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宣传画册|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3* 不懂就要问(1课时)宣传画册|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3* 不懂就要问阅读提示课后没有要写的生字和练习,多了两个泡泡。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阅读要求孙中山(1966-1925),广东香山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2月29日,他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资料选自《中国历史人物辞典》。走进名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①②③(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①②⑤⑦⑧⑨④⑥③导学单1:1.读课文,看插图,对比想一想: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前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2.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学生表现: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表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导学单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与众不同?在书上标出,学习用词语概括。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学习出色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求知欲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敢于提问私塾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班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所用的木板。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1)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2)风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4)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1.整理一个“勤学好问”的故事,可以是发生在自己班级里的,也可以是课外搜集的,讲给同学听。2.回忆自己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经历,用一小段话写一下,学习运用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作业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