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同于二三十年代抒情小说中的忧郁情绪和悲剧色彩,孙犁的作品给读者展示的是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首先,孙犁在创作上主张革命现实主义,又总是试图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因此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揉入浪漫主义的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孙犁用抒情小说的浪漫格调来反映革命时代农民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拓展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表现力。其次,和赵树理一样,孙犁的作品中也表现出对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最后,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他在描写她们美丽容貌的同时,也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的命运变化中反映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内容。
茅盾曾经指出:“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风格。”孙犁的独特风格对河北以及其他地区的许多中青年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五十年代在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路子写小说,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来反映时代的变化。孙犁被视为这一流派的代表和领袖,这一流派后来被称为“荷花淀派”。孙犁及受其影响的“荷花淀派”作家虽然在创作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在乡土小说的风格特征上有不少共同点。
和“山药蛋派”一样,“荷花淀派”作家的创作也都体现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语言风格上,他们用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河北乡村生活的风情画,语言清新明快,整体呈现出诗化的特点。在思想内涵上,他们既传承传统美德,同时又宣扬现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使得“荷花淀派”乡土小说,在单纯明快中显露出思想蕴涵的复杂性,在和谐中隐含着不和谐的内在裂隙与冲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们擅长对青年女性的塑造,崇尚女性之美。他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传统的良善,也有特定的时代色彩,女性形象的外在容貌与内在的复杂情感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在创作手法上,他们主张现实主义,但同时也具有亲切可人的浪漫气息。他们继承了废名、沈从文的乡土抒情小说的传统,在诗化、散文化的小说中,创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形成“荷花淀派”独特的优美婉约的艺术风格。
(摘编自张厚萍、丁青山《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材料二:
“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以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为主将,以众多在不同时期出现在文坛的数代作家为基本阵容。其构成,除山西地区的作家外,周边地区也有许多作家自认为属于这一流派。
“山药蛋派”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新样式,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模式。中国文学一直具有关注社会、人生的优良传统。中国新文学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在表现社会、人生的努力中把普通劳动者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这是中国文学的进步。但是,这些描写往往存在与描写对象疏离的倾向。不论从语言表达、细节描写,还是情感状态等诸多方面,都与这些引车卖浆者有这样那样的距离。“山药蛋派”作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态。他们不仅对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北方农民的生活非常熟悉,而且也改变了那种“疏离”的状态,是真正从农民的视角来写农民的。这使得文学与其所表现的最普通的民众之生活、情感、愿望统一起来。这些作品是真正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是表达普通劳动者的精神追求与人生愿望的;从而也可以说,是最生动典型地体现了写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的。
“山药蛋派”极为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价值体系以及人们的情感状态。这种描写不仅具有文学意义,而且具有极为典型的社会文化学意义。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穿透漫长历史,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农村在农耕文明时代最基本的存在样式,包括其间的人们是如何劳动生产的,其婚姻、家庭、伦理关系是怎样构成的,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并在这样的价值体系影响下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等等。可以说,“山药蛋派”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农耕文明的“清明上河图”。这种生活状态虽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变化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突发式的、断裂式的骤变。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作品中看到农耕文明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顽强存在。
“山药蛋派”作家对中国新文学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是对现代汉语的完善,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大众化发展。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白话文成为中国的书写文字。经过包括鲁迅、钱玄同等早期学人的努力,白话文终于完成了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但其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这主要是借鉴外来语言使汉语欧化的倾向以及脱胎于古代汉语而存留的古奥的表达特点。“山药蛋派”的作品大量地吸收了民间口头语言鲜活、生动的元素,扬弃了其中生僻、粗俗的成分,改善了欧化、古奥的因子,使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更加合理,表情达意时更加准确、生动、鲜活、丰富。由于“山药蛋派”作家及同时代人们的共同努力,这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语言形式被大众广泛接受并使用。
(摘编自杜学文《“山药蛋派”对中国新文学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二三十年代笼罩着忧郁情绪和悲剧色彩的抒情小说截然不同,孙犁的抒情小说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B.五十年代,京、津、保地区一些青年作者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来反映时代变化,这种写法是对孙犁创作风格的效法。
C.中国新文学对普通劳动者的描写与描写对象间往往存有疏离感,“山药蛋派”的作品改变了这种疏离状态。
D.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冲击了农耕文明,但文学非但没有弱化对农耕文明的表现,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予以了强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都反映农村生活,并且均侧重描写农村青年女性的形象。
B.“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都有自己的作家群,并且这些作家群带有鲜明的地域性。
C.“荷花淀派”正是由于崇尚女性之美,才使作品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和诗化的艺术风格。
D.“山药蛋派”作品善于表现古代社会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具有典型的社会文化意义。
3.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文学界的权威人士茅盾对孙犁的评价,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B.材料一提到废名、沈从文的乡土抒情小说,说明“荷花淀派”诗化小说具有继承性。
C.材料二中“农耕文明”与“清明上河图”搭配,意在凸显前者内涵和后者画面的一致性。
D.材料二尾段立足新文化运动背景,能够突出“山药蛋派”作家对现代汉语的贡献之大。
4.材料一本来是论述“荷花淀派”的有关情况,却提到“和赵树理一样”“和‘山药蛋派’一样”,这样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材料和课文选段,分析下面两段文字不同的语言风格。
(1)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荷花淀》)
(2)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瞪了小二黑一眼道:“由你啦?”区长道:“给他订婚不由他,难道由你啦?老汉!如今是婚姻自主,由不得你了,你家养的那个小姑娘,要真是没有娘家,就算成你的闺女好了。”
(《小二黑结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节选)
贾平凹
夏天义①张着一嘴的黑牙往天上看,天上飞过一只鸟,鸟尾巴一点,一粒粪不偏不倚地掉在他的嘴里。这真是晦气,夏天义没有声张,也没有净口,①默默地望着那只鸟,心里说:“我记着你!”到了果园,原先他搭建的那个庵子,新生承包了几年已改成了砖屋,去年又在砖屋上续盖了两层。一层是会客的,二层盘了炕,三层顶上有个亭子可以瞭望,他家盖成炮楼了。天很热,新生的老婆到果园南头地堰上摘花椒叶,新生和他的儿子都是光着上身和腿,仅穿着大花裤头在门前的草席上睡觉,睡着觉还给儿子教鼓点。儿子总记不住,新生说:“你笨得是猪!”他便以腹为鼓做起示范。夏天义和上善一闪过那一堵土墙,一只狼狗呼地就两条后腿站立起来。新生一扭头,就往起爬,叫道:“爷!爷!二叔咋到这儿来了?”便急喊儿子沏茶,又拉着长嗓子喊老婆快回来,瞧是谁来啦!
上善说:“二叔这威信,一来天摇地动的!”夏天义说:“我要活得连新生都待我不理不睬了,那我早就一头碰死在厕所墙上了!”新生说:“前几天,铁旦他娘还说把三楼收拾出一间屋子,如果二叔愿意来,就孝敬你来住,这里清静,眼界也宽。这话真的是铁旦他娘说的。”就又长声喊:“哎——你到哪儿去了?”新生老婆是驼背,驼得连头都抬不起来,好像一年四季都被磨扇压着似的。当下她应了声:“来了来了!”
夏天义精神头又起了,脖子挺着,点了黑卷烟吸,对上善说:“上善呀,有两种人我可是应付不了,一是喝醉了酒的,一是给你说好话的。他们给你说好话,你拒绝着不是,接受着也不是,你就得听着,还得认真地听,还得笑。”上善见夏天义高兴了,就偏说:“二叔,你知道不知道,这都是我事先给新生交代过的!”夏天义说:“交代得好,我不怕你交代,就怕你不交代!”
果园里一阵树枝响,新生的老婆钻了出来,腰弯得眼睛几乎只能看着膝盖,②手里握了一把花椒叶,说:“二叔来啦!中午谁都不能走,我烙椒叶馍吃!”新生说:“做啥椒叶馍?二叔爱吃凉粉,你收拾一下豌豆面,做凉粉!”夏天义说:“吃凉粉吃凉粉!”当下坐下来喝茶。
喝起茶,上善对新生说:“嫂子的病你没再给看过医生?”新生说:“看啥哩,哪能看好?引生给我出过主意,说用两个门扇一夹驼背就直了,我说那驼背直了人却没命了。这狗东西引生!”上善说:“他咋能说这话!”新生说:“他也是说着取乐么。”上善说:“这是取乐的事?”新生说:“该取乐还得取乐呀!我给铁旦他娘说了,咱命里有这个难,咱就要安安心心受这个难哩。如果愁,那把人愁死啦!二叔你说是不是?”③夏天义抓了新生的肩膀,按了按,没有说什么,端起茶杯喝茶。上善说:“新生是个快乐人,那就敲一阵鼓给二叔听!”新生说:“好得很!”
三人就上到楼的三层。三层上一半搭了间小屋,一半空着,建了一个亭子,站在亭子上可以看到果园的四边,那一面牛皮大鼓就挂在亭子里。夏天义一看见那鼓,想起年轻时的荒唐事来,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就拿了鼓槌,在鼓面上“咚咚咚”敲了三下,一唾唾沫,说:“你这个老牛,是我把你剥了!”这话谁也听不懂。新生就夸这张牛皮好,槌打了几十年还不破,问夏天义和上善要听什么谱。上善说:“还有什么谱,社火谱么。”新生说:“那是老一套了,来段新的吧。清风街流传有秦王十八鼓乐,我改造了一下,你们听听。”却把儿子喊上来,让儿子敲。
鼓在“夸夸”地响,夏天义在“美、美”地喊。
要说起来,夏天义在年轻时也是清风街鼓乐队的,中街的赵家义老汉,也就是赵宏声的三叔是头把鼓手,夏天义就在队里打小铜锣。赵家义过世后,他的徒弟新生成了领衔人物,清风街逢年过节闹社火,都是新生起头操办。
现在,新生的儿子敲过了第一段、第二段,进入第三段时,新生就站在旁边不时地喊:“三闪!”儿子双槌齐下打出二拍“夸,夸”,又双槌在空中闪出一拍“夸夸”,又用槌在鼓正中击出一拍“夸”。④新生又喊:“十不冷灯彩!”儿子右槌在鼓面右边轻击“十”,后左槌在鼓面左边轻击“不”,再右槌在鼓面右边略闪击“冷”,再左槌在鼓面左边略闪击“灯”,最后用右槌在鼓正中击出“彩”。新生再喊:“八拍十三当!”儿子在鼓的一边面上按拍,双槌分工,一字一击,击出十三个“当”来。此时,新生和儿子都已经一身的水了,头发贴在了头上,大裤衩子湿了一片,汗流得眼睛都睁不开,汗滴在地上溅水星。鼓点刚一落,夏天义拍掌叫好。
上善说:“新生有这手艺,真不该是个农民!”驼背老婆从一楼爬到三楼来了,叫喊着凉粉好了,下去吃凉粉。她听了上善的话,说:“农民就是农民么,敲的这鼓能吃能喝?硬是耍了这鼓,果园经营不好,才惹得一堆是非!”新生说:“你不懂!鼓敲好了,说不定还会敲到省城去!”老婆说:“到省城?你以为你是谁啊?”夏天义说:“鼓要敲哩,果园更要管好。”新生点头哈腰给夏天义保证,他们就下楼吃凉粉了。
(有删改)
【注】①夏天义,曾任村主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义的到来打破了果园的宁静;他曾担任村主任,从新生、新生老婆和上善的表现看,夏天义仍有很高威信。
B.面对引生为新生老婆出的“治疗”驼背的主意,新生并不介意,只是说“他也是说着取乐么”,可见新生的宽容大度。
C.在父亲的引领下,新生的儿子敲了三段鼓,夏天义拍掌叫好,这不是一般的象征性鼓励,而是发自肺腑的赞许肯定。
D.新生老婆本分、勤劳、善良、热情,但她在夏天义面前对新生疏于管理果园、一味贪图名声、热衷敲鼓流露出不满。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夏天义在心里对鸟说的“我记着你”的置气的话,产成了一种幽默效果。
B.句子②写新生老婆握着一把花椒叶,与上文“到果园南头地堰上摘花椒叶”呼应。
C.句子③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主要表现的是夏天义对新生一家不幸生活的同情。
D.句子④“十不冷灯彩”都是拟声词,表示不同鼓槌敲击鼓的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
8.为什么新生说儿子“笨得是猪”,却又让儿子在夏天义和上善面前敲鼓?请谈谈你的理解。
9.请围绕“敲鼓”一事,简要分析夏天义、新生、新生的儿子这三个人物的行为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张浚合诸军四十万人于富平,以御金人。会诸将议战,吴玠曰:“兵以利动,今势不利,未见其可,宜择高阜据之,使不可胜。”浚不从,竟败于金人。此失地利者也。
夫与敌相待,猝然遇之,须按视地形,趋利避害。战地不利,不妨引退,选胜而居。敌或乘此而薄我,则阻涧依阜,先为自固之计。是应卒者也。而军容既定,敌未即临,尤不难于审处。百里内外,将引轻骑周视流览:孰是战场,孰堪设伏,孰宜先据,孰当避忌。因地待敌,悬权而动,敌趋而来,胜之易矣。
(节选自《草庐经略》)
材料三:
《西事记》云:“张浚之至陕西,易置诸路帅臣,权势震赫。是时五路未破,士马强盛。加以西蜀之富,而贷其赋五年金银粮帛之资不绝于道所在山积。浚为人,忠有余而才不足;虽有志,而昧于用人,短于用兵。曲端心常少浚,故夺其兵废之,西人为之失望。”
浚于是决策治兵,移檄河东问罪。兀术①闻变,自京西星驰至陕右,与娄室等会。而浚亦合五路兵四十万,马十一万,会战于耀州。以熙河经略刘锡为都统制,与泾原经略刘倚、秦凤经略孙渥、环庆经略赵哲,各帅所部兵以从。吴玠、郭浩极言虏锋方锐,且当分守其地,犄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浚不从。
军行至富平县,吴玠曰:“兵以利动,今地势不利,未见其可也。”将战,乃诈立前军都统曲端旗以惧敌。娄室曰:“闻曲将军已得罪,必绐我也。”遂拥兵骤至,直击环庆军。赵哲离所部未至,哲军遂惊遁,而诸军悉从之,大溃,陕西为之大震。
(节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兀术,他与下文的娄室都是金朝将领。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贷A其赋B五年C金银D粮帛之E资F不绝G于道H所在山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助词,相当于“的”,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法相同。
B.竟,最终,与《屈原列传》“竟死于秦而归葬”中的“竟”意思相同。
C.引,率领,与《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中的“引”意思不同。
D.得罪,获罪,与现代汉语“没人敢得罪他”中的“得罪”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兵法》在阐述“军争之法”时强调,军队进攻要猛,防御要稳,隐藏要严密,行动要迅疾,攻取乡邑和扩张领土要权衡利害得失。
B.张浚对朝廷忠诚,但军事才能有限,也不通晓用人之道;曲端常看不起张浚,结果被张浚剥夺兵权,西蜀人士为此感到失望。
C.张浚虽短于用兵,但他集结四十万大军在耀州与金兵会战,然后又部署刘锡、孙渥、赵哲等分兵应敌,体现了“以分合为变”的用兵之道。
D.开战之前,宋军将领吴玠用“兵以诈立”手段竖起曲端的旗帜来吓唬金兵,结果金兵将领娄室识破此计,率兵突然到来,径直攻打环庆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或乘此而薄我,则阻涧依阜,先为自固之计。
(2)哲军遂惊遁,而诸军悉从之,大溃,陕西为之大震。
14.材料一《孙子兵法》提出“兵以利动”的军事原则,材料二、三中张浚的哪些做法违背了这一原则?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纲①
木落霜清秋色霁,菊苞渐吐金英碎。佳节不随东去水,谁得会,黄花开日重阳至。
三径旧栽烟水外,故园凝望空流泪。香色向人如有意,挼落蕊,金尊满满从教醉。
【注】①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将,一生力主抗金,但屡遭排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叶凋落,秋霜清寒,给人以衰飒清冷之感,而“秋色霁”又给人清净明朗之感。
B.在本词中,菊花是一个鲜明突出的意象,“金英”“黄花”“香色”均代指菊花。
C.“空泪流”的“空”与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的“空”都带有徒叹奈何的情味。
D.本词将时光流逝、故园之思、国事之忧等多重感慨交织在一起,气韵沉雄豪放。
16.该词结尾处“香色向人如有意,挼落蕊,金尊满满从教醉”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杨万里说,杜甫诗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古人者。例如其《蜀相》中“ , ”两句,就化用了何逊《行孙氏陵》“山莺空树响,垅月自秋晖”两句。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不直说江山难得易失,成败由人,却连用“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和“ , ”这明知故问的两句,以引起读者的深思。
(3)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诗中描写飞瀑流泉、江河之水时每每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增气势,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西部高原之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它就是班公湖。班公湖全长150多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最窄处仅5米,大部分在日土县境内,小部分在克什米尔。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日土县境内的班公湖,湖水碧绿,水质优良,水产丰富,是著名的淡水湖泊。而流经克什米尔地区的班公湖却是咸水,苦涩异常,寸草不生。对于这种奇异的现象,藏民们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它流经西藏时得到了神山的庇护,将最美好的部分留在了这里,所以这边才水质好、物产丰。
班公湖周边的景色 A ,四周群山环抱,座座高山相连,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班公湖如同一个恬静的少女静静地仰卧在高山之间。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圣洁的银白为其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息。湖水清澈见底,能见度较高,鱼儿在水中来回穿梭,水草随水波自由摇曳,令人 B ,沉醉其中。湖水更是变幻多彩,一天之中,由于光照、角度的不同,竟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早晨时分,湖水呈现出娇嫩的淡绿色,秀丽可爱;白天则呈现出深蓝色,深邃静谧;最妙的当属傍晚时分,湖水是一片墨绿色,显得厚重而又神秘……在湖中来回穿梭的小船,悠然自在;倒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自得其乐,在鱼儿的追逐与小船的“碾压”下,美丽异常。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加点的“蓝宝石”,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B.“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有人开起了凤娇的玩笑。
C.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9.标点符号在文本中不仅具有语法功能,还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看点是“传承”,看头在“新生”。三维动画复现“山河社稷图”,青铜饕餮纹、汉代漆器色化为视觉特效。观众走进影院,在光影流动中与传统文化撞了个满怀,升腾起血脉为经、文化作纬的共同情感。守正并非守旧。电影创造出有别于传统“一头六臂”的哪吒形象,导演的解答颇具“现实主义”意味:多余的两个头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难道在一旁喊“加油”吗?形象非刻板,变化含考量。新编又何须拘泥?
如今,越来越多“古老的”正在成为“新生的”,越来越多“新生的”也日渐成为“经典的”,并持续充莹着文化宝库,深刻诏示着“两创”的巨大空间。我们的文化在循环往复中绵延不绝、在罗旋而上中生生不息,一份踏实感油然而生。文化自信莫过于此。
21.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其中两处并加以改正。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逻辑不通之处,请稍作改动,使之顺畅合理,并说明改动的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说,越来越多“古老的”正在成为“新生的”,越来越多“新生的”也日渐成为“经典的”。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D 2.B 3.C 4.①强调孙犁的作品对故乡人民具有深厚感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②增强说服力。借赵树理这一经典作家和“山药蛋派”的既有影响力,说明“荷花淀派”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5.①第(1)段文字清新明快,有诗化特点。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借助比喻来描绘女人编席的场景,如“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编席的美好景象,富有诗意;“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世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等营造出洁净、静谧的意境,语言清新明快。
②第(2)段文字通俗直白,具有口语化色彩,鲜活生动。作者直截了当地写“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和“瞪了小二黑一眼”的情态,毫无修饰,通俗易懂;二诸葛的“由你啦”的反问和区长“给他订婚不由他,难道由你啦”的回应等,都是家常式的生活语言,鲜明活泼,真切动人。
【导语】两则材料通过对比“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展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乡土叙事的两种典型范式。材料一突出孙犁开创的“荷花淀派”诗化风格,其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以清新婉约的笔触描绘农村女性;材料二则强调赵树理领衔的“山药蛋派”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再现,及其对现代汉语大众化的贡献。两派虽风格迥异,但都扎根乡土,共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乡土叙事传统,体现了文学反映时代、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D.“文学非但没有弱化对农耕文明的表现,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予以了强化”错误,材料二第三段中“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作品中看到农耕文明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顽强存在”只说明农耕文明没有退出文学的舞台,并不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予以了强化”。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并且均侧重描写农村青年女性的形象”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山药蛋派”侧重描写农村青年女性形象。
C,“正是由于崇尚女性之美,才使作品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和诗化的艺术风格”错误,“崇尚女性之美”是“荷花淀派”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情感倾向,“浪漫主义气息”“诗化”是“荷花淀派”作品的艺术风格,从材料一中看不出两者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D,“善于表现古代社会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错误,偷换概念,材料二第三段是说“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价值体系以及人们的情感状态”,描写了“传统社会的……”并不意味着表现“古代社会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C.“意在凸显前者内涵和后者画面的一致性”错误,材料二第三段“……农耕文明的‘清明上河图’”是用来形容“山药蛋派”勾画农耕文明时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纪实性特征的。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章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文中说“和赵树理一样,孙犁的作品中也表现出对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与赵树理对比,突出孙犁作品中对故乡人民的深情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一特点,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孙犁作品在情感表达和地域特色呈现上的独特之处。
②材料一中指出“和‘山药蛋派’一样,‘荷花淀派’作家的创作也都体现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借“山药蛋派”在创作上体现浓郁地方色彩、在语言风格、思想内涵、人物形象塑造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来类比说明“荷花淀派”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和价值。这样借助已被读者熟知和认可的作家及流派来进行论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荷花淀派”的相关特点,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章信息,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第(1)段文字清新明快,有诗化特点: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借助比喻来描绘女人编席的场景,如“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将女人身子下面编成的大片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和“洁白的云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编席的美好景象,富有诗意。“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世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等词语的运用,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营造出洁净、静谧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花淀畔,语言清新明快,让人心旷神怡。这种诗化的语言风格,符合材料一中提到的“荷花淀派”用诗意的笔触描绘河北乡村生活,语言整体呈现出诗化的特点。
②第(2)段文字通俗直白,具有口语化色彩,鲜活生动:作者直截了当地写“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和“瞪了小二黑一眼”的情态,毫无修饰,通俗易懂,将二诸葛的神态和情绪直接展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性格特点。二诸葛的“由你啦”的反问和区长“给他订婚不由他,难道由你啦”的回应等,都是家常式的生活语言,贴近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这种口语化的表达,鲜明活泼,真切动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鲜活形象,仿佛置身于那个乡村场景中,听到他们的对话。这体现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山药蛋派”作品大量吸收民间口头语言鲜活、生动的元素,语言具有通俗直白、口语化的特点,鲜明活泼,真切动人。
6.D 7.C 8.①体现了新生的高要求和急切心情:新生骂儿子“笨得是猪”是出于对鼓艺的高标准要求,希望儿子能够快速掌握鼓艺,这是以新生自己的技艺来衡量的说辞,其实儿子并不是真的笨。
②激励儿子:新生的儿子能学会复杂的鼓点,且得到了夏天义的拍掌叫好,说明他有一定的天赋和能力,新生让他在夏天义和上善面前敲鼓,体现了对他的期望。
③为儿子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新生借这个机会锻炼儿子的胆量和技艺,让他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④展示成果:新生让儿子敲鼓,也是想向夏天义和上善展示自己对鼓艺的传承成果。 9.①夏天义:先是犹豫,后沉醉于鼓声。夏天义看见牛皮大鼓,想到年轻时的荒唐事,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拿鼓槌敲了三下,后沉醉于新生儿子的鼓声中不停叫好。
②新生:专注研究、指导敲鼓,痴迷其中。清风街逢年过节闹社火,他起头操办;他以腹为鼓给儿子做示范;儿子敲鼓时,他环环引导。
③新生的儿子:技艺跟进,全力投入。他按照父亲的指令,一段一段很好地敲出节奏,特别卖力气,以致汗流浃背。
【导语】本文通过夏天义到果园的经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热闹。文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有地方特色,如夏天义的直率、新生的乐观等。对果园环境、鼓乐演奏等的描写,充满生活气息,凸显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情感。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她在夏天义面前对新生疏于管理果园、一味贪图名声、热衷敲鼓流露出不满”错误,文中写“硬是耍了这鼓,果园经营不好,才惹得一堆是非”,“新生疏于管理果园”在文中只是新生老婆的假设,“一味贪图名声”于文无据,同时从新生老婆的话中也看不出她对新生的不满情绪。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主要表现的是夏天义对新生一家不幸生活的同情”错误,原文中夏天义此时不说话,只是“抓了新生的肩膀,按了按”,主要是对新生坚强乐观态度的肯定,同时也有想让新生平复情绪、冷静下来的意思;另外,“一家的不幸生活”过于夸大。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①文中提到“睡着觉还给儿子教鼓点。儿子总记不住,新生说:‘你笨得是猪!’他便以腹为鼓做起示范”,从“睡着觉还给儿子教鼓点”能看出新生对儿子学习鼓艺十分上心,时刻不忘教导;儿子总记不住鼓点,新生说出“笨得是猪”这样的话,是因为他对鼓艺有着极高的标准,极严的要求,所以才会用这样急切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并非儿子真的很笨。
②文中“新生的儿子敲过了第一段、第二段,进入第三段时……儿子在鼓的一边面上按拍,双槌分工,一字一击,击出十三个‘当’来”,从儿子能够敲出“三闪”“十不冷灯彩”“八拍十三当”等复杂鼓点,以及“鼓点刚一落,夏天义拍掌叫好”,可以知道儿子在鼓艺方面是有天赋和能力的。新生让儿子在夏天义和上善面前敲鼓,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儿子,也借此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期望,相信他能够在鼓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③“新生就夸这张牛皮好,槌打了几十年还不破,问夏天义和上善要听什么谱。上善说:‘还有什么谱,社火谱么。’新生说:‘那是老一套了,来段新的吧。清风街流传有秦王十八鼓乐,我改造了一下,你们听听。’却把儿子喊上来,让儿子敲”,新生特意选择让儿子敲自己改造的新鼓乐,是想让儿子在实际表演中锻炼胆量,在表演过程中,儿子能够从他人的反应中获取反馈,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艺,有助于儿子在鼓艺学习上不断进步。
④“要说起来,夏天义在年轻时也是清风街鼓乐队的……清风街逢年过节闹社火,都是新生起头操办”,新生在清风街鼓艺方面有着重要地位,他让儿子敲鼓,是想让夏天义和上善知道儿子在敲鼓技艺上的成就,向二人展示自己鼓艺传承的成果。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夏天义:文中“夏天义一看见那鼓,想起年轻时的荒唐事来,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句中“想起年轻时的荒唐事”“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夏天义看到鼓时内心的复杂情绪,因回忆起过往而产生犹豫、不自在的状态;“鼓在‘夸夸’地响,夏天义在‘美、美’地喊”“鼓点刚一落,夏天义拍掌叫好”,从他不断的夸赞和叫好声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完全沉醉于新生儿子的鼓声之中,沉浸在鼓乐带来的氛围里,体现出他对鼓乐的热爱,以及通过鼓声回忆起往昔岁月时的享受。
②新生:从“清风街逢年过节闹社火,都是新生起头操办”可以看出,新生对鼓乐活动积极参与且用心组织,也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组织;“睡着觉还给儿子教鼓点。儿子总记不住,新生说:‘你笨得是猪!’他便以腹为鼓做起示范”,即便在睡觉的时候也不忘教导儿子,并且亲自以腹为鼓做示范,展现出他教导儿子敲鼓时的专注和认真;“新生就站在旁边不时地喊:‘三闪!’”“新生又喊:‘十不冷灯彩!’”“新生再喊:‘八拍十三当’”,在儿子敲鼓过程中,他不断地喊出指令,引导儿子节奏的变化,引导儿子将鼓更好地敲击。
③新生的儿子:“儿子双槌齐下打出二拍‘夸,夸’,又双槌在空中闪出一拍‘夸夸’,又用槌在鼓正中击出一拍‘夸’”“儿子右槌在鼓面右边轻击‘十’,后左槌在鼓面左边轻击‘不’,再右槌在鼓面右边略闪击‘冷’,再左槌在鼓面左边略闪击‘灯’,最后用右槌在鼓正中击出‘彩’”“儿子在鼓的一边面上按拍,双槌分工,一字一击,击出十三个‘当’来”的内容,表现了新生的儿子熟练地按照父亲的指令,精准地敲出各种节奏,说明他在敲鼓技艺上不断学习和精进;“此时,新生和儿子都已经一身的水了,头发贴在了头上,大裤衩子湿了一片,汗流得眼睛都睁不开,汗滴在地上溅水星”,生动地展现出他在敲鼓过程中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耗费了大量的体力,以致汗流浃背,体现出他对敲鼓的认真和专注。
10.CFH 11.A 12.C 13.(1)敌人如果趁机迫近我方,我们就扼守山涧依靠高地,首先作巩固自己的打算。
(2)赵哲部众于是受惊逃遁,各路军队都跟着逃跑,大败,陕西因此大为震动。 14.①未择地利,盲目作战。张浚在富平之战中,未采纳吴玠“择高阜据之,使不可胜”的建议,因失去地利而战败。
②不审时度势,盲目进攻。张浚未听从吴玠和郭浩“分守其地,犄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的建议,而是盲目与金军正面交锋,导致全军溃败。
③乱用人而失势。张浚夺了曲端的兵权,导致人心不稳,士气受挫,削弱了自身力量。
【导语】这三则材料围绕军事谋略展开,形成递进式论述结构。材料一以《孙子兵法》为纲,提出“兵以利动”的核心原则;材料二通过张浚败战案例,反面论证地形选择的重要性;材料三则深入剖析张浚性格缺陷与决策失误,形成完整败因分析链。三则材料由理论到实践,由原则到案例,层层深入,共同构建了古代军事决策的完整评价体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天时、地利、人和”的辩证关系。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并且免除了那里五年的赋税,金银粮帛等物资在路上络绎不绝,堆积如山。
“其赋”作“贷”的宾语,“五年”是“其赋”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C处断开。
“金银粮帛”作定语,修饰“资”,构成名词性短语,中间不宜断开。因“金银粮帛之资”作“不绝于道”的主语,且主语较长,故F处断开。
“不绝”是谓语动词,“于道”是介词短语,作为“不绝”的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故在H处断开。
故选CFH。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用法相同”错。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的地形;/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B.正确思。句意:最终被金人打败;/最终死在秦国,然后归葬(楚国)。
C.正确。率领;/牵扯。句意:将领率领轻装的骑兵四处巡视查看;/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D.正确。获罪;/冒犯。句意:听说曲将军已经获罪。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体现了‘以分合为变’的用兵之道”错。从材料三第二段“吴玠、郭浩极言虏锋方锐,且当分守其地,犄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浚不从”来看,张浚并没有采取分兵策略,他没有听取合理建议,只是简单地集结兵力会战。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薄”,迫近、靠近;“阜”,高地;“自固”,宾语前置,巩固自己。
(2)“遁”,逃遁、逃跑;“悉”,全;“为之大震”,因此大为震动。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张浚合诸军四十万人于富平,以御金人。会诸将议战,吴玠曰:‘兵以利动,今势不利,未见其可,宜择高阜据之,使不可胜。’浚不从,竟败于金人。此失地利者也”可知,张浚在富平之战时,吴玠提出当前形势不利,应选择高地占据,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但张浚没有采纳这一建议,最终在富平因失去地利而被金人打败,这体现了他未择地利,盲目作战。
②根据“吴玠、郭浩极言虏锋方锐,且当分守其地,犄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浚不从”以及“军行至富平县……而诸军悉从之,大溃,陕西为之大震”可知,吴玠和郭浩极力进言,指出敌人锋芒正锐,应当分别防守各自的地区,相互支援,形成掎角之势,等到敌人疲惫时再趁机进攻,可张浚没有听从这一建议,盲目地与金军正面会战,最终导致全军溃败,这反映出他不审时度势,盲目进攻。
③根据“浚为人,忠有余而才不足;虽有志,而昧于用人,短于用兵。曲端心常少浚,故夺其兵废之,西人为之失望”可知,张浚在用人方面糊涂,曲端常轻视他,他便夺了曲端的兵权并将其废黜,这种做法使得西蜀人士感到失望,导致人心不稳,军队士气受挫,从而削弱了自身的力量,这表明他乱用人而失势。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谋划,就不能预先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作战要依靠诡诈多变来取胜,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行动,把分散与集中作为变化的手段。因此,军队行动迅速时像疾风,行动舒缓时像森林,攻击时像烈火,防守时像山岳,隐蔽时像阴天,行动时像雷霆。掳掠敌乡,要分兵多路;开拓疆土,要分配利益;权衡形势,然后行动。预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会胜利,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材料二:
张浚在富平集合各路军队四十万人,来抵御金人。恰逢各位将领商议作战策略,吴玠说:“军队根据有利的情况采取行动,如今形势不利,看不出有可行的办法,应当选择高地占据,使自己不可被战胜。”张浚没有听从,最终被金人打败。这就是失去地利的例子。
与敌人对峙,突然遭遇敌人,必须查看地形,趋利避害。如果战地不利,不妨撤退,选择有利的地方驻扎。敌人如果趁机逼近我军,就凭借山涧、依靠高地,先采取巩固自己的策略。这是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而军队部署已经确定,敌人还没有马上到来,尤其不难仔细处理。在百里之内,将领率领轻骑兵四处巡视查看:哪里是合适的战场,哪里可以设置埋伏,哪里应当先占据,哪里应当避开。根据地形等待敌人,权衡形势后采取行动,敌人赶来,战胜他们就容易了。
材料三:
《西事记》说:“张浚到了陕西,更换了各路的统帅大臣,权势显赫。当时五路还没有被攻破,兵马强盛。加上西蜀的富有,并且免除了那里五年的赋税,金银粮帛等物资在路上络绎不绝,堆积如山。张浚为人,忠诚有余而才能不足;虽然有志向,但在用人方面糊涂,不善于用兵。曲端心里常常轻视张浚,所以张浚夺取了他的兵权并将他废黜,陕西的人为此感到失望。”
张浚于是决定整顿军队,发布檄文到河东声讨敌人的罪行。兀术听到变故,从京西日夜兼程赶到陕右,与娄室等人会合。而张浚也会合五路军队四十万人,马十一万匹,在耀州会战。任命熙河经略刘锡为都统制,泾原经略刘锜、秦凤经略孙渥、环庆经略赵哲,各自率领所部军队跟随。吴玠、郭浩极力进言,说敌人的锋芒正锐,应当分别防守各自的地区,相互支援,形成掎角之势,等到敌人疲惫了才可以趁机进攻。张浚没有听从。
军队行进到富平县,吴玠说:“军队根据有利的情况采取行动,如今地势不利,看不出有可行的办法。”将要作战时,有人假立前军都统曲端的旗帜来使敌人害怕。娄室说:“听说曲将军已经获罪,这一定是欺骗我们。”于是率兵突然赶到,直接攻击环庆军。赵哲离开自己的部队没有及时赶到,赵哲的军队于是惊慌逃散,各路军队也都跟着溃败,陕西因此受到极大震动。
15.D 16.①“香色向人如有意”运用拟人手法,是说菊花也好像领会了词人的心意,移情于物,强化了抒彩。
②“挼落蕊,金尊满满从教醉”寄情于物,通过细节动作,写词人将落下的菊花花蕊揉搓入酒,斟满酒杯,喝个一醉方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导语】这首《渔家傲》以秋菊为意象,通过“木落霜清”的萧瑟与“菊苞金英”的明艳对比,展现重阳时节的复杂心境。李纲以“三径旧栽”勾连故园之思,“空流泪”暗含壮志难酬之痛。结尾“从教醉”的纵酒,表面是赏菊之乐,实则将家国之忧、时光之叹熔铸于疏狂之态,在柔婉词风中隐现抗金名将的沉郁骨力。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气韵沉雄豪放”错误。本词上片描写菊花盛开时的千姿百态,下片着重抒发忧国伤怀之情,体现出的是婉曲流美的气韵。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香色向人如有意”运用拟人手法,把菊花当作人来写,赋予菊花人的情感,说它好像领会了词人的心意。词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菊花上,这种移情于物的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强化了抒彩。
②“挼落蕊,金尊满满从教醉”运用寄情于物和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挼落蕊”这一细节动作,展现出词人将落下的菊花花蕊揉搓入酒的情景,“金尊满满从教醉”则进一步描绘出词人斟满酒杯、借酒消愁的画面。词人不直接说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借助这些动作和行为,含蓄委婉地表达出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
17.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欤、豗、壑、抑、鹂、砯。
18.A 19.①逗号让文中画线部分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了日土县境内的班公湖的独特优势和美好特征。②逗号标示的停顿,使语句的节奏更加舒缓,让读者能很好地感受班公湖的美好,体会到作者对班公湖的赞美之情。③这种停顿也与后文对克什米尔地区的班公湖的描写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班公湖在不同地域的差异,增强了文本的表达效果。 20.A美不胜收/秀色可餐;B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23.例文:
文明长河奔涌不息,经典新生交相辉映
在时代的浪潮中,经典与新生似乎总是被置于对立的两端。然而,从“魔童哪吒”的横空出世,到“黑悟空”的惊艳亮相,再到“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这些生动的实践正在打破传统的认知藩篱,向我们昭示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经典与新生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共同奏响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交响曲。 经典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根基。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灵魂,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璀璨的瑰宝。正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再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这些经典思想穿越千年,依然对现代哲学、科学乃至社会治理产生着深远影响。它们如同一座座巍峨的灯塔,为人类文明的前行照亮了方向。在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法家的“依法治国”等经典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品格,更在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生态保护、法治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经典并非一成不变的化石,它需要新生的力量来激活与传承。新生是时代的脉搏,是创新的火花。它代表着新的理念、新的形式与新的活力。当故宫博物院以“故宫文创”为载体,将古老的故宫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当李子柒以短视频的形式,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手工艺文化展现给世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新生的尝试,不仅让经典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与活力。
经典与新生的融合,是一种文化的辩证法。经典为新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新生则为经典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与表现形式。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整合与升华。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它在保留了哪吒这一经典形象的核心精神——反抗命运、追求正义的同时,大胆创新,赋予了哪吒新的性格特点与故事情节,使其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与价值观。这种融合不仅让哪吒这一经典形象重新焕发出光彩,更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我们应当认识到,经典与新生并非矛盾的两端,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我们既要尊重经典,传承经典,从经典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又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新生的力量为经典注入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