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
古诗品读,展文化自信。
竹石
【清】郑燮
不放松,
立根原在 。
还坚劲,
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2.“坚劲”一词中“劲”的读音是 ,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 ,请你用这个读音组个词: 。
3.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了竹子的 ,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 。
4.这是一首 诗。关于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读这首古诗时,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B.这首诗和《马诗》《石灰吟》都是同一类型的古诗,都立意深远,给人启迪。
C.这首诗开头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子目标之明确。
D.这首诗中“坚劲”这个词写出了竹子姿态的豪迈和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放舟蓬莱①阁下
戚继光②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①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③形容山高峻。
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颔联中“出”字精练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颇有感慨之意。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
6.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故事新编》,散文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C.传统文化中我们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如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人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等。
D.《竹石》作者是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明代书画家、文学家。
8.品读古诗。
早春呈①水部张十八员外②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⑤,绝胜⑥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呈:恭敬地送上。②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③天街:京城街道。④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⑤处:时。⑥绝胜:远远胜过。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朝诗人 写的,他与 并称“韩柳”。
(2)“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
(5)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9.古诗。
登飞来峰①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③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④遮望眼⑤,自缘⑥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②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③闻说:听说。④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⑤望眼:视线。⑥缘:因为。
(1)在这首诗中,正面描写“飞来峰”很高的诗句是“ , 。”
(2)下列诗句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句意境相似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这是一首借助景物来述说道理的诗,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道理?
其实前人的格言警句中,很多都包含着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比如:“读书须用意, 。”“ ,日久见人心。”“良药苦口利于病, 。”“ ,事非经过不知难。”“穷则变, , 。”
(4)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泊船瓜洲》,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诗句是:“ , 。”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魏二
唐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
寒食节:《寒食》寒食节白天的景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东风、 ,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A.春天的长安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
B.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都是鲜花盛开,东风把柳枝吹得歪歪斜斜。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B.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早春景象。
C.因唐朝时有寒食日折柳插门的风俗,所以特别写到柳树。
D.一个“飞”字,明写柳絮而暗写风,动感强烈。
古诗阅读。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旅次:旅行途中临时在某地住宿。朔方:泛指北方。并州:城市名,太原旧称。咸阳:地名,位于陕西省。
11.“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中“忆”的意思是 ,诗句的意思是: 。
12.诗人的故乡在 ,他离开故乡已有 (时间),你是从“ , 。”这两句诗中体会到的。
13.全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你还积累过类似的诗句吗?请写一写: 。
课外阅读。
毕业
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
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
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
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
更有的是相遇,相知,相识,那瑰丽的宝藏。
今天,我们流泪了,
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
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
14.给加点字注音。
宝藏( ) 珍藏( )
15.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美好蓬勃。 ( )
(2)形容异常美丽。 ( )
16.诗中“歌唱”指的是 , “珍藏”指的是 。(选填序号)
A.青春的回忆 B.青春的激情
17.诗中的“昨日”指的是 ; “今天”指的是 ;“明天”指的是 。
18.你认为毕业意味着什么?
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9.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0.“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21.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 、 、 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 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 ”和“ ”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22.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理解。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看中庭④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23.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
24.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 )季。
A.春 B.夏 C.秋 D.冬
2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 )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
26.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阅读理解。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7.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诗人,因此他被称为 。
28.“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分别是 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 》和《 》。
29.李白的这首小诗写的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 和 ,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30.诗句“ ”这两对诗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课内阅读。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1.解释下列词语。
子规 萧萧
32.苏轼是 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 。他写的诗《题西林壁》有名句 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3.我们这个学期学了苏轼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 名。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本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 ”中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3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3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林的声音写大雪纷飞的声音。
C.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
D.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36.从形式上看,这首诗属于 ,押韵 ,韵脚有 。
37.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一二句所描述的画面表现出来。
38.你曾经学过或者背诵过不少杨万里写的诗吧,试着默写一首。
诗歌鉴赏
田园四时杂兴①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释】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均蝶。
39.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40.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诗歌鉴赏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②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释】①南州:指永州。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
41.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
42.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古诗赏析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二句所写的画面。
4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阅读
竹石 墨梅
[清]郑 燮 [元]王 冕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5.联系古诗内容,填写生存的环境。
《竹石》中的竹子生长在 ,《墨梅》中的梅花生长在 。
46.对比阅读古诗,填写自己的想法。
(1)根据古诗内容,赞美诗中的事物。
的竹子 的梅花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 。
47.理解诗句意思。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8.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9.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50.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51.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2.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朝代),“清平乐”是 名。
53.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初春/春末夏初)时节。整首词以“ ”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词中所写的“ ”一句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寻春不见的内心感受。(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5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5.解释词语。
浸( ) 萧萧( )
56.写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诗句的意思。
57.关于感叹时光,催人奋进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写一句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页,共12页
第11页,共12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参考答案
1.咬定青山 破岩中 千磨万击 任尔 2. jìng jìn 使劲 3. 特点 志向 4. 题画 D
5.B 6.复起乡关、建功报国 7.C
8.(1) 韩愈 柳宗元
(2)运用了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腻。
(3)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一年之计在于春。
(5)“最”“绝”二字表达作者充满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9.(1)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2)D
(3)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一字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 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变则通 通则久
(4)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0.(1)这首诗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状,实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感伤。
(2)“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
(3) 飞花 柳树 暮春
(4)A
(5)C
11. 思念 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 12. 咸阳 十年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13. 思念家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 zàng cáng 15. 郁郁葱葱 瑰丽 16. B A 17. 过去 现在 未来 18.意味着与老师、同学们的分别。意味着长大了要负担更多的责任,也意味着要开始新的一段学习生涯。
19. 宋 王安石 20.C 21. 干净 香雅 清幽 高洁 护田 送青 22.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富有情趣,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
23.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4. B A 25. √ √ × 26.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穿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妇姑互相招呼着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27. 浪漫主义 诗仙 28. 怀疑 好像 古朗月行 静夜思 29. 白玉盘 瑶台镜 30.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31. 杜鹃鸟 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32. 宋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词牌 谁道人生无再少?
34.D 35.B
36. 七言绝句 i
时、溪、西 37.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38.《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9. 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40.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41. 熟 敲 42.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43.用江水的碧绿突显飞鸟的洁白,青山衬托山花的红艳。 44.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45. 青山的破岩之中 洗砚池头 46. 坚韧不拔 坚贞自守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7.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然坚强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8.夏季。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 49.云、雨、风、楼。 50.急而大 持续时间短 大 51.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52. 宋代 词牌 53. 春末夏初 春归何处? 百啭无人能解 54.拟人。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55. 浸润 形容雨声 56.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 5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