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三模)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2025.05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鲁西国际陆港成立于2023年,于2025年成功获批联合国“CNLCH”国际港口代码,这一举措对鲁西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它依托完善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连接了国内多个重要城市,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物流联系。据此完成1~3题。
1.鲁西国际陆港获批国际港口代码,首先影响的是
A.陆港的仓储能力 B.陆港的运输效率
C.区域的产业结构 D.陆港国际认可度
2.鲁西国际陆港借助其运输网络和国际港口代码,对当地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降低物流成本 ②缩短贸易周期 ③提高产品质量 ④增加贸易伙伴数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鲁西国际陆港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体现在
A.促使传统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 B.吸引大量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
C.推动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D.直接带动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大都市阴影区”是指大都市中心城市周边一定范围内各类要素资源受到中心城市强烈吸引,中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之间集聚—辐射组合关系的动态变化的结果。其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中心城市的吸引力(Fc)、外围城镇自身集聚能力(Ft)等。图1为“大都市阴影区”产生机制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F:城市发展的作用力
Fm:城市发展综合作用力
4.根据“大都市阴影区”产生机制示意图,“大都市阴影区”最可能位于
A.中心城市核心区外围a B.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b
C.中心城市的外围区域c D.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d
5.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冲破“大都市阴影区”现象的是
A.降低中心城市首位度,阴影区错位发展
B.提升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
C.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D.加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的交通建设
秋台风多为西进或者转向两种路径,登陆我国的地点普遍偏南,最“青睐”的登陆地为广东、海南、台湾和福建。2024年10 月 31日超强台风“康妮”进入台湾海峡后贴着闽浙沿海北上,路径高度贴合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成为秋台风中罕见的“描边大师”,最后在东海北部海面上变性为温带气旋。图2为台风“康妮”11 月 1 日 5 时—2日5时路径概率预报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台风“康妮”呈现“描边”路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 B.副热带高压位置
C.陆地高压的阻挡 D.夏季风势力强劲
7.与常年秋季相比,2024年秋季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有
A.东北地区台风登陆次数明显减少 B.四川盆地降水增多
C.长江中下游地区秋老虎天气明显 D.华北平原降水减少
海水跃层是指海洋中某深度范围内海水化学或物理性质(如温度、盐度、密度等)随深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过渡水层,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温跃层、盐跃层和密度跃层。密度跃层是指海洋中因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急剧变化而形成的,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工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图3为海洋密度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以下关于密度跃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密度跃层的厚度在赤道地区最大
B.密度跃层内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C.高纬度海区因密度较小不存在密度跃层
D.密度跃层对海洋深层水运动有重要影响
9.在热带海区,密度跃层的特点及成因对应合理的是
A.厚度大 海水表层与深层温度梯度大 B.密度变化小 海水温度垂直差异较小
C.位置深 太阳辐射强,海水混合均匀 D.季节变化大 热带海区海水流动性强
0.若某海域海水密度跃层突然消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海水垂直对流减弱,海底营养盐类上泛减少
B.海水盐度更均匀,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C.海面风浪显著增大,不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
D.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改变,部分鱼类数量锐减
伊瓦洛小镇位于芬兰北部拉普兰地区,是全球最北端的定居点之一。冬季极光、夏季极昼和萨米文化闻名于世,因夏季绚丽的野花景观被称为“北极圈内的繁花小镇”,其植被具有典型的极地一亚寒带过渡特征。当地政府通过“零碳小镇”计划,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供电,推广生态旅游。图4为伊瓦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伊瓦洛的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
A.叶片宽大、秋季变色,以抵御严寒
B.植株低矮、稀疏,耐低温、耐盐碱
C.根系横向扩展较发达,适应冻土层
D.植被群落结构复杂,减少热量散失
12.夏季野花盛放的直接气候条件是
A.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丰沛
B.地热资源丰富,土壤温度高
C.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温暖且湿润
D.极昼期光照充足,热量短暂集中
13.伊瓦洛小镇实施“零碳小镇”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B.吸引人口大量迁入,提升经济活力
C.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D.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能源效率
京西的山巅,理论上可以远眺天津和渤海。北京市房山区白草畔一带山脊海拔超过1900m,某摄影师于今年年初从这里拍到200km外位于天津市区日出的壮丽景观。画面中太阳看上去并非标准圆形,建筑物的边缘仿佛也有变形。图5为天津市日出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若在冬至日于同一地点拍摄天津市区日出,日出方位角和正午太阳高度与图示日期相比
A.方位角偏大,正午太阳高度偏小
B.方位角偏大,正午太阳高度偏大
C.方位角偏小,正午太阳高度偏小
D.方位角偏小,正午太阳高度偏大
15.材料中提到,拍摄的太阳和建筑物边缘出现变形现象,其直接原因是
A.日出时太阳活动强烈干扰 B.大气密度不均匀引起光线折射
C.云层散射削弱光线穿透性 D.地球自转导致长时间曝光拖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乌什凹陷。它北靠南天山山脉,南邻温宿凸起,与乌什东次凹隔神木园低梁相望。勘探发现,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的沉积与构造变形受板块运动、古地理环境变迁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研究区域地质历史、油气资源分布等有着重要意义。图6为该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1)据图描述现今该区域地层分布特点。(6分)
(2)分析板块运动对该区域地质构造形成和演化的影响。(4分)
(3)有观点认为该区域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试从地质构造角度说明理由。(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银龄产业(又称银发产业,指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总和)逐渐成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我国银龄产业发展迅速,覆盖卫生健康服务、家政服务、日用品、旅游娱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堪称朝阳产业。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增至30万亿元,占GDP 比重升至 1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表1为2000—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变化统计表,图7为我国养老产业地域分布示意图。
年份 ≥60岁人口数量(万人) ≥60岁人口占比(%)
2000 12600 10.2
2005 14600 11.3
2010 17760 13.3
2015 22100 16.1
2020 26402 18.7
2021 26736 19.0
2022 28004 19.8
2023 29697 21.1
表 1
(1)描述2000-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的变化特征。(3分)
(2)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银龄产业主要分布区的原因。(6分)
(3)为推动我国中西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10分)
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因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加剧。研究人员在该区域海拔2001m—2300m设立定位观测场进行监测,发现草本植物入侵对极地特有物种牛皮杜鹃构成威胁,影响高山苔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图8为2014—2019年苔原带各海拔景观斑块差异度变化示意图(差异度指数越大,草本入侵越显著),图9为同期景观斑块离散程度变化示意图(离散系数越大,景观破碎化越严重)。
(1)据图说明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牛皮杜鹃种群退化的机制。(4分)
(2)简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保障长白山高山苔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甘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历史上长期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乡村生产空间呈现分散、粗放的特征。近年来,在乡村空间商品化驱动下,当地生产空间经历了显著的重构过程。
材料二 安果村是甘南高原典型村庄,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藏式民宿等,实现了从传统农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型。图10为安果村空间商品化驱动乡村生产空间重构机制图。
(1)分析早期甘南高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6分)
(2)据图指出安果村乡村空间商品化的具体表现。(4分)
(3)对于乡村空间商品化,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乡村空间商品化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观点二:过度商品化可能导致乡村文化失真。请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1. D 2. B 3. C 4. B 5. A 6. B 7. C 8. D 9. A 10. D 11. C 12. D 13. C
14. A 15.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4分)
(1)地层具有层理结构;不同年代地层叠置,自下而上岩层由老到新;地层在水平方向上不连续,局部缺失;不同部位的地层倾斜角度和厚度有别。(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得6分,共6分)
(2)该区域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褶皱与断层(2分);长期的的板块运动让早期形成的地质构造复杂化,改变地层形态与分布(2分)。
(3)该区域存在背斜构造,岩层上拱,利于油气聚集(2分);断层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使分散的油气汇聚到有利的储集层(2分)。
17.(15分)
(1)2000—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1分);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1分);增长速度前期相对较缓,后期有所加快(1分)。
(2)人口密集,老年人口多,市场广阔;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老年人消费能力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利于产品运输与服务开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资源丰富,可为银龄产业提供配套支持。(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得6分,共6分)
(3)加强财政支持、落实税费优惠,优化政策环境;依托中西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交通、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教育和人才培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引导消费观念转变,充分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得6分,共6分)
18.(10分)
(1)草本植物入侵加剧,挤占牛皮杜鹃的生存空间(2分);草本植物入侵使牛皮杜鹃栖息地破碎化,阻断种群基因交流,降低牛皮杜鹃繁殖能力(2分)。
(2)人工清除入侵草本,补种牛皮杜鹃,恢复原生植被;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景观变化,建立预警机制;控制周边工农业氮排放,减缓氮沉降;建生态廊道,连接破碎化斑块;加强生态安全教育。(每点 2 分,任答其中三点得6分,共6分)
19.(16分)
(1)气候高寒,农作物产量低;草原生态脆弱,制约畜牧业发展;地处内陆偏远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持,经济发展缓慢;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得 6分,共6分)
(2)土地流转(草场入股)、民宿开发、文旅融合(藏式文化习俗)。(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共4分)
(3)观点一 商品化盘活资源,促进经济发展(2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分);促进基础设施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
观点二 过度商品化可能破坏传统风貌(如藏式文化习俗)(2分);挤占原住民生活空间(2分);导致生态压力增大(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