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植树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街道炎龙小学 林奇波猜一猜(打一人体器官)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5 个手指有几个空隙?间隔5 个手指有 4 个间隔。4 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 个手指呢?你发现了什么?2 个手指呢?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长 100 m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谁能说一说“一边”“两端都要栽”的含义?“每隔 5 m”是什么意思?探索规律 构建模型同学们在长 100 m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05 m10 m5 m2+1=3(棵)10÷5=2(个)(间隔数)(棵数)化繁为简5 m15 m5 m5 m同学们在长 15 m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5÷5=3(个)3+1=4(棵)全长距离(米) 间距(米) 间隔数(个) 棵树(棵)10 515 520 525 530 52334455667举出几个简单的例子,想一想间隔数和棵树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发现的规律:全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探索规律 构建模型……12345192021100米同学们在长 100 m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m安装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2km=2000m2000÷50 = 40(个)40 + 1 = 41(盏)41×2 = 82(盏)答:一共要安装 82 盏路灯。应用规律 解决问题马路一边栽了 25 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银杏树?25-1=24(棵)答:一共要栽 24 棵银杏树。变式练习小游戏:我问你答植树棵树 间隔数(两端要栽)356201001000n+1nn-12451999999棵数=间隔数+1n今天你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如何推导的?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如果两端都不栽树或者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基础作业:教材P107“练习二十四”第2、3、4题。拓展作业:测量教室走廊长度,设计两端安装标语牌的方 案(需计算间隔数与数量)分层作业Thanks!《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林奇波课题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课时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 1.探索并建立“间隔数”与“棵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本节课主要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这一内容具有重要的数学思维价值。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并且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然而,对于“植树问题”这类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因为这需要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规律进行求解。此外,学生对于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可能较难直接发现和总结,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观察和思考来逐步领悟。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树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两端都栽”时“棵数=间隔数+1”的规律,并能灵活应用。教学难点 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本质,建立“化繁为简”的数学模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猜谜语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2.探究式学习:通过画线段图、填表归纳规律。3.分层练习:基础题巩固模型,拓展题提升思维灵活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激趣:(1)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器官)。(2)引导学生猜测答案(手),并追问:“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2.观察探究:(1)要求学生伸出左手,数一数5根手指之间的间隔数。(2)逐步减少手指数(4根、3根、2根),提问对应的间隔数变化。发现了什么?3.引入课题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3根手指之间有2个间隔,2根手指之间有1个间隔,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1.朗读谜面并猜谜语。2.(1)伸出左手并张开手指,仔细观察,数间隔数。(2)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3)总结规律: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1.以生活化谜语激发兴趣,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2.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间隔数与总数”的关系,为后续建模做铺垫。二、探索规律,构建模型 1.出示问题,理解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1)学生自由读题,并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2)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理解“两端都栽”“间距”等关键词语。(“全长100m”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m栽一棵”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小路的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2.尝试试算,猜测答案。(1)提问: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谁来算一算?(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学生猜测的答案。(3)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该怎样确定谁的猜测正确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3.化繁为简,发现规律。(1)提问:100m太长,如何验证答案?(2)出示课件以10米为例,看看10米的路可以栽几棵树,示范画线段图:标注5m间隔,数出间隔数与棵数。(3)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仿照老师的课件演示,用画线段的方法独立完成。用短距离(如10m、15m、20m)画线段图验证,探究规律。(4)课件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单表格。(5)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同时用手机拍照各个小组代表同学完成情况,手机投屏展示学生学习单表格填写情况。(6)师:观察间隔数和栽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大家发现了什么?(7)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全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1.交流自己讨论了解到的信息。2.(1)学生尝试计算。(2)学生汇报算法,并猜测答案。3.(1)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订正。(2)学生仔细观看课件示范画线段图。(3)学生动手尝试画线段图。 (4)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单表格。(5)观察投屏展示的学习单表格填写情况,思考发现的规律? (6)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集体修正。讨论后明确:全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1.通过真实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2. “化繁为简”策略降低难度,培养数学思维。3.表格归纳强化数据对比,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1)出示教材P105“做一做”第1题:“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m装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2)强调“两旁”需×2,并追问:“为什么‘间隔数+1’后还要×2?”2.变式练习:(1)数学书P107练习:“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银杏树?”(2)对比分析:“两端都栽”与“中间补种”的区别。3.小游戏:我问你答师:刚才我们了解了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当植树的棵数是 3 棵的时,间隔数是几? 教师根据课件逐个显示提问,学生回答。提问:“若已知棵数n,间隔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推导逆向公式:“间隔数=棵数-1”。 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注意单位换算(2km=2000m)。2.分析“两端都栽”与“中间补种”的区别,明确“银杏树棵数=间隔数=梧桐树棵数-1”。3.尝试逆向推导,根据课件逐个显示思考并回答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互逆关系。 1.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公式,辨析易错点(如“两旁”需×2)。2.对比练习强化模型适用条件,提升思维严谨性。3.逆向问题培养灵活运用能力,深化模型理解。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1)提问:“今天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如何推导的?”(2)结合板书总结:“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全长÷间距。”2.拓展思考:“如果两端不栽树或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和棵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3.出示实践任务:测量教室走廊长度,设计两端安装标语牌的方案(需计算间隔数与数量)。 1.学生复述规律:棵数比间隔数多1,并解释推导过程。2.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两端不栽时,棵数=间隔数-1。”3.课后分组测量走廊长度,设计标语牌安装方案。 1.梳理知识脉络,强化记忆。2.通过开放性问题为下节课埋下伏笔。3.实践任务联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总结评价 1.通过板书复述核心规律:“两端都栽时,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全长÷间距。”2.强调易错点:“两旁需×2”“区分‘两端栽’与‘中间补种’”。 1.检查同伴作业,用红笔圈出错误,口头解释正确解法。2.聆听教师点评,记录改进建议。 1.通过复述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记忆。2.教师反馈直击共性问题,针对性提升学习效果。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数学书P107练习二十四第2、3、4题。拓展作业:测量教室走廊长度,设计两端安装标语牌的方案(需计算间隔数与数量)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100÷5=20(个)20+1=21(棵)全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教学反思 1.通过“手指间隔”谜语和操作活动,学生兴趣高涨,迅速进入学习状态。90%的学生能正确总结“手指数=间隔数+1”,为后续建模奠定基础。2.学生在“化繁为简”环节中,通过画10m、15m线段图验证规律,动手操作能力显著提升。小组合作填表时,80%的组能自主归纳出“间隔数+1=棵数”。3.基础题(路灯安装)正确率达85%,但“两旁需×2”的细节仍有15%的学生遗漏,暴露审题不严谨问题。变式题(银杏树补种)中,学生能区分“两端都栽”与“中间补种”的区别,但20%的学生混淆“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需加强对比训练。4.学生能独立构建“间隔数+1=棵数”的模型,但在逆向问题(已知棵数求全长)中表现较弱,仅60%正确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年 8 月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树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前学习任务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长 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习任务二】小组合作探究。 举出几个简单的例子,想一想间隔数和棵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探究记录表 全长距离(米)间距(米)间隔数(个)棵树(棵)105155205255305【学习任务三】解决问题 (数学书P105“做一做”第1题)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50m安装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学习任务三】解决问题。(数学书P107“练习二十四”第1题) 马路一边栽了 25 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银杏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学习单.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