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 理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三、中国地理、世界地界。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北京时间 2024 年 11 月 11 日 0 时 49 分,古巴南部海域(19.8°N,77.0°W)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km。据此完成 1—2 题。1.此次地震震源A.位于美洲板块,附近为板块生长边界B.位于美洲板块,附近为板块消亡边界C.位于太平洋板块,附近为板块生长边界D.位于太平洋板块,附近为板块消亡边界2.甲、乙、丙、丁四地表层海水盐度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夏威夷岛上物种丰富,历史上灭绝的物种也较多。全岛有丰富的火山活动,其中基拉韦厄火山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2018 年 5 月一次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柱升至 3km,并向外飘逸。下图示意夏威夷岛火山分布。据此完成 3——4 题。3.2018 年 5 月基拉韦厄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飘逸方向可能是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4.除火山活动频繁外,夏威夷岛历史上灭绝物种较多的原因还有①物种基数大 ②同种个体数量少 ③自然条件较单一④人类活动影响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斯洛伐克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也是一个洞穴超级大国。到目前为止,在这里已经发现了 7000 多个洞穴,有世界上最大的钟乳石(34m)。下图示意斯洛伐克地形及部分城市降水量。据此完成 5—6 题。5.斯洛伐克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印度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6.斯洛伐克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钟乳石,是因为斯洛伐克①地壳稳定 ②地势低平 ③石灰岩广布 ④气候湿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公元 8 世纪前后,阿拉伯商人到肯尼亚建立定居点,同时发展对外贸易,这些洲际商贸中心随后演化为肯尼亚最早的城市。目前,肯尼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城镇化驱动人口大量迁移。在乡村内部,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是人口大规模流动的重要原因。下图为肯尼亚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 7—9 题。7.肯尼亚最早的城市可能是A.基苏木 B.纳库鲁 C.内罗毕 D.蒙巴萨8.肯尼亚目前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是9.肯尼亚季节性大规模流动人口主要从事A.收割水稻 B.放牧牛羊 C.砍伐树木 D.采咖啡豆亚利桑那州位于美国西南部,南临墨西哥,西隔科罗拉多河与加利福尼亚州相望,北部是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为索诺兰沙漠。该州沙漠广布,降水少。20 世纪 60 年代,该州中部因经济发展较快引发诸多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修建了从哈瓦苏湖(科罗拉多河被大坝截断后形成的湖泊)到图森的中央亚利桑那调水工程。下图示意中央亚利桑那调水工程线路。据此完成 10——11 题。10.推测美国修建中央亚利桑那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①保障亚利桑那州中南部供水 ②遏制索诺兰沙漠流动 ③增加希拉河通航里程 ④缓解地面沉降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中央亚利桑那调水工程选择哈瓦苏湖为水源地,主要是因为哈瓦苏湖A.蓄水量大 B.地势较高 C.气候湿润 D.水质较好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下图示意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2—13 题。12.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面积大小 B.形态特征 C.容量多少 D.水体性质13.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金属冶炼 B.生态旅游C.船舶制造 D.盐湖化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主要的碳排放国,也是碳汇量较大的国家之一。2021 年,该国可再生能源仅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1.7%。交通运输业是该国主要的碳排放行业,物流配送成本高,碳排放量较大。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略图。据此完成 14——15 题。14.印度尼西亚碳汇量大的直接原因是A.植被丰茂 B.降水丰沛C.岛屿众多 D.全年高温15.印度尼西亚能源结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人口 B.城市C.资源 D.产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粮耕价值比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 Simpson 指数(简称 S 指数)均深刻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粮耕价值比是指粮食作物价值与耕地经济价值(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总产值)的比例。S 指数表示粮食作物种植类型多样性特征,指数越大,表明种植类型越丰富。(1)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粮耕价值比不断下降,分析其原因。(6 分)(2)甘肃省 S 指数较高,分析其原因。(4 分)(3)粮耕价值比下降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为有效提高粮耕价值比,列举我国可采取的合理措施。(6 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中重稀土元素是现代高科技、低碳能源、国防安全等领域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金属。我国的中重稀土资源较为稀缺,中重稀土元素地壳丰度低,矿产资源稀少、分布极不均匀,且以离子形态吸附在风化壳的黏土矿物中。2025 年 1 月,云南省红河地区(下图)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中重稀土矿床。(1)云南红河州地表风化壳厚度较大。从成土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 分)(2)说明云南红河州新发现的中重稀土矿对我国资源安全的意义。(4 分)(3)除了找矿,指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稳定供应还可以采取的措施。(8 分)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三峡新能源哈密 100 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是新疆首批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建成投产后,光热电站将作为基础调节电源,与配套的光伏电站形成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预计每年可为当地提供约 18.6 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减排二氧化碳超过 150 万吨。下图示意哈密周边状况。(1)分析新疆哈密建设“光热+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4 分)(2)分析新疆哈密建设“光热+光伏”电站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6 分)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 1000 mm。据预测,21 世纪 60 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下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6 分)(2)21 世纪 60 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分析其原因。(4 分)(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3 分)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5 BBDAC 6—10 BDADC 11—15 ADBAC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16.(16 分)(1)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条件好,可种植的作物种类多样;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经济作物需求变大,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产值增长缓慢,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6 分)(2)甘肃省的气候条件优越,且气候分异显著;地貌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过渡带上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4 分)(3)适度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推动土地流转,以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粮食品质,提升粮食种植收益;引导粮食作物深度加工,打造高效益的粮食产业链,扩大粮食市场需求。(答出三点,得 6 分)17.(16 分)(1)云南红河州气温高,降水量大,植物茂密,微生物活跃,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进行得快速而充分,地表风化壳发育厚度大。(4 分)(2)缓解了我国中重稀土资源较为稀缺的局面;增加国内资源储备,增强自主供应能力,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4 分)(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资源供应渠道;建立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资源保护意识。(8 分)18.(10 分)(1)新疆哈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荒漠面积广,荒漠土地租金低;政府政策支持。(4 分)(2)提高我国能源资源的数量;丰富我国能源的构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多能互补,增加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光热+光伏”电站技术新,增长潜力大,可缓解我国能源供求矛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6 分)19.(13 分) (1)甲区域逐渐与里海分离,水域相对封闭;湿地流域降水充沛,多条河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大,且有外泄通道,水体不断被稀释,最终变为淡水湿地。(6 分)(2)里海水位下降,河流注入水量减少,湿地水量减少;河流挟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湖泊逐渐变为沼泽。(4 分) (3)提高用水效率,减少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保护流域植被,减少湿地泥沙淤积;优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与里海相连处建立拦水闸坝,减少淡水外泄。(任答其中三条,得 3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