨圆度低(棱角分明)。
故选D。
5.B【解析】B:沉积古洪水沉积层时,由于干流洪水期水位高、搬运能力强,粗颗粒物质被搬运至支沟沉积,形
成单层粗颗粒集中层,图3剖面显示两个明显粗颗粒层被细颗粒层分隔,表明发生两次特大洪水事件。选项
A、C、D忽路古洪水沉积层剖面中显示两次明显粗颗粒层被细颗粒层分隔分层的证据,所以推测的洪水次数
为1、3、4与事实不符。故选B。
6.C【解析】风成黄土层形成于干冷气侯(风力搬运粉尘为主),现代草甸土层形成则对应的是较暖湿气候,因
此风成黄土层到现代草甸土层显示气候从干冷转为暖湿,C正确,A、D错误;若气候冷暖反复交替,则风成黄
土层与现代草甸土层是反复交替出现,图3所示仅体现风成黄土层到现代草甸土层转变不符,B错误。故
选C。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FJ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